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兩年,值得關注的是原來從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傳統農機的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如雷沃阿波斯、沃得農裝、久保田、東風井關等,都推出了植保無人機。其他搞無人機的傳統農機企業,加起來不少於100家。最近筆者還接觸到某大型央企也要生產植保無人機。

企業想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個品類的經營本無可厚非。但筆者一向的觀點是傳統農機企業不適合從事植保無人機,因為植保無人機遵循“摩爾定律”,即電子產品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很有意思的是,植保無人機一出生就帶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雙基因,所以其發展也會遵循“摩爾定律”。其性能不斷提高,功能豐富化,但價格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從油動無人機和電動無人機近幾年的價格軌跡上印證這個觀點。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兩年,值得關注的是原來從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傳統農機的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如雷沃阿波斯、沃得農裝、久保田、東風井關等,都推出了植保無人機。其他搞無人機的傳統農機企業,加起來不少於100家。最近筆者還接觸到某大型央企也要生產植保無人機。

企業想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個品類的經營本無可厚非。但筆者一向的觀點是傳統農機企業不適合從事植保無人機,因為植保無人機遵循“摩爾定律”,即電子產品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很有意思的是,植保無人機一出生就帶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雙基因,所以其發展也會遵循“摩爾定律”。其性能不斷提高,功能豐富化,但價格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從油動無人機和電動無人機近幾年的價格軌跡上印證這個觀點。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幾年無人飛機價格走勢(單位:萬元)

這種升級換代的速度主要集中在芯片和控制系統的電子部件和軟件上,這部分是植保無人機的技術核心,而噴藥或飛播部件硬件價值很低,並不是核心競爭區。

電子部件和芯片技術正是大疆、極飛等高科技電子企業的強項,他們可以讓這些核心部件以“摩爾定律”的週期性能不斷升級,甚至性能和科技含量高出目前需求,但是價格不斷降低,或通過不斷推出迭代機型而掌握行業的定價權和降價權。

這些正是傳統農機企業的軟肋,其面臨的問題是產品一直落後二三代,但價格比大疆、極飛等新一代產品還要高。

一句話,傳統企業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節奏,植保無人機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作業效果:糧食作物尚可,但經濟作物效果差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兩年,值得關注的是原來從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傳統農機的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如雷沃阿波斯、沃得農裝、久保田、東風井關等,都推出了植保無人機。其他搞無人機的傳統農機企業,加起來不少於100家。最近筆者還接觸到某大型央企也要生產植保無人機。

企業想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個品類的經營本無可厚非。但筆者一向的觀點是傳統農機企業不適合從事植保無人機,因為植保無人機遵循“摩爾定律”,即電子產品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很有意思的是,植保無人機一出生就帶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雙基因,所以其發展也會遵循“摩爾定律”。其性能不斷提高,功能豐富化,但價格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從油動無人機和電動無人機近幾年的價格軌跡上印證這個觀點。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幾年無人飛機價格走勢(單位:萬元)

這種升級換代的速度主要集中在芯片和控制系統的電子部件和軟件上,這部分是植保無人機的技術核心,而噴藥或飛播部件硬件價值很低,並不是核心競爭區。

電子部件和芯片技術正是大疆、極飛等高科技電子企業的強項,他們可以讓這些核心部件以“摩爾定律”的週期性能不斷升級,甚至性能和科技含量高出目前需求,但是價格不斷降低,或通過不斷推出迭代機型而掌握行業的定價權和降價權。

這些正是傳統農機企業的軟肋,其面臨的問題是產品一直落後二三代,但價格比大疆、極飛等新一代產品還要高。

一句話,傳統企業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節奏,植保無人機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作業效果:糧食作物尚可,但經濟作物效果差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本身有一個問題就是作業時間短,使用效率低,投資回收週期長!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拓展作業範圍,一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等領域拓展,二是由植保向飛播、飛撒等延伸。

在這裡探討一下第一種拓展的途徑。

在小麥、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大田作物的植保、飛防或打脫葉劑作業中,植保無人機已經摸索出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具備推廣複製的條件,並且作業質量得到了種植戶的認可,目前正在由經驗向標準轉變。

但在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的植保或噴灑作業中,效果仍差強人意,機器結構、噴灑機構、作業模式等都需要長時間的試驗、改進和優化。

