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
"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作者碼字百萬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寫到有這樣一位作者:寫作3年,126萬碼字量,1009個粉絲,近52篇文章,單篇閱讀量在30到200之間波動,點贊數維持在10以下,讚賞量為0,留言平均3條。

他一開始的文章主要核心點就是這幾個詞:堅持、出頭、努力、成就、將來、以後,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後,再看他最近半年寫的10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擁有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沒有了當初那份情懷,那份熱血,那份嚮往,也沒有了可期的未來。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極、處世無奈、面對現實的百般妥協,他徹底放棄了。

由此可見,長期做無用功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不僅無用還消磨你戰鬥的意志。

一、那他為何會長期做著勤奮的事情,卻一直是做無用功呢?

1、缺少目標和規劃

如果沒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就如同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南轅北轍。那你奮鬥的方向都錯了,只在乎過程,還談什麼結果?

總是拿“我在單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來和領導談判,“這回提拔總該輪到我了吧”。其實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更多在乎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導致我們做事的效率低下,沒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打工。
"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作者碼字百萬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寫到有這樣一位作者:寫作3年,126萬碼字量,1009個粉絲,近52篇文章,單篇閱讀量在30到200之間波動,點贊數維持在10以下,讚賞量為0,留言平均3條。

他一開始的文章主要核心點就是這幾個詞:堅持、出頭、努力、成就、將來、以後,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後,再看他最近半年寫的10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擁有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沒有了當初那份情懷,那份熱血,那份嚮往,也沒有了可期的未來。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極、處世無奈、面對現實的百般妥協,他徹底放棄了。

由此可見,長期做無用功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不僅無用還消磨你戰鬥的意志。

一、那他為何會長期做著勤奮的事情,卻一直是做無用功呢?

1、缺少目標和規劃

如果沒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就如同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南轅北轍。那你奮鬥的方向都錯了,只在乎過程,還談什麼結果?

總是拿“我在單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來和領導談判,“這回提拔總該輪到我了吧”。其實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更多在乎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導致我們做事的效率低下,沒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打工。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沒有目標的人生如同沒有導航的海中孤舟

說到底,你的工作沒有達到不可替代性,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將你換掉,你退休的那天和你入職的那天,各方面沒有顯著的不同。

我們一輩子做的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導向型工作,彼此造成的結果差別不大。

我們缺少的是那種結果導向型思維,或者去選擇那種結果導向型的工作。

2、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

在簡書這個平臺上,有各種日更計劃,以及現在很多寫作訓練營都有21天寫作習慣養成訓練。可是最後能完成日更計劃的有幾個,也許鳳毛麟角就那麼幾個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幾個中,真正能走下去的也許只有一兩個。

因為你單純參加這些活動,如果不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深度思考,如果不對標寫作大咖的文章,哪裡知道自己文章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呢?

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工作中也是如此,原先,我們都會向模範人物學習,學習其先進經驗,本身就是一種深度思考和學習的過程。無論離開深度思考還是學習,這個過程都是走了過場。

我們很多人在做無用功,要麼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要麼就是純粹的走了過場。

"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作者碼字百萬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寫到有這樣一位作者:寫作3年,126萬碼字量,1009個粉絲,近52篇文章,單篇閱讀量在30到200之間波動,點贊數維持在10以下,讚賞量為0,留言平均3條。

他一開始的文章主要核心點就是這幾個詞:堅持、出頭、努力、成就、將來、以後,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後,再看他最近半年寫的10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擁有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沒有了當初那份情懷,那份熱血,那份嚮往,也沒有了可期的未來。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極、處世無奈、面對現實的百般妥協,他徹底放棄了。

由此可見,長期做無用功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不僅無用還消磨你戰鬥的意志。

一、那他為何會長期做著勤奮的事情,卻一直是做無用功呢?

1、缺少目標和規劃

如果沒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就如同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南轅北轍。那你奮鬥的方向都錯了,只在乎過程,還談什麼結果?

