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多年來,自己雖然理智上把王羲之的草書函札《十七帖》奉若神明,但一直下功夫學習研究不夠,比不上對張旭、懷素諸名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時至今日,隨著眼界的提高,方理解古聖賢所講“書不入晉,終歸俗格”的話。學草者如不把《十七帖》的基礎打好打紮實,未能參透晉草精神,終歸難入高境。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十七帖》濃縮了王羲之草書的精華,雖然墨跡全無,留下的僅為唐、宋刻本。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藏香港中文大學)、文徵明朱釋本(今在上海)、吳寬藏本(上海人美有影印本)、姜宸英藏本(今在日本)、河南開封博物館藏有宋榻一本。上海圖書館的吳寬藏本為最善本。此帖全本二十九件信函,一千多草字,卻能代表“王草”的最高成就,是千百年來人們學習草書的經典範本。自王羲之後,歷代草書大師無不從中汲取營養,獲取寫草“密碼”,應是不爭的事實。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這些信函大部分是王羲之寫給好朋友益州(今四川)刺史周撫的,前後通信竟達十四年。寫的內容不外乎日常問候,酬謝贈品的言辭; 嚮往山川蜀地、相約一同覽勝的話; 探討養生祕笈,問詢蜀中風物、人事等等,寥寥數語,無關大局,但從中亦可看出一些端倪: 二人友誼之深厚,噓寒問暖十數載不變,相知相惜,讓人動容。看出羲之崇道之心強烈,對道教聖地巴山蜀水心儀已久。通過 互寄植物、藥材,探詢服食丹藥、養氣修行之法,感情日深。直到他五十九歲尚去信披露心曲,但不久因過於服食丹藥、養生乏術而較早過世,終未實現去蜀心願,給七十多歲的“忘年交”周撫留下無盡惆悵,此信許是二人最後一函了。正因為是書信往來,寫時無羈,逸筆草草,自由無礙,誰料此函札竟成為書法經典,二人交往的軼聞趣事千古得以流傳。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十七帖》僅是一沓信扎,何以成為最高層次的草書範本? 我如是想,王羲之“書聖”大名實至名歸,他行書有了《蘭亭集序》,而草書恰恰有了《十七帖》。這兩種書體具開山之功。後世所有寫行寫草卜之人,無不從中受到教益。自東晉穆帝昇平五年直到今日,一千六七百年,《十七帖》仍然散發著神奇的魅力。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觀其帖: 魏晉風神飄拂其中,等待知音賞讀。王羲之今草,既流暢縱逸,又典雅高致,一片神機閃爍,點劃意趣無窮,遊行自在,神行於虛。這種妙逸書藝,只能是晉人蕭散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達到登峰造極。《十七帖》玄奧深邃,美之極、雄之極。賞臨之際,似見高士悠閒漫遊,緩行於山陰道上,偶爾駐足揮毫,幾許墨跡清晰可見,從中足以感知晉人心境,妙哉!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觀其帖: 法度謹嚴,無法成法。《十七帖》洋洋千言,“字符”既成,堪稱規範,成為草之法則,後人再難新創。但也留下少許空間,可以摻進己意,盡情發揮。但史上赫赫有名的草書大師,雖千變萬化,騰挪閃躍,個性不可謂不突出,然骨架、結構、筆墨韻致等等,仍可看出晉風晉韻,閃爍《十七帖》的影子。這也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浪淘風簸、萬千磨礪中始終屹立的原因所在呀!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觀其帖: 情深意長札中見,灑落自然筆中趣。《十七帖》的一封封書信,自由自在,縱說橫說無不如意。字的大小、長短、扁狹,各還體態,天真爛漫。不就是寫封信嗎,掂筆濡墨,立馬揮就,自不必去精雕細琢,思慮再三。誰曾想,因大師功夫過於深湛,這隨心所欲的書作,不偏不激,中和平淡,一任心緒,不計工拙,竟達到無一筆失所,無一畫失節,變化多端而又有法度,古樸典雅又活潑靈動。敘述的是家常俚語,抒發的是真實情感,無意於佳而佳,神采耀目,呼之即出,千古名書竟如此生成,可佩可嘆!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我臨習多遍,思索再三,想像《十七帖》因何被稱作“書中之龍”,而韻高千古,獨領風騷,在書藝上到底有哪些不同凡響之處呢!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一則, 字字經得起檢驗。這應是今草的一件極其成熟之作。處在東晉書體變革時期,《十七帖》脫離隸書、八分的影響,擺脫章草的痕跡,用筆上產生了一個突破與飛躍。其字字獨立,不作牽絲之形,不作誇張之勢,不取荒誕之態,含蓄蘊藉,誠摯練達,筆法之豐富,形態之多樣,堪稱集大成。二則,草書至簡至暢,帖中所有字跡亦達此要求,全為草體,未雜它體,純粹而又簡潔,達到至美至善。三則,筆控能力超強,書札小字,力屈萬夫,極具陽剛之氣,無一絲纖柔怯力,無一處不到位,無論放大縮小,亦不減字之魅力,足見“書聖”神力無比,無人能及! 四則,大小參差錯落有致,映帶牽絲布局天然,章法率意,美不勝收,等等。書史雲:《十七帖》被奉為草書圭臬,最近羲之真面,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書體面貌、審美習慣。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其實,《十七帖》書法並非憑空而來,而 是王羲之汲古能化,將隸楷行草筆法熔為一爐,參以“己意”創造出的一種新體。間架精密,楷書骨骼; 用筆雄渾蒼勁,點畫蘊含隸意; 結體簡潔暢達,具備草書之長。雖字字獨立,然筆斷意連,以行草的結合穿插,形成動靜不同,行列差異,達其從容衍裕,氣象超然,似從胸襟中流出一般。

草書之範一一王羲之《十七帖》探勝

晉風古韻,晉人筆法,從《十七帖》中,可窺一斑而知全豹。學草之人,知此帖其美,也要知其所以美也。因此,必然要在此帖上下一番功夫,溯源探勝,孜孜以求,從而走出自己的草書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