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血色黃昏的往往是燦爛無比的晚霞。在整個匈奴走下坡路的年代,一支名叫“鐵弗”的匈奴部落卻留下了一段悽美的絕唱。 所謂“鐵弗”,指的是匈奴父、鮮卑母的後裔。晉永嘉四年(310),鐵弗匈奴人從山西北部出發,渡過奔流不息的黃河,遷居今內蒙古河套一帶,相繼依附漢主劉聰、後趙石虎、前秦苻堅、西燕慕容永、後秦姚萇(chang)。

速讀十六國之鐵弗大夏國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六年(391)的一個冬夜,急促的馬蹄聲敲碎了草原的靜謐,北魏突襲了鐵弗匈奴首領劉衛辰的駐地代來城(今內蒙古烏拉特旗東南)。劉衛辰被殺,只有年方11歲的三子劉屈孑僥倖衝出重圍投奔了後秦。 劉屈孑善騎射、多智謀、喜殺戮,他漸漸讓許多後秦大臣警惕和不安。而後秦高平公沒奕於卻無比賞識,把女兒許配給了他,一心籠絡人才的後秦皇帝姚興也給了他無限的信任。 但賞識與背叛是歷史發展的重要一環,劉屈孑在被派到朔方協助岳父的日子裡,先是扣留了柔然可汗進貢的8000匹戰馬,接著在一次圍獵中從背後射死了岳父沒奕於,吞併了他的人馬,隨後以姚興與北魏暗中勾結為藉口宣佈獨立。

速讀十六國之鐵弗大夏國

因為自認為是夏后氏苗裔,所以他在北魏道武帝天賜四年(407)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他還認為先人隨漢朝公主姓劉是匈奴的一大恥辱,於是下詔:“帝王者,繼天為子,是為徽赫,實與天連,今改姓赫連氏,庶協皇天之意。”從此,劉屈孑改名赫連勃勃。 雄心勃勃的赫連勃勃於龍升七年(413)徵調10萬人在黑水之南營建都城。部下請他為新都城命名,他自信地說:“我正在統一天下,駕馭萬邦,這個都城就叫統萬吧!”他還親自為四個城門起了頗具意味的名字:南門叫朝宋門,北門叫平朔門,東門叫招魏門,西門叫服涼門,這很像蔣介石退居臺灣後將臺北的大街換成了大陸的省名。

速讀十六國之鐵弗大夏國

受命修築都城的叱幹阿利絲毫不敢懈怠,每築一層,他都要親自檢驗。他用鐵錐刺去,若扎入一寸就斬殺築城者,甚至連屍體一起築入城內。這座城被時人視為堅不可摧的城垣,後來果然,北涼和南涼合兵圍困此城兩年之久仍徒喚奈何。 機遇一再垂青這位飛揚跋扈、反覆無常的赫連勃勃。

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東晉太尉劉裕滅掉後秦以後,帶大軍返回洛陽謀劃篡晉,只留下年僅12歲的次子劉義真鎮守長安。赫連勃勃乘虛包圍了長安,近乎瘋狂的進攻持續到第二年,堅固的長安被撕開了缺口,抵抗者的頭顱被全部割下,堆積成一座高聳的小山供勝利者參觀,還美其名曰“髑髏(dulou)臺”。然後,他宣佈成為皇帝。 之後,他經常站在城頭上,將弓箭放在身邊,凡是看到不順眼的人,便親手將其射殺。大臣中膽敢正視他的人會被挖掉眼睛,對他笑的人會被割去嘴脣,諫阻他的人會被割掉舌頭。他親臨兵器製造廠檢驗兵器的質量,如果所造的弓箭不能穿透鎧甲,就斬掉製造弓箭的人;如果所造的弓箭能夠穿透鎧甲,就斬掉製造鎧甲的工匠。

速讀十六國之鐵弗大夏國

晚年的赫連勃勃居然玩起了“通過競爭選擇接班人”的遊戲,讓太子赫連、次子赫連昌、幼子赫連倫互相攻殺。結果,赫連昌表現最為搶眼,就被赫連勃勃立為新太子。 夏真興七年(425),赫連勃勃駕崩,太子赫連昌繼位。 其實,並非所有靠競爭上臺的人都有真本領,尤其是參與競爭的只有兄弟三人,屬於典型的“矬子裡面拔將軍”。果然,上臺後的赫連昌既無父親的謀略,也無父親的凶殘,加上兄弟間的攻殺一直未停,於是,幾天前還綠樹蔭蔭的“大夏”突然臨近了凋敝的深秋。

速讀十六國之鐵弗大夏國

第二年,北魏國主拓跋燾督兵攻進大夏,大夏先丟長安,後丟統萬,王公、卿將、諸母、后妃、宮女都做了俘虜,赫連昌帶著7萬戶軍民暫時逃脫。不久,又被拓跋燾在臨時喘息的安定城生擒,他被封為王公,並娶到了拓跋燾的妹妹始平公主。但他恥於寄人籬下,後來在叛逃途中被北魏輕騎兵砍了腦袋。 至此,歷經二十五個夏天的大夏,在西下的殘陽裡,急劇地合上了喧鬧一時的帷幕。

速讀十六國之鐵弗大夏國

大夏滅亡了,但象徵著大夏的都城統萬(今陝西榆林西南白城子)還在。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這座頑強屹立的堅固城池似乎總易滋生一種反叛的精神。隋煬帝楊廣大業十三年(617),樑師都曾割據此地稱帝。從五代到宋朝,羌人中的党項人也以此為根據地建立了與宋對抗的西夏。自然而然地,它成了中央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宋太宗趙炅(jiong)淳化五年(994),宋朝下令毀掉這座鋼鐵城池,20萬居民被強行趕走,幾度輝煌的白城子淪為廢墟。 昔日芳草茵茵、水流潺潺的無定河上游,如今只剩下蒼鷹落日,塞外風沙。從碧波盪漾的河邊營帳到指點江山的塞外名城,再到風沙彌漫的歷史遺蹟。五百年,它經歷了一個可怕的輪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