總是拿“我在單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來和領導談判,“這回提拔總該輪到我了吧”。其實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更多在乎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導致我們做事的效率低下,沒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打工。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沒有目標的人生如同沒有導航的海中孤舟

說到底,你的工作沒有達到不可替代性,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將你換掉,你退休的那天和你入職的那天,各方面沒有顯著的不同。

我們一輩子做的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導向型工作,彼此造成的結果差別不大。

我們缺少的是那種結果導向型思維,或者去選擇那種結果導向型的工作。

2、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

在簡書這個平臺上,有各種日更計劃,以及現在很多寫作訓練營都有21天寫作習慣養成訓練。可是最後能完成日更計劃的有幾個,也許鳳毛麟角就那麼幾個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幾個中,真正能走下去的也許只有一兩個。

因為你單純參加這些活動,如果不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深度思考,如果不對標寫作大咖的文章,哪裡知道自己文章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呢?

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工作中也是如此,原先,我們都會向模範人物學習,學習其先進經驗,本身就是一種深度思考和學習的過程。無論離開深度思考還是學習,這個過程都是走了過場。

我們很多人在做無用功,要麼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要麼就是純粹的走了過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缺少深度思考

3、缺少反饋和及時的調整

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這樣的:一個班級的學習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後進行測驗。並給予每組不同的反饋:第一組學習結果及時通告,第二組學習結果每週通告一次;第三組學習結果不予通告。五週後將一、三組對換,二組維持現狀,實驗再次進行了五週,實驗最後結果表明,在一、三組對換後最明顯,一組大幅下降,三組大幅上升;二組穩步上升。

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及時的反饋對於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有促進作用的,而我們工作中也是如此,沒有及時的反饋工作成果,就不能很好的進行調整和改進。

二、我們如何避免走彎路,有什麼可以杜絕做無用功的好方法嗎?

1、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是一個人能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我們要以結果導向型思維,來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

所謂結果導向思維就是注重結果非過程而是通過結果導向來調整過程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1):有這麼七個人被賦予分配粥,每天要來分一大桶粥。這些粥每天都是限量的。他們開始靠抓鬮定誰先來分粥,每天輪一個。結果,一週下來,除了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飽,其他時間都捱餓。

然後,無論推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來進行分粥還是組成四人分粥委員會,最終都失敗了。

最後有一個好方法:輪流分粥,分粥的人必須最後給自己分,所以他給別人分粥會盡量平均,以便最後自己也可以分到最大的粥,如果給別人分多了,自己只好自認倒黴。

"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作者碼字百萬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寫到有這樣一位作者:寫作3年,126萬碼字量,1009個粉絲,近52篇文章,單篇閱讀量在30到200之間波動,點贊數維持在10以下,讚賞量為0,留言平均3條。

他一開始的文章主要核心點就是這幾個詞:堅持、出頭、努力、成就、將來、以後,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後,再看他最近半年寫的10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擁有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沒有了當初那份情懷,那份熱血,那份嚮往,也沒有了可期的未來。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極、處世無奈、面對現實的百般妥協,他徹底放棄了。

由此可見,長期做無用功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不僅無用還消磨你戰鬥的意志。

一、那他為何會長期做著勤奮的事情,卻一直是做無用功呢?

1、缺少目標和規劃

如果沒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就如同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南轅北轍。那你奮鬥的方向都錯了,只在乎過程,還談什麼結果?

總是拿“我在單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來和領導談判,“這回提拔總該輪到我了吧”。其實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更多在乎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導致我們做事的效率低下,沒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打工。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沒有目標的人生如同沒有導航的海中孤舟

說到底,你的工作沒有達到不可替代性,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將你換掉,你退休的那天和你入職的那天,各方面沒有顯著的不同。

我們一輩子做的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導向型工作,彼此造成的結果差別不大。

我們缺少的是那種結果導向型思維,或者去選擇那種結果導向型的工作。

2、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

在簡書這個平臺上,有各種日更計劃,以及現在很多寫作訓練營都有21天寫作習慣養成訓練。可是最後能完成日更計劃的有幾個,也許鳳毛麟角就那麼幾個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幾個中,真正能走下去的也許只有一兩個。

因為你單純參加這些活動,如果不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深度思考,如果不對標寫作大咖的文章,哪裡知道自己文章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呢?

