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

臨渭區號稱“三賢故里”,大詩人白居易、名相寇準人們耳熟能詳,張仁願何德何能,竟能與兩位先賢相提並論?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張仁願的故事。

"

臨渭區號稱“三賢故里”,大詩人白居易、名相寇準人們耳熟能詳,張仁願何德何能,竟能與兩位先賢相提並論?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張仁願的故事。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文韜武略的張仁願

張仁願(?-714年),唐代華州下(今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檢校幽州督都、朔方軍總管等職,拜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一生身經五帝,歷仕三朝,出為大將,入為宰弼。在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屢立邊功,是武后、中宗時代著名的將領。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北宋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張仁願皆位列其中。

風骨磊磊 剛正不阿

張仁願氣宇軒昂,風神俊秀,允文允武,因才華出眾而早有盛名。武則天當政時,他通過武舉中為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當時,御史郭霸阿諛逢迎,揣摩武后心思,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等聯名上表,請求立武氏子侄武承嗣為皇太子,還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張仁願鐵骨錚錚,不畏強權、不附權貴,正色拒絕,因此觸怒了武周權貴,被貶為成武軍監軍。

"

臨渭區號稱“三賢故里”,大詩人白居易、名相寇準人們耳熟能詳,張仁願何德何能,竟能與兩位先賢相提並論?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張仁願的故事。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文韜武略的張仁願

張仁願(?-714年),唐代華州下(今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檢校幽州督都、朔方軍總管等職,拜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一生身經五帝,歷仕三朝,出為大將,入為宰弼。在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屢立邊功,是武后、中宗時代著名的將領。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北宋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張仁願皆位列其中。

風骨磊磊 剛正不阿

張仁願氣宇軒昂,風神俊秀,允文允武,因才華出眾而早有盛名。武則天當政時,他通過武舉中為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當時,御史郭霸阿諛逢迎,揣摩武后心思,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等聯名上表,請求立武氏子侄武承嗣為皇太子,還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張仁願鐵骨錚錚,不畏強權、不附權貴,正色拒絕,因此觸怒了武周權貴,被貶為成武軍監軍。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監察御史孫承景出任清邊軍監軍,戰後他假造情節,虛報戰功,說自己每戰身先士卒,親臨矢石。武則天將他擢升為右肅政臺中丞,讓張仁願為他記功。當張仁願詢問具體作戰經過時,孫承景卻理屈詞窮,無法回答。張仁願如實上報,彈劾孫承景欺君罔上,貪冒軍功。結果武則天將孫貶為崇仁令,同時詔令張仁願代肅政臺中丞,並代理檢校幽州都督。

虎臣耽耽 忠勇善戰

當時,東突厥逐漸強盛,尤其是默啜自立可汗之後,常常入寇騷擾,攻城掠地,邊疆百姓幾無寧日。突厥默啜率兵攻打媯、檀等州,攻克定州、趙州,坑殺男女萬人,掠大量財物北歸。沙吒忠義等將領不敢引兵出戰,唯獨張仁願率所部進行截擊。他身先士卒,驍勇無比,激戰中被冷箭射中手臂,血流不止,卻毫不退縮,堅持指揮,終於大敗突厥。

默啜南下入寇鳴沙,進掠原州、會州等地,奪走牧馬餘匹,情況十分危急。中宗命張仁願代替沙吒忠義,為朔方軍總管,統帥大軍禦敵。仁願臨危受命,連夜追擊掩殺,大破突厥,將其趕過黃河,奪回被掠去的牧馬和財物。因功遷任幷州都督長史。

"

臨渭區號稱“三賢故里”,大詩人白居易、名相寇準人們耳熟能詳,張仁願何德何能,竟能與兩位先賢相提並論?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張仁願的故事。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文韜武略的張仁願

