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苗」?

微信公眾號|寒山噴史

《上古先漢民族史》系列

NO.89 三苗簡史

文/圖/輯|寒山憶雪

話接上回,因青銅原料需求增大,商王國準備征服佔領兩個青銅原料產地,汾渭盆地和大別山以南的南方。

因汾渭盆地同時擁有銅錫礦和鹽池,而且距離商王畿鄭洛地區很近,所以商王國以王族親貴擔任西征重任,最終征服了汾渭盆地,將夏王國在西部半壁遺留的夏人遺民,都變成了商王國的藩屬。

相比來說,商王國統治階層並沒有聽說南方存在鹽礦和鹽池,對南方有銅錫礦藏的消息又不能十分肯定,簡單來說,此時的南方,對於商族人來說是陌生的。

此情此景,就像是15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前夕,被土耳其帝國封鎖了中東商路的歐洲人,聽說遙遠的東方有無數的香料和珍寶一樣。那時的東亞和印度,對於歐洲人來說,也是陌生而未知的。

什麼是「三苗」?

類似的局勢,兩者自然會作出類似的選擇。和西歐諸國派出航海探險隊探索非洲航線,最終抵達印度、發現美洲、完成環球航行一樣,商族人也派出探險隊,探索未知的南方。所不同的是,商族人的探險是在陸地上進行的。

如果要嚴格較真的話,商族人南下探索江漢地區,並不最像大航海時代的西歐人探索東方和美洲,而是更像17世紀的俄國人,從東歐出發,探索並征服未知的西伯利亞。

什麼是「三苗」?

而且更類似的是,替沙皇開拓東方領土的,並非是俄國人的貴族和直屬臣民,而是遊離在俄國體制之外,與俄羅斯人是親緣族群關係的「哥薩克人」,也就是遊牧化並脫離農奴身份的俄羅斯族人。

什麼是「三苗」?

而替代商王族開拓探索南方銅錫礦的,也不是商王國的貴族和商族人,而是曾經效忠於夏王國,在夏商之戰的最後關頭,才被商族人征服的己姓方國。

商族的王室和部分貴族雖然來自燕山地區的東北夷分支——古商人,但他們的聯姻對象和中下層屬民,基本來自河北南部的河北夷,與同為河北夷的豫北己姓方國是親緣族群。

什麼是「三苗」?

商王國從漳河流域南征滅夏的過程中,幾個知名的己姓方國被商國攻滅或驅逐。昆吾國被滅國,餘部中有一支南遷至南陽盆地丹江流域,成為楚王室的始祖。韋、顧兩國在鄭州地區被打敗後,其部分族人被商國回遷到河濟平原,部分族人成為商族大小貴族的屬民。

彭國在夏王廑時代被南下河濟的商國打敗後,南遷到現在的徐州一帶,以至於徐州城的別稱都來自彭國的國名。

溫國在商國滅昆吾之前,被商國攻滅,董國也在此時被驅逐遷往運城盆地。餘下的己姓族人成為商國的屬民,我們可以稱之為己姓部族。

在商王國西征的同時甚至稍早,河內地區的己姓部族就被安排南下探索江漢地區,與之同去的還有部分夏王國的遺民,比如戈氏中的部分族人。

他們從河內平原和鄭洛地區出發,往南渡過潁河、汝河,經過方城山所在的「方城夏道」,進入南陽盆地東部的唐白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南陽、新野一帶。

什麼是「三苗」?

看過《三國演義》或者對三國曆史有所瞭解的朋友,對這兩個城市應該不陌生。三顧茅廬時期,諸葛亮隱居的臥龍崗,就位於南陽附近,而劉備當時屯兵和居住的地方,就是南陽南側的新野縣。

南陽盆地無論在上古還是中古時代,都扮演極為重要的地緣角色。最著名的,就要算是南宋末年,發生在南陽盆地的宋蒙襄陽大戰了。

而在上古時期,南陽盆地則扮演著人口和文明(文化)擴張遷移的中轉站角色。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黃種人由南往北擴張,古苗瑤人經由南陽盆地北上中原。進入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的文化因各種原因,經由南陽盆地往江漢地區擴張,並進而向東影響吳越,向西影響巴蜀。

1.6萬年前左右,江漢平原的古苗人沿漢水走廊和隨棗走廊北上進入南陽盆地,由於他們在漁獵之外,還以採集野生穀類為生,人口逐漸壓過以純漁獵為生的新棕人,成為當地的主體人群,並向北擴張進入中原,分化出「古夷」和「古羌」兩大族群。

什麼是「三苗」?