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工作中也是如此,原先,我們都會向模範人物學習,學習其先進經驗,本身就是一種深度思考和學習的過程。無論離開深度思考還是學習,這個過程都是走了過場。

我們很多人在做無用功,要麼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要麼就是純粹的走了過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缺少深度思考

3、缺少反饋和及時的調整

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這樣的:一個班級的學習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後進行測驗。並給予每組不同的反饋:第一組學習結果及時通告,第二組學習結果每週通告一次;第三組學習結果不予通告。五週後將一、三組對換,二組維持現狀,實驗再次進行了五週,實驗最後結果表明,在一、三組對換後最明顯,一組大幅下降,三組大幅上升;二組穩步上升。

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及時的反饋對於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有促進作用的,而我們工作中也是如此,沒有及時的反饋工作成果,就不能很好的進行調整和改進。

二、我們如何避免走彎路,有什麼可以杜絕做無用功的好方法嗎?

1、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是一個人能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我們要以結果導向型思維,來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

所謂結果導向思維就是注重結果非過程而是通過結果導向來調整過程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1):有這麼七個人被賦予分配粥,每天要來分一大桶粥。這些粥每天都是限量的。他們開始靠抓鬮定誰先來分粥,每天輪一個。結果,一週下來,除了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飽,其他時間都捱餓。

然後,無論推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來進行分粥還是組成四人分粥委員會,最終都失敗了。

最後有一個好方法:輪流分粥,分粥的人必須最後給自己分,所以他給別人分粥會盡量平均,以便最後自己也可以分到最大的粥,如果給別人分多了,自己只好自認倒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七人分粥

例子(2):曾記得我小學、初中的時候在班裡學習排名前五,那小時候有目標嗎?也許不清晰,但是學習好肯定是一個目標。但是在上高中的時候,父親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現在的大學生沒有用,念大學有什麼用,你看你的隔壁王叔還不是回來養雞還不如我呢,考上了也不支持你念。“

當時就因為父親的一句話讓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連中考也沒考好,差點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後慢慢的排名墊底了,三年雖然每天如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樣,但是我也不是一個好和尚,連撞鐘的鐘都沒,是一個沒有目標的無頭蒼蠅。混完高中後,環境不同了,父親說能考個學校就考吧。這時我才補習了一年,勉強走了一個專科院校。

一個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如同一條船沒有羅盤一樣。人也是如此,缺乏明確的目標,一生將庸庸碌碌。

畢業後,工作換了幾份,直到十年前走上了這個工作崗位,也只是有份溫飽的工作而已,起色不大。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自己當時沒有目標。

特別還是來自於從小沒有目標,乃至長大了習慣性的瞎忙不去想目標,不去制定目標並去執行。在機緣巧合下,學習了一門在線課程,又讓我拾起了學習的動力,開始制定自己的目標。

通過正反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當你以結果導向的思維來指導工作,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一開始做好規劃,以便你最終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由此可見,制定目標是一個人成功的第一決定要素。

"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作者碼字百萬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寫到有這樣一位作者:寫作3年,126萬碼字量,1009個粉絲,近52篇文章,單篇閱讀量在30到200之間波動,點贊數維持在10以下,讚賞量為0,留言平均3條。

他一開始的文章主要核心點就是這幾個詞:堅持、出頭、努力、成就、將來、以後,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後,再看他最近半年寫的10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擁有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沒有了當初那份情懷,那份熱血,那份嚮往,也沒有了可期的未來。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極、處世無奈、面對現實的百般妥協,他徹底放棄了。

由此可見,長期做無用功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不僅無用還消磨你戰鬥的意志。

一、那他為何會長期做著勤奮的事情,卻一直是做無用功呢?

1、缺少目標和規劃

如果沒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就如同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南轅北轍。那你奮鬥的方向都錯了,只在乎過程,還談什麼結果?

總是拿“我在單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來和領導談判,“這回提拔總該輪到我了吧”。其實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更多在乎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導致我們做事的效率低下,沒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打工。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沒有目標的人生如同沒有導航的海中孤舟

說到底,你的工作沒有達到不可替代性,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將你換掉,你退休的那天和你入職的那天,各方面沒有顯著的不同。

我們一輩子做的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導向型工作,彼此造成的結果差別不大。

我們缺少的是那種結果導向型思維,或者去選擇那種結果導向型的工作。

2、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

在簡書這個平臺上,有各種日更計劃,以及現在很多寫作訓練營都有21天寫作習慣養成訓練。可是最後能完成日更計劃的有幾個,也許鳳毛麟角就那麼幾個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幾個中,真正能走下去的也許只有一兩個。

因為你單純參加這些活動,如果不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深度思考,如果不對標寫作大咖的文章,哪裡知道自己文章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呢?

