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龍港夜景

龍港,這個從溫州走出的漁村小鎮,當年農民集資造城的壯舉震驚全國,曾經榮耀無數,如今卻步履蹣跚。今天以一個普通群眾的視覺,審視龍港的發展困局。

龍港的輝煌時代

1993年,龍港豎立起一個由國務委員王芳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時題詞的“中國第一農民城”的牌匾和象徵性的雕塑。這個溫州小鎮從此成為中國城鎮改革的一個標誌,長期成為國家城鎮改革研究的樣本。

近三十年來,龍港一直被聚焦在改革的聚光燈下,經濟體量和人口數量在全國小鎮名列前茅,小馬拉大車的矛盾尤為突出,國家拿龍港作為改革試點再也合適不過,幾乎每隔兩年,龍港改革的政策新聞就會出來。

2000年和2001年,龍港吞併湖前、舥艚、江山等6個鄉鎮,當時民間就傳言龍港要建市了。

2003年,浙江省和溫州市就在政策層面研究鰲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規劃;

2010年,溫州選了龍港、柳市等五個小鎮作為鎮級市;

2011年,溫州1650都市規劃,將龍港列為溫州南部中心核心區;

2014年,龍港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是全國僅有的兩個鎮級試點之一;


龍港似乎一直是政策眷顧、媒體關注的寵兒,以至於你跟外地人介紹自己是蒼南人,少人聽過,說自己是龍港人,反而表示聽過的人更多。

可政府講政策,老百姓只談感受。本世紀以來,龍港除了設立了個審批中心,辦事相對方便以外,龍港人再也沒有感到改革的變化,發展速度甚至還不如周邊的兄弟城鎮。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龍港

無處消費的龍港人

狗年的大年初一,平陽鰲江的萬達影城,日票房位列全國影院的第二。去年的時候,它排全國第四。人們驚訝於這個溫州小鎮的消費能力。

我驅車從龍港開往甌南大橋,去鰲江萬達廣場看望一個朋友。我還沒上大橋就堵住了,因為大量龍港的車隊開往鰲江。

這個朋友只好走了一段路找到我,說我們不往前擠這個熱鬧了,去其他地方轉轉。這個朋友是龍港人,在鰲江萬達買了套房子。他告訴我,那裡起碼七成購房戶來自於龍港,鰲江的銀泰城也是如此。

龍港人真是捧鰲江的場,因為龍港自己沒場可捧。

十幾年前,龍港的50米大道、其高樓大廈,都是開鰲江領域城建的先河,成為民間的美談。

可是如今,當鰲江有了萬達、銀泰城,靈溪也有了銀泰城,夾在中間的龍港至今一個大型的商業綜合體也沒有。龍港人購物的主要場所,還是十幾年前的建新街和百有路,以及這幾年剛開的財富廣場下面的一些商鋪。

“無能,無能,這是把GDP往人家那裡送。”一個龍港的同學嘆道。我說你居然也懂GDP呢。

我這個不學無術的同學都懂GDP了,當地的官員一定也懂。龍港流失的遠遠不是GDP這麼簡單,流失的,還有這座小城的前程。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鰲江萬達

熟悉而又陳舊的城市面貌

初中的時候,我所在的湖前鎮就被龍港鎮吞併了。被龍港鎮同時吞併的還有江山、蘆浦等好幾個鄉鎮。我們當時沒有亡鎮之痛,大家都很高興。因為那是龍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抱上大腿了。

湖前就挨在龍港的邊上,中間隔著一條龍金大道。湖前原來的鎮中心,也就是幾條老街,離龍金大道不到一公里。這麼近水樓臺的地方,十幾年過去了,老湖前的面貌保存得像歷史遺蹟,一條新的市政街道沒有建設,一座大廈也沒有崛起。我的小姑家就在湖前東新街這邊,離龍金大道五百米的地方,十年前她還會抱怨龍港合併了湖前,怎麼遲遲沒有發展過來,現在她頭髮也白了,基本不提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龍港城建的範圍這十幾年幾乎沒有外擴。人們提到去龍港,腦子裡浮現的依然是人民路那一圈的範圍。

若干散亂分佈的商品房,幾條道路,一個誠大飯店,龍港大肆擴並之後,城建十八年的變化,乏善可陳。

每年外地的同學回到龍港,都還是撲面而來的熟悉感——狹小的街道,骯髒的路面,混亂的交通,可憐的綠化。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歐南大橋


失語的交通建設

一個地方的經濟地位與交通地位,從來都是相互匹配,相互促進的。可是,作為曾經傲江流域無可爭議的中心,龍港的交通建設從未得到眷顧。

早些年,104國道建到平陽蒼南,沒有過境龍港,從鰲江直接通向靈溪了;

後來,甬臺溫高速建設了,龍港沒有高速出入口,龍港人上高速,要去附近平陽的蕭江鎮;

再後來,溫福鐵路建設了,龍港仍是沒有自己的火車站,隔壁的鰲江或靈溪都有。鰲江還出於同情,為龍港人增設了火車專列公交。


難道龍港從來沒有合適位置建設這些重要設施麼?

