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對於曲史的研究,近代以王國維最為出名,他的《宋元戲曲史》成為了這方面的集大成者,然而該書也有一個缺憾,那就是王國維對明清以後的戲曲基本看不上,故沒有談及。但吳梅卻認為明代戲曲也有其高妙之處,不能夠予以忽視,於是他寫了一部《中國戲曲概論》,該書成為了中國第一部戲曲通史。該書在談到明代戲曲時,有著如下的論斷:

有明承金元之餘波,而尋常文字尤易觸忌諱,故有心之士,寓志於曲。則誠《琵琶》,曾見賞於太祖,亦足為風氣之先導。雖南北異宜,時有鑿枘,而久則同化,遂能以歐、晏、秦、柳之俊雅,與關、馬、喬、鄭之雄奇相調劑,擴而充之,乃成一代特殊之樂章,即為一代特殊之文學。

吳梅認為,明代離金元最近,而金元時代乃是中國曲藝的最高峰,這個高峰所帶來的餘緒必然會影響到明代,再加上明代文人寫其他文章容易引起文字獄,因此很多文人都把自己的抱負融入在戲曲的創作之中,同時朱元璋特別喜歡高明的《琵琶記》,上有所好,下必從之,這也是明代戲曲風行天下的原因。雖然戲曲分南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嚴格的分法漸漸得以融合,這也是明代戲曲有著較高質量的原因。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吳梅給又滿樓題簽

既然是戲曲通論,當然要談到清代。吳梅認為相比較而言,清代戲曲要比明代差很遠,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呢?吳梅在其專著中做出瞭如下的論述:

開國之初,沿明季餘習,雅尚詞章,其時人士,皆用力於詩文,而曲非所習,一也。乾嘉以還,經術昌明,名物訓詁,研鑽深造,曲家末藝,等諸自鄶,一也。又自康雍後,家伶日少,臺閣鉅公,不喜聲樂,歌場賣藝,僅習舊詞,間及新著,輒謝不敏,文人操翰,寧復為此?一也。又光宣之季,黃岡俗謳,風靡天下,內廷法曲,棄若土苴,民間聲歌,亦尚亂彈,上下成風,如飲狂藥,才士按詞,幾成絕響,風會所趨,安論正始?此又其一也。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散曲叢刊十五種》吳梅題寫書名

吳梅認為,在清初還有著明代戲曲的餘緒,但是文人主要的精力更多是用在詩詞創作方面,對於曲的創作並不十分用力,而到了乾嘉時代,眾多的學者都開始鑽研經學,他們把曲視之為小道,更何況從康熙、雍正之後,達官貴人家中也少有養戲班子者,即使偶爾有這種習氣,也主要是演唱舊劇,很少有新的創作。到了清末,民間俗文學風行天下,也就更沒有人來認真地創作曲詞了。由這些論斷可以看出,在這樣的時代,出現了吳梅這樣的專家,對中國的曲藝傳承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

在清代,散曲也同樣衰落,到了吳梅的時代,就更少人有著這方面的創作,而吳梅卻繼承了這樣的文體,他從1912年開始就從事散曲的創作,比如他曾經填過一首《下山虎》:

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柳絲幾條,記麥飯香醪,清明曾到,怎三尺荒塋也守不牢?此情哪處告!墓中人,恨爾曹,滿地紅心草。雜花亂飄,你敢也俠氣英風在這遭。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朝野新聲太平樂府》此書校勘記一卷為吳梅撰

《下山虎》一曲因為格律要求嚴格,故少有填此曲者,但吳梅卻認為作曲切不可畏其難,且愈難愈容易好(《顧曲麈談》),於是,他就模仿《幽閨記》中的《下山虎》,填出該曲。而王衛民則在《吳梅評傳》中把《幽閨記》中的原曲也列在一起,進行對比。

大家體面,委實多般,有眼何曾見。懶能向前,他那裡弄盞傳杯,恁般靦腆,這裡新人忒煞虔。待推怎地展?主婚人,不見憐,配合夫妻事,事非偶然。好惡姻緣總在天。

兩相比較後,王衛民給出了這樣的評價:“稍加對比就可以看出作者完全遵守《幽閨記》格式,可以說毫釐不差,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吳梅校《曲品》二卷,民國七年北京大學出版部排印本

吳梅對散曲的愛好,可謂終其一生,他在逝世前的一個月,還為盧前的《楚鳳烈》傳奇題了一支《羽調四季花》,王衛民說該曲因為問世太晚,所以《曲錄》中沒有收入,故而其在《吳梅評傳》中列出此曲。抄錄如下:

法曲繼長平,把賢藩事,嬌兒怨,又譜秋聲。悽清。前朝夢影空淚零,如今武昌多血腥。舊山川,新甲兵。亂離夫婦,誰知姓名。安能對此都寫生?苦雨春鶯,正是不堪重聽。倒惹得茶醒酒醒,花醒月醒人醒!

