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文學 二月河 小說 康熙 乾隆 中華人 2018-12-01

生於昔陽,長於洛陽,根扎南陽,他是風靡全球的大作家,也是站在鍋臺邊洗碗的普通老人;他是南陽人眼裡的“二先生”,又是山西人惦記的凌解放。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11月3日出生於山西昔陽,著名作家,南陽市文聯主席,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河南省作協副主席,系中共十八大代表。代表作品《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評論稱讚“是當代乃至近代以來歷史小說創作的最為重大的收穫”。

2017年元旦前的南陽市,到達時分是凌晨兩點。沒有想像中的寒冷,山西的雪也沒有跟過來,竟飄著微細的雨,除了地面溼溼的,只有面部皮膚有輕微觸覺。

次日去著名作家二月河家,氣候竟如初春,淺淺的暖。走進臥龍區委大院,一直往後,右拐進入一條二三十米深的衚衕,便是一座小院。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居住的院子

鵝卵石小徑、泥土、青菜、迴廊、梧桐樹,這些悅目的存在,讓二月河居住的院子瞬間與喧囂的城市隔絕開來。房子是簡易的二層樓,帶簡易露臺。進入一層,再上樓梯可入二樓。

剛剛吃過早飯的二月河老師在一樓房間等我。

屋子陳設極簡陋,衣櫃、桌子、沙發、茶几、檯布、洗衣機,處處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居的味道。幾件衣服就掛在衣櫃門的鉤子上,飯桌上隨意擺放著鹹菜瓶、藥瓶、菸缸、打火機,以及一個筆筒。裡面放著十多支不同的筆。

想起某電視臺一次採訪,記者推門竟看到二月河在洗碗,驚詫不已。而此情此景,與一個站在灶臺邊洗碗的二月河形象多麼吻合。

彼時與此時,他都是一位普通的老人,是一個普通家庭的煙火男人。

可是,他是二月河。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從“焚稿斷痴情”到箭在弦上

讀者眼中,二月河是與帝王聯繫在一起的。

因此,洗碗的二月河才讓人驚異。

這天的二月河,身穿一件黑底紅花緞面中式上衣,散發著新年即將到來的喜慶氣息。

坐在飯桌前,我們的聊天簡單而直接地開始了。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本文作者蔣殊採訪著名作家二月河

許多人想知道二月河在他的成名作《康熙大帝》之前寫過什麼文學作品,沒想到他說沒有。

任何一個作家都是從豆腐塊開始的,二月河卻以意想不到的鴻篇鉅製驚豔開篇。這樣的出手,豈是“不凡”二字可以概括的。

怎麼會一出手就是別人輕易不敢觸碰的大部頭?

他說:我來不及了。

確實,那一年,二月河即將40歲。

然而,40歲的年齡並不是他書寫的資歷,而是之前多年的沉澱與積累。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今天,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被改編成電視劇,持續走紅。殊不知,長篇小說《康熙大帝》之前,就是以電視劇本形式呈現的,名字叫《匣劍帷燈》,然而先後被《萌芽》《奔流》及一家電影廠拒之門外。灰了念頭的二月河“焚稿斷痴情”,決定改弦更張寫小說。

可二月河知道,沒有大學文憑,僅僅靠一個高中畢業生的身份,拿一部《康熙大帝》走進出版社,編輯或許看也不看便會扔進廢紙簍。於是他並沒有貿然下筆完成這部在心中早已成形的鉅著,而是以非凡的才氣“硬著陸”到紅學界。

二月河從小對《紅樓夢》感興趣,連續寫了一些見解獨特的論文,又大膽給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寫信,很快得到馮先生的賞識,不僅在《紅樓夢學刊》刊登了他的論文,還吸收他為全國紅學會會員。1982年,二月河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紅學會第三次《紅樓夢》學術研討會。據瞭解,當時他是最年輕的會員。可今天問起,他卻避開年輕不談,倒說自己是“學歷最低的會員。”

那個時候,他還叫凌解放。

就是在那一次會議上,眾位紅學大家遺憾感慨,對於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目前尚無描寫他的文學作品。37歲的二月河聽了之後自告奮勇:我來寫!

從此,二月河一頭扎入帝王世界。儘管有了諸多積澱,他還是再次用兩年多的時間對康熙反覆考證,於1984年動筆。夏天,他把腿伸在水桶裡防蚊蟲叮咬;冬天,用菸頭燙胳膊驅趕睡意。寫完第一卷時,他因過度疲勞得了“鬼剃頭”。

然而能否順利出版,他還是忐忑。又是馮其庸出面,為他聯繫出版社。二月河說,馮其庸是他的良師益友。他倆關係非凡,二月河自稱“私淑弟子”。

馮其庸很快為他聯繫了出版社,是當時的黃河文藝出版社(現在的河南出版社)。有一天該社的兩位編輯找上門來,整整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對眼前這位既無名氣也陌生的作者進行測試,內容包括幾位皇帝的穿衣、吃飯、出行、皇祖關係、滿漢矛盾、生活習俗等。

