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張大千和畢加索

今天,不少自媒體小編們總會編出《震驚!張大千為了私慾竟瘋狂損毀莫高窟》之類的網文。但當時的張大千,也擁有像王圓籙一樣的時代侷限性。他一心想要探索、臨摹盛唐時期最珍貴的畫作,卻忽視了晚唐、西夏甚至宋元時期的壁畫也擁有著同樣重要的文化價值。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張大千和畢加索

今天,不少自媒體小編們總會編出《震驚!張大千為了私慾竟瘋狂損毀莫高窟》之類的網文。但當時的張大千,也擁有像王圓籙一樣的時代侷限性。他一心想要探索、臨摹盛唐時期最珍貴的畫作,卻忽視了晚唐、西夏甚至宋元時期的壁畫也擁有著同樣重要的文化價值。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元代過後,明政府修建了嘉峪關開始閉關鎖國,嘉峪關外的敦煌成了國外,人跡罕至。莫高窟也由此正式進入休眠期,直至王道士發現藏經洞。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張大千和畢加索

今天,不少自媒體小編們總會編出《震驚!張大千為了私慾竟瘋狂損毀莫高窟》之類的網文。但當時的張大千,也擁有像王圓籙一樣的時代侷限性。他一心想要探索、臨摹盛唐時期最珍貴的畫作,卻忽視了晚唐、西夏甚至宋元時期的壁畫也擁有著同樣重要的文化價值。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元代過後,明政府修建了嘉峪關開始閉關鎖國,嘉峪關外的敦煌成了國外,人跡罕至。莫高窟也由此正式進入休眠期,直至王道士發現藏經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舊照

張大千看到藏經洞中的仕女像,感慨於古人的藝術造詣,題字:“此莫高窟壁畫之白眉也,乃士大夫筆,後馬和之得一二,亦遂名家。辛已九月,蜀郡張爰大千來觀,讚歎是題記。”類似這樣的筆記,張大千在不少洞窟裡都有題寫。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張大千和畢加索

今天,不少自媒體小編們總會編出《震驚!張大千為了私慾竟瘋狂損毀莫高窟》之類的網文。但當時的張大千,也擁有像王圓籙一樣的時代侷限性。他一心想要探索、臨摹盛唐時期最珍貴的畫作,卻忽視了晚唐、西夏甚至宋元時期的壁畫也擁有著同樣重要的文化價值。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元代過後,明政府修建了嘉峪關開始閉關鎖國,嘉峪關外的敦煌成了國外,人跡罕至。莫高窟也由此正式進入休眠期,直至王道士發現藏經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舊照

張大千看到藏經洞中的仕女像,感慨於古人的藝術造詣,題字:“此莫高窟壁畫之白眉也,乃士大夫筆,後馬和之得一二,亦遂名家。辛已九月,蜀郡張爰大千來觀,讚歎是題記。”類似這樣的筆記,張大千在不少洞窟裡都有題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仕女圖中掛在樹幹上的包還挺新潮

剝開壁畫或許存在各種爭議,但是在壁畫上亂寫亂畫就肯定是不對的了。但是莫高窟的嚮導告訴我,即便如此,考慮到1940年代的兵荒馬亂,張大千對於莫高窟的貢獻依然遠遠大於破壞。


今日莫高窟

斯坦因發現藏經洞事件過去28年,一位名叫常書鴻的年輕人在法國巴黎看到了一本伯希和編纂的名為《敦煌畫冊》的書籍。看過此書後,他非常興奮,於是隻身返回國內,建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也就是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常書鴻也成為了第一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長。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張大千和畢加索

今天,不少自媒體小編們總會編出《震驚!張大千為了私慾竟瘋狂損毀莫高窟》之類的網文。但當時的張大千,也擁有像王圓籙一樣的時代侷限性。他一心想要探索、臨摹盛唐時期最珍貴的畫作,卻忽視了晚唐、西夏甚至宋元時期的壁畫也擁有著同樣重要的文化價值。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元代過後,明政府修建了嘉峪關開始閉關鎖國,嘉峪關外的敦煌成了國外,人跡罕至。莫高窟也由此正式進入休眠期,直至王道士發現藏經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舊照

