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王家大院'

"


"


探祕王家大院

一提起王家大院,很多人馬上會問你:“是山西的王家大院嗎?聽說很不錯的,尤其是那裡的建築,據說很有特色。”但我要告訴你,我要說的這個王家大院不是山西的,而是河北峰峰老鴉嶼西村的。由於缺乏保護,這裡已經變得殘破不堪,所以漸漸被人淡忘。但是從殘存的遺蹟,我們依然能窺見其當時的宏偉氣勢。自從偶然間看到老鴉嶼王家大院的一篇報道,我再也壓抑不住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決定親自進行一次探祕行動。

八月十二日,九位驢友一拍即合,騎上美麗的賽車,踏上探祕之旅。本來按設計路線是先看溢泉湖,再遊元寶山,最後是王家大院。但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逐漸主導了我們,臨時決定先看王家大院。穿過峰峰元寶山,一路打聽,結果還是走了冤枉路。本來應該沿222公路,經過界城水庫大橋直抵老鴉嶼,結果我們繞過南界城經黃沙礦醫院才轉到222公路,雖然只是多走了幾裡,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經歷幾個鐘頭的長途跋涉,大家都有些有點人困馬乏了。尤其是新驢,走在那段崎嶇不平,又髒又泥的土路上顯得格外吃力。正如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裡所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也許是上天故意安排這一段險遠的道路來考驗我們意志吧。

"


探祕王家大院

一提起王家大院,很多人馬上會問你:“是山西的王家大院嗎?聽說很不錯的,尤其是那裡的建築,據說很有特色。”但我要告訴你,我要說的這個王家大院不是山西的,而是河北峰峰老鴉嶼西村的。由於缺乏保護,這裡已經變得殘破不堪,所以漸漸被人淡忘。但是從殘存的遺蹟,我們依然能窺見其當時的宏偉氣勢。自從偶然間看到老鴉嶼王家大院的一篇報道,我再也壓抑不住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決定親自進行一次探祕行動。

八月十二日,九位驢友一拍即合,騎上美麗的賽車,踏上探祕之旅。本來按設計路線是先看溢泉湖,再遊元寶山,最後是王家大院。但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逐漸主導了我們,臨時決定先看王家大院。穿過峰峰元寶山,一路打聽,結果還是走了冤枉路。本來應該沿222公路,經過界城水庫大橋直抵老鴉嶼,結果我們繞過南界城經黃沙礦醫院才轉到222公路,雖然只是多走了幾裡,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經歷幾個鐘頭的長途跋涉,大家都有些有點人困馬乏了。尤其是新驢,走在那段崎嶇不平,又髒又泥的土路上顯得格外吃力。正如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裡所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也許是上天故意安排這一段險遠的道路來考驗我們意志吧。

探祕王家大院

老鴉嶼西村並不大,大概只有六七百戶人家,據說因為常有烏鴉棲落而得名。我們沿著一條自西向東的大街向村裡挺進。因為是午休時分,街上很少有人走動。走到村支部附近時。從裡面走出一位男子,聽到我們來意,便欣然告訴我們,沿此街走不多遠,往南一拐即到。而旁邊一位路人聽後笑道:“王家大院呀,早已破落的不成樣子。有什麼看頭呀?”我們笑道:“就是好奇,來看看。”其實當我們遊歷了很多地方之後,我們能夠深切的感受到:很多身處風景之地的人往往對身邊觸手可及的風景很是漠然,這也許就是專家所說的審美疲倦嗎?

拐到南北通道,再往東南一轉是一條磚石鋪成的下坡路,走不多遠,看到路旁赫然閃現出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老鴉嶼王家大院(碉樓)建築藝術,並標明是邯鄲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再往前走,一座八角樓凸然而立,樓有三層,很像一個碉堡,據說是用來防禦外敵進攻的。從東面看,碉樓是四個直角四個鈍角,所以稱作八角樓。碉樓二層的窗戶下每隔一定距離有一個小洞,據說是槍眼。對著正門的照壁中間也有一個六角形的洞,不仔細看很像是一種裝飾,但是這裡其實也是一個槍眼,從外部看洞眼很小很不起眼,而內部則設計成漏斗形,便於持槍人變幻姿勢。正門門樓下面內外各有兩個洞,用於穿插門槓,也就是說這裡有兩道門,防範措施非常嚴密。