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工作中也是如此,原先,我們都會向模範人物學習,學習其先進經驗,本身就是一種深度思考和學習的過程。無論離開深度思考還是學習,這個過程都是走了過場。

我們很多人在做無用功,要麼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要麼就是純粹的走了過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缺少深度思考

3、缺少反饋和及時的調整

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這樣的:一個班級的學習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後進行測驗。並給予每組不同的反饋:第一組學習結果及時通告,第二組學習結果每週通告一次;第三組學習結果不予通告。五週後將一、三組對換,二組維持現狀,實驗再次進行了五週,實驗最後結果表明,在一、三組對換後最明顯,一組大幅下降,三組大幅上升;二組穩步上升。

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及時的反饋對於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有促進作用的,而我們工作中也是如此,沒有及時的反饋工作成果,就不能很好的進行調整和改進。

二、我們如何避免走彎路,有什麼可以杜絕做無用功的好方法嗎?

1、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是一個人能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我們要以結果導向型思維,來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

所謂結果導向思維就是注重結果非過程而是通過結果導向來調整過程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1):有這麼七個人被賦予分配粥,每天要來分一大桶粥。這些粥每天都是限量的。他們開始靠抓鬮定誰先來分粥,每天輪一個。結果,一週下來,除了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飽,其他時間都捱餓。

然後,無論推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來進行分粥還是組成四人分粥委員會,最終都失敗了。

最後有一個好方法:輪流分粥,分粥的人必須最後給自己分,所以他給別人分粥會盡量平均,以便最後自己也可以分到最大的粥,如果給別人分多了,自己只好自認倒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七人分粥

例子(2):曾記得我小學、初中的時候在班裡學習排名前五,那小時候有目標嗎?也許不清晰,但是學習好肯定是一個目標。但是在上高中的時候,父親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現在的大學生沒有用,念大學有什麼用,你看你的隔壁王叔還不是回來養雞還不如我呢,考上了也不支持你念。“

當時就因為父親的一句話讓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連中考也沒考好,差點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後慢慢的排名墊底了,三年雖然每天如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樣,但是我也不是一個好和尚,連撞鐘的鐘都沒,是一個沒有目標的無頭蒼蠅。混完高中後,環境不同了,父親說能考個學校就考吧。這時我才補習了一年,勉強走了一個專科院校。

一個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如同一條船沒有羅盤一樣。人也是如此,缺乏明確的目標,一生將庸庸碌碌。

畢業後,工作換了幾份,直到十年前走上了這個工作崗位,也只是有份溫飽的工作而已,起色不大。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自己當時沒有目標。

特別還是來自於從小沒有目標,乃至長大了習慣性的瞎忙不去想目標,不去制定目標並去執行。在機緣巧合下,學習了一門在線課程,又讓我拾起了學習的動力,開始制定自己的目標。

通過正反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當你以結果導向的思維來指導工作,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一開始做好規劃,以便你最終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由此可見,制定目標是一個人成功的第一決定要素。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結果導向思維

2、只有不斷的深度思考和學習,才能打造一條屬於你自己成功的直通列車

有這麼一個公式:1小時=55分鐘(澄清問題)+5分鐘(解決問題),而這55分鐘是用來深度思考的,深度思考就需要你的思考角度是多元的,是縱向的,也是橫向的;是來自書本,又是來自實踐。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道問題決定我生死,如果給我1個小時,55分鐘我會用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我才會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張三和李四同時受僱於一家公司,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成了部門經理,而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就去找老闆抱怨不公。

老闆於是說:“李四,你給我問問咱們那批客戶什麼時候到?”一會兒,李四回來彙報:“後天到。”

“那後天什麼時間到?”老闆又問。

李四沒有問,於是趕緊又打電話,告訴老闆:“後天下午四點到。”

“幾個人要參加?”

“您沒有讓我打聽啊。”李四很苦惱。

老闆把張三叫來:“張三,你去問一下那批客戶什麼時候到?”