張仁願(?-714年),唐代華州下(今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檢校幽州督都、朔方軍總管等職,拜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一生身經五帝,歷仕三朝,出為大將,入為宰弼。在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屢立邊功,是武后、中宗時代著名的將領。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北宋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張仁願皆位列其中。

風骨磊磊 剛正不阿

張仁願氣宇軒昂,風神俊秀,允文允武,因才華出眾而早有盛名。武則天當政時,他通過武舉中為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當時,御史郭霸阿諛逢迎,揣摩武后心思,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等聯名上表,請求立武氏子侄武承嗣為皇太子,還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張仁願鐵骨錚錚,不畏強權、不附權貴,正色拒絕,因此觸怒了武周權貴,被貶為成武軍監軍。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監察御史孫承景出任清邊軍監軍,戰後他假造情節,虛報戰功,說自己每戰身先士卒,親臨矢石。武則天將他擢升為右肅政臺中丞,讓張仁願為他記功。當張仁願詢問具體作戰經過時,孫承景卻理屈詞窮,無法回答。張仁願如實上報,彈劾孫承景欺君罔上,貪冒軍功。結果武則天將孫貶為崇仁令,同時詔令張仁願代肅政臺中丞,並代理檢校幽州都督。

虎臣耽耽 忠勇善戰

當時,東突厥逐漸強盛,尤其是默啜自立可汗之後,常常入寇騷擾,攻城掠地,邊疆百姓幾無寧日。突厥默啜率兵攻打媯、檀等州,攻克定州、趙州,坑殺男女萬人,掠大量財物北歸。沙吒忠義等將領不敢引兵出戰,唯獨張仁願率所部進行截擊。他身先士卒,驍勇無比,激戰中被冷箭射中手臂,血流不止,卻毫不退縮,堅持指揮,終於大敗突厥。

默啜南下入寇鳴沙,進掠原州、會州等地,奪走牧馬餘匹,情況十分危急。中宗命張仁願代替沙吒忠義,為朔方軍總管,統帥大軍禦敵。仁願臨危受命,連夜追擊掩殺,大破突厥,將其趕過黃河,奪回被掠去的牧馬和財物。因功遷任幷州都督長史。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邊功昭昭 築壘受降

張仁願乘默啜率眾西擊突騎施、營州一帶空虛之機,奏請朝廷奪取漠南,並沿黃河北岸築三座“受降城”,加快部署北疆防務。當時朝臣多認為把城築於突厥地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張仁願力排眾議,陳明利害,朝廷同意了張仁願的計劃。三座城池中,中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包頭;西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巴彥淖爾;東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裡,佔據黃河北岸險要之地,遙相呼應,構成一道堅強的防禦屏障。不僅如此,張仁願還在三受降城的北面設置烽火臺一千八百所。

唐朝以三受降城為核心,防禦線北推了數百里,擋住了突厥的南犯之路。減裁鎮兵數萬,每年節省軍費數億計。仁願築城一反常例,無壅城、曲敵、戰格等城防禦建築。他認為不能讓將士們奢望依靠防守設施,養成退守的習慣。

"

臨渭區號稱“三賢故里”,大詩人白居易、名相寇準人們耳熟能詳,張仁願何德何能,竟能與兩位先賢相提並論?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張仁願的故事。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文韜武略的張仁願

張仁願(?-714年),唐代華州下(今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檢校幽州督都、朔方軍總管等職,拜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一生身經五帝,歷仕三朝,出為大將,入為宰弼。在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屢立邊功,是武后、中宗時代著名的將領。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北宋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張仁願皆位列其中。

