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武漢 麻花 自行車 木山人文攝影 2019-07-30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問爹爹怎麼沒有用喇叭吆喝,爹爹解釋說,現在很多小區禁止喇叭,只是偶爾用下。如今的生意靠老客戶眼尖次才能尋到。

我看了下天空,陰影之外全是非洲,人動一動就揮汗如雨形容完全不過分,大熱天,能堅持在外面工作的人真的不容易。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問爹爹怎麼沒有用喇叭吆喝,爹爹解釋說,現在很多小區禁止喇叭,只是偶爾用下。如今的生意靠老客戶眼尖次才能尋到。

我看了下天空,陰影之外全是非洲,人動一動就揮汗如雨形容完全不過分,大熱天,能堅持在外面工作的人真的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有點破舊的自行車上,掛著不知什麼時候寫的標語,讓我想起以前到處賣炸麻花的那些人。每個行業都有特定的技巧,比如炸麻花,如果麵粉差了,很難成型。

關於麻花讓我記得以前的同事,那時剛上班,這位同事年齡比我大好多,老婆沒有固定工作,因為上班還比較清閒,時間多,於是他在家裡炸好麻花後,在不上班的時間裡,騎著自行車到處販賣麻花。可惜那時我的嘴極其挑剔,看不中有點黑黑的油麻花。

因為要節約成本,這位同事用了很多棕櫚油。九十年代初黃陂市面上基本是本地油廠產的菜籽油,濃稠而黑化,在鍋里加熱後,黑煙蜂起,散發著油菜花濃烈的香氣。在鄉鎮企業紅火的年代,糧食局的油廠可是好單位,總有福利可發,還有吃不完的油往家裡帶。可惜,外地色拉油在後來迅速佔領市場,幾乎是一夜間,國有企業全不堪一擊,破產結業。

關於磨刀,小時候,我性子頑劣,每次有母親交待的磨刀任務,總是直接交給磨刀師傅,然後跑到一邊去玩,以至於刀總磨不好,當然少不來捱罵。還好,韓師傅屬於自覺人士,我觀察了下磨刀過程,雖然簡化版,但關鍵的地方依然不馬虎,刀鋒看了又看。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問爹爹怎麼沒有用喇叭吆喝,爹爹解釋說,現在很多小區禁止喇叭,只是偶爾用下。如今的生意靠老客戶眼尖次才能尋到。

我看了下天空,陰影之外全是非洲,人動一動就揮汗如雨形容完全不過分,大熱天,能堅持在外面工作的人真的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有點破舊的自行車上,掛著不知什麼時候寫的標語,讓我想起以前到處賣炸麻花的那些人。每個行業都有特定的技巧,比如炸麻花,如果麵粉差了,很難成型。

關於麻花讓我記得以前的同事,那時剛上班,這位同事年齡比我大好多,老婆沒有固定工作,因為上班還比較清閒,時間多,於是他在家裡炸好麻花後,在不上班的時間裡,騎著自行車到處販賣麻花。可惜那時我的嘴極其挑剔,看不中有點黑黑的油麻花。

因為要節約成本,這位同事用了很多棕櫚油。九十年代初黃陂市面上基本是本地油廠產的菜籽油,濃稠而黑化,在鍋里加熱後,黑煙蜂起,散發著油菜花濃烈的香氣。在鄉鎮企業紅火的年代,糧食局的油廠可是好單位,總有福利可發,還有吃不完的油往家裡帶。可惜,外地色拉油在後來迅速佔領市場,幾乎是一夜間,國有企業全不堪一擊,破產結業。

關於磨刀,小時候,我性子頑劣,每次有母親交待的磨刀任務,總是直接交給磨刀師傅,然後跑到一邊去玩,以至於刀總磨不好,當然少不來捱罵。還好,韓師傅屬於自覺人士,我觀察了下磨刀過程,雖然簡化版,但關鍵的地方依然不馬虎,刀鋒看了又看。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終於磨好了,我看看時間,大致10分鐘是要的。爹爹說,如果是以前的磨刀石慢慢磨,耗時很長,現手搖砂輪快多了。時代在進步,傳統手藝也在慢慢消亡,或許哪天,磨刀匠消失。很多人象我一樣在淘寶網上買個簡易磨刀器,就基本滿足要求。唯一缺點就是用不了多久,鋒利度急劇下降。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問爹爹怎麼沒有用喇叭吆喝,爹爹解釋說,現在很多小區禁止喇叭,只是偶爾用下。如今的生意靠老客戶眼尖次才能尋到。