鰲江流域,龍港鎮的管轄面積最大、平原面積最多、靠江又靠海,而且經濟基礎最好、人口最多,無疑是最適合建設交通要塞的地方。

縱然如此,在重要交通設施上,龍港始終像一個啞巴,沒有自己的聲音。

現在甬臺溫復現設置了一個高速出口,也是一個利好

--------------------------------------------

十年難產的龍港新城

小時候,我們湖前那一帶的人說起縣城靈溪,還會說什麼山頭地,因為那一帶山多,落後。我高中在靈溪的蒼南第一中學讀書,那時候學校的環境還比不上龍港高級中學。高三的時候,蒼南中學搬入新校區了,旁邊近乎荒無人煙,同學都抱怨生活不方便。

讀大學的時候,再回去中學母校,幾乎一年一個樣。蒼南縣城新區如火如荼的建設。有人說,蒼南城建趕上溫州和瑞安了。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靈溪

十幾年前,與靈溪縣城新區同時啟動的,還有龍港新城,也就是龍港吞併湖前、江山等鄉鎮的時候。

然後呢,龍港新城的規劃修訂了一次又一次,然後我們再也看不到然後了。

一個畢業於龍港高級中學的朋友說,十年之前,她在校的時候,龍高就組織過學生投票新校區的建設方案,十年之後,龍高還沒有搬遷的跡象;

2013年,沉寂已久的龍港新城再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建設新城規劃館,同時為新區30條道路徵名。

什麼100平方公里,什麼投資1000億,什麼臺北小鎮,什麼通用機場,規劃中的龍港簡直媲美香港。

到今天為止如何呢?至今只建了個體育館,孤零零的坐落在龍金大道與世紀大道的東南角。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龍港體育場

那些規劃在附近的新龍港高級中學、蒼南第二醫院、龍港車站、甚至九龍湖公園,十幾年之後,依然沒有一個落成。

龍港新城標誌性的時代大道,名字很大氣,竣工五年後,四周仍是荒野茫茫。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龍港時代大道


2018年4月的新聞,龍港新城公交公交投用,官方媒體說這是蒼南交運攻堅克難、加速推進的結果。你所看到的官方照片是這樣的,一個簡易房,幾排鐵絲網,周邊都是黃土地。這是龍港新城多年建設的又一大碩果(下面截圖來自龍港網)。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2018年4月新城公交站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同樣是新城建設,原來的窮小子靈溪,如今真的已經大建大美;原來的創一代龍港,如今還在地裡玩泥巴。

是龍港的財政實力不行麼?是龍港官員的能力不行麼?我無法回答,但我覺得需要有人給龍港人民一個交代:你們這些人,十幾年都做了些什麼?

龍港再不努力   10年後就要被07趕上了

靈溪銀泰

地方利益的制約

任何的改革,始終被相關的利益方捆綁住。

龍港市會是什麼級別的市?蒼南沒了龍港怎麼辦?平陽沒了鰲江怎麼辦?龍鰲合併,中心設在哪裡?蒼南平陽還會複合麼?(蒼南是1981年從平陽分出來的)

民間熱議的問題,也是利益糾葛的所在。龍港與鰲江隔江相望,經濟往來密切。當龍港大橋不堪重負成為危橋的時候,鰲江二橋、三橋還在為兩岸的選址爭鬥不休。上級介入之後,二橋建好了,又在為叫龍鰲大橋還是鰲龍大橋拌嘴,直到上面有個領導發話了,乾脆就叫甌南大橋吧。

不過,在鰲江、龍港的建設上,平陽和蒼南似乎有著截然不同的格局和算盤。

平陽不遺餘力地建設鰲江,高鐵、銀泰城、萬達廣場等等都優先放在了鰲江,縣城昆陽一個都沒有。平陽有自己的野心,希望通過發展經濟基礎更好、地理位置更佳的鰲江,擴大在鰲江領域的話語權,這幾年平陽也一直在政府報告裡說,平陽是溫州的南部副中心;

鰲江似乎做到了,如今的龍港人紛紛跑到鰲江置業,消費。

蒼南剛好相反,從高速、高鐵,銀泰城,一切好的資源,從來都是優先給了縣城靈溪,龍港一個也沒有;

“對於蒼南來說,要響應上級政策,所以規劃了一個香港一樣的龍港,表達自己支持的姿態。”一個體制內的朋友跟我說,“但是蒼南明白縣城靈溪才是親兒子,必須先集中力量搞好靈溪,而龍港隨時可能獨立出去,所以十幾年來龍港的規劃建設一直有氣無力。”

龍港審批中心的設立過程,蒼南縣各個部門的權力收收放放,就體現了一種微妙的縣鎮博弈。

如今,面對隔壁鄰居,城建日新月異的靈溪、鰲江,龍港已經老態龍鍾;距離稍遠一點,曾經與龍港比肩的溫州強鎮柳市、甌北,已經坐擁多個上市公司。

"平陽水頭都有上市公司了,"一個朋友談到,“龍港還是十幾年前說說的幾個老印刷廠,一個禮品市場。”

城建上陳舊,經濟上也乏力。改革了十幾年的龍港,雖然還算是溫州強鎮,但是優勢不再突出,城建面貌和發展速度還不如一些不改的鄉鎮。

在剛剛落幕的溫州兩會上,龍港改革的話題幾乎不見官方媒體報道,也沒有引起代表委員們的關注。政府工作報告裡一句”推動龍港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取得突破“,似乎只是沿襲了往年的慣例。

這個名噪一時的中國小鎮,在改革的道路上磨磨蹭蹭十幾年,已經錯過了建設發展的黃金時期。以龍港為代表的溫州南部片區,未來將以什麼樣的格局發展,考驗溫州及當地的智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牛三,僅代表牛三自媒體觀點。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