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懷念我的母親(外三篇)

好文共賞,我們在等你!

《陽光報》好文共賞版面以發表高質量的文學作品為主,內容包括小說、散文、詩歌、評論、雜文,展示文學性和藝術性。當然,它也很接地氣,學生們的優質論文、徵文比賽也都可以來聯繫我們。通過後的文章將被挑選刊登於《陽光報》的美文版。歡迎全國各地作家、詩人、評論家來稿,歡迎各行各業文化人來稿,歡迎小學生、大學生們來稿,也歡迎社會各界的“草根”作者踴躍來稿。

當然,如果大家想看誰的文章,你們也可以私信我們,票選出自己喜愛的作家,我們來幫您聯繫。

提升報紙文化內涵、滿足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賞,我們在等你!

投稿方式

郵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請留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好文共賞」懷念我的母親(外三篇)

懷念我的母親

文/胡淵

2019年農曆正月初五凌晨兩點,在縣人民醫院裡,母親靠在我的臂膀上,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她走到另一個世界,那裡再也沒有病痛折磨,沒有人間苦難……

母親走之前,因為疼得厲害,醫生給她打了一支止痛針,五分鐘過後,母親安詳的走了,走時沒有留下什麼遺言,甚至沒有什麼手勢,她疼愛的兒女們都陪在身邊。2018年10月,我陪母親在西安看病,檢查出癌症,那一刻,我的心碎了,眼淚情不自禁流出來,母親一輩子含辛菇苦把我養大,吃了很多苦,到了該享清福的年紀,她卻撒手人寰匆匆地走了,我還沒來得及盡孝啊!

得知母親的病情後,我們一致同意瞞著母親,儘量哄她開心,不準在母親面前流淚,在有限的日子裡,輪流守護母親,盡最大努力讓母親度過一段快樂時光,前後不到4個月,母親就這樣匆匆的走了,給我留下無限的懷念!

母親是一個勤勞儉樸的人,“畢生勤勞留懿範,壹世儉樸傳嘉風”,這是我寫給母親的輓聯。母親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裡姊妹7個,母親排行第6,在那食不果腹的年月,母親勉強上到三年級,因家裡鬧饑荒,便回家幫大人種地、縫補衣服,母親在艱難困苦的環境里長大,養成了勤勞善良、節儉樸素的品格。

1979年,母親嫁到我們家不久,迎來改革開放的春風,農村土地承包到戶,我們家分得了幾畝地,離家足有3裡多路,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裡,母親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白天,她不顧路程遠近,下地一挑糞、回家一擔柴;晚上,便坐在燈下納鞋底、縫衣裳,她夜以繼日的操勞著這個家庭,哺育著我們姊妹仨茁壯成長,聽說當年母親生下我剛三天就下地幹活兒。

我小時候身體弱常常生病,家裡離集鎮遠,那時候沒有通公路,上街趕集得走10多裡山路。有一年冬天我生病了,夜裡發燒,母親心急如焚,幾乎整夜不曾閤眼,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就背起我向集鎮走,山道彎彎,母親走得輕快,幾乎一口氣就到集鎮,後又坐公共汽車來到縣城,為了省錢,抓完藥連忙往回趕,從縣城返回集鎮已是晚上8點多,冬天的夜黑得早,那是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只有幾顆稀稀落落的小星星,一條蜿蜒的小路就像一條長蛇隱隱約約延伸在大山深處,母親暈車,她艱難地背起我沿著蜿蜒的山路往回走,走到一處荒無人煙的密林裡,四周隱隱綽綽,忽然“嗖”的一聲從林子裡竄出一個黑魆魆的東西,母親一個趔趄險些摔倒,她堅持站穩身子,停了一停,小聲說:“兒子,別怕,是隻野貓!”鼓起勇氣繼續往回走,我在母親的背上分明感覺到母親“咚咚”的心跳和密密的汗珠,那天夜裡10點多才走到家,母親一下子癱軟在椅子上。

中學畢業後,我和大哥相繼考上師範學校,母親別提有多高興啊,眼角堆滿笑意,情不自禁唱起了歌謠。開學鄰近,她東挪西借為我們湊夠學費,然後以賣土豆、賣雞蛋、養蠶、養豬、賣茶葉等等,窮盡賺錢的方式方法,每月給我和大哥寄來300元生活費,3年裡從來沒有間斷過,作為一個農民家庭,母親為了攢錢,付出了多少辛勞啊!