書出版後,二月河才問他們當初問那些做什麼?他們說就是了解這個人能不能寫啊,又問結果如何?對方說對答如流。

1986年初夏,《康熙大帝》第一卷出版。全書4卷160餘萬字歷時4年完成。第1卷《奪宮》出版後引起轟動,一次便徵訂了七萬餘冊。香港、臺灣也相繼推出繁體字豎排版本。1989年《康熙大帝》獲河南省優秀圖書獎,1993年獲河南省第一屆優秀文藝成果獎。根據第1卷改編的14集同名電視劇1994年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後3卷也陸續拍攝完成。

從此,凌解放真正成為二月河。

二月河的筆名,是這麼來的。一是他在黃河邊長大,二是他出生的那年,家鄉解放軍打敗了國民黨軍,也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象徵著黃河解凍,歡呼著咆哮向前的景象

寫完《康熙大帝》,南陽市委把二月河由宣傳部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讓他專業寫作,還為他專門成立了南陽市文聯,讓他擔任文聯主席。走在街上,他也被南陽市民親切地喊為二老師、二先生、老二、二叔、二哥等等,更有那麼多的南陽市民,向他致敬。

1990年至1992年,他又乘勝創作了《雍正皇帝》3卷共140餘萬字。1995年,《雍正皇帝》獲湖北省優秀圖書獎,1996年獲河南省第二屆優秀文藝成果獎。根據該書改編的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1998年拍攝完成,次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在全國引起轟動。1994至1996年,他又以驚人的速度,向讀者推出了“帝王系列”第三部《乾隆皇帝》前3卷:《風華初露》《夕照空山》《日落長河》共130餘萬字。《乾隆皇帝》一改以往的戲說,以大氣磅礴之勢,將乾隆盛世的帝、相、將、官、商、兵、農、俠、盜、妓、僧躍然紙上。

如今,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作品多次再版,不僅大陸的讀者喜歡他,就連香港、臺灣的讀者也喜歡他,甚至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的華人,也深深迷上二月河。

年輕時想過當作家嗎?他說想過也沒用。但當兵的十年,讓他看了太多的歷史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鑑》《中國通史簡編》,以及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及馬列經典,形成了非常紮實的知識架構。

康熙首次以文學形象示人,便是“大帝”的形象。這是二月河的定名。他說,康熙具有非凡的工作能力和個人魅力,與以往單靠武力打敗漢民族的遊牧民族者不同,他是一位傑出的滿人。是他,清醒地看到漢民族儘管遍體鱗傷,卻有著強大的文化支撐。於是一邊防範,一邊學習。他學漢文化,重要的是認同漢文化。這位天之驕子,硬是以自身無可置疑的行為征服了天下。於是當有人質疑康熙的“大帝”稱謂時,二月河說,康熙是與俄國彼得大帝同時期的人物,史學界也有人把他們兩個進行比較,認為康熙絲毫不亞於彼得大帝在俄國曆史的地位。所以,儘管中國沒有“大帝”這個詞,康熙卻可以第一個稱“大帝”。

而雍正,更被人認為,是二月河幫他翻了案。從歷史記載看,雍正的形象負面記述偏多,除了《兒女英雄傳》中是作為正面人物描寫外,其餘作品中他都是一個陰鷙、刻薄、寡趣、無聊,甚至毒辣的人。二月河大量閱讀了《清朝野史大觀》《清稗類抄》以及一些歷史記載及研究文章,後來又看了雍正自述《大義覺迷錄》,徹底改變了他對雍正的印象。他說,通過這些系統記載,他眼裡的雍正成為這樣一個形象:辦公狂;有時虛偽有時真誠;極為“由著性子來”;不大講情面;經濟頭腦好,辦事不馬虎,甚至到刻薄挑剔的程度;軍事才能平庸卻好逞能。總之,雍正是一個好勝、愛面子、冷酷、擔當有為、勇於創新與實踐的人。

二月河說,雍正絕對是有為皇帝中的一個典型。因為康熙的成績與名頭太大了,給他留下的是一個盤面極大、問題極多、外表卻異常繁榮平穩的攤子。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雍正王朝》播出後,許多媒體請他給打分。二月河說:59.5分。

這個分數,二月河說是因為劇本對雍正其人的宏觀把握不足。他筆下的雍正,不是單純的反腐反貪形象,而是如實呈現當時的社會情態,因此他覺得,電視劇未能完整表達。

至於給雍正翻案,二月河謙虛地表示,他沒有這個能耐,只是運用了許多史學家已是“成品”的結論,運作了他的藝術而已。他絕非發明者。

對於不寫別的題材單寫帝王,他歸結為自己當年從軍營直接走進機關,生活一直離百姓比較遠的緣故。

而對於一般作家不敢輕易下筆的帝王系列,他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劇照

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生在山西昔陽,幼年居住在河南洛陽,成年後定居南陽。這三個地方,在他心中有著不同的故土情結。

上世紀40年代,是一個顛簸的時代。兩歲時,二月河跟著父母離開家鄉山西,到了河南,從此遠離了故土。1953年,他跟著大人回到昔陽,表姐帶著他玩,到堖堖上看場院,走路告訴他“看崴了腳”,還告訴他“你是城裡人,不要欺負人家鄉下人”。然而那年,他僅僅是一個 8歲的孩子,對故鄉還沒有概念,對離開也沒有想法。

