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湯湯的母親河在祖國的北方,書寫了一個巨大的“幾”字,又一瀉千里地奔向大海。就在黃河由自北向南流淌轉為向東奔湧的拐點上,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高峻的秦嶺巍然聳立在她的南端,寬廣的平原舒緩延展在她的北部,她就是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史的魅力之城——渭南。

渭南的由來

渭南位於渭河平原東部、隴海鐵路沿線,因城市位於渭河南岸而得名。東瀕黃河與山西、河南毗鄰,西與西安、咸陽相接,南接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橋山與延安、銅川接壤,渭水橫貫其中,南北長182.3公里,東西寬149.7公里,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歷來是關中東部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是古時晉、豫、魯、湘等通往長安的必經之地,如今是中原地區通往陝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重要地段。截至2018年,渭南市轄臨渭區和華州區,潼關、大荔、合陽、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個縣,代管韓城、華陰兩個縣級市,共110個鎮,24個街道辦事處,204個居委會。全市總面積13030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538.29萬人。

渭南的由來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考古資料記載,早在8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秦嶺的淺山中;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淺山裡的先民已經走出山地,活動在沋河、零河和石川河古道兩旁,開始了原始的農業、畜牧業;老官臺文化時期,渭南先民已經在使用磨製的石器、骨器和簡單粗糙的陶器,從事極原始的農業、畜牧業;仰韶文化時期,居住在渭南的先民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龍山文化時期,渭南的先民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並開始掌握鑿井技術和用石鋤耕種土地;商、周時期,渭南不僅開始通行文字,而且已用牛耕地。

滾滾黃河、滔滔渭水目睹了五千年來渭南歷史的變遷,它們是渭南滄海桑田的見證,它們用滾滾向前的波浪向人們訴說著古老的渭南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

渭南的由來

關中古稱四塞之區,渭南又當關中孔道,行政建制很早。據《渭南縣誌》記載:渭南作為縣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考其沿革,更為悠久。

夏朝時(約前21—前16世紀),傳說屬雍州;在商代(約前16—前11世紀),為驪戎國之地;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屬畿內(京城郊區)。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渭南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地。

秦(前221年—前206年),渭河以南屬驪邑,渭河以北屬下邽。在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設內史,管轄驪邑、下邽等,此時,北部還設有蓮勺縣。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討伐邽戎,將其部族遷於渭河北(今故市鎮故縣村),設立了我國最早的縣之一——下邽縣,並在今故縣村修築了縣城,成為渭南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城鎮。次年設置鄭縣,管轄今渭河以南地區。戰國時,渭南先屬魏,後在魏襄王五年(前314年)被獻於秦。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置驪邑,轄渭河以南地區,二十七年(前220年)北部又置蓮勺縣。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設置渭南郡、河上郡。

東漢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邽併入鄭縣,屬京兆尹;蓮勺屬左馮翊。密寺縣,當在此時併入新豐,屬京兆尹。建和元年(147年),又恢復下邽縣,改隸左馮翊。建安初年(約196年-200年)分左馮翊東部數縣為左馮翊郡,治臨晉縣(今大荔縣),渭南境內首次出現了一個獨立的縣級以上地方行政區域。這就是渭南市最早的雛形。

東晉前秦甘露二年(360年),苻堅又在渭河南(今市區老城北)置渭南縣。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改渭南縣為南新豐縣,並設渭南郡,治所遷至今縣城東南兩公里明光塬上。

隋初,設置雍州,不久改為京兆郡,渭南屬之。開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出巡到渭南,見塬上缺水,將縣城由明光塬遷至今老城。

唐宋時期,渭南縣置幾經更易。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邽併入渭南,縣境始跨渭水南北。隸陝西省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華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直隸西安府。

清,隸陝西省丁乾鹿道西安府。

二十世紀初,屬陝西省關中道。1927年,撤道,由直轄縣。1939年,在大荔設置第八行政督察區,轄渭南等縣。

1949年5月,渭南縣解放,隸陝甘寧邊區政府渭南分區。1950年5月,改為陝西省渭南分區。1956年10月,撤銷分區,由省直轄。1959年元月1日,華縣、華陰、潼關併為渭南縣,直屬省轄。1961年9、10月間復設渭南專區和華陰、華縣、潼關、渭南四縣。1968年9月3日改專區為“地區”,轄渭南縣。1983年9月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渭南縣,設立渭南市(縣級),是中共渭南地委、渭南地區行政公署、渭南軍分區和中共渭南地委、市政府所在地。

1995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渭南地區和縣級渭南市,設立地級渭南市;渭南市新設臨渭區,以原渭南市的行政區域為臨渭區的行政區域;渭南市轄原渭南地區的華縣、潼關縣、大荔縣、合陽縣、澄城縣、蒲城縣、白水縣、富平縣和新設立的臨渭區。原渭南地區的韓城市、華陰市屬省直轄,由渭南市代管。

渭南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胡、阿宮腔等多種戲曲劇種蘊積深厚,是中國北方梆子劇聲腔的發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間藝術獨具匠心,譽滿中外。

渭南的由來


渭南的由來

渭南燦爛的文化造就了傑出的人才。字聖倉頡、酒聖杜康、史聖司馬遷、隋文帝楊堅、唐代名將郭子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準、清代狀元王傑、愛國名相王鼎、現代愛國將領楊虎城、黨和國家領導人習仲勳、著名政治活動家屈武等彪炳青史。

渭南的由來

悠久的歷史、燦若星漢的文化與壯麗的山川河流交相輝映,使得渭南風景名勝薈萃,聞名遐邇。馳名中外的西嶽華山,奇險峻秀傲居五嶽之首;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築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司馬遷祠墓、“禹王廟”,以及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築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都使海內外遊客歎為觀止,流連忘返;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別是全國重點文物——唐睿宗橋陵、唐玄宗泰陵,無不令人引發思古之幽情;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名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大唐代國長公主碑》和《華山碑》、《蘇孝慈墓誌》,《大唐故金仙長公主志石之銘》、《高力士碑》、《義門王氏先塋碑》等,都是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為保護、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聞名全國的洽川風景名勝區,有160多平方公里的河灘溼地,有丹頂鶴、黑鸛、天鵝、鴛鴦、灰鶴等11種國家一、二級珍稀鳥類,被國家科委列為珍稀鳥類重點保護區。

渭南的由來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經歷了五千年的風雨歷程,飽經滄桑的渭南如今又煥發出了青春的光彩。一個和諧、開放、文明、綠色的渭南正以日新月異的面貌,敞開懷抱,迎接著八方來客。

渭南的由來


渭南的由來

來源:華山風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