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與出世都能成道,早修晚修有何差別?

王重陽 雞湯 文化 黃庭禪 2017-05-27

為什麼要修行?現在修和以後修、甚至不修有何區別?“人身難得、大道難逢、明師難求”,幸得如此幸運卻不知珍惜。若真錯過這一世,又會蹉跎幾生,飽嘗多少劫難呢?

入世與出世都能成道,早修晚修有何差別?

網友問:

古代好多出家人都成道了,又如王重陽不顧家庭,在書房一心修行直至成道,而為什麼我們現在必須要入世修行呢?記得您說過,人類早修早迴天,晚修晚迴天,那現在修和以後修、甚至不修有何區別呢?

張講師答:

修行成不成道,在於能否明心見性,而不在於出不出家。所以很多出家的人都成道了,那是因為他出家離塵之後明心見性了。很多人沒有出家也成道了,那是因為他身處塵世中也明心見性了。至於王重陽選擇躲到書房裡修道,他並不是不顧家庭,他是個很有錢的人,他早就將家庭都安頓好了,他覺得若還在這俗事裡攪和的話,恐怕有生之年是沒法修成的,所以他就裝瘋,在書房裡苦修煉,直至明心見性。

現代社會雖然有這麼多煩人的俗事,但既然修行是明心見性的事,就不一定非得要遁入山林才能修,如果他在塵世裡也能明心見性的話,這叫做入世修行,比如堯、舜、孔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們雖日理萬機,照樣修成正果。

沒有錯,早修晚修,每個人總都要回去的。那麼以後修和現在修,有何不同?那當然是早一點回去和晚一點回去的差別。但若細問早回去晚回去又有什麼差別?那就是早一點解脫苦惱和晚一點解脫苦惱的差別了。若你又問:“早點解脫煩惱又如何?我對煩惱一點都不在意!”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你晚幾世再修,晚一點回去也沒關係的。然而如果這煩惱對你來說確實是痛苦的,對你來說確實是想解脫的,對眾生來說也有這種深切的渴望,那麼積極地渡自己也渡眾生,便是任何仁人君子,生在世上的歲月中,所最應該做的事了。

您若問“為什麼要修行?”那答案不外是為了要讓自己及天下眾生出離煩惱苦海,得到永恆的安樂解脫而已。若您覺得苦吃得還不夠,那等多吃幾世的苦再求解脫也是可以的。只怕人身難得、大道難逢、明師難求,等到您真的想要修行時,卻不一定有人身。縱和今日一樣幸有了人身,卻又遇不到一位真正能引領您出離苦海的明師啊!

入世與出世都能成道,早修晚修有何差別?

(本文摘自黃庭禪創辦人張慶祥講師在《黃庭禪電子報》第237期的問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