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課」作文訓練主題:怎樣寫讀後感'

文章 童年 語文夢工廠 2019-07-22
"

作文主題:學寫讀後感

"

作文主題:學寫讀後感

「我的作文課」作文訓練主題:怎樣寫讀後感

一、《期待的眼神》優秀作文學生名單:

九 班:石 凱 陳迪傑 姜思思 餘不凡 楊文煜 王子軒 張靜閱 邢 芸 吳家歡 鄢 滿

楊佳燁 於恆毅 洪杉杉

十三班:王 坦 宛佳榆 呂 晶 陳寶林 陳 果 袁 月 盛佳怡 周 佩 吳劉俊瀟

吳 狄 何 苗 柯霖凡 楊 陽 潘鑫玉 黃 璽

二、作文主題解讀: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讀後感重在“感”,而

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聯——聯繫實際,

縱橫拓展

寫讀後感最忌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

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

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脫節。結尾既可以迴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三、【例文引路】

“00後”與阿廖沙

讀罷《童年》,我想到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一個比較:我和阿廖沙比童年。第二個問題是一段回憶:我從童年到少年的美好時光。第三個問題是一段思考:作為“00後”,我真正要的是什麼?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便點出所讀之書《童年》,然後通過三個問題切入主題。  

阿廖沙,小小年紀就不得不接受殘酷的命運:4歲喪父,10歲失母,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每天被仇恨和爭鬥包圍,一顆弱小的心靈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的痛苦!可是,他依然頑強樂觀地面對每一天,把生活中的陰霾化作滋潤自己成長的雨露。而作為“00後”的我,吃過的苦頭如下:自己獨自一人在家時害怕得打哆嗦,手上劃破一個小口就嗷嗷大叫向媽媽哭訴,初中入學軍訓時汗流浹背……和阿廖沙比起來,我的這些苦頭簡直就是“小兒科”!這一比,我覺得自己要好好學習阿廖沙的堅強勇敢,不能做一個又“面”又“軟”的“00後”。

阿廖沙的生活裡也有陽光和溫暖,那就是外祖母。外祖母的故事和愛給了他巨大的影響,在他心裡種下了追求光明和美好的種子。可是,他只有一個外祖母。我呢?從童年到少年時光,我得到的愛是一座金字塔,塔身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爸爸和媽媽,我是塔尖上的心肝寶貝。阿廖沙所受的皮肉之苦我讀來頭皮發麻,因為從小到大我從沒有受過這樣苦!如果說“苦”和“淚”是阿廖沙童年到少年的註腳,那麼,“00後”的我童年和少年時光只有“甜”和“笑”。只是阿廖沙珍惜他生活裡的每一縷陽光,每一份愛,我卻常常忽視了它們。

【引聯結合】先介紹阿廖沙的不幸與幸,再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通過對比發出感慨,使文章的內容既充實又真實。  

我常常以“00後”自居,標榜的是與時俱進,所以很厭煩家長和老師們絮叨他們當年生活條件多麼不好,他們學習又是多麼刻苦,好像我的衣食住行也要像他們當年一樣苦他們才心理平衡!看過阿廖沙的成長曆程,我終於明白:長輩們的憶苦並不是想讓我們回到過去,他們更多的是為了思甜,並且希望我們像他們一樣珍惜今天嘴裡和心頭的甜。

就這樣,相隔一個多世紀,跨越國籍界限,“00後”的我和阿廖沙完成了一次心靈的交流,轉身之際,我體會到了自己生活裡的那份甜,也開始學著把脊樑挺得直直的。,

【卒章顯志】文章結尾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由淺入深談自己的讀後感受(啟發),不僅深化了文章主題,而且給人一種向上的動力,充滿正能量。

【名師點評】

文章最大的亮點是對比手法的運用。小作者穿越時空,將一個當代中國少年和名著中的外國男孩放在一起,比較他們的生活和成長,比較他們的性格和思想,於對比中表現了中國的“00後”們在生活中雖然稚嫩而略顯叛逆,但通過閱讀最終變得成熟而睿智的成長曆程。鮮明的對比讓人物形象活潑可愛,也讓文章主題更加突出。

四、我來練筆:

(一)尋找“感”點:

1.閱讀下面短文,尋找“感點”。

濫 竽 充 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其實南郭先生壓根就不會吹竽。每次演奏時,他就搖頭晃身裝著投入的樣子,矇騙豐厚的薪水。幾年後,齊宣王死了,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覺得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逃走了。