張三也很快問完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闆彙報說:“他們一行三人後天下午四點到飛機場,我已經安排司機到跟前了去及時接機。

我提前也問了附近幾家酒店的價格和環境,我覺得A酒店價格和服務相對客人來說正好,還有我問了晚上吃飯的幾家餐廳,正好在A酒店附件有一家不錯的特色菜館,老闆你看如何,可以了,我提前就和人家訂一下。”

"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作者碼字百萬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寫到有這樣一位作者:寫作3年,126萬碼字量,1009個粉絲,近52篇文章,單篇閱讀量在30到200之間波動,點贊數維持在10以下,讚賞量為0,留言平均3條。

他一開始的文章主要核心點就是這幾個詞:堅持、出頭、努力、成就、將來、以後,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後,再看他最近半年寫的10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擁有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沒有了當初那份情懷,那份熱血,那份嚮往,也沒有了可期的未來。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極、處世無奈、面對現實的百般妥協,他徹底放棄了。

由此可見,長期做無用功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不僅無用還消磨你戰鬥的意志。

一、那他為何會長期做著勤奮的事情,卻一直是做無用功呢?

1、缺少目標和規劃

如果沒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就如同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南轅北轍。那你奮鬥的方向都錯了,只在乎過程,還談什麼結果?

總是拿“我在單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來和領導談判,“這回提拔總該輪到我了吧”。其實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更多在乎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導致我們做事的效率低下,沒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打工。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沒有目標的人生如同沒有導航的海中孤舟

說到底,你的工作沒有達到不可替代性,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將你換掉,你退休的那天和你入職的那天,各方面沒有顯著的不同。

我們一輩子做的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導向型工作,彼此造成的結果差別不大。

我們缺少的是那種結果導向型思維,或者去選擇那種結果導向型的工作。

2、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

在簡書這個平臺上,有各種日更計劃,以及現在很多寫作訓練營都有21天寫作習慣養成訓練。可是最後能完成日更計劃的有幾個,也許鳳毛麟角就那麼幾個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幾個中,真正能走下去的也許只有一兩個。

因為你單純參加這些活動,如果不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深度思考,如果不對標寫作大咖的文章,哪裡知道自己文章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呢?

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工作中也是如此,原先,我們都會向模範人物學習,學習其先進經驗,本身就是一種深度思考和學習的過程。無論離開深度思考還是學習,這個過程都是走了過場。

我們很多人在做無用功,要麼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要麼就是純粹的走了過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缺少深度思考

3、缺少反饋和及時的調整

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這樣的:一個班級的學習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後進行測驗。並給予每組不同的反饋:第一組學習結果及時通告,第二組學習結果每週通告一次;第三組學習結果不予通告。五週後將一、三組對換,二組維持現狀,實驗再次進行了五週,實驗最後結果表明,在一、三組對換後最明顯,一組大幅下降,三組大幅上升;二組穩步上升。

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及時的反饋對於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有促進作用的,而我們工作中也是如此,沒有及時的反饋工作成果,就不能很好的進行調整和改進。

二、我們如何避免走彎路,有什麼可以杜絕做無用功的好方法嗎?

1、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是一個人能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我們要以結果導向型思維,來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

所謂結果導向思維就是注重結果非過程而是通過結果導向來調整過程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1):有這麼七個人被賦予分配粥,每天要來分一大桶粥。這些粥每天都是限量的。他們開始靠抓鬮定誰先來分粥,每天輪一個。結果,一週下來,除了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飽,其他時間都捱餓。

然後,無論推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來進行分粥還是組成四人分粥委員會,最終都失敗了。

最後有一個好方法:輪流分粥,分粥的人必須最後給自己分,所以他給別人分粥會盡量平均,以便最後自己也可以分到最大的粥,如果給別人分多了,自己只好自認倒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七人分粥

例子(2):曾記得我小學、初中的時候在班裡學習排名前五,那小時候有目標嗎?也許不清晰,但是學習好肯定是一個目標。但是在上高中的時候,父親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現在的大學生沒有用,念大學有什麼用,你看你的隔壁王叔還不是回來養雞還不如我呢,考上了也不支持你念。“

當時就因為父親的一句話讓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連中考也沒考好,差點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後慢慢的排名墊底了,三年雖然每天如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樣,但是我也不是一個好和尚,連撞鐘的鐘都沒,是一個沒有目標的無頭蒼蠅。混完高中後,環境不同了,父親說能考個學校就考吧。這時我才補習了一年,勉強走了一個專科院校。

