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今天是2019年5月12日

11年前的今天

一場里氏8.0級的地震突襲了汶川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2008年,中國軍網記者費伯禹航拍記錄汶川大地震滿目瘡痍。

巨大的破壞力

將無數鮮活的生命

推向生死邊緣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2008年5月13日,都江堰市聚源中學,一名家長癱軟地跪在地上,緊緊地握住遇難孩子沾滿泥沙的手。朱建國 攝

滿目瘡痍

舉國同悲

一聲令下

部隊緊急開赴災區

展開救援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2008年5月13日,駐武漢空軍某部派出大批解放軍官兵攜帶救災物資及用具,飛往四川支援救災行動。新華社發 周國強 攝

他們跋山涉水,晝夜不休

他們爭分奪秒,眾志成城

與死神賽跑搶回了

一條又一條生命

留下了許多感動

億萬國人的影像

永恆的瞬間

無言的歷史

今天軍網微信就帶你

探尋那些經典照片

背後的故事

……

眾志成城 託舉生命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眾志成城 託舉生命 劉應華 攝

11年前,軍事攝影工作者劉應華這幅名為《眾志成城 託舉生命》的作品,曾佔據國內外各大媒體的版面,成為抗震救災中最具代表性的圖片之一。

2008年5月13日清晨,時任航空兵某團指導員的陳進,帶領救援先鋒隊,向距震中僅有10餘公里的銀廠溝挺進。

行至東林寺,官兵們營救出一位脊背受重傷的婦女,他們從廢墟中扒出門板、條木、電線,做成一副簡易的擔架。

輕輕晃動對於脊柱受傷的人來說都是折磨。頭頂有飛石,腳下是溝坎。官兵們在廢墟亂木叢中前進,盡全力保持擔架平穩。

經過3個小時艱苦跋涉,他們終於來到峭壁前。此時,這裡已聚集了近百副擔架,還有上千群眾。

官兵們拿起鐵鍬在懸崖上剷出一個個供人站立的小坑。而後他們分成兩批,自下而上,在峭壁上依次站立,伸出雙手,搭起了“生命的階梯”。

道路搶通前,官兵們在這條“階梯”上守了兩天兩夜。據統計,通過這條“階梯”轉移被困群眾8000餘人,其中傷員600餘人。

空降十五勇士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15名空降兵正在4999米高空進行傘降。劉應華 攝

2008年5月13日凌晨,時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長的李振波受命指揮一支突擊隊空降震區參加救援。這是空降兵成立以來,首次以空降形式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

當時,地震災區道路損壞嚴重,位於震中地帶的茂縣已成“孤島”。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瞭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5月13日早上,他們飛赴震區。由於機身結冰,艙門無法打開,飛機在震區上空轉了一圈不得不返回成都機場。

指揮部決定由一支小分隊使用翼傘先行空降,再引導大規模空降空投。這是一場無氣象資料、無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的“三無”空降。

茂縣為高山峽谷地形,可供空降的地域十分狹小,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他們要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跳傘。對於通常在數百米高空跳傘訓練的傘兵來說,這無異於生死“盲跳”。

14日上午,天氣好轉,一架運輸機搭載著傘兵們飛向震中,趁著雲層中露出一絲狹小縫隙,李振波、於亞賓、任濤、李玉山、向海波、雷志勝、趙四方、劉志保、趙海東、郭龍帥、李亞軍、劉文輝、王磊、王君偉、殷遠等15名勇士分兩批躍入雲海。

最終,15人傘降成功,他們作為第一批救援力量跳進了“孤島”茂縣。

空降震中後的7個晝夜裡,他們翻越了4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在7個鄉、55個村莊偵察災情,上報重要災情30多批次。

他們還在茂縣、汶川沿途開闢機降場6個,引導機降、空投20多架次。其中,在汶川開闢的首個機降場,為震中地區輸送了大量救援物資;在茂縣牟託村開設的空投、機降點,解決了附近10萬受災群眾和傷病員的困境。

“最美微笑戰士”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廣為流傳的“最美微笑戰士”。雷聲 攝

畫面中這個抱著嬰兒微笑的小夥兒是當時解放軍駐渝某紅軍師裝甲團戰士盛於峰。

汶川大地震發生當晚,盛於峰所在部隊接到前往災區救援的命令。冒著餘震的危險,他們連夜向地震重災區北川挺進。

2008年5月13日,他們進入到北川縣城,立即投入到艱苦的救援行動中。

14日下午,盛於峰所在營再次接到指令,唐家山堰塞湖隨時有潰壩危險,北川縣城安置的群眾需要立即撤離。

在通往縣城的一處斷橋邊,有上千群眾正從這裡轉移上山。遠遠地看見一位老奶奶抱著一名嬰兒在人群中艱難行走,盛於峰跑上前去,把嬰兒抱到了懷裡,護送著他們走了4公里山路到達山頂。