我看了下天空,陰影之外全是非洲,人動一動就揮汗如雨形容完全不過分,大熱天,能堅持在外面工作的人真的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有點破舊的自行車上,掛著不知什麼時候寫的標語,讓我想起以前到處賣炸麻花的那些人。每個行業都有特定的技巧,比如炸麻花,如果麵粉差了,很難成型。

關於麻花讓我記得以前的同事,那時剛上班,這位同事年齡比我大好多,老婆沒有固定工作,因為上班還比較清閒,時間多,於是他在家裡炸好麻花後,在不上班的時間裡,騎著自行車到處販賣麻花。可惜那時我的嘴極其挑剔,看不中有點黑黑的油麻花。

因為要節約成本,這位同事用了很多棕櫚油。九十年代初黃陂市面上基本是本地油廠產的菜籽油,濃稠而黑化,在鍋里加熱後,黑煙蜂起,散發著油菜花濃烈的香氣。在鄉鎮企業紅火的年代,糧食局的油廠可是好單位,總有福利可發,還有吃不完的油往家裡帶。可惜,外地色拉油在後來迅速佔領市場,幾乎是一夜間,國有企業全不堪一擊,破產結業。

關於磨刀,小時候,我性子頑劣,每次有母親交待的磨刀任務,總是直接交給磨刀師傅,然後跑到一邊去玩,以至於刀總磨不好,當然少不來捱罵。還好,韓師傅屬於自覺人士,我觀察了下磨刀過程,雖然簡化版,但關鍵的地方依然不馬虎,刀鋒看了又看。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終於磨好了,我看看時間,大致10分鐘是要的。爹爹說,如果是以前的磨刀石慢慢磨,耗時很長,現手搖砂輪快多了。時代在進步,傳統手藝也在慢慢消亡,或許哪天,磨刀匠消失。很多人象我一樣在淘寶網上買個簡易磨刀器,就基本滿足要求。唯一缺點就是用不了多久,鋒利度急劇下降。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在網上查了下資料,下載了不知道誰留下的老照片。時間大至是清朝。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問爹爹怎麼沒有用喇叭吆喝,爹爹解釋說,現在很多小區禁止喇叭,只是偶爾用下。如今的生意靠老客戶眼尖次才能尋到。

我看了下天空,陰影之外全是非洲,人動一動就揮汗如雨形容完全不過分,大熱天,能堅持在外面工作的人真的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有點破舊的自行車上,掛著不知什麼時候寫的標語,讓我想起以前到處賣炸麻花的那些人。每個行業都有特定的技巧,比如炸麻花,如果麵粉差了,很難成型。

關於麻花讓我記得以前的同事,那時剛上班,這位同事年齡比我大好多,老婆沒有固定工作,因為上班還比較清閒,時間多,於是他在家裡炸好麻花後,在不上班的時間裡,騎著自行車到處販賣麻花。可惜那時我的嘴極其挑剔,看不中有點黑黑的油麻花。

因為要節約成本,這位同事用了很多棕櫚油。九十年代初黃陂市面上基本是本地油廠產的菜籽油,濃稠而黑化,在鍋里加熱後,黑煙蜂起,散發著油菜花濃烈的香氣。在鄉鎮企業紅火的年代,糧食局的油廠可是好單位,總有福利可發,還有吃不完的油往家裡帶。可惜,外地色拉油在後來迅速佔領市場,幾乎是一夜間,國有企業全不堪一擊,破產結業。

