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中宏網廣州9月12日電70年來,廣東的歷史性跨越,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恢宏歷史,更成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註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發展新空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前景讓人滿懷期待。

近日,廣東省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七十年來,廣東經濟不斷躍升,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7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中宏網廣州9月12日電70年來,廣東的歷史性跨越,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恢宏歷史,更成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註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發展新空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前景讓人滿懷期待。

近日,廣東省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七十年來,廣東經濟不斷躍升,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7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數據顯示,廣東省的GDP從20億到接近

10萬億,質與量的躍升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順德糖廠的榨糖能力首次突破了設計能力,達到1087噸/日,至20世紀80年代規模始終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當時廣東為數不多的大企業。不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廣東經濟總體仍處於短缺狀態。

“當時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但改革春風已經吹起,廣東開始走向市場化改革,人們對改革充滿了期待。”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回憶自己在1981年剛涉足廣東經濟研究時的情景說。在時代大潮中,強勁的產業力量迅速孕育。深圳蛇口“開山第一炮”如春雷乍響,廣東擔負起為全國市場經濟探路的使命。技術門檻低、市場需求大,以生活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迅速崛起。1984年,廣東三水縣酒廠廠長李經緯創新性地用易拉罐包裝飲料,推出“健力寶”運動飲料,那一口清涼成為億萬人的童年記憶。隨後,嘉士利、喜之郎、金龍魚、樂百氏、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一批食品企業不斷崛起,成就了“珠水粵糧”的美談。

與此同時,廣東藉助毗鄰港澳、海岸線漫長和傳統僑鄉的優勢,吸引大批外資企業搶灘建廠。“三來一補”合資企業噴湧而出,又帶動外貿商品出口從1985年的29.5億美元突增到1987年的55.6億美元,兩年間近乎翻番。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中宏網廣州9月12日電70年來,廣東的歷史性跨越,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恢宏歷史,更成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註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發展新空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前景讓人滿懷期待。

近日,廣東省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七十年來,廣東經濟不斷躍升,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7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數據顯示,廣東省的GDP從20億到接近

10萬億,質與量的躍升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順德糖廠的榨糖能力首次突破了設計能力,達到1087噸/日,至20世紀80年代規模始終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當時廣東為數不多的大企業。不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廣東經濟總體仍處於短缺狀態。

“當時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但改革春風已經吹起,廣東開始走向市場化改革,人們對改革充滿了期待。”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回憶自己在1981年剛涉足廣東經濟研究時的情景說。在時代大潮中,強勁的產業力量迅速孕育。深圳蛇口“開山第一炮”如春雷乍響,廣東擔負起為全國市場經濟探路的使命。技術門檻低、市場需求大,以生活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迅速崛起。1984年,廣東三水縣酒廠廠長李經緯創新性地用易拉罐包裝飲料,推出“健力寶”運動飲料,那一口清涼成為億萬人的童年記憶。隨後,嘉士利、喜之郎、金龍魚、樂百氏、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一批食品企業不斷崛起,成就了“珠水粵糧”的美談。

與此同時,廣東藉助毗鄰港澳、海岸線漫長和傳統僑鄉的優勢,吸引大批外資企業搶灘建廠。“三來一補”合資企業噴湧而出,又帶動外貿商品出口從1985年的29.5億美元突增到1987年的55.6億美元,兩年間近乎翻番。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開放的大門讓廣東得以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升級的浪潮,引入更多重工業項目。

2000年11月,英國BP公司進駐珠海,並在短短几年內接連擴產,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之一。日系汽車三大巨頭本田、日產、豐田相繼落戶廣州,拉動汽車產業集群“扎堆”華南。截至2018年底,廣東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超過4470億美元。

市場經濟浪潮激盪,以石油化工、能源、汽車、裝備等為代表的重工業在廣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發展讓廣東經濟迎來歷史性鉅變。

——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超過5萬億元,預計全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地方財力由弱變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價格)從1950年的3.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2萬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7.16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1/4、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