一個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如同一條船沒有羅盤一樣。人也是如此,缺乏明確的目標,一生將庸庸碌碌。

畢業後,工作換了幾份,直到十年前走上了這個工作崗位,也只是有份溫飽的工作而已,起色不大。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自己當時沒有目標。

特別還是來自於從小沒有目標,乃至長大了習慣性的瞎忙不去想目標,不去制定目標並去執行。在機緣巧合下,學習了一門在線課程,又讓我拾起了學習的動力,開始制定自己的目標。

通過正反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當你以結果導向的思維來指導工作,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一開始做好規劃,以便你最終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由此可見,制定目標是一個人成功的第一決定要素。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結果導向思維

2、只有不斷的深度思考和學習,才能打造一條屬於你自己成功的直通列車

有這麼一個公式:1小時=55分鐘(澄清問題)+5分鐘(解決問題),而這55分鐘是用來深度思考的,深度思考就需要你的思考角度是多元的,是縱向的,也是橫向的;是來自書本,又是來自實踐。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道問題決定我生死,如果給我1個小時,55分鐘我會用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我才會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張三和李四同時受僱於一家公司,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成了部門經理,而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就去找老闆抱怨不公。

老闆於是說:“李四,你給我問問咱們那批客戶什麼時候到?”一會兒,李四回來彙報:“後天到。”

“那後天什麼時間到?”老闆又問。

李四沒有問,於是趕緊又打電話,告訴老闆:“後天下午四點到。”

“幾個人要參加?”

“您沒有讓我打聽啊。”李四很苦惱。

老闆把張三叫來:“張三,你去問一下那批客戶什麼時候到?”

張三也很快問完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闆彙報說:“他們一行三人後天下午四點到飛機場,我已經安排司機到跟前了去及時接機。

我提前也問了附近幾家酒店的價格和環境,我覺得A酒店價格和服務相對客人來說正好,還有我問了晚上吃飯的幾家餐廳,正好在A酒店附件有一家不錯的特色菜館,老闆你看如何,可以了,我提前就和人家訂一下。”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深度思考

一個優秀的員工不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去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去做什麼,並對自己做的事情進行深度思考,認真地規劃它們,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優秀的本質就是深度思考。

要想具備深度思考的大腦,除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去親身體驗,或者去拜師學藝,但不管哪種都離不開你深度思考的學習以及你投入熱愛生命的專注。

3、建立反饋機制,打造自己的錯題、錯事、錯話本,以便能及時的調整更新迭代,助你成功

建立必要的反饋機制,或者通過其他平臺來反饋,並打造自己的錯題、錯事、錯話本進行記錄,通過這三個本的反饋進行必要的改正和調整,進行不斷的迭代更新。

舉例來說,現在學習最好的反饋是通過寫作輸出來看學到的成果。比較好的寫作反饋平臺如:今日頭條、百家號、簡書等寫作自媒體平臺,可以通過別人的點贊和評論來看到自己文章存在的缺點,將這些缺點進行記錄,然後針對性的加以改進並調整。

又如:現在企業的客服就是一個很好的顧客對於產品質量以及服務的一個反饋機制。而那些將客服做的很到位的企業,一定是將這種反饋機制做到了極致。它們收集有關企業錯的、缺陷或者建設性建議並進行及時的調整更新迭代,從而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成長。

同樣人的成長也是如此,建立自己的反饋機制,才能及時調整並促進自己的成長。

在學生時代要建立自己的錯題本,通過錯題的反饋來增進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成年後,我們要通過建立自己的錯事本和錯話本來記錄成長過程中自己所犯錯誤的事情或者說錯的話,通過這兩個本的反饋及時的找到對的方法進行改進和調整,讓自己快速實現目標,達到成功。

"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作者碼字百萬

前兩天看了一篇文章寫到有這樣一位作者:寫作3年,126萬碼字量,1009個粉絲,近52篇文章,單篇閱讀量在30到200之間波動,點贊數維持在10以下,讚賞量為0,留言平均3條。

他一開始的文章主要核心點就是這幾個詞:堅持、出頭、努力、成就、將來、以後,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後,再看他最近半年寫的10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擁有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沒有了當初那份情懷,那份熱血,那份嚮往,也沒有了可期的未來。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極、處世無奈、面對現實的百般妥協,他徹底放棄了。

由此可見,長期做無用功是多麼害人的一件事,不僅無用還消磨你戰鬥的意志。

一、那他為何會長期做著勤奮的事情,卻一直是做無用功呢?

