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草書水平如何?

在當代書壇,素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是我們熟知的草書大家。一生跨越了晚清、民國等時期,一直到1972年,日中書法交流時期,林散之先生一舉成名,十七年後,1989年,林散之才走完他充滿傳奇經歷的一生。

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草書水平如何?

我們之所以要將“林散之”和“李志敏”並稱,是因為他們倆在當代草書上的貢獻是巨大的,大到可以將他們並列齊名的地步。如果說在當代草書實踐中,林散之為飄逸之美,那李志敏則為蒼茫之美,兩者風格迥異、剛柔互補,凸顯“南林北李”的雙峰對弈。

這兩個人的書法風格之所以會產生根本上的差異,是因為兩人在草書創新的思路上有所不同。

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草書水平如何?

林散之先生是以漢碑書法的風格、法度來革新草書,而李志敏則以北碑書法來革新草書,二者雖然思路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引碑入草”的書法大家。

我們細細考察林散之先生的學書軌跡,就會發現,林散之先生書法軌跡以帖學為基礎,而後逐漸擴展到碑學書法,對於碑、帖二學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均有涉及。

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草書水平如何?

他自己就曾說:

餘初學書,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入唐、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習。於漢師《禮器》《張遷碑》《孔宙碑》《衡方碑》《乙瑛碑》《曹全碑》;於魏師《張猛龍碑》《賈使君碑》《爨龍顏碑》《爨寶子碑》《嵩高靈廟碑》《張黑女碑》《崔敬邕》;於晉學《閣帖》;於唐學顏平原(即顏真卿)、柳誠懸(即柳公權)、楊少師、李北海,而於北海學之最久,反覆習之。以宋之米芾、元之趙孟頫、明之王覺斯、董思白等,皆力學之。

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草書水平如何?

這幾乎把書法史上所有的書法大家囊括在內了。當林散之先生把這些書法作品學習掌握之後,他並沒有“創造”一個新體,而是在原有草書大家的書法基礎上,融匯形成新風格的書法。特別是他晚年,從懷素和王鐸書法中獲得靈感,以“漢碑入草”,革新草書。

我們知道,懷素是唐朝時期狂草藝術的代表人物,而懷素的狂草書法基本上是以帖學書法為基礎,缺少碑學的滋養。林散之用懷素狂草中的帖學法度、王鐸草書中的獨特個性、漢碑書法中的人飄逸之氣,將草書的面貌改造的煥然一新。

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草書水平如何?

漢代碑帖中,大部分是以漢代隸書為基本的書體,而隸書最大的特點就是飄逸瀟灑,隸書筆畫一波三折,細膩多變,有一種曲線美,這種曲線美,給人以極大的審美享受。

但是我們長期囿於思維定勢,將這種飄逸瀟灑的曲線美視為隸書獨有,而沒有想到把它與筆走龍蛇的草書相結合,林散之先生因為早年的學碑經歷,打下了深厚的碑學功底,因此能夠輕鬆融會貫通,革新草書。

有“南林北李”之譽的林散之草書水平如何?

因此,當代人稱呼林散之先生為“當代草聖”,雖然有過譽之嫌,但林散之創新地將漢碑和草書結合,開創了“以碑入草”新思路,也算是他對中國草書書體發展的巨大貢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