筆者參加的茶園飛防、蘋果園植保作業試驗中,試用過5個品牌的無人機,包括電動、油動、油電混動,也涉及單旋翼、多旋翼,但是作業效果並不盡人意。

目前的飛防效果遠達不到地面機械的效果,茶農和果農並不認可作業質量。這就需要生產企業聯合藥劑廠和種植、農藝專家共同攻克難關。

很多情況下,試驗室裡的技術並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另外,理論上的可行性在現實中有可能完全行不通。

植保無人機下一個作業場景,一定是果蔬茶,這是個藍海市場,也是高端市場。但面臨的問題,需要很好地解決。

作業效率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兩年,值得關注的是原來從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傳統農機的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如雷沃阿波斯、沃得農裝、久保田、東風井關等,都推出了植保無人機。其他搞無人機的傳統農機企業,加起來不少於100家。最近筆者還接觸到某大型央企也要生產植保無人機。

企業想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個品類的經營本無可厚非。但筆者一向的觀點是傳統農機企業不適合從事植保無人機,因為植保無人機遵循“摩爾定律”,即電子產品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很有意思的是,植保無人機一出生就帶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雙基因,所以其發展也會遵循“摩爾定律”。其性能不斷提高,功能豐富化,但價格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從油動無人機和電動無人機近幾年的價格軌跡上印證這個觀點。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幾年無人飛機價格走勢(單位:萬元)

這種升級換代的速度主要集中在芯片和控制系統的電子部件和軟件上,這部分是植保無人機的技術核心,而噴藥或飛播部件硬件價值很低,並不是核心競爭區。

電子部件和芯片技術正是大疆、極飛等高科技電子企業的強項,他們可以讓這些核心部件以“摩爾定律”的週期性能不斷升級,甚至性能和科技含量高出目前需求,但是價格不斷降低,或通過不斷推出迭代機型而掌握行業的定價權和降價權。

這些正是傳統農機企業的軟肋,其面臨的問題是產品一直落後二三代,但價格比大疆、極飛等新一代產品還要高。

一句話,傳統企業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節奏,植保無人機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作業效果:糧食作物尚可,但經濟作物效果差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本身有一個問題就是作業時間短,使用效率低,投資回收週期長!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拓展作業範圍,一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等領域拓展,二是由植保向飛播、飛撒等延伸。

在這裡探討一下第一種拓展的途徑。

在小麥、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大田作物的植保、飛防或打脫葉劑作業中,植保無人機已經摸索出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具備推廣複製的條件,並且作業質量得到了種植戶的認可,目前正在由經驗向標準轉變。

但在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的植保或噴灑作業中,效果仍差強人意,機器結構、噴灑機構、作業模式等都需要長時間的試驗、改進和優化。

筆者參加的茶園飛防、蘋果園植保作業試驗中,試用過5個品牌的無人機,包括電動、油動、油電混動,也涉及單旋翼、多旋翼,但是作業效果並不盡人意。

目前的飛防效果遠達不到地面機械的效果,茶農和果農並不認可作業質量。這就需要生產企業聯合藥劑廠和種植、農藝專家共同攻克難關。

很多情況下,試驗室裡的技術並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另外,理論上的可行性在現實中有可能完全行不通。

植保無人機下一個作業場景,一定是果蔬茶,這是個藍海市場,也是高端市場。但面臨的問題,需要很好地解決。

作業效率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和手動揹負式噴霧器、電動噴霧器,以及品種眾多的地面行走植保機是互相替代產品,這些都屬於品類上的競爭性產品。植保無人機企業之間其實並不是主要“敵人”,所有植保無人機的真正敵人是地面植保機械。

植保無人機的確在一些性能和指標上比地面機械更有優勢,比如作業速度、效率和價格。 可以肯定地說,植保無人機將取代大量的地面機械,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因為地面機械可以完成植保無人機的所有植保飛防作業需求,但是植保無人機作業場景和範圍有限。

能取代的自然可以替代,但無法替代的根本沒有必要強求,如果花高昂的成本去替代,就失去了競爭的意義。

未來,植保機械將形成兩大品類:地面機械和植保無人機!最可行的辦法是這兩種設備配合作業,達到優勢互補。

小水難容大魚,誇大了的商業價值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兩年,值得關注的是原來從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傳統農機的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如雷沃阿波斯、沃得農裝、久保田、東風井關等,都推出了植保無人機。其他搞無人機的傳統農機企業,加起來不少於100家。最近筆者還接觸到某大型央企也要生產植保無人機。