進入正門往裡是書房院,大院很像是一個四合院,正西是正房,東西是廂房,東邊是碉樓。書房院北廂房的門額上刻有“惠、迪、吉”三個字,這三個字出自《尚書·大禹謨》的“惠迪吉,從逆凶”,這句話簡而言之就是“順道者昌,逆道者亡”。書房院與“五間樓”院相連,“五間樓”院是因正房為開著五扇窗戶的樓房而得名。在這處院,五扇窗戶上分別刻著“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這“五常”是倫理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這些木雕的文字上,體現著大院主人所秉承的儒家傳統思想。書房院、五間樓院的主人是王恩淑的父親王心銓,據說畢業於北京國子監,是個“滿腹經綸、孔孟之道”的人。國子監是我國隋朝以後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王心銓的院落是整個王家大院的“上院”。王家大院的“下院”,是王心銓為其弟王心鈺建的,位於整個王家大院最南面。整個院落坐西朝東,這和村裡其他建築坐南朝北的格式截然不同。據王家的繼承人王耀書說是為紀念王家從山西遷居至此而涉及。

"


探祕王家大院

一提起王家大院,很多人馬上會問你:“是山西的王家大院嗎?聽說很不錯的,尤其是那裡的建築,據說很有特色。”但我要告訴你,我要說的這個王家大院不是山西的,而是河北峰峰老鴉嶼西村的。由於缺乏保護,這裡已經變得殘破不堪,所以漸漸被人淡忘。但是從殘存的遺蹟,我們依然能窺見其當時的宏偉氣勢。自從偶然間看到老鴉嶼王家大院的一篇報道,我再也壓抑不住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決定親自進行一次探祕行動。

八月十二日,九位驢友一拍即合,騎上美麗的賽車,踏上探祕之旅。本來按設計路線是先看溢泉湖,再遊元寶山,最後是王家大院。但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逐漸主導了我們,臨時決定先看王家大院。穿過峰峰元寶山,一路打聽,結果還是走了冤枉路。本來應該沿222公路,經過界城水庫大橋直抵老鴉嶼,結果我們繞過南界城經黃沙礦醫院才轉到222公路,雖然只是多走了幾裡,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經歷幾個鐘頭的長途跋涉,大家都有些有點人困馬乏了。尤其是新驢,走在那段崎嶇不平,又髒又泥的土路上顯得格外吃力。正如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裡所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也許是上天故意安排這一段險遠的道路來考驗我們意志吧。

探祕王家大院

老鴉嶼西村並不大,大概只有六七百戶人家,據說因為常有烏鴉棲落而得名。我們沿著一條自西向東的大街向村裡挺進。因為是午休時分,街上很少有人走動。走到村支部附近時。從裡面走出一位男子,聽到我們來意,便欣然告訴我們,沿此街走不多遠,往南一拐即到。而旁邊一位路人聽後笑道:“王家大院呀,早已破落的不成樣子。有什麼看頭呀?”我們笑道:“就是好奇,來看看。”其實當我們遊歷了很多地方之後,我們能夠深切的感受到:很多身處風景之地的人往往對身邊觸手可及的風景很是漠然,這也許就是專家所說的審美疲倦嗎?

拐到南北通道,再往東南一轉是一條磚石鋪成的下坡路,走不多遠,看到路旁赫然閃現出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老鴉嶼王家大院(碉樓)建築藝術,並標明是邯鄲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再往前走,一座八角樓凸然而立,樓有三層,很像一個碉堡,據說是用來防禦外敵進攻的。從東面看,碉樓是四個直角四個鈍角,所以稱作八角樓。碉樓二層的窗戶下每隔一定距離有一個小洞,據說是槍眼。對著正門的照壁中間也有一個六角形的洞,不仔細看很像是一種裝飾,但是這裡其實也是一個槍眼,從外部看洞眼很小很不起眼,而內部則設計成漏斗形,便於持槍人變幻姿勢。正門門樓下面內外各有兩個洞,用於穿插門槓,也就是說這裡有兩道門,防範措施非常嚴密。

進入正門往裡是書房院,大院很像是一個四合院,正西是正房,東西是廂房,東邊是碉樓。書房院北廂房的門額上刻有“惠、迪、吉”三個字,這三個字出自《尚書·大禹謨》的“惠迪吉,從逆凶”,這句話簡而言之就是“順道者昌,逆道者亡”。書房院與“五間樓”院相連,“五間樓”院是因正房為開著五扇窗戶的樓房而得名。在這處院,五扇窗戶上分別刻著“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這“五常”是倫理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這些木雕的文字上,體現著大院主人所秉承的儒家傳統思想。書房院、五間樓院的主人是王恩淑的父親王心銓,據說畢業於北京國子監,是個“滿腹經綸、孔孟之道”的人。國子監是我國隋朝以後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王心銓的院落是整個王家大院的“上院”。王家大院的“下院”,是王心銓為其弟王心鈺建的,位於整個王家大院最南面。整個院落坐西朝東,這和村裡其他建築坐南朝北的格式截然不同。據王家的繼承人王耀書說是為紀念王家從山西遷居至此而涉及。