他扶著老人在一棵大樹下歇息,懷裡的嬰兒突然“哇哇”哭了起來。盛於峰用右手託著嬰兒的脖子哄著她,小傢伙露出了笑容,盛於峰也開心地笑了……

這一動人瞬間恰好被路過的記者拍攝到,通過媒體和網絡傳播,很快成為抗震救災中知名度極高的一張照片。

當我們被巨大的悲痛籠罩時,一個微笑能撫慰心靈,給予人莫大的溫暖和力量。

敬禮娃娃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敬禮娃娃 楊衛華 攝

這個孩子叫郎錚,地震發生時,他的左手被壓住動彈不得。一名官兵奮力刨開殘磚碎石,從縫隙中爬到他身邊,伸手抱他。他壓住的左手被牽扯著,痛得哇哇大叫。

外面的幾名官兵立即找來木棒、鋼釺,合力撬起壓著他的水泥板,趴在他身邊的人將他拉出抱起,另外兩人矇住他的眼睛、護著他的頭鑽出廢墟。

官兵們就地撿起一塊木板作為擔架,用一條繃帶將他固定好。擔架被抬起時,他抬起右手,向救他的叔叔們敬了一個禮。

這個瞬間,被《綿陽晚報》記者楊衛華用相機定格下來,並通過媒體迅速傳播、廣受關注。郎錚也被稱為“敬禮娃娃”。 

郎錚獲救後被送往醫院。父親郎洪東、母親吳曉紅,對救出郎錚的部隊官兵心存感激,託人尋找救命恩人,可一直沒有準確消息。

直到在電視直播上,看到時任原成都軍區某紅軍師師長王凱講述部隊官兵在北川抗震救災的事蹟時,他才知道救命恩人,應該就是這位師長和他率領的官兵。

團衛生隊士官查萬軍看到照片,一眼就認出來:“我給他包紮的傷口,左前臂!他是坦克二連班長陳德永、修理連班長安貴榮、戰士陳龍一起從廢墟里救出來的!”

再問他們三人,他們回答:在曲山幼兒園的廢墟中救出來好幾個孩子,救出後就交給後送組送往救護點,不記得有沒有這個孩子。

找到擔負後送任務的一營戰士李帥、趙興滿,得到的答覆是:“當時忙成一團,擔架一上肩就趕著往救護點送,小孩敬沒敬禮,誰也沒注意……”

犯愁之際,有人靈機一動,最終靠迷彩服的紋路確定了救郎錚的戰士。

當“敬禮娃娃”已聞名全國時,救出他的官兵卻未曾注意到自己也被定格在鏡頭裡。

“長大我當空降兵”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長大我當空降兵”。

畫面中,這個舉著“長大我當空降兵”橫幅的孩子叫程強。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時,家住四川什邡的程強正和小夥伴們游泳。當他從池塘裡爬上岸,看到眼前的村子已變成一片廢墟,很多人在空地上抱頭痛哭。

當他和家人陷入恐慌和無助的時候,是空降兵官兵打著“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的紅旗,進入什邡救災。持續97天的救援和重建,官兵們不僅為受災群眾重建了家園,更帶去了希望。

在最後送別救援部隊的人群中,12歲的程強舉起了“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這一幕,成為汶川災區群眾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經典畫面。

“空降兵救了我,給我埋下了一顆想當空降兵的種子。”回想起來,程強才意識到,地震後那段懵懂的記憶,給他帶來了多麼深遠的影響。

高中,程強報名參軍,他不僅成為了一名空降兵,還是“黃繼光班”的班長。

“長大後,我真的成了你”。他終於和自己心中的英雄比肩而立。

當災難來臨時

他們克服各種艱難險阻

衝鋒在前

為我們打開生命的通道

當悲傷籠罩時

他們又是我們

最溫暖的慰藉

最堅實的依靠

真正的英雄就像是火把

它是光明與希望的象徵

又是溫暖和力量的來源

感謝你們的守護

又到一年“5·12”

願逝者安息

生者堅強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軍網微信;資料參考: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解放軍報、中國軍網、人民網、老兵e家 等)

汶川地震11週年,這些刷屏照片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編輯:胡恬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軍網微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