伴隨經濟體量不斷躍上新臺階,廣東經濟也不斷向著產業鏈高端邁進。

位於惠州仲愷的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園裡,自動化生產設備工作不息。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實現每年6000萬片顯示面板和3500萬臺智能電視的產能。

位於東莞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機械手臂經生產、組裝、測試等環節後,將進入全球眾多製造企業的生產車間。

如今,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萬家,涵蓋從傳統制造業到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佔全國的34%。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塗高坤錶示:“廣東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培育創新動能,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中宏網廣州9月12日電70年來,廣東的歷史性跨越,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恢宏歷史,更成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註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發展新空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前景讓人滿懷期待。

近日,廣東省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七十年來,廣東經濟不斷躍升,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7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數據顯示,廣東省的GDP從20億到接近

10萬億,質與量的躍升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順德糖廠的榨糖能力首次突破了設計能力,達到1087噸/日,至20世紀80年代規模始終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當時廣東為數不多的大企業。不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廣東經濟總體仍處於短缺狀態。

“當時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但改革春風已經吹起,廣東開始走向市場化改革,人們對改革充滿了期待。”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回憶自己在1981年剛涉足廣東經濟研究時的情景說。在時代大潮中,強勁的產業力量迅速孕育。深圳蛇口“開山第一炮”如春雷乍響,廣東擔負起為全國市場經濟探路的使命。技術門檻低、市場需求大,以生活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迅速崛起。1984年,廣東三水縣酒廠廠長李經緯創新性地用易拉罐包裝飲料,推出“健力寶”運動飲料,那一口清涼成為億萬人的童年記憶。隨後,嘉士利、喜之郎、金龍魚、樂百氏、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一批食品企業不斷崛起,成就了“珠水粵糧”的美談。

與此同時,廣東藉助毗鄰港澳、海岸線漫長和傳統僑鄉的優勢,吸引大批外資企業搶灘建廠。“三來一補”合資企業噴湧而出,又帶動外貿商品出口從1985年的29.5億美元突增到1987年的55.6億美元,兩年間近乎翻番。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開放的大門讓廣東得以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升級的浪潮,引入更多重工業項目。

2000年11月,英國BP公司進駐珠海,並在短短几年內接連擴產,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之一。日系汽車三大巨頭本田、日產、豐田相繼落戶廣州,拉動汽車產業集群“扎堆”華南。截至2018年底,廣東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超過4470億美元。

市場經濟浪潮激盪,以石油化工、能源、汽車、裝備等為代表的重工業在廣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發展讓廣東經濟迎來歷史性鉅變。

——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超過5萬億元,預計全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地方財力由弱變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價格)從1950年的3.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2萬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7.16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1/4、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

伴隨經濟體量不斷躍上新臺階,廣東經濟也不斷向著產業鏈高端邁進。

位於惠州仲愷的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園裡,自動化生產設備工作不息。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實現每年6000萬片顯示面板和3500萬臺智能電視的產能。

位於東莞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機械手臂經生產、組裝、測試等環節後,將進入全球眾多製造企業的生產車間。

如今,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萬家,涵蓋從傳統制造業到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佔全國的34%。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塗高坤錶示:“廣東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培育創新動能,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從加工作坊到13家世界500強

從小到大的飛躍

日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佈。60家廣東企業進入500強榜單,其中,華為、正威國際、恆大、碧桂園進入榜單前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經濟的活力更大,更有前途,更適合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需要。”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藍海林說。

一代代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是廣東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提升的最好證明。

1968年春節剛過完,為解決原順德縣北滘公社小鎮居民就業難題,何享健湊齊5000元集資款,從加工瓶蓋做起,引入電風扇、空調等新產品。1993年,美的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的上市公司。

1982年,李東生大學畢業後加入TCL前身TTK公司,此後帶領TCL創下諸多“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我深深感恩這個時代,時代造就了TCL。”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說。

1995年,高級工程師王傳福在高價銷售的“大哥大”中發現商機,從生產鎳鎘電池開始,三年成為電池行業的翹楚。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129家來自中國,其中13家來自廣東,彰顯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廣東力量。