張大千看到藏經洞中的仕女像,感慨於古人的藝術造詣,題字:“此莫高窟壁畫之白眉也,乃士大夫筆,後馬和之得一二,亦遂名家。辛已九月,蜀郡張爰大千來觀,讚歎是題記。”類似這樣的筆記,張大千在不少洞窟裡都有題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仕女圖中掛在樹幹上的包還挺新潮

剝開壁畫或許存在各種爭議,但是在壁畫上亂寫亂畫就肯定是不對的了。但是莫高窟的嚮導告訴我,即便如此,考慮到1940年代的兵荒馬亂,張大千對於莫高窟的貢獻依然遠遠大於破壞。


今日莫高窟

斯坦因發現藏經洞事件過去28年,一位名叫常書鴻的年輕人在法國巴黎看到了一本伯希和編纂的名為《敦煌畫冊》的書籍。看過此書後,他非常興奮,於是隻身返回國內,建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也就是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常書鴻也成為了第一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常書鴻夫婦

從此以後,一批批像常書鴻一樣的年輕人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前赴後繼地前往大西北腹地的敦煌,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留在了莫高窟。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張大千和畢加索

今天,不少自媒體小編們總會編出《震驚!張大千為了私慾竟瘋狂損毀莫高窟》之類的網文。但當時的張大千,也擁有像王圓籙一樣的時代侷限性。他一心想要探索、臨摹盛唐時期最珍貴的畫作,卻忽視了晚唐、西夏甚至宋元時期的壁畫也擁有著同樣重要的文化價值。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元代過後,明政府修建了嘉峪關開始閉關鎖國,嘉峪關外的敦煌成了國外,人跡罕至。莫高窟也由此正式進入休眠期,直至王道士發現藏經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舊照

張大千看到藏經洞中的仕女像,感慨於古人的藝術造詣,題字:“此莫高窟壁畫之白眉也,乃士大夫筆,後馬和之得一二,亦遂名家。辛已九月,蜀郡張爰大千來觀,讚歎是題記。”類似這樣的筆記,張大千在不少洞窟裡都有題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仕女圖中掛在樹幹上的包還挺新潮

剝開壁畫或許存在各種爭議,但是在壁畫上亂寫亂畫就肯定是不對的了。但是莫高窟的嚮導告訴我,即便如此,考慮到1940年代的兵荒馬亂,張大千對於莫高窟的貢獻依然遠遠大於破壞。


今日莫高窟

斯坦因發現藏經洞事件過去28年,一位名叫常書鴻的年輕人在法國巴黎看到了一本伯希和編纂的名為《敦煌畫冊》的書籍。看過此書後,他非常興奮,於是隻身返回國內,建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也就是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常書鴻也成為了第一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常書鴻夫婦

從此以後,一批批像常書鴻一樣的年輕人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前赴後繼地前往大西北腹地的敦煌,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留在了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常書鴻繪莫高窟全景

20世紀60年代,邵逸夫捐款1000多萬元,用於為莫高窟安裝保護設施。今天我們參觀莫高窟,看到每個洞窟門口的鋁合金門和洞內用於保護壁畫的玻璃牆,均來自邵逸夫先生的捐贈,至今已使用了將近60年。

"

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為《道士塔》的文章,被收錄入全國高中《語文》課本中。當時那篇文章給以天洪和Emma為代表的不明所以的高中生們很大的震動,每每想到幾萬卷經文、書籍被一個道士送給西方探險家們就悲從中來,扼腕嘆息。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一文


長大以後有機會去了好幾次敦煌,每次去敦煌必然要看莫高窟,而每次參觀後,都會被精美的壁畫、雕塑所折服。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內唐朝雕塑

就在7月6日通往莫高窟的道路被大水沖毀前一天,天洪恰巧又去了一次,這一次參觀的時間更長,看到的洞窟數量也比較多,對莫高窟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外景

本期《小艾瑪的遊樂園》,天洪和Emma就來跟大家聊聊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敦煌莫高窟


王圓籙:《語文》課本欠他一個道歉

餘秋雨在《道士塔》一文中對王道士的鄙視幾乎到了極點:“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洩。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洩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於莫高窟前