風骨磊磊 剛正不阿

張仁願氣宇軒昂,風神俊秀,允文允武,因才華出眾而早有盛名。武則天當政時,他通過武舉中為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當時,御史郭霸阿諛逢迎,揣摩武后心思,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等聯名上表,請求立武氏子侄武承嗣為皇太子,還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張仁願鐵骨錚錚,不畏強權、不附權貴,正色拒絕,因此觸怒了武周權貴,被貶為成武軍監軍。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監察御史孫承景出任清邊軍監軍,戰後他假造情節,虛報戰功,說自己每戰身先士卒,親臨矢石。武則天將他擢升為右肅政臺中丞,讓張仁願為他記功。當張仁願詢問具體作戰經過時,孫承景卻理屈詞窮,無法回答。張仁願如實上報,彈劾孫承景欺君罔上,貪冒軍功。結果武則天將孫貶為崇仁令,同時詔令張仁願代肅政臺中丞,並代理檢校幽州都督。

虎臣耽耽 忠勇善戰

當時,東突厥逐漸強盛,尤其是默啜自立可汗之後,常常入寇騷擾,攻城掠地,邊疆百姓幾無寧日。突厥默啜率兵攻打媯、檀等州,攻克定州、趙州,坑殺男女萬人,掠大量財物北歸。沙吒忠義等將領不敢引兵出戰,唯獨張仁願率所部進行截擊。他身先士卒,驍勇無比,激戰中被冷箭射中手臂,血流不止,卻毫不退縮,堅持指揮,終於大敗突厥。

默啜南下入寇鳴沙,進掠原州、會州等地,奪走牧馬餘匹,情況十分危急。中宗命張仁願代替沙吒忠義,為朔方軍總管,統帥大軍禦敵。仁願臨危受命,連夜追擊掩殺,大破突厥,將其趕過黃河,奪回被掠去的牧馬和財物。因功遷任幷州都督長史。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邊功昭昭 築壘受降

張仁願乘默啜率眾西擊突騎施、營州一帶空虛之機,奏請朝廷奪取漠南,並沿黃河北岸築三座“受降城”,加快部署北疆防務。當時朝臣多認為把城築於突厥地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張仁願力排眾議,陳明利害,朝廷同意了張仁願的計劃。三座城池中,中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包頭;西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巴彥淖爾;東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裡,佔據黃河北岸險要之地,遙相呼應,構成一道堅強的防禦屏障。不僅如此,張仁願還在三受降城的北面設置烽火臺一千八百所。

唐朝以三受降城為核心,防禦線北推了數百里,擋住了突厥的南犯之路。減裁鎮兵數萬,每年節省軍費數億計。仁願築城一反常例,無壅城、曲敵、戰格等城防禦建築。他認為不能讓將士們奢望依靠防守設施,養成退守的習慣。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法刑威威 治軍有方

張仁願號令嚴明,以功論賞罰,將士誠服。築城需要人手,他上書請求服役期滿的士兵延長服役一段時間,有二百多咸陽籍士兵集體逃走,結果被張仁願抓回來,全部斬首。此後軍民盡心盡力,只用了兩個月就把三城全部築成。

張仁願上任左屯衛大將軍、檢校洛州長史時,洛州糧價飛漲,盜匪橫行。他把抓到的盜賊全部亂棍打死,屍體陳列在府衙前。經過治理,京城治安有了明顯的好轉,一時“遠近震慴,無敢犯者。”

張仁願善於用人,在朔方任用監察御史張敬忠、何鸞、長安尉寇泚、鄠尉王易從、始平主簿劉體微等人分掌軍事,用太子文學柳彥昭為管記,義烏尉晁良貞為隨機,這些人後來都聞名於世。

"

臨渭區號稱“三賢故里”,大詩人白居易、名相寇準人們耳熟能詳,張仁願何德何能,竟能與兩位先賢相提並論?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張仁願的故事。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文韜武略的張仁願

張仁願(?-714年),唐代華州下(今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檢校幽州督都、朔方軍總管等職,拜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韓國公。一生身經五帝,歷仕三朝,出為大將,入為宰弼。在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屢立邊功,是武后、中宗時代著名的將領。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北宋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張仁願皆位列其中。