企業想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個品類的經營本無可厚非。但筆者一向的觀點是傳統農機企業不適合從事植保無人機,因為植保無人機遵循“摩爾定律”,即電子產品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很有意思的是,植保無人機一出生就帶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雙基因,所以其發展也會遵循“摩爾定律”。其性能不斷提高,功能豐富化,但價格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從油動無人機和電動無人機近幾年的價格軌跡上印證這個觀點。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幾年無人飛機價格走勢(單位:萬元)

這種升級換代的速度主要集中在芯片和控制系統的電子部件和軟件上,這部分是植保無人機的技術核心,而噴藥或飛播部件硬件價值很低,並不是核心競爭區。

電子部件和芯片技術正是大疆、極飛等高科技電子企業的強項,他們可以讓這些核心部件以“摩爾定律”的週期性能不斷升級,甚至性能和科技含量高出目前需求,但是價格不斷降低,或通過不斷推出迭代機型而掌握行業的定價權和降價權。

這些正是傳統農機企業的軟肋,其面臨的問題是產品一直落後二三代,但價格比大疆、極飛等新一代產品還要高。

一句話,傳統企業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節奏,植保無人機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作業效果:糧食作物尚可,但經濟作物效果差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本身有一個問題就是作業時間短,使用效率低,投資回收週期長!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拓展作業範圍,一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等領域拓展,二是由植保向飛播、飛撒等延伸。

在這裡探討一下第一種拓展的途徑。

在小麥、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大田作物的植保、飛防或打脫葉劑作業中,植保無人機已經摸索出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具備推廣複製的條件,並且作業質量得到了種植戶的認可,目前正在由經驗向標準轉變。

但在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的植保或噴灑作業中,效果仍差強人意,機器結構、噴灑機構、作業模式等都需要長時間的試驗、改進和優化。

筆者參加的茶園飛防、蘋果園植保作業試驗中,試用過5個品牌的無人機,包括電動、油動、油電混動,也涉及單旋翼、多旋翼,但是作業效果並不盡人意。

目前的飛防效果遠達不到地面機械的效果,茶農和果農並不認可作業質量。這就需要生產企業聯合藥劑廠和種植、農藝專家共同攻克難關。

很多情況下,試驗室裡的技術並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另外,理論上的可行性在現實中有可能完全行不通。

植保無人機下一個作業場景,一定是果蔬茶,這是個藍海市場,也是高端市場。但面臨的問題,需要很好地解決。

作業效率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和手動揹負式噴霧器、電動噴霧器,以及品種眾多的地面行走植保機是互相替代產品,這些都屬於品類上的競爭性產品。植保無人機企業之間其實並不是主要“敵人”,所有植保無人機的真正敵人是地面植保機械。

植保無人機的確在一些性能和指標上比地面機械更有優勢,比如作業速度、效率和價格。 可以肯定地說,植保無人機將取代大量的地面機械,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因為地面機械可以完成植保無人機的所有植保飛防作業需求,但是植保無人機作業場景和範圍有限。

能取代的自然可以替代,但無法替代的根本沒有必要強求,如果花高昂的成本去替代,就失去了競爭的意義。

未來,植保機械將形成兩大品類:地面機械和植保無人機!最可行的辦法是這兩種設備配合作業,達到優勢互補。

小水難容大魚,誇大了的商業價值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資本市場最先關注到國內的植保無人機行業,並由一些不專業的機構對這個行業進行了錯誤和過度的解讀,以至於誤導了很多人。

植保無人機的硬件總規模有可能真的有上百億元,但是如果在行業渡過快速成長期之後,在平穩期,假如年需求量5萬臺,平均單價5萬元,年市場需求量也只有25億元。

這和500億元的拖拉機行業無法比,即使是旋耕機和播種機行業都無法比較。更何況極有可能正常需求不會有5萬臺,且價格不但會不斷降低,甚至有一天可能會出現買農藥送無人機的情況。

在一個20億元級別的行業裡,很難容得下多個大公司,充其量就是一個細分的農機具市場。所以不要對植保無人機過度解讀,更不必誇大其商業價值,以免誤導更多的企業重複投資。

作業市場規模大,但掙錢不容易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兩年,值得關注的是原來從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傳統農機的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如雷沃阿波斯、沃得農裝、久保田、東風井關等,都推出了植保無人機。其他搞無人機的傳統農機企業,加起來不少於100家。最近筆者還接觸到某大型央企也要生產植保無人機。