1、缺少目標和規劃

如果沒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就如同古時候的一個成語:南轅北轍。那你奮鬥的方向都錯了,只在乎過程,還談什麼結果?

總是拿“我在單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來和領導談判,“這回提拔總該輪到我了吧”。其實我們在做工作的時候更多在乎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導致我們做事的效率低下,沒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在為有目標的人打工。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沒有目標的人生如同沒有導航的海中孤舟

說到底,你的工作沒有達到不可替代性,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將你換掉,你退休的那天和你入職的那天,各方面沒有顯著的不同。

我們一輩子做的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過程導向型工作,彼此造成的結果差別不大。

我們缺少的是那種結果導向型思維,或者去選擇那種結果導向型的工作。

2、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

在簡書這個平臺上,有各種日更計劃,以及現在很多寫作訓練營都有21天寫作習慣養成訓練。可是最後能完成日更計劃的有幾個,也許鳳毛麟角就那麼幾個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幾個中,真正能走下去的也許只有一兩個。

因為你單純參加這些活動,如果不對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深度思考,如果不對標寫作大咖的文章,哪裡知道自己文章存在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呢?

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工作中也是如此,原先,我們都會向模範人物學習,學習其先進經驗,本身就是一種深度思考和學習的過程。無論離開深度思考還是學習,這個過程都是走了過場。

我們很多人在做無用功,要麼缺少深度思考和學習,要麼就是純粹的走了過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缺少深度思考

3、缺少反饋和及時的調整

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這樣的:一個班級的學習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後進行測驗。並給予每組不同的反饋:第一組學習結果及時通告,第二組學習結果每週通告一次;第三組學習結果不予通告。五週後將一、三組對換,二組維持現狀,實驗再次進行了五週,實驗最後結果表明,在一、三組對換後最明顯,一組大幅下降,三組大幅上升;二組穩步上升。

從以上實驗可以看出,及時的反饋對於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有促進作用的,而我們工作中也是如此,沒有及時的反饋工作成果,就不能很好的進行調整和改進。

二、我們如何避免走彎路,有什麼可以杜絕做無用功的好方法嗎?

1、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是一個人能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我們要以結果導向型思維,來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標規劃。

所謂結果導向思維就是注重結果非過程而是通過結果導向來調整過程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1):有這麼七個人被賦予分配粥,每天要來分一大桶粥。這些粥每天都是限量的。他們開始靠抓鬮定誰先來分粥,每天輪一個。結果,一週下來,除了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飽,其他時間都捱餓。

然後,無論推選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來進行分粥還是組成四人分粥委員會,最終都失敗了。

最後有一個好方法:輪流分粥,分粥的人必須最後給自己分,所以他給別人分粥會盡量平均,以便最後自己也可以分到最大的粥,如果給別人分多了,自己只好自認倒黴。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七人分粥

例子(2):曾記得我小學、初中的時候在班裡學習排名前五,那小時候有目標嗎?也許不清晰,但是學習好肯定是一個目標。但是在上高中的時候,父親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現在的大學生沒有用,念大學有什麼用,你看你的隔壁王叔還不是回來養雞還不如我呢,考上了也不支持你念。“

當時就因為父親的一句話讓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連中考也沒考好,差點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後慢慢的排名墊底了,三年雖然每天如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樣,但是我也不是一個好和尚,連撞鐘的鐘都沒,是一個沒有目標的無頭蒼蠅。混完高中後,環境不同了,父親說能考個學校就考吧。這時我才補習了一年,勉強走了一個專科院校。

一個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如同一條船沒有羅盤一樣。人也是如此,缺乏明確的目標,一生將庸庸碌碌。

畢業後,工作換了幾份,直到十年前走上了這個工作崗位,也只是有份溫飽的工作而已,起色不大。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自己當時沒有目標。

特別還是來自於從小沒有目標,乃至長大了習慣性的瞎忙不去想目標,不去制定目標並去執行。在機緣巧合下,學習了一門在線課程,又讓我拾起了學習的動力,開始制定自己的目標。