2001年我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參加了工作,分配到鎮裡一所小學教書,200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調到縣城工作,後又貸款在城裡買了房,母親用多年種地積攢下的錢,給我還了很大一部分貸款,給我減輕了房貸負擔。2014年我有了孩子,把母親接到縣城帶孫子,她非常樂意,週一到週五在縣城任勞任怨的洗衣服、做飯、帶孫子,週末便回家刨地、種菜、採茶,無論天晴下雨,始終閒不住,逢春茶季她甚至打著手電筒採茶,2017年村裡給老家院子裡安裝了一盞太陽能路燈,母親經常夜裡在路燈下刨地、栽菜。鄰居嬸子勸她說:孩子們都大了,條件也好了,別這樣拼死拼活的幹,要注意身體啊!母親說:我多幹一點兒,就能給孩子們減輕負擔。

再過20天,就是母親64歲生日了,我們準備給母親過一次特別的“生日”,然而她卻沒能等到這一天。母親一生沒有穿過一件像樣的時尚衣服,沒有吃過一頓豐盛的佳餚,沒有去過一次舒心的旅遊,就這樣匆匆的走了,給我留下永遠的懷念。

尋仙記

文/李擁軍

成文在藍田猿人遺址的洞穴前震撼了,早在一百多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選擇了這塊風水寶地生活。這裡依山傍水,植被豐茂,眼界開闊,氣候宜居。“人猿共祖原非妄”下聯“天地同根信不虛”,成文不解的想,人類是怎麼知道猿就是我們的祖先?他疑惑的步入展廳,講解員告訴他,經過C14測定,藍田猿人距今已有163萬年了,而且這枚頭蓋骨是一位女性的。裡面還有許多動物遺骨和化石,有牛、馬、鹿、豬、熊等十多種。成文興趣很大,找遍了展館,沒有找到狐狸的遺骨,他很納悶,難得這裡沒有狐仙?

成文來到水陸庵坐,這個形似臥魚的小島。它三面環水,形似孤島,青山聳立,河水環繞,故稱水陸庵。大雄寶殿保存下來的3700餘尊泥塑,被喻為“壁塑瑰寶”。其塑造的亭臺樓閣、殿宇寶塔金碧輝煌,出水海天,飛龍舞鳳,奔騏躍虎,花竹蟲魚躍然紛動,逼真細膩,是一座名符其實的東方雕塑陳列館,是一個集繪畫、建築、音樂、雕塑為一體的藝術珍品。

其中以南北牆上的泥塑最為精彩,它採用連環畫的形式,演繹了佛祖釋迦牟尼一生傳略故事,十分生動逼真。泥塑有山水橋樑、園林瀑布、亭臺樓閣和殿宇寶塔等建築,有諸佛菩薩、二十四諸天、五百羅漢過海、千人聽經圖、釋迦牟尼涅盤塑像,還有鳥、獸、麒麟等。

成文非常驚訝,他認為這些藝術都是來源於人的靈感,而這些靈感來源於大自然。日暮時分,他來到王順山下。只見山峰聳立,雲海縹緲,溝谷幽深,植被茂密。夕陽西照,那一座座山峰有的像暮歸的駝隊,彷彿已聽到了駝鈴聲聲;有的像暮歸的牧童,似乎能聽到那悠揚的笛聲;有的像美麗的少女。

成文認為,這就是要找的仙境,這裡必定有仙,狐仙也一定就藏匿於此,也許這整座玉山就是仙。當看到了奇峰異石,他想著那有可能就是狐仙的化身;看到清泉溪流,想著狐仙也許就潛伏於裡;看到一棵巨鬆,想著那可能就是狐仙的化身。一隻花蝴蝶,撲閃閃落在身邊草叢,他逮住她,裝在兜裡,想著這下就抓住了狐仙,沾一沾仙氣就能得到靈感。

夜幕降臨,大家住在王順山的一個山莊住下。成文在床上躺著想著,迷迷糊糊的,似睡非睡。夢見狐仙化作一隻金蟬,悄沒聲息的滑翔到成文房間。他驚醒後,胸脯之上趴著一隻金色的蟬,正在用前足抓挖。成文生氣了,狠狠的一巴掌拍在胸脯之上,啪!只聽見“知了”一聲!同行的文友鍾恕睡的正香,被這一聲驚醒,睜開眼看房間裡什麼也沒有。