企業想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個品類的經營本無可厚非。但筆者一向的觀點是傳統農機企業不適合從事植保無人機,因為植保無人機遵循“摩爾定律”,即電子產品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很有意思的是,植保無人機一出生就帶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雙基因,所以其發展也會遵循“摩爾定律”。其性能不斷提高,功能豐富化,但價格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從油動無人機和電動無人機近幾年的價格軌跡上印證這個觀點。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幾年無人飛機價格走勢(單位:萬元)

這種升級換代的速度主要集中在芯片和控制系統的電子部件和軟件上,這部分是植保無人機的技術核心,而噴藥或飛播部件硬件價值很低,並不是核心競爭區。

電子部件和芯片技術正是大疆、極飛等高科技電子企業的強項,他們可以讓這些核心部件以“摩爾定律”的週期性能不斷升級,甚至性能和科技含量高出目前需求,但是價格不斷降低,或通過不斷推出迭代機型而掌握行業的定價權和降價權。

這些正是傳統農機企業的軟肋,其面臨的問題是產品一直落後二三代,但價格比大疆、極飛等新一代產品還要高。

一句話,傳統企業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節奏,植保無人機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作業效果:糧食作物尚可,但經濟作物效果差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本身有一個問題就是作業時間短,使用效率低,投資回收週期長!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拓展作業範圍,一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等領域拓展,二是由植保向飛播、飛撒等延伸。

在這裡探討一下第一種拓展的途徑。

在小麥、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大田作物的植保、飛防或打脫葉劑作業中,植保無人機已經摸索出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具備推廣複製的條件,並且作業質量得到了種植戶的認可,目前正在由經驗向標準轉變。

但在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的植保或噴灑作業中,效果仍差強人意,機器結構、噴灑機構、作業模式等都需要長時間的試驗、改進和優化。

筆者參加的茶園飛防、蘋果園植保作業試驗中,試用過5個品牌的無人機,包括電動、油動、油電混動,也涉及單旋翼、多旋翼,但是作業效果並不盡人意。

目前的飛防效果遠達不到地面機械的效果,茶農和果農並不認可作業質量。這就需要生產企業聯合藥劑廠和種植、農藝專家共同攻克難關。

很多情況下,試驗室裡的技術並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另外,理論上的可行性在現實中有可能完全行不通。

植保無人機下一個作業場景,一定是果蔬茶,這是個藍海市場,也是高端市場。但面臨的問題,需要很好地解決。

作業效率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和手動揹負式噴霧器、電動噴霧器,以及品種眾多的地面行走植保機是互相替代產品,這些都屬於品類上的競爭性產品。植保無人機企業之間其實並不是主要“敵人”,所有植保無人機的真正敵人是地面植保機械。

植保無人機的確在一些性能和指標上比地面機械更有優勢,比如作業速度、效率和價格。 可以肯定地說,植保無人機將取代大量的地面機械,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因為地面機械可以完成植保無人機的所有植保飛防作業需求,但是植保無人機作業場景和範圍有限。

能取代的自然可以替代,但無法替代的根本沒有必要強求,如果花高昂的成本去替代,就失去了競爭的意義。

未來,植保機械將形成兩大品類:地面機械和植保無人機!最可行的辦法是這兩種設備配合作業,達到優勢互補。

小水難容大魚,誇大了的商業價值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資本市場最先關注到國內的植保無人機行業,並由一些不專業的機構對這個行業進行了錯誤和過度的解讀,以至於誤導了很多人。

植保無人機的硬件總規模有可能真的有上百億元,但是如果在行業渡過快速成長期之後,在平穩期,假如年需求量5萬臺,平均單價5萬元,年市場需求量也只有25億元。

這和500億元的拖拉機行業無法比,即使是旋耕機和播種機行業都無法比較。更何況極有可能正常需求不會有5萬臺,且價格不但會不斷降低,甚至有一天可能會出現買農藥送無人機的情況。

在一個20億元級別的行業裡,很難容得下多個大公司,充其量就是一個細分的農機具市場。所以不要對植保無人機過度解讀,更不必誇大其商業價值,以免誤導更多的企業重複投資。

作業市場規模大,但掙錢不容易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筆者一直認為,國內植保無人機的價值在於作業市場,這是比硬件價值高几十倍的市場,所以企業需要將戰略重心由硬件轉向服務。但目前即使有企業看清這點,但是也沒有堅持去做。