探祕王家大院

院落據說是清代末年到民國初年建造,到現在已經破敗不堪了。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荒草茵茵。我一個人不停在其間穿行,從一個院落到另一個院落,彷彿走進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走在其間,讓人不自覺的想起王勃在《阿房宮賦》中描繪的句子“盤盤焉,囷囷焉,矗不知幾千院落!這裡的院落當然不及阿房宮之多,可是座座相連院院相通,讓人簡直數不清經過了幾重院落,此時讓人頓然感悟到歐陽修《蝶戀花》一詞中“庭院深深深幾許?”一語的妙處。走在一座座破敗的庭院,望著院子屋內殘留的一些物件,我的眼睛似乎穿過時間的通道,一邊洞視著眼前的一切,一邊神思飛揚。一盞油跡斑斑的燈盞,一把沒有光澤的老式坐椅,一盤土炕,幾隻七零八落的罐子——是誰在燈下納鞋讀書,是誰在椅上喝茶聊天,是誰在炕上發出鼾聲,是誰用瓦罐盛水盛米?那幽深的窯洞據說藏過元寶,燻黑的灶臺定然冒過縷縷炊煙。正如孔尚任在《桃花扇》的結尾通過崑曲師傅蘇崑生所唱的詞句“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牢牢。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採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灶? ”是啊,看,屋脊已經塌陷,樑檁已經脫落,院子裡雜草叢生,臺階上佈滿苔蘚。一根根藤蔓爬上了窗臺似乎在窺探屋裡的祕密,一兩隻只不知名的鳥兒在一棵高樹密葉之間高一聲低一聲的鳴唱。可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又有誰常來這院裡聽你的歡鳴呢?

"


探祕王家大院

一提起王家大院,很多人馬上會問你:“是山西的王家大院嗎?聽說很不錯的,尤其是那裡的建築,據說很有特色。”但我要告訴你,我要說的這個王家大院不是山西的,而是河北峰峰老鴉嶼西村的。由於缺乏保護,這裡已經變得殘破不堪,所以漸漸被人淡忘。但是從殘存的遺蹟,我們依然能窺見其當時的宏偉氣勢。自從偶然間看到老鴉嶼王家大院的一篇報道,我再也壓抑不住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決定親自進行一次探祕行動。

八月十二日,九位驢友一拍即合,騎上美麗的賽車,踏上探祕之旅。本來按設計路線是先看溢泉湖,再遊元寶山,最後是王家大院。但是對未知事物的好奇逐漸主導了我們,臨時決定先看王家大院。穿過峰峰元寶山,一路打聽,結果還是走了冤枉路。本來應該沿222公路,經過界城水庫大橋直抵老鴉嶼,結果我們繞過南界城經黃沙礦醫院才轉到222公路,雖然只是多走了幾裡,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經歷幾個鐘頭的長途跋涉,大家都有些有點人困馬乏了。尤其是新驢,走在那段崎嶇不平,又髒又泥的土路上顯得格外吃力。正如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裡所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也許是上天故意安排這一段險遠的道路來考驗我們意志吧。

探祕王家大院

老鴉嶼西村並不大,大概只有六七百戶人家,據說因為常有烏鴉棲落而得名。我們沿著一條自西向東的大街向村裡挺進。因為是午休時分,街上很少有人走動。走到村支部附近時。從裡面走出一位男子,聽到我們來意,便欣然告訴我們,沿此街走不多遠,往南一拐即到。而旁邊一位路人聽後笑道:“王家大院呀,早已破落的不成樣子。有什麼看頭呀?”我們笑道:“就是好奇,來看看。”其實當我們遊歷了很多地方之後,我們能夠深切的感受到:很多身處風景之地的人往往對身邊觸手可及的風景很是漠然,這也許就是專家所說的審美疲倦嗎?