關於磨刀,小時候,我性子頑劣,每次有母親交待的磨刀任務,總是直接交給磨刀師傅,然後跑到一邊去玩,以至於刀總磨不好,當然少不來捱罵。還好,韓師傅屬於自覺人士,我觀察了下磨刀過程,雖然簡化版,但關鍵的地方依然不馬虎,刀鋒看了又看。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終於磨好了,我看看時間,大致10分鐘是要的。爹爹說,如果是以前的磨刀石慢慢磨,耗時很長,現手搖砂輪快多了。時代在進步,傳統手藝也在慢慢消亡,或許哪天,磨刀匠消失。很多人象我一樣在淘寶網上買個簡易磨刀器,就基本滿足要求。唯一缺點就是用不了多久,鋒利度急劇下降。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在網上查了下資料,下載了不知道誰留下的老照片。時間大至是清朝。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磨刀匠。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問爹爹怎麼沒有用喇叭吆喝,爹爹解釋說,現在很多小區禁止喇叭,只是偶爾用下。如今的生意靠老客戶眼尖次才能尋到。

我看了下天空,陰影之外全是非洲,人動一動就揮汗如雨形容完全不過分,大熱天,能堅持在外面工作的人真的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有點破舊的自行車上,掛著不知什麼時候寫的標語,讓我想起以前到處賣炸麻花的那些人。每個行業都有特定的技巧,比如炸麻花,如果麵粉差了,很難成型。

關於麻花讓我記得以前的同事,那時剛上班,這位同事年齡比我大好多,老婆沒有固定工作,因為上班還比較清閒,時間多,於是他在家裡炸好麻花後,在不上班的時間裡,騎著自行車到處販賣麻花。可惜那時我的嘴極其挑剔,看不中有點黑黑的油麻花。

因為要節約成本,這位同事用了很多棕櫚油。九十年代初黃陂市面上基本是本地油廠產的菜籽油,濃稠而黑化,在鍋里加熱後,黑煙蜂起,散發著油菜花濃烈的香氣。在鄉鎮企業紅火的年代,糧食局的油廠可是好單位,總有福利可發,還有吃不完的油往家裡帶。可惜,外地色拉油在後來迅速佔領市場,幾乎是一夜間,國有企業全不堪一擊,破產結業。

關於磨刀,小時候,我性子頑劣,每次有母親交待的磨刀任務,總是直接交給磨刀師傅,然後跑到一邊去玩,以至於刀總磨不好,當然少不來捱罵。還好,韓師傅屬於自覺人士,我觀察了下磨刀過程,雖然簡化版,但關鍵的地方依然不馬虎,刀鋒看了又看。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終於磨好了,我看看時間,大致10分鐘是要的。爹爹說,如果是以前的磨刀石慢慢磨,耗時很長,現手搖砂輪快多了。時代在進步,傳統手藝也在慢慢消亡,或許哪天,磨刀匠消失。很多人象我一樣在淘寶網上買個簡易磨刀器,就基本滿足要求。唯一缺點就是用不了多久,鋒利度急劇下降。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在網上查了下資料,下載了不知道誰留下的老照片。時間大至是清朝。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磨刀匠。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從行走方式看,高級點的是獨輪車,次之只好肩挑。從獨輪車後面牆體看應該是大戶人家,下方是條石,上面是磚。但磚的徹法與我在王家河袁家店袁偉將軍家看到的又有所不同,更耗青磚料,說明這戶人家經濟實力強盛。

小知識:磨刀石是沙岩石,在整個磨刀過程中有三個步驟,(1) 粗磨(約120#磨刀石)俗稱“起鋒”(2) 中磨(約180#磨刀石)(3) 精磨(天然粉石) 俗稱“去鋒”。

關於菜刀,不得不提“曹正興菜刀”。道光二十年(1840年)黃陂祁家灣大曹壪人曹月海(1807—1877),在漢口正式生產“曹正興菜刀”。1962年被列為武漢市手工業傳統名牌產品。目前該廠情況不明。另外在網上查找資料顯示,有網友在 “黃陂論壇”2012年2月18日提到:曹正興菜刀創始人在黃陂區郝家廟大曹灣的故居破壞嚴重。

"