植保飛防作業千億元級需求是極有可能的,因為植保是個頻率高且可持續作業的活路。如水稻一個生長季要打3~5次藥,小麥、玉米2~3次,蔬菜7~15次,果樹5~11次。從作業頻率看,植保是個好市場,整體市場容量並不小。

但目前國內植保無人機的作業價格基本已經降到了最低點。按正常的規律,一種新的生產工具和新的生產方式進入市場,價格應該先高,然後隨著機器保有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最後用規模效益來盈利。

國內植保無人機一出現就面臨著本行業競爭和地面機械競爭的雙重壓力,個別企業急於求成,直接採用互聯網行業的低價引流量模式,甚至是免費模式,把作業價格降到最低點。

如新疆棉花打藥只有75元/hm2,在絕大部分地區,水稻、小麥等作業的收費都在150元/hm2以內。這樣做的結果是沒有作業規模就不能掙錢,而要大面積作業就要提高作業速度,速度快了作業效果又會差。

在很多行業,價格是對企業最大的保護,如果價格體系崩潰了,再想重新構建就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機會。在這個意義上,植保無人機作業市場上已經有些先天不足。

市場火爆源於有補貼,剛需何時到來?

"

早在2009年植保無人機概念剛提出來的時候,筆者就曾發表過相關的行業研究報告,這麼多年也一直是植保無人機的擁躉,經過10年近距離的觀察,甚至親自參與標準制定和產品銷售、植保服務,筆者也對這個行業的真實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國內植保無人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且仍處於上升期,有人說有500億元的硬件規模,有人說有200億元,加上作業服務市場約有1000億元。

筆者從來沒有懷疑過植保無人機的商業價值和市場規模,但是也應該理性審視這個行業,不能衝動投資、不能盲目跟風,應該繞過戰略短視或專業性不夠而造成的深坑!

色香味俱全,但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兩年,值得關注的是原來從事拖拉機、聯合收穫機等傳統農機的企業進入無人機行業,如雷沃阿波斯、沃得農裝、久保田、東風井關等,都推出了植保無人機。其他搞無人機的傳統農機企業,加起來不少於100家。最近筆者還接觸到某大型央企也要生產植保無人機。

企業想進入某個行業,從事某個品類的經營本無可厚非。但筆者一向的觀點是傳統農機企業不適合從事植保無人機,因為植保無人機遵循“摩爾定律”,即電子產品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1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很有意思的是,植保無人機一出生就帶著電子產品和互聯網的雙基因,所以其發展也會遵循“摩爾定律”。其性能不斷提高,功能豐富化,但價格將不斷下降。我們可以從油動無人機和電動無人機近幾年的價格軌跡上印證這個觀點。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近幾年無人飛機價格走勢(單位:萬元)

這種升級換代的速度主要集中在芯片和控制系統的電子部件和軟件上,這部分是植保無人機的技術核心,而噴藥或飛播部件硬件價值很低,並不是核心競爭區。

電子部件和芯片技術正是大疆、極飛等高科技電子企業的強項,他們可以讓這些核心部件以“摩爾定律”的週期性能不斷升級,甚至性能和科技含量高出目前需求,但是價格不斷降低,或通過不斷推出迭代機型而掌握行業的定價權和降價權。

這些正是傳統農機企業的軟肋,其面臨的問題是產品一直落後二三代,但價格比大疆、極飛等新一代產品還要高。

一句話,傳統企業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節奏,植保無人機並非傳統農機企業的菜!

作業效果:糧食作物尚可,但經濟作物效果差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本身有一個問題就是作業時間短,使用效率低,投資回收週期長!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拓展作業範圍,一是由糧食作物向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等領域拓展,二是由植保向飛播、飛撒等延伸。

在這裡探討一下第一種拓展的途徑。

在小麥、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大田作物的植保、飛防或打脫葉劑作業中,植保無人機已經摸索出一套較成熟的作業模式,具備推廣複製的條件,並且作業質量得到了種植戶的認可,目前正在由經驗向標準轉變。