天亮了,鍾恕起床,發現窗、門開著,房間裡那張空床上潔白的床單上靜靜地躺著一具蟬的屍體,金色的,感到很吃驚。急忙叫醒成文。成文帶著怨氣說:“再不提了,昨晚它趴在我的胸口上撓癢癢哩,不停的刨,刨得我膈應,被我一把掌拍死了!”鍾恕說:“可惜了!太可惜了!這麼漂亮的金蟬怎麼就給拍死了。”鍾恕問:“你為什麼不睡呢?是輸了錢心裡孬?還是想啥美事哩?該不是昨晚有外遇了?遇到狐仙了?”成文說:“趴在我身上癢癢的,我拍死它的時候,它叫出了聲,“知了”一聲,別的什麼也沒有說。”鍾恕說:“這還沒有說,他能來的及說過多的嗎?“知了”就是它在臨終前給你的忠告。”成文陷入了沉思。(完)

龍騰虎躍有喜事,響山震河出陝西——生龍活虎的關中社火

文/崔彥

過年從正月初一拉開序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關中地區每天都有嶄新的喜慶內容。除了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燃放鞭炮、互相拜年、祭祖、吃團圓飯這些小型活動外,陝西各地還有大型的燈會、燈舞、社火表演、民間鼓舞、秧歌舞蹈、焰火、民歌、戲曲表演、廟會等習俗有聲有色,熱熱鬧鬧,歡歡喜喜過大年。其中社火表演陣容龐大、氣勢宏偉,震盪人心。筆者觀看社火表演時不禁脫口而出“龍騰虎躍有喜事,響山震河出陝西。”

社火是流行與我國西北地區一種古老的廣場藝術活動。筆者瞭解到它源於炎帝時代人們慶賀豐收,祭祀土地神。以後這種活動逐漸興盛起來,或在年節期間、民間廟會、各種喜慶活動中,經過幾千年的演化,演變成如今花樣繁多,規模宏大的社火。社火的內容包括鼓樂、芯子、高蹺、竹馬、旱船、秧歌等。每年春節期間,演員們就在廣場上激情演出。屆時,鑼鼓喧天,彩旗翻飛、聲勢浩大,節目豐富,成千上萬人爭相觀看。

鼓樂在陝西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豐收樂,唱戲敲傢伙”。春節是各地鑼鼓班社的活動高潮期,也是鼓手們大顯身手,樂此不疲的時候。他們從除夕傍晚開始,一直敲到正月十五,走到哪裡敲到哪裡,把喜慶帶到哪裡。鼓舞是陝西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反映原始祭祀、驅鬼、軍隊出征和喜慶場面為主要內容。由於歷史悠久,風格獨特,43種被列入國家級和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保護和傳承的項目。

竹馬竹馬顧名思義用竹子紮成的馬。馬身上用五顏六色的彩紙裝飾,脖子上掛著銅鈴,由於馬的身子和兵馬俑一樣是空的,所以人可以穿著戲裝站在馬裡邊,形如騎馬。騎馬者多和戰鬥有關,所以竹馬錶演多是武戲。竹馬錶演也是一個團隊,一般有6組,每組2人表演,表演的有英俊的小生,也有幽默詼諧的丑角,紅男綠女皆因劇情安排。《三英戰呂布》《長阪坡》是表演最多的武戲,演出現場,竹馬叮噹;鼓聲震天;武士揚鞭揮馬,生龍活虎。

秧歌舞秧歌舞,又稱扭秧歌,也是一種民間廣場中獨具一格的集體歌舞藝術。秧歌舞獨具特色,一般由舞隊十多人至百人組成,扮成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邊舞邊走,隨著鼓聲節奏,善於變換各種隊形,再加上舞姿豐富多彩,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人們喜聞樂見的春節社火活動如今發展成為民間特色文藝走出陝西,挺進世界。關中各項民間社火也因其奇特的表演藝術,濃郁的地方特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突破

文/逸葭

書山翰海,墨路無邊,廣袤似汪洋,我是苦渡的一粒孤舟。左衝右突,苦苦掙扎著,尋這一世情懷,書這擱置不下的心核。

裁白雲當帆,挽彩虹為纖,筆撐四季之篙,穿越迷濛煙雨,獨行在無邊無際的心海里,找尋今生的渡口,續這三生三世的約泊。無畏無尾,渡這茫茫紅塵,突破夢裡的心帆,書所有美好,品味一世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