武漢這幾天氣溫高達37度,已經是中伏,離秋天遙遙無期。家住武漢黃陂區南德國際城的韓爹爹,依然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為市民磨刀。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在石陽街附近,我碰到韓爹爹,正在熱情的和顧客攀談。爹爹的磨刀價格很是便宜,每次才幾元錢,在當今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黃陂素有“九佬十八匠”,磨刀俗稱“磨剪剷刀匠”。以前還有吆喝詞,扯著喉嚨蚋(rui)(黃陂土話,喊的意思):“剷刀磨剪子哦!”。如今早已淡化,偶用喇叭替代。磨刀也有一定講究,但現在都已經簡化,很少再看見最傳統的磨刀手法。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問爹爹怎麼沒有用喇叭吆喝,爹爹解釋說,現在很多小區禁止喇叭,只是偶爾用下。如今的生意靠老客戶眼尖次才能尋到。

我看了下天空,陰影之外全是非洲,人動一動就揮汗如雨形容完全不過分,大熱天,能堅持在外面工作的人真的不容易。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有點破舊的自行車上,掛著不知什麼時候寫的標語,讓我想起以前到處賣炸麻花的那些人。每個行業都有特定的技巧,比如炸麻花,如果麵粉差了,很難成型。

關於麻花讓我記得以前的同事,那時剛上班,這位同事年齡比我大好多,老婆沒有固定工作,因為上班還比較清閒,時間多,於是他在家裡炸好麻花後,在不上班的時間裡,騎著自行車到處販賣麻花。可惜那時我的嘴極其挑剔,看不中有點黑黑的油麻花。

因為要節約成本,這位同事用了很多棕櫚油。九十年代初黃陂市面上基本是本地油廠產的菜籽油,濃稠而黑化,在鍋里加熱後,黑煙蜂起,散發著油菜花濃烈的香氣。在鄉鎮企業紅火的年代,糧食局的油廠可是好單位,總有福利可發,還有吃不完的油往家裡帶。可惜,外地色拉油在後來迅速佔領市場,幾乎是一夜間,國有企業全不堪一擊,破產結業。

關於磨刀,小時候,我性子頑劣,每次有母親交待的磨刀任務,總是直接交給磨刀師傅,然後跑到一邊去玩,以至於刀總磨不好,當然少不來捱罵。還好,韓師傅屬於自覺人士,我觀察了下磨刀過程,雖然簡化版,但關鍵的地方依然不馬虎,刀鋒看了又看。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終於磨好了,我看看時間,大致10分鐘是要的。爹爹說,如果是以前的磨刀石慢慢磨,耗時很長,現手搖砂輪快多了。時代在進步,傳統手藝也在慢慢消亡,或許哪天,磨刀匠消失。很多人象我一樣在淘寶網上買個簡易磨刀器,就基本滿足要求。唯一缺點就是用不了多久,鋒利度急劇下降。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我在網上查了下資料,下載了不知道誰留下的老照片。時間大至是清朝。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磨刀匠。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從行走方式看,高級點的是獨輪車,次之只好肩挑。從獨輪車後面牆體看應該是大戶人家,下方是條石,上面是磚。但磚的徹法與我在王家河袁家店袁偉將軍家看到的又有所不同,更耗青磚料,說明這戶人家經濟實力強盛。

小知識:磨刀石是沙岩石,在整個磨刀過程中有三個步驟,(1) 粗磨(約120#磨刀石)俗稱“起鋒”(2) 中磨(約180#磨刀石)(3) 精磨(天然粉石) 俗稱“去鋒”。

關於菜刀,不得不提“曹正興菜刀”。道光二十年(1840年)黃陂祁家灣大曹壪人曹月海(1807—1877),在漢口正式生產“曹正興菜刀”。1962年被列為武漢市手工業傳統名牌產品。目前該廠情況不明。另外在網上查找資料顯示,有網友在 “黃陂論壇”2012年2月18日提到:曹正興菜刀創始人在黃陂區郝家廟大曹灣的故居破壞嚴重。

住當地最好的小區,卻走街串巷甘當磨刀匠,這是武漢什麼精神

武漢南德國際城小區。

唯一我不很明白的是,爹爹那麼大的年紀了,從居住環境看,條件應該過得去,為什麼還要到處去經營這麼苦的事情,而且氣溫可以烤豬的日子。

附:參考文獻《黃陂古今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