1、從南郭先生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2、從齊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3、從齊湣王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4、從300吹竽人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二)就本學期學過的某篇課文,寫一則隨感。200字左右。

提示:選定課文後,可以再仔細讀一遍,然後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一點來寫;儘量少引述,重點寫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寫得自由靈魂些,儘可能富有新意。

五、佳作欣賞:

解 讀 泥 土

——觀魯藜的《泥土》有感

有這樣一種味道:香香的,而又澀澀的,我們都很熟悉;有這樣一種感覺:塌實溫暖,而又平凡,我們都不曾離開;有這樣一種情懷:魂牽夢縈,終生不捨,而又甜蜜美妙……這一切,都源自泥土!

泥土,是那樣富有卻從不張揚,是那樣寬廣而決不矜誇。世間萬物,除了天空,大概就都屬於泥土了。天空給人高遠、縹緲

、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泥土恰恰相反,它溫情、平易、和善,總給人一種母親的感覺。爭春的群芳根植於泥土,躁動的走獸踩踏著泥土,形形色色的建築依託於泥土,我們人類更是片刻也離不開它,其中也包括我們旋轉不息的思想。

泥土是世間最大的寶庫,它終將會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點滴和細節,一一撐起展示,整理收藏。那或深或淺的紋路,那高低起伏的地勢,那漂浮不定的塵埃……只要你用心去觀看,總能看到自己熟悉的內容。

尤其是雨後的泥土,完全可以看作天與地激烈爭論後留下的印記。那無辜的禾苗,拔節的小草,漲起的河流,甚至泥地上的鴻爪,道路旁的腳印,莊稼上的紋路,都顯

示著天地交流後的痕跡——泥土,記錄下來,悄悄收

藏,等待有心的人來解讀、感受、體會。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是的,惟有愛,惟有深沉的虔誠的熱愛,才是對泥土最好的最應該的回報。泥土是世間最公平的法官,一切在它眼裡都是等同的,眾生平等,萬物齊觀,恐怕只有在泥土面前才能

真正實現。

你是否記得,在某個角落裡,你流下了淚水,點點滴滴落進了泥土裡,滋養了大地,同時也催生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花季?你是否記得,在某個時刻,你心花怒放欣喜若狂,歡呼雀躍綻露笑靨,只

有泥土頷首不語而又將一切默默收藏?你是否還記得,剛剛吹滅的15歲生日蠟燭的時候許下的心願,也同樣被泥土記下?甚至失意時的迷惘和惆悵,生病時的虛弱與蒼白,跌跤後的疼痛與憂傷……泥土都是最忠實的見證者。

先哲告訴我

們,世間萬物終將歸於泥土,最終的最終,水歸水,土歸土。所以,泥土是這個世界上最忠實的見證人,人類個體自身短短几十年,更無法逃脫泥土的觀察和審視。活著的時候你儘可以踩踏,蹬踹,掙扎,或者征服它;死後,卻只能交給它,歸泥土收藏。

飄零的落葉要回歸土地,飄舞的蒲公英要尋土紮根,離家的遊子要回歸故里。是的,見證者與收藏家,就是泥土的全部含義,也是如今的我能看出的關於泥土的全部含義。

泥土,多像一本最方便閱讀的書呀,簡單而深奧,寧靜又熱鬧,平實而博大。

名師總評 這是一篇內容豐富、內涵丰韻的觀後感,很有散文詩的味道。文章通過表達對泥土的認識與體會,緊緊抓住泥土富有、寬廣、博愛、公正等特點,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尤其是下雨時泥土的特徵,以及與自身閱歷相結合的點染,顯示著作者不一般的觀察思考能力。文章最後歸結於“見證者與收藏家,就是泥土的全部含義”,進而提煉出泥土“像一本最方便閱讀的書”加以概括,不僅層次清晰明瞭,而且見解獨到,確實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難能可貴。而字裡行間隱含著的熱愛之情與哲理深思,在簡潔清新的表達中,我們也不難體會出來。

六、前期同窗優秀作文選登:(請就同學的優秀作文,選取角度寫一段讀後感。)

期待的眼神

於恆毅

“我好累。”獨自一人待在房間裡做著奧賽題的我停下了筆,長嘆道。

揉了揉那雙早已疲憊不堪的眼睛,我推開了椅子,起身來到窗前,欣賞起了門前的那幾棵銀杏樹。前一陣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它們如今都已散發出了勃勃生機。那嫩綠的小芽如同初醒的幼童,此時已是上午10點,陽光照在嫩芽上,顯得更加青翠欲滴,好一場視覺盛宴!