大企業頂天立地,更多廣東中小企業則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在東莞,銘基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線纜代工起家,如今每年生產的手機數據線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在佛山,中南鋁車的輪轂走進了美國哈雷、美國北極星等摩托車生產車間;廣東星聯精密的包裝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樂、雀巢等全球600多家知名飲料企業產品中。

截至2019年,廣東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數達到1146萬戶,其中企業數接近500萬戶,位居全國第一。

不同規模的企業共同支撐起廣東多個現代產業集群。

“過去的發展,中國以速度和規模著稱於世,而珠三角是中國速度和中國規模的典型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認為,包括廣東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應進一步集聚高端要素、佔領產業鏈高端。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中宏網廣州9月12日電70年來,廣東的歷史性跨越,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恢宏歷史,更成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註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發展新空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前景讓人滿懷期待。

近日,廣東省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七十年來,廣東經濟不斷躍升,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7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數據顯示,廣東省的GDP從20億到接近

10萬億,質與量的躍升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順德糖廠的榨糖能力首次突破了設計能力,達到1087噸/日,至20世紀80年代規模始終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當時廣東為數不多的大企業。不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廣東經濟總體仍處於短缺狀態。

“當時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但改革春風已經吹起,廣東開始走向市場化改革,人們對改革充滿了期待。”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回憶自己在1981年剛涉足廣東經濟研究時的情景說。在時代大潮中,強勁的產業力量迅速孕育。深圳蛇口“開山第一炮”如春雷乍響,廣東擔負起為全國市場經濟探路的使命。技術門檻低、市場需求大,以生活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迅速崛起。1984年,廣東三水縣酒廠廠長李經緯創新性地用易拉罐包裝飲料,推出“健力寶”運動飲料,那一口清涼成為億萬人的童年記憶。隨後,嘉士利、喜之郎、金龍魚、樂百氏、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一批食品企業不斷崛起,成就了“珠水粵糧”的美談。

與此同時,廣東藉助毗鄰港澳、海岸線漫長和傳統僑鄉的優勢,吸引大批外資企業搶灘建廠。“三來一補”合資企業噴湧而出,又帶動外貿商品出口從1985年的29.5億美元突增到1987年的55.6億美元,兩年間近乎翻番。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開放的大門讓廣東得以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升級的浪潮,引入更多重工業項目。

2000年11月,英國BP公司進駐珠海,並在短短几年內接連擴產,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之一。日系汽車三大巨頭本田、日產、豐田相繼落戶廣州,拉動汽車產業集群“扎堆”華南。截至2018年底,廣東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超過4470億美元。

市場經濟浪潮激盪,以石油化工、能源、汽車、裝備等為代表的重工業在廣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發展讓廣東經濟迎來歷史性鉅變。

——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超過5萬億元,預計全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地方財力由弱變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價格)從1950年的3.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2萬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7.16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1/4、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

伴隨經濟體量不斷躍上新臺階,廣東經濟也不斷向著產業鏈高端邁進。

位於惠州仲愷的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園裡,自動化生產設備工作不息。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實現每年6000萬片顯示面板和3500萬臺智能電視的產能。

位於東莞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機械手臂經生產、組裝、測試等環節後,將進入全球眾多製造企業的生產車間。

如今,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萬家,涵蓋從傳統制造業到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佔全國的34%。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塗高坤錶示:“廣東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培育創新動能,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從加工作坊到13家世界500強

從小到大的飛躍

日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佈。60家廣東企業進入500強榜單,其中,華為、正威國際、恆大、碧桂園進入榜單前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經濟的活力更大,更有前途,更適合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需要。”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藍海林說。

一代代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是廣東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提升的最好證明。

1968年春節剛過完,為解決原順德縣北滘公社小鎮居民就業難題,何享健湊齊5000元集資款,從加工瓶蓋做起,引入電風扇、空調等新產品。1993年,美的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的上市公司。

1982年,李東生大學畢業後加入TCL前身TTK公司,此後帶領TCL創下諸多“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我深深感恩這個時代,時代造就了TCL。”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說。