“真不知道一個堂堂佛教聖地,怎麼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在餘秋雨筆下,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圓籙是一個賤賣中國國家寶藏中飽私囊的無恥之徒。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然而事實卻令人唏噓。1900年的莫高窟已是一座廢棄的寺院,位於一層的佛窟群洞口早就被風沙覆蓋。王道士來到這裡,發現如此巨大規模的石窟,便選擇留在這裡,清理洞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

1900年,王圓籙在清理一間洞窟時,發現洞壁是空的,將壁畫打開,發現裡面藏著幾萬卷書籍,其中90%是經文,還有繪畫、詩經、房契等等。王圓籙發現後如獲至寶。他徒步行走20多公里,前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可惜知縣的文學素養連王道士都不如,只把經文視作廢紙。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也只是去莫高窟考察了一番,揀走了幾卷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王圓籙意識到知縣意識形態的侷限性,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酒泉去找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他曉行夜宿,冒著生命危險,行程40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沒有他寫得好。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藏經洞倖存的經文

1904年,省府下令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等於還是讓王圓籙看管,毫無意義。他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祕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被八國聯軍蹂躪,王圓籙的信件如泥牛入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此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

王圓籙是一名湖北麻城的道士,五十多歲了,為了保護莫高窟的經文,不遠千里,來到敦煌。一個道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佛教文物保護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這是司徒雷登精神啊!

1907年,斯坦因來到了莫高窟,此時距離王道士發現藏經洞已過去了七年之久。這七年王道士嘗試了各種辦法保護文物,卻都石沉大海。斯坦因起初想買走這些經卷,但王道士懂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後來因為聽斯坦因說自己是唐僧的粉絲,這才放鬆了戒備,讓他拿走了經文。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王道士很清楚,自己可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七年來上報政府石沉大海、自己又缺錢修復莫高窟,遇上了這樣一個懂行的洋和尚,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被感動,便讓斯坦因挑選了其中的兩萬餘件帶走。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斯坦因

隨後是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精通漢語的老伯來到敦煌,很快和王道士打成一片。王道士只給伯希和三週時間讓他在幾萬卷中挑選想帶走的書籍。伯希和就掌一盞燭燈,生生在藏經洞裡看了3個禮拜。由於他是漢學家,因此他挑走的文卷大多十分珍貴,幾乎都是孤本。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在洞中看經文

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圖記》中這樣描寫王圓籙:“他將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這個已經傾頹的廟宇的修復工程中,力圖使它恢復他心目中這個大殿的輝煌……他將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繕廟宇之上,個人從未花費過這裡面的一分一銀。”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西域考古圖記》

諷刺的是,後人總對王道士不依不饒,卻不想想斯坦因、伯希和的探險隊完全可以無視王道士,直接將經卷掠走,就算把王道士曝屍荒野也不會有人在意。伯希和在離開中國前還拿出其中的經卷展示給中國學界,未見有人提出異議。斯坦因、伯希和等探險家帶著數萬件文物出關,清政府的海關也同樣未加阻撓。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伯希和帶走的敦煌文物

後來,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以極低的價格購買過難以計數的經卷和壁畫。由於斯坦因是第一人,因此收集的文物數量最多;由於伯希和是漢學家,因此文物最為珍貴;日本探險家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搜獲的經卷內容最為深澀;而藏於中國的文物則最亂最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橘瑞超(左一)與敦煌房東的合影

更為諷刺的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莫高窟終於被清政府重視起來,於是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莫高窟全部經卷回京。但在清點前,王圓籙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後,各級官員自己又攫取了一些。於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中國國家圖書館

而遠在法國、英國、日本的莫高窟真跡,卻在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也使得全球範圍內的敦煌學得以生存、發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的敦煌文物

