中國與眾不同的故事,走了一條和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

吳曉波 經濟 創業 農業 探照燈 2018-11-30

張英

知名財經作者吳曉波新作,《激盪十年:水大魚大》是《激盪三十年》續篇,至此完成改革開放四十年企業史完整記錄。

吳曉波常年從事中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敗局I》和《大敗局II》、《激盪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兩千年》、《歷代經濟變革得失》等廣具影響力的財經類經典暢銷書,著作兩次入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好書。

作為時代記錄者,吳曉波有意識地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記錄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對我們影響至深的人物與事件,串成一部我們每個人的時代激盪史。而這十年,無疑更壯觀,也更撲朔迷離。

很多事情,在當時並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過頭來再看,可能命運的軌跡就在那一刻無意中形成。這也是我們之所以應該回望歷史的原因。

秦朔,媒體人、《南風窗》、《第一財經日報》創辦人,復旦大學新聞系學士,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公共管理碩士,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博士。1990年到2004年在廣州《南風窗》雜誌工作,1997年起擔任總編輯,領導《南風窗》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政經雜誌。2004年11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創刊後任總編輯。著有《大腦風暴》、《傳播成功學》、《感動中國》、《美國秀》、《大變局》、《告別GDP崇拜》等著作。

以下內容為秦朔採訪口述,為專訪之一。

中國與眾不同的故事,走了一條和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

我覺得吳曉波用“水大魚大”來概括過去的十年,應該說是非常準確的,但是他的內涵我覺得沒有被更充分的挖掘。如果讓我在這個角度描述過去十年的發展,我可能還是會寫到主線,也可能還是企業家精神的創新面以及他跟我們的體制以及文化、社會之間的衝突面,可能是寫這兩種之間的選擇和博弈,可能會從這個角度切入。

每一個閱讀者,他會有他的接受的角度。如果從我的角度,我覺得不解渴的,第一個,對於中國三種主要的經濟成分之間的過程描述,相對來講國有經濟其實這樣的流變是不太夠的。

今天我們看到,經過2016年-2018年,整個供給側改革以後,國有經濟的權重、比重,以及它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了。這條線它怎麼開始的,整個過程,我覺得是一件大事情。

第二件事情,外資也相對少一點,在過去這些年,外資也還是有很大的改變,有很大的變遷。我覺得是從經濟成分的角度可能是這樣。

中國與眾不同的故事,走了一條和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

第二個,從經濟決策的角度,我認為中國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比如說整個國家從經濟的角度,他是變得心臟、大腦、骨骼、骨架,相比於前一個世紀裡面,變化是越來越強了。

這包括中國從2004年-2006年開始構思整個中國的高鐵網絡,中國從3G到4G的佈局,中國整個基礎設施的提升,把自主創新當成是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重點,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從這條線可以看到一個什麼樣的脈絡?

中國在開放和市場化的同時,其實在強調不是自主性。從他的積極和建設角度來講,是非常有成就的,就像今天中美貿易爭端這個問題一樣,美國發現原來中國搞的現代化,或者中國搞的市場經濟,不是他們原來希望的道路。

中國與眾不同的故事,走了一條和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

從另外一個角度,中國走了一個沒有成為美國附庸的現代化道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認為意義是很大的。

但在你另一面,又加強了國家對於整個經濟持續不斷的控制力。這個持續不斷的控制力,就讓很多企業家,對於他們長期的命運,有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像這個也是從國家政策、從宏觀上看到的一個內容。

對這個問題,他沒有一個決定性的答案,可能也是一個開放性的選擇。我覺得吳曉波《激盪十年:水大魚大》這本書裡,這種大的時代的氣氛是把握到了,他其實是有一點點悲愴的成分在裡面,如果認真讀的話。

當下這個時候,對於企業家來講是更大的一個挑戰,不像以前高歌猛進時代那麼單純了。可能有一些讀者覺得,有沒有一個更好的框架來幫他們導引他們的閱讀呢?我覺得這可能是我的一些感受。

中國與眾不同的故事,走了一條和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

還有一個,對於中國企業的觀察上來講,這些年我們很偏網紅、明星、賽道、資本這個意義上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往往是偏C端的。

事實上在過去的這些年,我覺得有一個非常大的成就,是中國在2B的領域裡面,也就是在生產資料以及中間建這個領域裡面,中國出現了一批世界冠軍級的企業,這個企業非常非常多。

包括吳曉波所在的浙江,這類的企業都非常多。全世界最大的做玻璃纖維的企業,全世界最大的做化纖的企業,全世界最大的做上游生產資料鈷,全世界將來最大的做鎳鐵礦、不鏽鋼,可能是將來最大的之一。

類似很多的生產資料裡面的企業,已經具備了不僅是世界級的規模,而且是世界級的競爭能力,無論是成本結構、技術創新、產品配方、工藝流程,因為這個東西時間很長。

互聯網是短期的神話,可能兩三年就搞起來了,一個獨角獸,都是比快,但是這些工作是比慢的,你沒有十年八年根本就做不出來,但是中國有一批企業家,真真正正經過了十年八年,他就做出來了。

但是因為他們低調,他們是沉默的那一群,所以大家也不知道。就算是在行業內有一些報道,但大眾對這個東西也沒有興趣。我覺得這裡面,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