1995年,高級工程師王傳福在高價銷售的“大哥大”中發現商機,從生產鎳鎘電池開始,三年成為電池行業的翹楚。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129家來自中國,其中13家來自廣東,彰顯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廣東力量。

大企業頂天立地,更多廣東中小企業則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在東莞,銘基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線纜代工起家,如今每年生產的手機數據線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在佛山,中南鋁車的輪轂走進了美國哈雷、美國北極星等摩托車生產車間;廣東星聯精密的包裝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樂、雀巢等全球600多家知名飲料企業產品中。

截至2019年,廣東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數達到1146萬戶,其中企業數接近500萬戶,位居全國第一。

不同規模的企業共同支撐起廣東多個現代產業集群。

“過去的發展,中國以速度和規模著稱於世,而珠三角是中國速度和中國規模的典型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認為,包括廣東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應進一步集聚高端要素、佔領產業鏈高端。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從依靠要素投入到創新驅動

新與舊的轉換

1978年7月,港商張子彌拿著一個工藝複雜的黑色女士手袋走進東莞的太平服裝廠,希望仿製生產。在毫無製作經驗的情況下,工友們趕通宵製作出了樣板。全國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就此誕生。

上世紀90年代初,深圳南山區明確提出“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經濟”,創辦京山民間科技工業村。各類科技企業雲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躋身世界一流科技園區行列。

市場比政府的嗅覺更加敏銳,多個此後享譽世界的企業種子在幾年前就悄然埋下。

1987年,任正非集資2.1萬元在深圳灣畔的破舊倉庫裡成立華為;兩年後,作為中興通訊前身中興半導體的創始人,侯為貴帶領團隊成功研發程控電話交換機,僅用3年就實現了合同銷售額超過1億元。

深圳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新的發展突破口,停辦傳統的“荔枝節”,轉而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直接推動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產業快速崛起。

進入新時代,創新驅動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東莞,原本萬人湧動的138工業區豎起“黃江創新工業坊”的牌子,通過整合清華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資源打造智能製造孵化器。

——在珠海,格力智能裝備已成功實現減速機、控制器和電機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智能裝備製造成為格力的“新藍海”。

沿著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創新要素正在向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聚集。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國家統計局發佈《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廣東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達到2704.7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研發投入強度為2.78%,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是充沛的發展動能。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18年,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製造升級加速推進。2019年上半年,廣東的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佔規模以上工業的56.5%。

——新技術、新產品高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3D打印設備增長334.5%,新能源汽車增長184.2%。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中宏網廣州9月12日電70年來,廣東的歷史性跨越,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恢宏歷史,更成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註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發展新空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前景讓人滿懷期待。

近日,廣東省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七十年來,廣東經濟不斷躍升,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7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數據顯示,廣東省的GDP從20億到接近

10萬億,質與量的躍升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順德糖廠的榨糖能力首次突破了設計能力,達到1087噸/日,至20世紀80年代規模始終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當時廣東為數不多的大企業。不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廣東經濟總體仍處於短缺狀態。

“當時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但改革春風已經吹起,廣東開始走向市場化改革,人們對改革充滿了期待。”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回憶自己在1981年剛涉足廣東經濟研究時的情景說。在時代大潮中,強勁的產業力量迅速孕育。深圳蛇口“開山第一炮”如春雷乍響,廣東擔負起為全國市場經濟探路的使命。技術門檻低、市場需求大,以生活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迅速崛起。1984年,廣東三水縣酒廠廠長李經緯創新性地用易拉罐包裝飲料,推出“健力寶”運動飲料,那一口清涼成為億萬人的童年記憶。隨後,嘉士利、喜之郎、金龍魚、樂百氏、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一批食品企業不斷崛起,成就了“珠水粵糧”的美談。

與此同時,廣東藉助毗鄰港澳、海岸線漫長和傳統僑鄉的優勢,吸引大批外資企業搶灘建廠。“三來一補”合資企業噴湧而出,又帶動外貿商品出口從1985年的29.5億美元突增到1987年的55.6億美元,兩年間近乎翻番。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開放的大門讓廣東得以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升級的浪潮,引入更多重工業項目。

