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文物 北宋 文化 寧德城市資訊 2017-07-16

智慧之橋凝聚建橋人 歷史 文化等綜合的結晶!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屏南屬丘陵地形,山高林密,溪澗縱橫,古時交通甚為不便。當地的造橋工匠,根據屏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林木資源豐富的特點,並考慮到為橋身和途中旅客遮風擋雨的因素,選擇建造木拱廊橋,從而連接起了眾多深山古道,大大改善了山區的交通狀況。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因此,屏南木拱廊橋在中國木拱廊橋家族中佔有重要一席。屏南木拱廊橋建造歷史悠久,建造技術和工藝堪稱精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屬萬安橋。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長橋村古為古田管轄地,舊稱古田縣橫裡溪二十都龍江境,現在是屏南縣長橋鎮最大的行政村。萬安橋就位於這長橋村。橋長98.2米,寬4.7米,是現存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據記載,該橋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923年曆史,清康熙47年遭火焚,乾隆7年(1742年)重建,後歷代都有修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再度重建,1990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作為“閩東北廊橋之一公佈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萬安橋又稱長橋、龍江公濟橋,該橋始建於北宋,橋正中石墩上有一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雲:弟子江稹謝錢一拾三貫又谷三十四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閤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佑五年(1090年)庚午九月謹題。明末“戊子盜毀,僅存一板”,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乾隆三十三年又遭盜焚,架木代渡。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復建為34開間136柱橋屋,民國初燒燬。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再度重建。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橋身向右岸延伸為38開間156柱,橋西北有重簷橋亭。1952年橋西北端被大水沖毀12開間,1954年縣人民政府出資重建。建橋木匠主繩為長橋村黃生富、黃象顏;石匠為本縣曲尺尾村邱允請、前溪村林慶祥。現橋長98.2米,寬4.7米,橋面至水面高度8.5米,五墩六孔,船形墩,不等跨,橋堍、橋墩均用塊石砌築,橋屋建37開間152柱,九檁穿鬥式構架,上覆雙坡頂,橋面以杉木板鋪設。橋中設神龕,祀觀音。橋西北端有石階36級,橋東南端有石階10級。遙望該橋形似長虹臥波,非常壯觀,清貢生江起蛟詩云:“千尋縞帶跨滄州,陽羨橋應莫比幽。月照虹彎飛古渡,水搖鰲背漾神州。漢家墨跡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錦渡浮來香片片,令人遙想武陵遊。”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橋上有13幅楹聯,書樑為包典聚、包邦瑤。聯句雲: 】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為:“弟子江稹舍錢一十三貫又谷三十四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閤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謹題。”。證明該橋為宋代遺構。

寧德屏南智慧之橋之萬安橋

▍內容來源:寧小博 尋夢書生 張凱舒 寧德城市資訊原創編輯完成

▍圖文編輯:寧文策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