風骨磊磊 剛正不阿

張仁願氣宇軒昂,風神俊秀,允文允武,因才華出眾而早有盛名。武則天當政時,他通過武舉中為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當時,御史郭霸阿諛逢迎,揣摩武后心思,說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等聯名上表,請求立武氏子侄武承嗣為皇太子,還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張仁願鐵骨錚錚,不畏強權、不附權貴,正色拒絕,因此觸怒了武周權貴,被貶為成武軍監軍。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監察御史孫承景出任清邊軍監軍,戰後他假造情節,虛報戰功,說自己每戰身先士卒,親臨矢石。武則天將他擢升為右肅政臺中丞,讓張仁願為他記功。當張仁願詢問具體作戰經過時,孫承景卻理屈詞窮,無法回答。張仁願如實上報,彈劾孫承景欺君罔上,貪冒軍功。結果武則天將孫貶為崇仁令,同時詔令張仁願代肅政臺中丞,並代理檢校幽州都督。

虎臣耽耽 忠勇善戰

當時,東突厥逐漸強盛,尤其是默啜自立可汗之後,常常入寇騷擾,攻城掠地,邊疆百姓幾無寧日。突厥默啜率兵攻打媯、檀等州,攻克定州、趙州,坑殺男女萬人,掠大量財物北歸。沙吒忠義等將領不敢引兵出戰,唯獨張仁願率所部進行截擊。他身先士卒,驍勇無比,激戰中被冷箭射中手臂,血流不止,卻毫不退縮,堅持指揮,終於大敗突厥。

默啜南下入寇鳴沙,進掠原州、會州等地,奪走牧馬餘匹,情況十分危急。中宗命張仁願代替沙吒忠義,為朔方軍總管,統帥大軍禦敵。仁願臨危受命,連夜追擊掩殺,大破突厥,將其趕過黃河,奪回被掠去的牧馬和財物。因功遷任幷州都督長史。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邊功昭昭 築壘受降

張仁願乘默啜率眾西擊突騎施、營州一帶空虛之機,奏請朝廷奪取漠南,並沿黃河北岸築三座“受降城”,加快部署北疆防務。當時朝臣多認為把城築於突厥地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張仁願力排眾議,陳明利害,朝廷同意了張仁願的計劃。三座城池中,中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包頭;西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巴彥淖爾;東受降城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裡,佔據黃河北岸險要之地,遙相呼應,構成一道堅強的防禦屏障。不僅如此,張仁願還在三受降城的北面設置烽火臺一千八百所。

唐朝以三受降城為核心,防禦線北推了數百里,擋住了突厥的南犯之路。減裁鎮兵數萬,每年節省軍費數億計。仁願築城一反常例,無壅城、曲敵、戰格等城防禦建築。他認為不能讓將士們奢望依靠防守設施,養成退守的習慣。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法刑威威 治軍有方

張仁願號令嚴明,以功論賞罰,將士誠服。築城需要人手,他上書請求服役期滿的士兵延長服役一段時間,有二百多咸陽籍士兵集體逃走,結果被張仁願抓回來,全部斬首。此後軍民盡心盡力,只用了兩個月就把三城全部築成。

張仁願上任左屯衛大將軍、檢校洛州長史時,洛州糧價飛漲,盜匪橫行。他把抓到的盜賊全部亂棍打死,屍體陳列在府衙前。經過治理,京城治安有了明顯的好轉,一時“遠近震慴,無敢犯者。”

張仁願善於用人,在朔方任用監察御史張敬忠、何鸞、長安尉寇泚、鄠尉王易從、始平主簿劉體微等人分掌軍事,用太子文學柳彥昭為管記,義烏尉晁良貞為隨機,這些人後來都聞名於世。

渭南曾經有個“武狀元”,你知道是誰嗎?

張仁願戍邊多年,為大唐北疆百姓帶來了和平與安樂。人民在受降城立祠,對他表示深切的懷念。故里鄉親將他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準一同譽為“下邽三賢”。(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臨渭政協文史【看完記得關注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