但在經濟類作物果蔬茶的植保或噴灑作業中,效果仍差強人意,機器結構、噴灑機構、作業模式等都需要長時間的試驗、改進和優化。

筆者參加的茶園飛防、蘋果園植保作業試驗中,試用過5個品牌的無人機,包括電動、油動、油電混動,也涉及單旋翼、多旋翼,但是作業效果並不盡人意。

目前的飛防效果遠達不到地面機械的效果,茶農和果農並不認可作業質量。這就需要生產企業聯合藥劑廠和種植、農藝專家共同攻克難關。

很多情況下,試驗室裡的技術並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問題;另外,理論上的可行性在現實中有可能完全行不通。

植保無人機下一個作業場景,一定是果蔬茶,這是個藍海市場,也是高端市場。但面臨的問題,需要很好地解決。

作業效率高,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和手動揹負式噴霧器、電動噴霧器,以及品種眾多的地面行走植保機是互相替代產品,這些都屬於品類上的競爭性產品。植保無人機企業之間其實並不是主要“敵人”,所有植保無人機的真正敵人是地面植保機械。

植保無人機的確在一些性能和指標上比地面機械更有優勢,比如作業速度、效率和價格。 可以肯定地說,植保無人機將取代大量的地面機械,但不能完全取代地面機械。因為地面機械可以完成植保無人機的所有植保飛防作業需求,但是植保無人機作業場景和範圍有限。

能取代的自然可以替代,但無法替代的根本沒有必要強求,如果花高昂的成本去替代,就失去了競爭的意義。

未來,植保機械將形成兩大品類:地面機械和植保無人機!最可行的辦法是這兩種設備配合作業,達到優勢互補。

小水難容大魚,誇大了的商業價值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資本市場最先關注到國內的植保無人機行業,並由一些不專業的機構對這個行業進行了錯誤和過度的解讀,以至於誤導了很多人。

植保無人機的硬件總規模有可能真的有上百億元,但是如果在行業渡過快速成長期之後,在平穩期,假如年需求量5萬臺,平均單價5萬元,年市場需求量也只有25億元。

這和500億元的拖拉機行業無法比,即使是旋耕機和播種機行業都無法比較。更何況極有可能正常需求不會有5萬臺,且價格不但會不斷降低,甚至有一天可能會出現買農藥送無人機的情況。

在一個20億元級別的行業裡,很難容得下多個大公司,充其量就是一個細分的農機具市場。所以不要對植保無人機過度解讀,更不必誇大其商業價值,以免誤導更多的企業重複投資。

作業市場規模大,但掙錢不容易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筆者一直認為,國內植保無人機的價值在於作業市場,這是比硬件價值高几十倍的市場,所以企業需要將戰略重心由硬件轉向服務。但目前即使有企業看清這點,但是也沒有堅持去做。

植保飛防作業千億元級需求是極有可能的,因為植保是個頻率高且可持續作業的活路。如水稻一個生長季要打3~5次藥,小麥、玉米2~3次,蔬菜7~15次,果樹5~11次。從作業頻率看,植保是個好市場,整體市場容量並不小。

但目前國內植保無人機的作業價格基本已經降到了最低點。按正常的規律,一種新的生產工具和新的生產方式進入市場,價格應該先高,然後隨著機器保有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最後用規模效益來盈利。

國內植保無人機一出現就面臨著本行業競爭和地面機械競爭的雙重壓力,個別企業急於求成,直接採用互聯網行業的低價引流量模式,甚至是免費模式,把作業價格降到最低點。

如新疆棉花打藥只有75元/hm2,在絕大部分地區,水稻、小麥等作業的收費都在150元/hm2以內。這樣做的結果是沒有作業規模就不能掙錢,而要大面積作業就要提高作業速度,速度快了作業效果又會差。

在很多行業,價格是對企業最大的保護,如果價格體系崩潰了,再想重新構建就需要漫長的時間和機會。在這個意義上,植保無人機作業市場上已經有些先天不足。

市場火爆源於有補貼,剛需何時到來?

植保無人機,千億元的機遇與深坑,你都瞭解嗎?

植保無人機行業目前比較火,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購機補貼的拉動。

從近期市場看,凡是有植保無人機單列補貼的省市,尤其是地方累加補貼的地區,植保無人機銷售就好,而沒有補貼的地方,銷量也主要是依賴於地方上的各種惠農項目。

植保無人機真正的市場需求雖然客觀存在,但是補貼拉動的需求和項目需求仍佔主流。

所以,我們能否下個結論:本輪植保無人機的行情,剛需已經萌發,但是尚需補貼政策和項目共同來培育和扶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