通過正反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當你以結果導向的思維來指導工作,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時候,你就會一開始做好規劃,以便你最終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由此可見,制定目標是一個人成功的第一決定要素。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結果導向思維

2、只有不斷的深度思考和學習,才能打造一條屬於你自己成功的直通列車

有這麼一個公式:1小時=55分鐘(澄清問題)+5分鐘(解決問題),而這55分鐘是用來深度思考的,深度思考就需要你的思考角度是多元的,是縱向的,也是橫向的;是來自書本,又是來自實踐。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道問題決定我生死,如果給我1個小時,55分鐘我會用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我才會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張三和李四同時受僱於一家公司,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成了部門經理,而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就去找老闆抱怨不公。

老闆於是說:“李四,你給我問問咱們那批客戶什麼時候到?”一會兒,李四回來彙報:“後天到。”

“那後天什麼時間到?”老闆又問。

李四沒有問,於是趕緊又打電話,告訴老闆:“後天下午四點到。”

“幾個人要參加?”

“您沒有讓我打聽啊。”李四很苦惱。

老闆把張三叫來:“張三,你去問一下那批客戶什麼時候到?”

張三也很快問完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闆彙報說:“他們一行三人後天下午四點到飛機場,我已經安排司機到跟前了去及時接機。

我提前也問了附近幾家酒店的價格和環境,我覺得A酒店價格和服務相對客人來說正好,還有我問了晚上吃飯的幾家餐廳,正好在A酒店附件有一家不錯的特色菜館,老闆你看如何,可以了,我提前就和人家訂一下。”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深度思考

一個優秀的員工不只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告訴你應該去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去了解自己要去做什麼,並對自己做的事情進行深度思考,認真地規劃它們,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優秀的本質就是深度思考。

要想具備深度思考的大腦,除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去親身體驗,或者去拜師學藝,但不管哪種都離不開你深度思考的學習以及你投入熱愛生命的專注。

3、建立反饋機制,打造自己的錯題、錯事、錯話本,以便能及時的調整更新迭代,助你成功

建立必要的反饋機制,或者通過其他平臺來反饋,並打造自己的錯題、錯事、錯話本進行記錄,通過這三個本的反饋進行必要的改正和調整,進行不斷的迭代更新。

舉例來說,現在學習最好的反饋是通過寫作輸出來看學到的成果。比較好的寫作反饋平臺如:今日頭條、百家號、簡書等寫作自媒體平臺,可以通過別人的點贊和評論來看到自己文章存在的缺點,將這些缺點進行記錄,然後針對性的加以改進並調整。

又如:現在企業的客服就是一個很好的顧客對於產品質量以及服務的一個反饋機制。而那些將客服做的很到位的企業,一定是將這種反饋機制做到了極致。它們收集有關企業錯的、缺陷或者建設性建議並進行及時的調整更新迭代,從而進一步促進企業的成長。

同樣人的成長也是如此,建立自己的反饋機制,才能及時調整並促進自己的成長。

在學生時代要建立自己的錯題本,通過錯題的反饋來增進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成年後,我們要通過建立自己的錯事本和錯話本來記錄成長過程中自己所犯錯誤的事情或者說錯的話,通過這兩個本的反饋及時的找到對的方法進行改進和調整,讓自己快速實現目標,達到成功。

堅持寫作3年,碼字126萬的他放棄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絕做無用功

劉媛媛

這裡最好的例子就是來自北大法律系研究生的劉媛媛。

出身於農村寒門家庭。少年叛逆、成績差;青年高考失利,被認為人生註定普通平凡。……22歲那年,她花費2周定計劃,6個月來複習,北大法律系研究生被其一舉考取。23歲,沒有上臺經驗的她卻報名參加了《超級演說家》,花費3天總結出演講套路,最終囊獲冠軍獎盃,一戰成名。24歲,她獨自創立了傳媒公司,為90後所矚目。

短短三年,實現三次逆襲,不是由於老天垂愛,不是由於天資過人,甚至不是由於埋頭苦幹,而是來自於她的兩個神器:“錯事本”和“錯話本”。

最後,我們都不想自已的努力付諸東流,竹籃打水一場空,努力很重要,方法策略更重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