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來源 | 軍曹先生(Mr-Keroro1)作者 | 軍曹先生

過去20年,很多經濟學及投資的理論都在樓市面前失靈了。

採用人均收入、人均GDP、租售比等來判斷房價走勢的人,最終錯過了買房的好時機。

房價,極其複雜,中國房價,更是撲朔迷離。

現在的房價,是高是低?

收入跟不上,房價還能堅挺嗎?

學區房到底值不值這個價……


有關中國樓市的疑問,目前大部分都是沒有解的,生於斯,只能默默的往自己的肚子裡面吞。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最近出差和一個央媒的前員工聊天,她說到當年為了孩子的教育,辭職了去年米字國生小孩,在那裡買了一套房子,等孩子大概4歲的時候,看著國內的房產漲的厲害,而自己在美國的房子卻沒怎麼漲過,心如刀割啊,重點是,如今國內的發展不比國外差,也擔心孩子將來的發展跟不過國內,於是在前年就舉家回國了,並在深圳買了一套學區房,打算在深圳定居。


可以看出這位媽媽是一個比較焦慮的媽媽,為了孩子“孟母三遷”,怎麼折騰都無所謂。


恰逢那幾天,廣東高考成績出來了。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以上是全省文理科前50名學生名單


可以看到,無論是按學校抑或是按照城市排名,其實廣東省內的二三線城市的教育實力並不差,比如東莞、和珠海、佛山、中山。其實每年的成績都不比廣深差。


因為自由職業的關係,其實對於他們來說定居在哪一個城市都沒有太大關係。


既然如此,明明可以選擇一個很輕鬆的城市生活,為何一定要擠在一線城市呢,這位央媒的前員工當時可是把美國的房子賣掉了,還要在家人的支持才能買下深圳價值800多w的學區房。


另外我們知道的是,深圳的房價從16年到現在已經橫盤2年多了。


糟心的是如今生活不能隨心所欲了,深圳的物價有時真的能比擬香港,水果是比香港貴沒爭議了,另外她小孩子之前一年的幼兒園費用也要6w,現在準備要上的各種培訓班,暑假即將到來的夏令營。更別說每個月的小孩營養費,家庭的各種開銷加上房貸。一年算下來,平均每個月最少2.5萬。


你說不給孩子報的這種班吧,可是整個環境就是這樣,好像把自己也搞得像一臺機器一樣,跟著大家的腳步走,一刻也不敢怠慢。


一個本來穿著高跟鞋,畫著精美妝容的都市麗人,放下光鮮亮麗的工作,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但是當看到這份成績單的時候,她的焦慮再次出現了。


貌似學區房也不能緩解她的焦慮。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無獨有偶,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每年高考結束後,蘇州高考成績都要被嘲笑一遍。

最近高考成績出來後,姑蘇城裡成千上萬的學區房家長直接懵掉。


江蘇省的高考成績總分是480分,而考到400分以上的就是高分學子。


今年江蘇共有2150人400分以上。按學區房的定義來說,哪裡高分的學生越多,哪裡就應該房價貴。


而整個江蘇,房價最貴的就屬蘇州和南京,可是我們可以看到蘇州全市進入高分段,拿到名校入場券的學生數量,還沒有隔壁無錫一個學校多,而南京的成績也算不上好。


每平五六萬,甚至更高價的學區房,在高考面前現了原形:


從總量來看,蘇州共有141人考上400分以上,在江蘇全省13個城市中排第7位。但如果再算下400分以上學生在報考考生中佔比,蘇州只有0.52%,勉強擠進前10還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0.66%。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換個角度。蘇州隔壁的無錫,光天一中學就有148人。


也就是說,蘇州一個市沒有考過無錫一個學校。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蘇州人不幹了,雖然高考成績不咋地,可是學區房實打實的一點都不便宜啊!


目前,學區房價掛五六萬的,比比皆是。


隨便看幾個例子。四季新家園是星海小學、星海實驗中學初中部學區,報價在6萬塊左右,加上戶型大,一套平均在1000萬以上。


金水灣是金雞湖小學、金雞湖學校初中部學區,每平報價已經超過7萬,某中介掛出最便宜的一套是1298萬。


一些家長都快瘋了,拼了老命買的學區房,結果你高考就這麼個水平?對得起學區房的價格麼?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買學區房的大部分都是我們常說的中產,是為孩子將來上學焦慮的學區剛需,把孩子的未來都押在了學校上,並且為了學區房搬了好幾次家,甚至有些覺得買了學區房就買到了一張通向“上流社會”的門票。

若是學校成績不好,這一類人很容易會產生自我懷疑,老孃我活的如此苟延殘喘到底為何?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那些還沒有入手學區房的家長,只剩下一個字:急。

為學區房在不斷焦慮、糾結。面對節節走高的學區房價,就算還沒有孩子,也在尋思著提前上車。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有意思的是,正是部分家長的這種心態,在無形中幫投資客、二手房中介做成了學區房的生意。


而更多家長,在彷徨、焦慮中,紛紛入手學區房,成就了投資客、中介的生意。



學區房也拯救不了中產的焦慮……


網絡上經常有一句話:為什麼清華畢業的買不起學區房,學區房還是很多人買?


這句話有很多角度我們值得討論,但是側面告訴了我們,學區房不是唯一的,學區房也不是一個確定答案,並不是你買了學區房,孩子就能考上清華。


家庭教育,這原本應該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優勢,這一代中產階級父母差不多證明了自己在智力和教育程度上的能力,是知識改變命運的一代。


但這一代中產階級父母當中的很多人正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年近不惑,剛還完一套房的房貸,疲於應付育兒和長輩醫療,知識儲備久不更新,職業技能和競爭力逐漸退化。在經濟下行的波動期內,他們是cy或變相強制退休的優先考慮對象。


正是這麼一群人,正在積極買學區房。學區房背後的下一代教育和階層晉升機會,加上房子本身的增值空間,是他們未來人生的唯一指望。


他們不相信自己在事業上還能更進步,不相信靠知識和智慧還能帶來自身和後代命運的改變,不相信做一些符合志趣的事能帶來財富和精神的雙重自由,甚至不相信住在一個更體面舒適的大房子裡是一件重要的事,他們只相信學區房是下一代命運和前途的保險箱,是財富增值的保障。

就算經濟崩盤百業凋敝,房價也會繼續漲,學區房也永遠日不落。


這是一種孤注一擲的信念,是相信這個世界的一切都不會變得更好,相信自己的無能為力,只有房子是個例外。


學區房未必能真的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但卻有效地控制了父母的無力感和焦慮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