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的由來

說中秋節

中秋節的氣氛安詳、喜悅。

這是一年裡面氣候最舒適的時候之一,是家人團聚、結伴出行的好機會。

中秋雖然很熱鬧,然而它在古代並非官節,而只是民間節日。

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農業生產的國家,而農業生產又強烈依賴天時。因此,“順應天時”就成為了古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國家禮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遠古時期開始,帝王就一直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關於中秋祭月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周禮》中:“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

中秋最早只是用來表示一種節令。宋代吳子牧在《夢樑錄》中寫道:“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我國古代通常將每個季節分成三段,秋季分別稱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適逢三秋之中,因此稱為中秋。

在北京,如今還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壇,分別位於北京城的南、北、東、西牆。

北京月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日東月西之儀,選址在阜成門外。每年秋分時節,皇帝都會前往月壇祭月,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清朝。

在唐代以前,中秋並不是節,只是君王進行祭月的國家禮制活動而已。

然而唐以後,中秋賞月、玩月的風氣開始逐漸盛行。八月十五正值月朗星稀,氣候宜人,唐明皇尤其喜歡在此日祭月光。

唐代的官員、文人非常喜歡在這一天與家人朋友聚會,賞月、聊天、賦詩、飲酒。白居易曾高唱“月好共傳唯此夜”,司空圖也有“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等名句傳世。

唐朝人將中秋賞月與嫦娥奔月、月桂樹等傳說掛鉤,為中秋平添了幾分浪漫氣息,而吃月餅的習俗則是宋元時期以後才逐步出現的。

蘇東坡曾寫道:“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中秋時節,老百姓們以月餅相互贈送,以取團圓之意。

唐朝殷實的國力,讓中秋假期開始變得實實在在。

《唐六典》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可見,在唐朝中秋節也算得上是僅次於春節、冬至與清明的小長假之一了。

南宋初年,因國家戰亂,官員的休假被大量取消。而宋紹興年間以後,政局稍一穩定,宋孝宗就下詔恢復了中秋假期。

在中原以外地區,中秋也影響甚廣。契丹人有狗肉節,皇帝在農曆八月八日殺白狗,在寑帳七步之處掩埋狗頭,七天後的八月十五,皇帝則移帳此處。在遼、金這些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中秋也都是重要節日。

"
中秋的由來

說中秋節

中秋節的氣氛安詳、喜悅。

這是一年裡面氣候最舒適的時候之一,是家人團聚、結伴出行的好機會。

中秋雖然很熱鬧,然而它在古代並非官節,而只是民間節日。

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農業生產的國家,而農業生產又強烈依賴天時。因此,“順應天時”就成為了古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國家禮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遠古時期開始,帝王就一直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關於中秋祭月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周禮》中:“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

中秋最早只是用來表示一種節令。宋代吳子牧在《夢樑錄》中寫道:“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我國古代通常將每個季節分成三段,秋季分別稱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適逢三秋之中,因此稱為中秋。

在北京,如今還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壇,分別位於北京城的南、北、東、西牆。

北京月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日東月西之儀,選址在阜成門外。每年秋分時節,皇帝都會前往月壇祭月,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清朝。

在唐代以前,中秋並不是節,只是君王進行祭月的國家禮制活動而已。

然而唐以後,中秋賞月、玩月的風氣開始逐漸盛行。八月十五正值月朗星稀,氣候宜人,唐明皇尤其喜歡在此日祭月光。

唐代的官員、文人非常喜歡在這一天與家人朋友聚會,賞月、聊天、賦詩、飲酒。白居易曾高唱“月好共傳唯此夜”,司空圖也有“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等名句傳世。

唐朝人將中秋賞月與嫦娥奔月、月桂樹等傳說掛鉤,為中秋平添了幾分浪漫氣息,而吃月餅的習俗則是宋元時期以後才逐步出現的。

蘇東坡曾寫道:“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中秋時節,老百姓們以月餅相互贈送,以取團圓之意。

唐朝殷實的國力,讓中秋假期開始變得實實在在。

《唐六典》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可見,在唐朝中秋節也算得上是僅次於春節、冬至與清明的小長假之一了。

南宋初年,因國家戰亂,官員的休假被大量取消。而宋紹興年間以後,政局稍一穩定,宋孝宗就下詔恢復了中秋假期。

在中原以外地區,中秋也影響甚廣。契丹人有狗肉節,皇帝在農曆八月八日殺白狗,在寑帳七步之處掩埋狗頭,七天後的八月十五,皇帝則移帳此處。在遼、金這些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中秋也都是重要節日。

中秋的由來

從伽利略在1609年用望遠鏡對準月球開始,月亮對人類就已經不再神祕。50年前,阿波羅11號第一次將人類送上了月球。

中國的嫦娥計劃也陸續完成了一系列對月球的探索。不過中秋之時,地球上的我們仍然願意與家人朋友一起,在月光下聊天對飲,賞月抒情。

如果你手頭恰好還有那麼一臺小望遠鏡,也可以通過它看看月球——雖然你也許不一定真的能看見,但是“嫦娥”(號飛船)和“玉兔”(號月球車)就在那裡——與千百年來我們祖先所想象的一樣。

"
中秋的由來

說中秋節

中秋節的氣氛安詳、喜悅。

這是一年裡面氣候最舒適的時候之一,是家人團聚、結伴出行的好機會。

中秋雖然很熱鬧,然而它在古代並非官節,而只是民間節日。

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農業生產的國家,而農業生產又強烈依賴天時。因此,“順應天時”就成為了古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國家禮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遠古時期開始,帝王就一直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關於中秋祭月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周禮》中:“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