2000年11月,英國BP公司進駐珠海,並在短短几年內接連擴產,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之一。日系汽車三大巨頭本田、日產、豐田相繼落戶廣州,拉動汽車產業集群“扎堆”華南。截至2018年底,廣東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超過4470億美元。

市場經濟浪潮激盪,以石油化工、能源、汽車、裝備等為代表的重工業在廣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發展讓廣東經濟迎來歷史性鉅變。

——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超過5萬億元,預計全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地方財力由弱變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價格)從1950年的3.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2萬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7.16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1/4、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

伴隨經濟體量不斷躍上新臺階,廣東經濟也不斷向著產業鏈高端邁進。

位於惠州仲愷的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園裡,自動化生產設備工作不息。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實現每年6000萬片顯示面板和3500萬臺智能電視的產能。

位於東莞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機械手臂經生產、組裝、測試等環節後,將進入全球眾多製造企業的生產車間。

如今,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萬家,涵蓋從傳統制造業到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佔全國的34%。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塗高坤錶示:“廣東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培育創新動能,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從加工作坊到13家世界500強

從小到大的飛躍

日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佈。60家廣東企業進入500強榜單,其中,華為、正威國際、恆大、碧桂園進入榜單前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經濟的活力更大,更有前途,更適合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需要。”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藍海林說。

一代代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是廣東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提升的最好證明。

1968年春節剛過完,為解決原順德縣北滘公社小鎮居民就業難題,何享健湊齊5000元集資款,從加工瓶蓋做起,引入電風扇、空調等新產品。1993年,美的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的上市公司。

1982年,李東生大學畢業後加入TCL前身TTK公司,此後帶領TCL創下諸多“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我深深感恩這個時代,時代造就了TCL。”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說。

1995年,高級工程師王傳福在高價銷售的“大哥大”中發現商機,從生產鎳鎘電池開始,三年成為電池行業的翹楚。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129家來自中國,其中13家來自廣東,彰顯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廣東力量。

大企業頂天立地,更多廣東中小企業則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在東莞,銘基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線纜代工起家,如今每年生產的手機數據線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在佛山,中南鋁車的輪轂走進了美國哈雷、美國北極星等摩托車生產車間;廣東星聯精密的包裝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樂、雀巢等全球600多家知名飲料企業產品中。

截至2019年,廣東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數達到1146萬戶,其中企業數接近500萬戶,位居全國第一。

不同規模的企業共同支撐起廣東多個現代產業集群。

“過去的發展,中國以速度和規模著稱於世,而珠三角是中國速度和中國規模的典型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認為,包括廣東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應進一步集聚高端要素、佔領產業鏈高端。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從依靠要素投入到創新驅動

新與舊的轉換

1978年7月,港商張子彌拿著一個工藝複雜的黑色女士手袋走進東莞的太平服裝廠,希望仿製生產。在毫無製作經驗的情況下,工友們趕通宵製作出了樣板。全國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就此誕生。

上世紀90年代初,深圳南山區明確提出“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經濟”,創辦京山民間科技工業村。各類科技企業雲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躋身世界一流科技園區行列。

市場比政府的嗅覺更加敏銳,多個此後享譽世界的企業種子在幾年前就悄然埋下。

1987年,任正非集資2.1萬元在深圳灣畔的破舊倉庫裡成立華為;兩年後,作為中興通訊前身中興半導體的創始人,侯為貴帶領團隊成功研發程控電話交換機,僅用3年就實現了合同銷售額超過1億元。

深圳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新的發展突破口,停辦傳統的“荔枝節”,轉而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直接推動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產業快速崛起。

進入新時代,創新驅動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東莞,原本萬人湧動的138工業區豎起“黃江創新工業坊”的牌子,通過整合清華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資源打造智能製造孵化器。

——在珠海,格力智能裝備已成功實現減速機、控制器和電機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智能裝備製造成為格力的“新藍海”。

沿著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創新要素正在向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聚集。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國家統計局發佈《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廣東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達到2704.7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研發投入強度為2.78%,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是充沛的發展動能。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18年,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製造升級加速推進。2019年上半年,廣東的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佔規模以上工業的56.5%。