該曲本自《鸚鵡洲》中的《四季花》,《吳梅評傳》中同樣將此曲抄錄出來進行了比較,該曲的原文為:

終日抱鸞生,這眉頭恨,心頭病,欲訴誰聽。含情。瓊樓高處先月明,珠簾上鉤風自清。月才高,風旋輕。玉人何處?簫停風鳴。黃庭搨得已二更。立盡露華凝,怎捱得這回孤零。奈風冷月冷,花冷篆冷人冷。

由以上的對比可知,吳梅創作散曲是嚴格地按照曲律,這正是他認真研曲、作曲的最好明證。

吳梅的一生主要是從事教育工作,他從二十二歲到五十四歲,一直輾轉於多個學校,從事教學活動,直到晚年因為病重才辭去了教職工作。其去世後,鄭振鐸寫了篇《記吳瞿安先生》,鄭在文中高度讚揚了吳梅在曲學方面的貢獻:“吳瞿安先生是一位終身盡瘁於教育事業的人。他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崗位。……沒有多少人像他那樣的專心一致於教育事業的。他教了二十五年書,把一生的精力全都用在教書上面。他所教的東西乃是前人所不曾注意到的。他專心一致地教詞、教曲,而於曲尤為前無古人後鮮來者。他的門生弟子滿天下。現在各大學教詞曲的人,有許多都受過他的薰陶的。”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文保牌

吳梅的故居今日基本完好地保存在蘇州老城區內。因為他在藏曲方面的巨大成就,所以吳梅也被後世目之為藏書家,我曾在藏書家專題中寫過他的故居,而今要談他的曲學成就,還想要尋找到他的墓。為了能夠查得吳梅墓的具體位置,我翻閱了不少相關史料,卻少有文獻能夠具體點出位置。這次蘇州之行,又見到了馬驥先生,在當晚的聚會中,他帶來了幾位同事,我在席間又提到找不到吳梅墓具體地點的事情,沒想到的是,馬兄的同事溫治華先生馬上接口說,他曾看到過吳梅墓。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故居外景

溫先生的這句話讓我大感吃驚,於是問他進一步的細節。他說自己偶爾到穹窿山時看到過這座墓,但那已經是前些年的事情,更何況那一帶沒有什麼明顯的標誌,很難用語言形容出。為了能夠滿足我的願望,溫先生主動提出他明日帶我前往此處去尋找。

第二天一早,溫先生開車來到酒店樓下,同時前來者還有他的同事繆鑫磊先生,溫先生介紹說,繆先生也喜好文史,他聽說我前去訪古,故決定一同前往。原本此次出行我已經請百合女史進行了安排,而今溫治華說,我們可以一同乘他的車前去探訪。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長滿青苔的小徑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能夠感覺到,這裡的墓葬做過統一的規劃

穹窿山距蘇州市有幾十公里的路程,來到這裡才能看到江南真正的大山,在這一帶首先找到了萬鳥園,然而到售票處去打聽,對方卻稱這裡面沒有名人墓,而其具體方位要沿此路繼續行駛。按其所言,眾人上車,一路開到了一處石牌坊的前面,走近一看,竟然是李根源的墓園。這處墓園的面積足夠大,原本這也是我的尋訪目標,於是百合陪我進入墓園拍照,而溫、繆兩位先生繼續去探尋吳梅墓。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不知為什麼,這一帶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稱標牌

二十分鐘後,兩位先生又回到了李根源墓旁,告訴我說找到了吳梅墓的位置,而這個方位就處在萬鳥園和李根源墓之間。於是我們上車又原道回返,車開得很慢, 然後在沒有任何標誌的一條小路旁停了下來,下車後我們沿著無名小路向山上行走,不足一百米,就在路邊看到了吳梅墓。

來到此處,我的第一個感慨就是如何能夠找到他,因為在大路邊看不到任何痕跡,甚至這條小岔路因為樹木的遮擋也很難辨識出來,百合也感慨他們是如何能夠找到的這條小路。溫治華說,他們在這裡慢慢探尋,而後看到了兩條路,於是他跟繆鑫磊各走一條路,後來還是溫兄運氣好,他找到了吳梅,而後打電話給繆先生,兩人確認後,才回來接我。這個結果讓我大為感慨:溫兄此前又是如何注意到在這不經意的小路中,有一座吳梅墓呢?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找到了吳梅墓

吳梅墓的大致方位處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兵聖路穹窿山陽坡的一條小道上,這條小路雖然做了簡單的硬化,可能是因為少有人走到這裡,故路面上長滿了青苔,腳踏在上面時不時有打滑的感覺,好在每過一段路會有石階,所以上山之路還不算艱難。前行不遠,就看到路的兩邊有多座墓葬,每個墓葬佔地面積約二十平米大小,並且都有石欄杆做著簡單的隔離,能夠看得出,這一帶有著頗為用心的規劃。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墓前有幾個臺階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空酒瓶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供桌上的香燭

吳梅:半林夕照,紅上峰腰,孤冢無人掃(下)韋力撰


墓丘

吳梅墓就處在這條小路的中段右側,在他的墓園中,立著一塊麵積不小的石碑,上面刻著“吳梅先生之墓”。這塊墓地以石條壘成了一塊平地,正前方有三四個臺階,我沿此登上,注意到入口處的望柱之旁放著一個空酒瓶,吳梅是否愛酒,這一點我不瞭解,不知是何人拿到這裡的祭品。墓碑前的石供桌上,也有著未曾燃盡的香燭,墓碑的後面則是吳梅的墓丘,這個墓丘用不規則的石塊砌成了墓圍,頂端裸露,上面有一些雜草和落葉,而吳梅墓的側方,還有他父母的墓碑。我繞到了墓碑的後面,看到碑石上刻著吳梅的生平介紹文字,上面主要介紹的就是他對崑曲的貢獻,看來這位曲學大家雖然長眠於此,但今人並沒有忘記他在這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