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1、廣濟寺。俗稱西寺。在山西五臺縣城內西街,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曾進行局部維修。寺門緊臨大街,院內東西配殿奉觀音、地藏二菩薩,正中為彌陀殿,最後為大雄寶殿五楹。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約4米,座上鏤以石獅,幢身雕有佛像,頂部覆以寶蓋,刀法簡潔,形制古樸。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1、廣濟寺。俗稱西寺。在山西五臺縣城內西街,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曾進行局部維修。寺門緊臨大街,院內東西配殿奉觀音、地藏二菩薩,正中為彌陀殿,最後為大雄寶殿五楹。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約4米,座上鏤以石獅,幢身雕有佛像,頂部覆以寶蓋,刀法簡潔,形制古樸。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2、五臺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東北。繞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1、廣濟寺。俗稱西寺。在山西五臺縣城內西街,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曾進行局部維修。寺門緊臨大街,院內東西配殿奉觀音、地藏二菩薩,正中為彌陀殿,最後為大雄寶殿五楹。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約4米,座上鏤以石獅,幢身雕有佛像,頂部覆以寶蓋,刀法簡潔,形制古樸。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2、五臺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東北。繞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3、菩薩頂。在五臺山合懷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五臺山傳為文殊菩薩道場,菩薩頂傳為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1、廣濟寺。俗稱西寺。在山西五臺縣城內西街,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曾進行局部維修。寺門緊臨大街,院內東西配殿奉觀音、地藏二菩薩,正中為彌陀殿,最後為大雄寶殿五楹。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約4米,座上鏤以石獅,幢身雕有佛像,頂部覆以寶蓋,刀法簡潔,形制古樸。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2、五臺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東北。繞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3、菩薩頂。在五臺山合懷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五臺山傳為文殊菩薩道場,菩薩頂傳為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1、廣濟寺。俗稱西寺。在山西五臺縣城內西街,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曾進行局部維修。寺門緊臨大街,院內東西配殿奉觀音、地藏二菩薩,正中為彌陀殿,最後為大雄寶殿五楹。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約4米,座上鏤以石獅,幢身雕有佛像,頂部覆以寶蓋,刀法簡潔,形制古樸。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2、五臺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東北。繞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3、菩薩頂。在五臺山合懷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五臺山傳為文殊菩薩道場,菩薩頂傳為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4、南山寺。祐國寺、極樂寺、善德堂的合稱。在五臺山臺懷鎮南3公里山腰。元元貞二年(1296年)創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將三寺合併,改稱今名。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1、廣濟寺。俗稱西寺。在山西五臺縣城內西街,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曾進行局部維修。寺門緊臨大街,院內東西配殿奉觀音、地藏二菩薩,正中為彌陀殿,最後為大雄寶殿五楹。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約4米,座上鏤以石獅,幢身雕有佛像,頂部覆以寶蓋,刀法簡潔,形制古樸。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2、五臺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東北。繞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3、菩薩頂。在五臺山合懷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五臺山傳為文殊菩薩道場,菩薩頂傳為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4、南山寺。祐國寺、極樂寺、善德堂的合稱。在五臺山臺懷鎮南3公里山腰。元元貞二年(1296年)創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將三寺合併,改稱今名。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5、徐向前故居 。位於五臺縣東治鎮永安村內,距閻錫山故居僅10餘公里。這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築,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

"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位置圖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五臺縣地圖

五臺縣位於山西省境東北部,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2865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五臺縣歷史悠久,風光秀麗。五臺山號稱“華北屋脊”,位居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慮虒縣,治所在今山西五臺縣東北二里古城,屬太原郡。三國魏屬新興郡,晉廢。

2、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驢夷縣,屬新興郡;永安中改屬永安郡。北齊改屬雁門郡。隋大業二年(606年)改為五臺縣,因境內五臺山得名(《元和郡縣誌》),仍屬雁門郡。唐、五代、北宋屬代州。金貞祐四年(1216年)升為台州。元屬冀寧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五臺縣,初屬太原府,後屬代州。清因之。1914年屬雁門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9年屬忻縣專區,1967年屬忻縣地區,1983年屬忻州地區。2000年屬忻州市。地處五臺山地。因山有五峰,高出雲表,山頂平廣,形似土臺,故名。其中北臺高3058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二、縣名來歷

1、慮虒縣。以慮虒水而名,“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在慮虒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2、驢夷縣。北魏太和十年(486),縣名被改成“驢夷”,怎麼把慮虒縣改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

3、五臺縣。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1、廣濟寺。俗稱西寺。在山西五臺縣城內西街,創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清曾進行局部維修。寺門緊臨大街,院內東西配殿奉觀音、地藏二菩薩,正中為彌陀殿,最後為大雄寶殿五楹。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約4米,座上鏤以石獅,幢身雕有佛像,頂部覆以寶蓋,刀法簡潔,形制古樸。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2、五臺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臺縣東北。繞周250公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臺,故稱五臺。五臺之中北臺最高,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3、菩薩頂。在五臺山合懷顯通寺北側靈鷲峰上。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五臺山傳為文殊菩薩道場,菩薩頂傳為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亦稱文殊寺。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4、南山寺。祐國寺、極樂寺、善德堂的合稱。在五臺山臺懷鎮南3公里山腰。元元貞二年(1296年)創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將三寺合併,改稱今名。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5、徐向前故居 。位於五臺縣東治鎮永安村內,距閻錫山故居僅10餘公里。這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築,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

山西五臺縣----徐向前元帥故里

6、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1937年10月下旬,八路軍總部離開五臺山區,開赴太行山。八路軍總部走後,聶榮臻留下建立晉察冀軍區。臺懷以南15公里的金崗庫還保留著晉察冀軍區總司令部舊址。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