——新技術、新產品高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3D打印設備增長334.5%,新能源汽車增長184.2%。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包括廣東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集聚了大量國內外創新人才、創新企業等高端要素,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未來應繼續扮演好我國創新的引擎和高地、開放的窗口和標杆,走好開放、創新之路。”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藉助沿江靠海毗鄰港澳的優勢,拉開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序幕;作為市場經濟的先行區,廣東走出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品牌,從健力寶、步步高到比亞迪、騰訊、美的、格力、華為、大疆;作為舉足輕重的工業大省和創新大省,廣東的計算機、智能手機、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佔據全國重要份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東這片沃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鉅變。廣東,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中煥發新生,一躍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正以開放自信、充滿活力的嶄新姿態走向世界、邁向現代化。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春風裡,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穩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正在奮力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廣東篇章”。

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新起點,廣東正奮力在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新徵程上邁出堅實步伐,向著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原創 | 穆永馥

出品 | 中宏網廣東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中宏網廣州9月12日電70年來,廣東的歷史性跨越,印證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恢宏歷史,更成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生動註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開發展新空間,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前景讓人滿懷期待。

近日,廣東省統計局披露數據顯示,七十年來,廣東經濟不斷躍升,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70年來,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預計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數據顯示,廣東省的GDP從20億到接近

10萬億,質與量的躍升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順德糖廠的榨糖能力首次突破了設計能力,達到1087噸/日,至20世紀80年代規模始終位居全國第一。這是當時廣東為數不多的大企業。不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廣東經濟總體仍處於短缺狀態。

“當時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但改革春風已經吹起,廣東開始走向市場化改革,人們對改革充滿了期待。”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回憶自己在1981年剛涉足廣東經濟研究時的情景說。在時代大潮中,強勁的產業力量迅速孕育。深圳蛇口“開山第一炮”如春雷乍響,廣東擔負起為全國市場經濟探路的使命。技術門檻低、市場需求大,以生活日用品為主的輕工業迅速崛起。1984年,廣東三水縣酒廠廠長李經緯創新性地用易拉罐包裝飲料,推出“健力寶”運動飲料,那一口清涼成為億萬人的童年記憶。隨後,嘉士利、喜之郎、金龍魚、樂百氏、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一批食品企業不斷崛起,成就了“珠水粵糧”的美談。

與此同時,廣東藉助毗鄰港澳、海岸線漫長和傳統僑鄉的優勢,吸引大批外資企業搶灘建廠。“三來一補”合資企業噴湧而出,又帶動外貿商品出口從1985年的29.5億美元突增到1987年的55.6億美元,兩年間近乎翻番。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開放的大門讓廣東得以抓住全球產業轉移升級的浪潮,引入更多重工業項目。

2000年11月,英國BP公司進駐珠海,並在短短几年內接連擴產,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之一。日系汽車三大巨頭本田、日產、豐田相繼落戶廣州,拉動汽車產業集群“扎堆”華南。截至2018年底,廣東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超過4470億美元。

市場經濟浪潮激盪,以石油化工、能源、汽車、裝備等為代表的重工業在廣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發展讓廣東經濟迎來歷史性鉅變。

——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超過5萬億元,預計全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地方財力由弱變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價格)從1950年的3.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2萬億元;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7.16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1/4、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

伴隨經濟體量不斷躍上新臺階,廣東經濟也不斷向著產業鏈高端邁進。

位於惠州仲愷的TCL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園裡,自動化生產設備工作不息。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實現每年6000萬片顯示面板和3500萬臺智能電視的產能。

位於東莞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機械手臂經生產、組裝、測試等環節後,將進入全球眾多製造企業的生產車間。

如今,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萬家,涵蓋從傳統制造業到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佔全國的34%。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塗高坤錶示:“廣東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培育創新動能,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從加工作坊到13家世界500強

從小到大的飛躍

日前,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發佈。60家廣東企業進入500強榜單,其中,華為、正威國際、恆大、碧桂園進入榜單前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經濟的活力更大,更有前途,更適合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需要。”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藍海林說。