這時,媽媽進來了,說:“去陪你表妹玩會兒,她要你陪她玩。”我大喜,總算能歇會兒了。剛出房門,我深吸一口氣,同時伸了一個大懶腰,彷彿覺得門外的世界特別的新鮮。

剛下樓,表妹就高興地跳來跳去,歡呼著:“哥哥來了,哥哥來了。”然後又跑到了我的眼前問道:“哥哥,你在樓上做什麼呢?”她的那雙大眼睛帶著長長的睫毛一眨一眨的,表示疑問。

“哥哥在學習呢!”我摸了摸她的腦袋。

“我以後也要像哥哥一樣這麼努力地學習。”她兩眼放光,左手握拳放在胸口,十分嚴肅的樣子。

我滿臉苦笑,對錶妹的無知搖了搖頭。

她用小手拉著我,踏著小碎步來到了外面,然後自己又到家裡拿了幾張紙出來,滿臉通紅地跑到我面前,嘴裡喘著氣。她抬頭望著我說:“哥哥,我們來玩紙飛機吧?”她的那雙大眼睛裡充滿了期待,等待著我做出回答,那種期待的眼神令人無法抗拒。最終,我屈服了,拿出了我從小以來的看家本領,給她折了許多飛機,什麼拐彎飛機,火箭飛機等等。表妹高興極了,拿著飛機跑來跑去,偶爾對著嘴哈口氣,然後把飛機丟了好遠,銀鈴般的笑聲被風傳了好遠好遠……

一開始我還很注意形象,覺得這些很幼稚,但是後來表妹又對我使出了那令人無法抗拒的眼神。她拉著我玩了起來,我也逐漸放開了自己,宛如孩子一般,大叫、鼓掌。

表妹娛樂玩耍的花樣還挺多,我們還玩了捉迷藏、抓小偷……

直到媽媽喊我們去吃飯了,我們才停了下來,媽媽邊敲我們的頭邊說:“你們這兩個活寶。”表妹捂著頭:“好痛!”我們大笑。

表妹走後,再次回到自己的房間,我回憶起了剛才發生的事情,我彷彿從表妹那雙眼睛裡悟到了什麼,是那期待的眼神!

它代表了童年的快樂,幼童的年幼無知。

我的讀後感:

七、週末語文作業:

1、請圍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知識開展摘抄,字數不少於600字。

2、請結合本次月考,認真分析語文學習情況,與父母進行一次談話,然後將本次談話整理成一篇談話記錄。(注意:談話前,先思考從哪裡入手,選取哪些想說的。談話時,分步註明:談話時間,談話人物,談話地點,談話內容,其中談話內容記錄其梗概。)

3、作文:

請結合課本第三單元寫作實踐中的第二題或第三題,按其要求,自選一題,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讀後感或觀後感。

2016至2019春華作文指導之四十五

作文主題:讀(觀)後感賞讀

一、“讀(觀)後感”類優秀作文學生名單:

九 班:黃 佳 鄭辰煜 陳寶森 姜思思 餘不凡 楊文煜 柯 憶 張靜閱 金 鑫 黎菁媛

吳子暄 邢 芸 吳家歡 鄢 滿 楊佳燁 於恆毅 文 昊 洪夢園 洪杉杉

十三班:袁 月 王 坦 陳 果 安正浩 盛佳怡 柯霖凡 洪梅然 楊 陽 吳 優 陳寶林

宛嘉偉 杜炳賢 桂陳陽 周 佩 吳劉俊瀟

二、“讀後感”優秀作文賞讀:(請按文後要求寫話)

讀《西遊記》有感

柯 憶

讀過多次的《西遊記》,對這裡麵人物的性格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是,這本書的裡面有一個特別的人物,他使我越看越值得敬佩,那就是美猴王孫悟空。

一隻普普通通的猴子,卻能知曉人間許多的事情。為求長生,放大川,走名山,學得七十二變,得到長生不老之術。但由於自己俏皮的性子,最終被師傅趕出師門,因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扣押五指山下;被唐僧救出後,保唐僧西天取經,上過刀山,下過火海,被唐僧趕過多次,苦難受盡,但依然堅持不懈,這種頑強的性格,最終讓師徒四人修成正果。

讓我敬佩的不是他那頑皮的性格,也不是他那稍微有些厚的臉皮;而是他的骨子裡充滿著正能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品質。他不像唐僧那樣,不分真假,盲目同情;也不像八戒那樣,遇見苦難就退縮並且貪圖美色。他有時說話是有些沖人,但是在這一切的一切,他都是為了三條生命啊!