拐到南北通道,再往東南一轉是一條磚石鋪成的下坡路,走不多遠,看到路旁赫然閃現出一塊石碑,上面寫著:老鴉嶼王家大院(碉樓)建築藝術,並標明是邯鄲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再往前走,一座八角樓凸然而立,樓有三層,很像一個碉堡,據說是用來防禦外敵進攻的。從東面看,碉樓是四個直角四個鈍角,所以稱作八角樓。碉樓二層的窗戶下每隔一定距離有一個小洞,據說是槍眼。對著正門的照壁中間也有一個六角形的洞,不仔細看很像是一種裝飾,但是這裡其實也是一個槍眼,從外部看洞眼很小很不起眼,而內部則設計成漏斗形,便於持槍人變幻姿勢。正門門樓下面內外各有兩個洞,用於穿插門槓,也就是說這裡有兩道門,防範措施非常嚴密。

進入正門往裡是書房院,大院很像是一個四合院,正西是正房,東西是廂房,東邊是碉樓。書房院北廂房的門額上刻有“惠、迪、吉”三個字,這三個字出自《尚書·大禹謨》的“惠迪吉,從逆凶”,這句話簡而言之就是“順道者昌,逆道者亡”。書房院與“五間樓”院相連,“五間樓”院是因正房為開著五扇窗戶的樓房而得名。在這處院,五扇窗戶上分別刻著“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這“五常”是倫理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這些木雕的文字上,體現著大院主人所秉承的儒家傳統思想。書房院、五間樓院的主人是王恩淑的父親王心銓,據說畢業於北京國子監,是個“滿腹經綸、孔孟之道”的人。國子監是我國隋朝以後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王心銓的院落是整個王家大院的“上院”。王家大院的“下院”,是王心銓為其弟王心鈺建的,位於整個王家大院最南面。整個院落坐西朝東,這和村裡其他建築坐南朝北的格式截然不同。據王家的繼承人王耀書說是為紀念王家從山西遷居至此而涉及。

探祕王家大院

院落據說是清代末年到民國初年建造,到現在已經破敗不堪了。到處是殘垣斷壁,到處荒草茵茵。我一個人不停在其間穿行,從一個院落到另一個院落,彷彿走進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走在其間,讓人不自覺的想起王勃在《阿房宮賦》中描繪的句子“盤盤焉,囷囷焉,矗不知幾千院落!這裡的院落當然不及阿房宮之多,可是座座相連院院相通,讓人簡直數不清經過了幾重院落,此時讓人頓然感悟到歐陽修《蝶戀花》一詞中“庭院深深深幾許?”一語的妙處。走在一座座破敗的庭院,望著院子屋內殘留的一些物件,我的眼睛似乎穿過時間的通道,一邊洞視著眼前的一切,一邊神思飛揚。一盞油跡斑斑的燈盞,一把沒有光澤的老式坐椅,一盤土炕,幾隻七零八落的罐子——是誰在燈下納鞋讀書,是誰在椅上喝茶聊天,是誰在炕上發出鼾聲,是誰用瓦罐盛水盛米?那幽深的窯洞據說藏過元寶,燻黑的灶臺定然冒過縷縷炊煙。正如孔尚任在《桃花扇》的結尾通過崑曲師傅蘇崑生所唱的詞句“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牢牢。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盡意兒採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灶? ”是啊,看,屋脊已經塌陷,樑檁已經脫落,院子裡雜草叢生,臺階上佈滿苔蘚。一根根藤蔓爬上了窗臺似乎在窺探屋裡的祕密,一兩隻只不知名的鳥兒在一棵高樹密葉之間高一聲低一聲的鳴唱。可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又有誰常來這院裡聽你的歡鳴呢?

探祕王家大院

似乎是剛剛經歷了一場地震,一切或被頓然掩埋,或四處逃生,只剩下空空落落的院子靜靜立著。似乎在無聲的訴說著昨日的輝煌,今日敗落。“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是李後主的感嘆吧,用於眼前之景今是多麼的貼切!

王家大院的佈局據說暗含著一個“王”字,一方面可能暗示這個院落是王姓家族的寶地,另一方也可能希望王家能世世代代為官為王,還有說整個院落被群山環繞,中間是一個“玉”字,正好構成一個“國”字,總之往日輝煌壯觀的大院如今已經殘破敗落,榮光不再了。

有人說,一座建築就是一首靜止的樂曲。那麼作為建築的一大片院落呢?是一個個寫滿歷史變遷的符號,還是一闋凝結文化興衰的樂章,還是一曲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休止符?王家大院,一座讓人遐思翩翩的神祕之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