王圓籙,只是在錯誤的時間,發現了對的東西。


張大千:算不算瘋狂破壞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個叫樂樽的僧人來到莫高窟,發現這座山頭光芒萬丈,似有佛光,於是鑿洞在此地打坐修行。當時佛教剛剛從印度傳入中國,因為印度炎熱多雨所以僧人們都會選擇在洞內躲避暑熱和毒蟲野獸,所以中國的僧人們也會選擇同樣的方式,鑿洞而居。這是敦煌莫高窟開鑿的第一個洞窟,從此拉開了莫高窟千年沉浮的序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電影中的樂樽和尚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僧人前來修行、再加上唐代尊奉佛教,當地富豪為了積德,也會花錢組織工匠建造新窟、裝飾舊窟,並且把自己家族的女人以供養人的身份畫到壁畫上。從唐代到宋、元時期,莫高窟經歷朝代更迭,歷朝歷代總會有善男信女組織重修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供養人壁畫

然而,莫高窟洞窟數量有限,工匠們為了繪上新壁畫,只能在原有壁畫的基礎上再覆蓋上一層新畫。就這樣,一個洞窟的牆壁上可能有兩三層壁畫,露在外面的,只是朝代最晚、文化價值相對最低的壁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飛天像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很多洞窟內總能看到一些“農家樂審美”的雕像。那些看上去比例失調、表情僵硬的塑像大多是清朝重新修繕的結果。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頗具喜感的農家樂審美雕塑

1940年,張大千來到莫高窟描摹壁畫,發現了這個情況,就揭開了外層年代較新的壁畫,欣賞內層壁畫。結果最內層盛唐時期的壁畫,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摩擦力已被劃壞,而晚唐和西夏時期的壁畫儘管十分具有藝術價值,卻被張大千剝開損毀了。從1940年到1942年,三年的時間內張大千兩次前往莫高窟,剝損的壁畫將近30餘處。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張大千和畢加索

今天,不少自媒體小編們總會編出《震驚!張大千為了私慾竟瘋狂損毀莫高窟》之類的網文。但當時的張大千,也擁有像王圓籙一樣的時代侷限性。他一心想要探索、臨摹盛唐時期最珍貴的畫作,卻忽視了晚唐、西夏甚至宋元時期的壁畫也擁有著同樣重要的文化價值。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元代過後,明政府修建了嘉峪關開始閉關鎖國,嘉峪關外的敦煌成了國外,人跡罕至。莫高窟也由此正式進入休眠期,直至王道士發現藏經洞。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莫高窟舊照

張大千看到藏經洞中的仕女像,感慨於古人的藝術造詣,題字:“此莫高窟壁畫之白眉也,乃士大夫筆,後馬和之得一二,亦遂名家。辛已九月,蜀郡張爰大千來觀,讚歎是題記。”類似這樣的筆記,張大千在不少洞窟裡都有題寫。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仕女圖中掛在樹幹上的包還挺新潮

剝開壁畫或許存在各種爭議,但是在壁畫上亂寫亂畫就肯定是不對的了。但是莫高窟的嚮導告訴我,即便如此,考慮到1940年代的兵荒馬亂,張大千對於莫高窟的貢獻依然遠遠大於破壞。


今日莫高窟

斯坦因發現藏經洞事件過去28年,一位名叫常書鴻的年輕人在法國巴黎看到了一本伯希和編纂的名為《敦煌畫冊》的書籍。看過此書後,他非常興奮,於是隻身返回國內,建立了敦煌藝術研究所,也就是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常書鴻也成為了第一任敦煌研究院的院長。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常書鴻夫婦

從此以後,一批批像常書鴻一樣的年輕人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前赴後繼地前往大西北腹地的敦煌,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留在了莫高窟。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常書鴻繪莫高窟全景

20世紀60年代,邵逸夫捐款1000多萬元,用於為莫高窟安裝保護設施。今天我們參觀莫高窟,看到每個洞窟門口的鋁合金門和洞內用於保護壁畫的玻璃牆,均來自邵逸夫先生的捐贈,至今已使用了將近60年。

餘秋雨:你欠王道士一個道歉

你們大學的圖書館和教學樓也是我捐的


Tips

參觀莫高窟需要提前在官網購買門票,

網址:https://www.mgk.org.cn/ 莫高窟會根據當天各個洞窟的情況來決定哪幾個洞窟對外開放,通過網絡購票的遊客購買A類門票238元,可以參觀8個洞窟,觀看穹頂電影以及一些研究所的免費參觀,同時包含了擺渡車的費用。B類門票票價100元,只能參觀四處洞窟,洞窟處有定點講解。

文/ 天洪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