巧合的是,1968年他23歲時,穿起軍裝,第一站竟又回到山西太原。二月河說,那時候駐紮在北郊上蘭村,工作就是打山洞。從當年的三月底到九月底,他在太原生活只有半年時間。然而鄉情牽人。回到這裡,他覺得離祖宗不遠了,語言、食物都是那麼親切。休息日,他就與戰友們一起,到晉祠看歷史,逛街,嘗久違的山西小吃。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在部隊時學習照

他對當時太原的印象是,不整齊,有些破爛。

半年後,他離開太原到了大同,感覺與太原也差不多,就是那個年代該有的底色。

在大同,他跟著部隊“執行毛主席‘五七指示’,學工”,為總後勤部採煤。他戴上礦燈,穿上油膩潮溼的破工作衣和長筒膠鞋走進半尺深積水的井下,開始了礦工作業。

三年時間,二月河以這樣的方式度過在老家山西最長的日子。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軍旅初期

二月河的父母均是山西南下幹部。他出生時,父親是昔(陽)西縣武委會主任。二月河極其敬佩自己的父親,說從來不敢平視,一直敬之若神。儘管,他的父親一生沒有動手打過人。二月河父親的大名叫凌爾文,小名叫“文明”。 二月河的外祖父曾是地下黨工作人員,母親與二姨夫、三姨夫婦、舅舅都是共產黨員,伯父是抗日烈士,姑父是老共產黨員。用他的話說這是個“紅”透了的家庭。然而,他的父親自1953年開始,一直到取消軍銜依然是一名少校。母親告訴他,這個“紅”透了的家庭加上父親的能力,依然沒有敵過富農的家庭成分。

二月河的母親馬翠蘭性情剛烈,做事果決。她愛打槍,愛騎馬,有大漠孤煙式的蒼涼雄渾氣質。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英雄媽媽,打起孩子來也毫不手軟。逃學,打;考試不好,打;揀梨,打。

二月河的身上,有母親的勇敢、剛毅,也有父親的寬容與淡定。他說,感謝父母的賜予,讓他成為二月河

儘管從小便離開家鄉,他依然會說一口流利的昔陽話。從小,家裡就說著家鄉話,吃著家鄉飯,遵守著家鄉的習俗。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全家福(1957)後排左起母親馬翠蘭,父親凌爾文,二月河;

前排左起:大妹凌建華,三妹凌玉萍,二妹凌衛萍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及兩個妹妹(左為二妹凌衛萍,右為大妹凌建華)

2001年,二月河曾託人到他的老家,拍一些照片寄給他。2004年,他因事回到太原,卻因行程緊促未能回昔陽看看。2006年8月初,二月河終於如願回到昔陽老家。聽說,早上他可以吃兩碗由小米和玉茭面精心熬製的撒粥, 中午又是兩碗昔陽拉麵。

二月河的老家是昔陽縣北境的南李家莊。那一次,他在淩氏祠堂內,向列祖列宗牌位虔誠地上供、焚香、化紙、長跪大拜。之後又到村東祖墳,連叩三首。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祖屋過道門樓牌匾正面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祖屋過道門樓牌匾背面

家事忙畢,二月河又受邀到昔陽中學進行演講,談回鄉感受,談人生,談奮鬥,讓家鄉學子近距離目睹了大家風采。

我問他最近還回來嗎?他毫不猶豫:只要時間允許,肯定回去。

又試問:如果家鄉請您回來做個講座,願意嗎?

他依然爽快:願意!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授課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二月河-讀報

寫了那麼多帝王世家的二月河,也參觀過皇城相府、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地方,對山西的大院文化非常瞭解。他說大院是山西獨有的,當年因為山西經濟比較落後,大院得以較好地保存下來。還有一點就是山西相對雨水少,而且建築考究,使得這些建築歷經風雨依然堅固。

關於建築風水,他從清史上也做過些研究。他說大院最講究,不管是風水源頭,還是風格走向都非常考究,都是在建院之前就長期設計好的。這是咱山西獨有的,是山西驕傲。他強調。

現在,二月河依然保持著吃山西飯的習慣,他一連串說了河撈麵、刀削麵、拉麵、小米飯、老陳醋等山西特點的食品。他說作為一名山西人,自己始終保持著濃重的山西情結。而且,多年來,無論是山西省委、晉中地區,還是昔陽縣委,領導們都非常關注他,都派人上門看望過他。

二月河與家鄉人,互相惦記著,牽掛著。

作者簡介

二月河:風靡全球的大作家——銘記故鄉是山西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院第24屆及當代現實題材作家創作高研班學員。現為大型文化雜誌《映像》執行主編。出版散文集《陽光下的蜀葵》《神靈的聚會》《百年長川》,在《人民文學》《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 》《上海文學》《散文選刊》《山花》《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報刊發表作品若干。曾獲“《小說選刊》年度大獎”及“趙樹理文學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