一代代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是廣東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提升的最好證明。

1968年春節剛過完,為解決原順德縣北滘公社小鎮居民就業難題,何享健湊齊5000元集資款,從加工瓶蓋做起,引入電風扇、空調等新產品。1993年,美的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的上市公司。

1982年,李東生大學畢業後加入TCL前身TTK公司,此後帶領TCL創下諸多“全國第一”乃至“全球第一”。“我深深感恩這個時代,時代造就了TCL。”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說。

1995年,高級工程師王傳福在高價銷售的“大哥大”中發現商機,從生產鎳鎘電池開始,三年成為電池行業的翹楚。

在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129家來自中國,其中13家來自廣東,彰顯世界經濟舞臺上的廣東力量。

大企業頂天立地,更多廣東中小企業則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在東莞,銘基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從線纜代工起家,如今每年生產的手機數據線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在佛山,中南鋁車的輪轂走進了美國哈雷、美國北極星等摩托車生產車間;廣東星聯精密的包裝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樂、雀巢等全球600多家知名飲料企業產品中。

截至2019年,廣東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數達到1146萬戶,其中企業數接近500萬戶,位居全國第一。

不同規模的企業共同支撐起廣東多個現代產業集群。

“過去的發展,中國以速度和規模著稱於世,而珠三角是中國速度和中國規模的典型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認為,包括廣東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應進一步集聚高端要素、佔領產業鏈高端。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從依靠要素投入到創新驅動

新與舊的轉換

1978年7月,港商張子彌拿著一個工藝複雜的黑色女士手袋走進東莞的太平服裝廠,希望仿製生產。在毫無製作經驗的情況下,工友們趕通宵製作出了樣板。全國首家“三來一補”企業就此誕生。

上世紀90年代初,深圳南山區明確提出“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經濟”,創辦京山民間科技工業村。各類科技企業雲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躋身世界一流科技園區行列。

市場比政府的嗅覺更加敏銳,多個此後享譽世界的企業種子在幾年前就悄然埋下。

1987年,任正非集資2.1萬元在深圳灣畔的破舊倉庫裡成立華為;兩年後,作為中興通訊前身中興半導體的創始人,侯為貴帶領團隊成功研發程控電話交換機,僅用3年就實現了合同銷售額超過1億元。

深圳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新的發展突破口,停辦傳統的“荔枝節”,轉而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直接推動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產業快速崛起。

進入新時代,創新驅動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東莞,原本萬人湧動的138工業區豎起“黃江創新工業坊”的牌子,通過整合清華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資源打造智能製造孵化器。

——在珠海,格力智能裝備已成功實現減速機、控制器和電機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智能裝備製造成為格力的“新藍海”。

沿著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創新要素正在向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聚集。日前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國家統計局發佈《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廣東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達到2704.7億元,位居全國第一,研發投入強度為2.78%,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是充沛的發展動能。

——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18年,有效發明專利達24.9萬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國第一。

——製造升級加速推進。2019年上半年,廣東的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佔規模以上工業的56.5%。

——新技術、新產品高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3D打印設備增長334.5%,新能源汽車增長184.2%。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包括廣東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集聚了大量國內外創新人才、創新企業等高端要素,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未來應繼續扮演好我國創新的引擎和高地、開放的窗口和標杆,走好開放、創新之路。”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藉助沿江靠海毗鄰港澳的優勢,拉開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序幕;作為市場經濟的先行區,廣東走出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品牌,從健力寶、步步高到比亞迪、騰訊、美的、格力、華為、大疆;作為舉足輕重的工業大省和創新大省,廣東的計算機、智能手機、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佔據全國重要份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廣東這片沃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鉅變。廣東,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中煥發新生,一躍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正以開放自信、充滿活力的嶄新姿態走向世界、邁向現代化。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春風裡,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穩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正在奮力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廣東篇章”。

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新起點,廣東正奮力在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新徵程上邁出堅實步伐,向著高質量發展闊步前行。

原創 | 穆永馥

出品 | 中宏網廣東

廣東GDP即將突破10萬億大關 見證了70年高質量的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