從他的身上,不禁想起了我。相對於孫悟空,我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可以說我的生活,是陶淵明《桃花源記》裡世外桃源般美好,上學放學,都有專車接送,中午送的飯菜都是一流的,整天吃好喝好穿好。有時父母們沒有侍候好,還對他們發脾氣。現在想想,真的有些羞愧。

想著孫悟空是一隻從石頭裡蹦出來的野猴,但他不缺乏人的情感。他懂得懷念,懂得感恩,也知道去傷心,去難過。還記得嗎?當他被菩提老祖趕出去的時候,他便在門前磕了三個頭,以表示他對師傅的感謝。一隻野猴,無父無母,天地生成,但也懂得世間人情世故。

再想起現在的我,過年爺爺奶奶給我壓歲錢,我只知道收錢,卻不知道感謝;爸媽過生日,我只知道笑笑,卻不知道祝他們生日快樂……《西遊記》這本書,可能是因為看的太多了,情節有些不新鮮,但是它教會了我要學會感恩,要有那種頑強拼搏的精神。

感謝吳承恩!!!

寫給柯憶:


讀《悲慘世界》有感

鄢 滿

“死不算什麼:可怕的是不能活著。”

此刻,書本停留在最後一頁,外面的天空陰鬱黑暗,多麼的寂寥。而我,陷入了沉思。

這本書是由雨果寫的是一個真正的悲慘世界。主人公原本是一個貧苦忠厚的工人,為了姐姐的七個孩子不被餓死,被迫盜取了一塊麵包,因此而承受了十九年的牢獄之災。出獄以後他被仁慈的主教所收留,在主教的感化下洗心革面十年以後他靠著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市長,並且救助了許多,像他這樣的窮人,但是法律的忠實的擁護者沙威,一直在尋找且認出了他,並且差點又讓他坐牢。冉阿讓後來又收養了蘇汀的女兒珂賽特。八年後,她把珂賽特撫養成人了,並在戰場上就出了珂賽特的愛人。最後在養女的懷中死去。

這就是他的一生,一個勞苦人民的一生,一個從被定義的惡人做到善人的一生。

雨果如果描繪了一個如此“悲慘”的世界這讓我有聯想,那個時代的條件如此困苦——餓得被迫偷麵包案,冉阿讓仍然可以“站”起來,他去惡從善。至少對於後人來說,他是偉大的。但在我們這個時代呢?條件是好太多了的。一個麵包更不算是什麼難事。可是我們遇到了困難,是否可以“站”起來,有了缺點又是否可以知錯能改?沒有答案,至少不是肯定性的答案。

其實,這本書是有許多地方足以讓人感動的。但在感動之餘,我悟到,在那樣的環境裡,一個如此悲慘的世界裡,一個如此黑暗和冷酷的世界裡,竟也有光明和溫暖啊!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場景便是,冉阿讓本有一次機會殺掉捕捉了他一大半輩子的沙威時,他沒有。他做的僅僅是為他鬆了綁,放走了他。我還記得我當時讀到此處便也是一半困惑和一半的理解。

但我後來徹底明白了,沙威在最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懷疑舊秩序的合理性。這正是因為冉阿讓的博愛及高尚的靈魂!聽我姐姐說過,那是重新換回生命在那個悲慘世界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這種冉阿讓和沙威般的角色?為了改變他人付出了多麼巨大的努力,亦或是為了改變自己而改變世界!但我想,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存一片陽光,給他人更多的溫暖,可能就只是簡單的給路邊的流浪狗一點食物,給那些孤獨的人幾句問候。諸如此類。

“愛的世界不悲慘。”

在最後,冉阿讓說:“過去,為了活下來,我偷了一個麵包;今天,為了生活,我是不會竊取的名聲的。”

願,這種溫暖,這種希望在我們身上永存……

感謝你,鄢滿:

三、“觀後感”優秀作文賞讀

觀《芳華》有感

餘不凡

《芳華》是穗子硃脣皓齒咬破的西紅柿,是練功房裡低鳴的大提琴,是游泳池旁戲水女孩兒們溼漉漉的頭髮和男孩面前著急收衣裳時的羞澀,是黃昏中不曾捅破薄紙的青春男女。往燈外圍一圈紅紗布,讓毛絨絨的燈光變成羅曼蒂克的紅,聽鄧麗君的靡靡之音。

芳華,芬芳的年華,那麼美。

忽而想起了禮堂中,整齊如一的舞蹈演員,沉穩大氣的演奏者,在臺下修聚光燈的"活雷鋒"。游泳池旁、樓梯間、大街上的歡聲笑語。光暈柔和地照入禮堂,給這些,蓋上一層過去的淡影一一朦朧美好。

故事由七十年代的部隊文工團說起,何小萍被文工團的"活雷鋒"劉鋒接到了文工團。故事便如一本泛黃的舊事記開始,做獨白的是蕭穗子,一個會舞蹈愛笑的女孩。反覆出現的一句旁白,也是小萍的話語,拉開了她的一生:“她以為擺脫了那個沒有溫暖,處處低下的家,想著來到這裡便能受人尊重,但她錯了。”隨著劉峰、何小萍下放離開文工團,無情的戰爭便也席捲到他們身上。而後約六分鐘的戰爭場景,刻畫了一場深重的災難。被子彈打破動脈血管的劉峰,是多麼渴望犧牲,只有犧牲了才能成為英雄。只有當他成為英雄的時候,那個乾淨利落、沉穩安靜的林丁丁才會歌頌他……

當何小萍以精神病患者身份再次出現在文工團時,成了舞臺下的觀眾。她目光呆滯,默默無聞的坐在一堆病人中。那些節目,她們排練了那麼長時間,而她好像沒有見過一樣。《沂蒙頌》一曲優美的音樂,跳躍的舞姿。那是她之前多麼印象深刻的一幕!那一刻,她潸然淚下,眼裡滿含輾轉的流波,逐漸沉沒入這舞蹈。她的手緩緩打著節奏,臉上僵硬的表情慢慢綻放出久違的笑容。漸漸地,她走出禮堂,月光下,她翩翩起舞,那種眼神,是死灰復燃的欣喜,是對舞蹈傾注一切的熱愛。舞臺上,雖有燈光華服;舞臺下,觀眾坐無虛席。卻不及小萍帶來的感動充實。那一刻,既便身穿病號服,她依然美得驚心動魄。

他們的芳華究竟是什麼?擁有一臺可以播放鄧麗君歌聲的收音機,穿上軍裝拍張夢寐以求的軍裝照,團裡食堂多吃二兩餃子,優美地表演自己心愛的節目……便是最幸福的芳華了吧。

倏地時光回到了過去,陽光傾灑,沉靜卻有力的木地板上,正在練舞的姐妹們個個婀娜多姿,祥和唯美的笑容是她們的標誌,大提琴映著她們的笑臉,一幅畫景在這個幾十年的小院裡展開。文工團解散那天,他們心中懷著傷痛,一曲《駝鈴》,他們哭著、喊著,當他們都醉睡在禮堂中,這間大屋好像便盛滿了幸福的芳華。

最終,芳華逝去。他們褪去青澀,重聚時的滄桑,催人淚下。

歲月像一張溫柔的大網,選擇性地過濾了那些黑暗冷冰冰的故事,放大了那些溫暖色澤。平凡人或許無法抵抗時代洪流,無法選擇相逢於戰火紛飛或太平盛世,但每一代的青春都有相同的印記。你們的鄧麗君是我們的林俊杰,每個男孩心裡都住著一個林丁丁。

願流年可憶,未來可期!

讀後點滴感想:

觀《戰狼2》有感

於恆毅

《戰狼2》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淳于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不忘軍人的使命,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主人公冷鋒本是一個被開除軍籍的軍人,但在關鍵時刻,他站了出來,冒著槍林彈雨來到了非洲救中國難民。他沒有放棄一個人,一身正氣的“戰神”形象仍歷歷在目。此外,他來到非洲執行任務也有另外一個目的,找到他的女朋友龍小云的死因及蹤跡。

一個聰明冷酷的特種兵內心只有這一處柔情留給心愛的女人,這一設定雖然不特別,但這樣的愛卻是那麼讓人動容。

我在看此電影的時候,一顆顆子彈彷彿從我頭頂飛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彷彿就發生在眼前,當冷鋒正與敵人戰鬥之時,我的手心都是冷汗,情節感人至深,扣人心絃,令人熱血沸騰。