中秋最早只是用來表示一種節令。宋代吳子牧在《夢樑錄》中寫道:“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我國古代通常將每個季節分成三段,秋季分別稱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適逢三秋之中,因此稱為中秋。

在北京,如今還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壇,分別位於北京城的南、北、東、西牆。

北京月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日東月西之儀,選址在阜成門外。每年秋分時節,皇帝都會前往月壇祭月,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清朝。

在唐代以前,中秋並不是節,只是君王進行祭月的國家禮制活動而已。

然而唐以後,中秋賞月、玩月的風氣開始逐漸盛行。八月十五正值月朗星稀,氣候宜人,唐明皇尤其喜歡在此日祭月光。

唐代的官員、文人非常喜歡在這一天與家人朋友聚會,賞月、聊天、賦詩、飲酒。白居易曾高唱“月好共傳唯此夜”,司空圖也有“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等名句傳世。

唐朝人將中秋賞月與嫦娥奔月、月桂樹等傳說掛鉤,為中秋平添了幾分浪漫氣息,而吃月餅的習俗則是宋元時期以後才逐步出現的。

蘇東坡曾寫道:“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中秋時節,老百姓們以月餅相互贈送,以取團圓之意。

唐朝殷實的國力,讓中秋假期開始變得實實在在。

《唐六典》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可見,在唐朝中秋節也算得上是僅次於春節、冬至與清明的小長假之一了。

南宋初年,因國家戰亂,官員的休假被大量取消。而宋紹興年間以後,政局稍一穩定,宋孝宗就下詔恢復了中秋假期。

在中原以外地區,中秋也影響甚廣。契丹人有狗肉節,皇帝在農曆八月八日殺白狗,在寑帳七步之處掩埋狗頭,七天後的八月十五,皇帝則移帳此處。在遼、金這些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中秋也都是重要節日。

中秋的由來

從伽利略在1609年用望遠鏡對準月球開始,月亮對人類就已經不再神祕。50年前,阿波羅11號第一次將人類送上了月球。

中國的嫦娥計劃也陸續完成了一系列對月球的探索。不過中秋之時,地球上的我們仍然願意與家人朋友一起,在月光下聊天對飲,賞月抒情。

如果你手頭恰好還有那麼一臺小望遠鏡,也可以通過它看看月球——雖然你也許不一定真的能看見,但是“嫦娥”(號飛船)和“玉兔”(號月球車)就在那裡——與千百年來我們祖先所想象的一樣。

中秋的由來
"
中秋的由來

說中秋節

中秋節的氣氛安詳、喜悅。

這是一年裡面氣候最舒適的時候之一,是家人團聚、結伴出行的好機會。

中秋雖然很熱鬧,然而它在古代並非官節,而只是民間節日。

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農業生產的國家,而農業生產又強烈依賴天時。因此,“順應天時”就成為了古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國家禮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遠古時期開始,帝王就一直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關於中秋祭月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周禮》中:“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

中秋最早只是用來表示一種節令。宋代吳子牧在《夢樑錄》中寫道:“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我國古代通常將每個季節分成三段,秋季分別稱孟秋、仲秋和季秋。而八月十五適逢三秋之中,因此稱為中秋。

在北京,如今還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壇,分別位於北京城的南、北、東、西牆。

北京月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日東月西之儀,選址在阜成門外。每年秋分時節,皇帝都會前往月壇祭月,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清朝。

在唐代以前,中秋並不是節,只是君王進行祭月的國家禮制活動而已。

然而唐以後,中秋賞月、玩月的風氣開始逐漸盛行。八月十五正值月朗星稀,氣候宜人,唐明皇尤其喜歡在此日祭月光。

唐代的官員、文人非常喜歡在這一天與家人朋友聚會,賞月、聊天、賦詩、飲酒。白居易曾高唱“月好共傳唯此夜”,司空圖也有“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等名句傳世。

唐朝人將中秋賞月與嫦娥奔月、月桂樹等傳說掛鉤,為中秋平添了幾分浪漫氣息,而吃月餅的習俗則是宋元時期以後才逐步出現的。

蘇東坡曾寫道:“編萑以苴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中秋時節,老百姓們以月餅相互贈送,以取團圓之意。

唐朝殷實的國力,讓中秋假期開始變得實實在在。

《唐六典》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可見,在唐朝中秋節也算得上是僅次於春節、冬至與清明的小長假之一了。

南宋初年,因國家戰亂,官員的休假被大量取消。而宋紹興年間以後,政局稍一穩定,宋孝宗就下詔恢復了中秋假期。

在中原以外地區,中秋也影響甚廣。契丹人有狗肉節,皇帝在農曆八月八日殺白狗,在寑帳七步之處掩埋狗頭,七天後的八月十五,皇帝則移帳此處。在遼、金這些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區,中秋也都是重要節日。

中秋的由來

從伽利略在1609年用望遠鏡對準月球開始,月亮對人類就已經不再神祕。50年前,阿波羅11號第一次將人類送上了月球。

中國的嫦娥計劃也陸續完成了一系列對月球的探索。不過中秋之時,地球上的我們仍然願意與家人朋友一起,在月光下聊天對飲,賞月抒情。

如果你手頭恰好還有那麼一臺小望遠鏡,也可以通過它看看月球——雖然你也許不一定真的能看見,但是“嫦娥”(號飛船)和“玉兔”(號月球車)就在那裡——與千百年來我們祖先所想象的一樣。

中秋的由來
中秋的由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