當東來局長眼裡噙著淚水大聲喊出“開火”時,已有觀眾感動得低聲哭泣。這聲開炮我們等了太久,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我們就一直期待日後我們的民族能夠強大到足以保護每一位公民。

國旗是每一個國家的象徵。電影中,冷鋒手舉五星紅旗,車上的人把槍都扔下了車,十分順利的通過了交戰區,冷鋒的眼睛裡沒有遲疑,只有對祖國實力的強烈信任。

一張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出現在影片結尾,護照上的一番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們,當你在海外遇到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當這一番話出現在熒屏上時,全場人熱淚盈眶,起身鼓掌歡呼。

這令我想到了2018年的春節之時,許多遠在海外的中國公民都被中國的軍人戰士保駕護航送回了家。

還令我想到了一張照片:一位剛被中國軍隊從國外戰亂中解救出來的中年人用嘴親吻著祖國的大地。

這都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有一個強大的後盾—中國。

此番電影之旅,受益匪淺。

讀完此文,最讓我自豪的是:

四、佳作欣賞:

讀《社戲》有感

盪舟於江南水鄉,撐槳搖櫓,一群同齡夥伴擠在船頭,遠遠地看戲,雖是“破口喃喃地罵”,卻認定是看過的最好看的戲,散了,還不忘偷一大把自家種的豆,煮著當點心吃。魯迅筆下生花,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圍繞看戲展開的童年時光旅行。

沒有兵慌馬亂的動盪不安,沒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息,沒有硝煙瀰漫的哀鴻遍野,這個遠離世囂的江南小鎮——平橋村,“一個離海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成為魯迅孩童時代的樂土。辛亥革命帶來的時局激變,似乎並未影響這個“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的小村莊。難道是上天的眷顧,贈予小魯迅如此難忘的快樂。

免去了念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朋友的遊戲喚醒了我們迅哥兒的童年。他們頑皮、天真、可愛、有趣、富有生氣。人類最本質最純粹最美好的天性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是女媧的寵兒,完美無瑕。他們雖然年紀相仿,但是“論起行輩來”,有的還是叔叔輩,爺爺輩的,即使這樣,打起架來也沒有人會想到“犯上”二字;雙喜這十多個少年,得知迅哥兒沒法去看戲,就立刻向“我”的母親打包票,一定不會出事;看完戲後見自家的羅漢豆比老六一家的大,就吆喝“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多麼天真的孩子啊,換了誰都會忍俊不禁,然後不由自主愛上他們。可愛的不只是小孩,這方水土上的老老少少,都和水鄉給人的感覺一樣,親切,溫和,沒有絲毫防備,你看見的就是最真實的。偷摘了六一公公的豆,不用被六一公公批評,六一公公反而有掉著小船,特意剩下豆來我家送豆。聽了迅哥兒說的“中吃”,“竟非常激動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極了。平橋村的老一輩,也有一張生氣活現的臉,一顆熱情的心。

魯迅回憶往昔,藉以慰藉自己哀痛的心。畢竟,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看今朝,革命的烽火雖然燃遍大江南北,人民卻還是以前一樣的麻木無知,受封建愚昧的束縛,過著居無定所的漂泊生活,“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是,哪裡去尋找人們丟失的美好的精神世界?答案就在二十年前的雙喜、六一公公生活的這座小村寨,就在他們身上。

文章結尾“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飽含了多少作者的心酸和無奈。

再讀《社戲》:(請留下你的片言紙語)

五、週末語文作業:

1、請圍繞 “清明祭英烈 共鑄中華魂”知識開展摘抄,字數不少於600字。

2、請將本期已學的《詩經》四首,寫成一篇短小的敘事性文章,寫好後粘貼在相應地方。

4、作文:

4月3日上午,我校八年級師生一同前往大河鎮吳祥村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誕生地,開展了主題為“緬懷先烈 銘記歷史 感恩前行”清明祭掃活動。請你結合本次活動,去擷取你認為最值得記憶或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敘事性文章,要有真情實感。注意,千萬不要羅列整個事件的前前後後,要選取某個小點,或依某條線,或選取某個人物等去寫。

參考標題:

1、站在紀念碑前 2、美麗的吳祥村 3、隨班旗出發 4、以青春的名義宣誓

5、給英雄們的一封信 6、昨天 今天 明天 7、清明祭掃 8、清明,與感恩同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