1萬年前左右,因氣候的變化,人口的增加,以及其他因素,催生農業的產生。南陽盆地的古苗人,和中原、江漢的古苗人一樣,進入原始農耕時代。他們的親族中原古苗人在中原地區開創了「賈湖文化」和「裴李崗文化」,江漢古苗人在兩湖地區開創了「彭頭山文化」和「城背溪文化」。

7000年前左右,黃土高原古羌人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開始出現,彩陶技術進入中原後,古苗人的裴李崗文化演變成「石固文化-大河村文化」。

彩陶文化由中原繼續向其他地區傳播,南陽盆地也在其中。6800年前左右,南陽盆地出現最早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下王崗類型」,也可以稱為「下王崗一期文化」。

什麼是「三苗」?

6000年前左右,古羌人的彩陶文化開始新一輪傳播。關中地區的彩陶文化從商洛地區進入南陽盆地西部的丹淅流域,中原地區的彩陶文化經過方城夏道南下,進入南陽盆地東部的唐白河流域,導致下王崗一期文化一分為二,形成兩種類型,西部的下王崗類型,東部的八里崗類型。

什麼是「三苗」?

5300年前-5000年前之間,江漢古苗人的屈家嶺文化向北傳播進入南陽盆地,下王崗一期文化被南方文化同化,形成「屈家嶺文化下王崗類型」,也可以稱作「下王崗二期文化」。

什麼是「三苗」?

4700年前左右,東羌族群侵入中原,中原古苗人「抗羌」失敗,部分古苗人南遷至南陽盆地,與當地的古苗人形成「三苗」部族聯盟。

4500年前左右,龍山文化時代到來,來自山東的黑陶技術與玉器文化迅速向四方傳播,南陽盆地也不例外。吸收了黑陶技術後,下王崗二期文化演變成為「龍山文化下王崗類型」,又被稱作「下王崗三期文化」。

什麼是「三苗」?

在龍山時代,中原族群不斷南侵,南陽盆地的三苗部族也不斷試圖北上「收復失土」,兩者不斷爆發戰爭。如果史載傳說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北方的「夷羌聯盟」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對抗三苗部族的北上,而夷羌聯盟的首領,往往就是在抗苗或者侵苗戰爭中獲得足夠威望的方國君主。

傳說記載的抗苗和侵苗戰爭,可能有三次。

第一次是高陽氏取代古奄國成為霸主之前,傳說稱之為顓頊與共工氏爭奪帝位,最終共工氏被打敗,留下了「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傳說。不過共工氏是否是三苗部族的成員,顓頊又是否是高陽氏時代的人,目前還有很大的爭議。

第二次是有虞氏取代陶唐氏成為霸主之前,傳說稱之為「舜…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在前文(「堯舜本無禪讓制」一節)說過,如果古虞國討伐南陽盆地的三苗部族,其中一部分戰敗的古苗人,沿著漢水往上游遷徙,並最終抵達隴南,融入古西戎人,在地緣上是可以解釋的。但是否存在這個事情,僅憑史載傳說,仍然無法確認。

第三次是禹徵三苗。先夏國治水成功併成為中原霸主之後,豫東南黃泛區乾涸,夷夏各部移民拓荒的同時,古苗人也試圖北上搶佔一塊地盤,苗夏戰爭爆發。

這次戰有考古可以佐證。先夏國稱霸前後,4000年前左右,中原地區的王灣三期文化侵入南陽盆地東部的唐白河流域,並在那裡建立了幾個據點。

而古苗人的部分部落戰敗南遷,進入江漢平原,他們的下王崗三期文化(又稱青龍泉三期文化)也從南陽盆地退到江漢地區,使得當地的石家河文化衰落。

什麼是「三苗」?

此後四百餘年,不斷有夏族人的部落氏族遷入南陽盆地,使得丹淅流域也出現夏文化的村舍據點。整個南陽盆地,到二里頭文化三期,夏王孔甲在位前後,都被夏文化所覆蓋。

什麼是「三苗」?什麼是「三苗」?

商國滅夏後,南陽盆地東部的唐白河流域也納入了商王國的領地。因而,對於統治了中原40餘年的商族人來說,這裡並不陌生,真正開始陌生的,是從這裡繼續往南,進入江漢地區。

那麼,南向探索的己姓部族等商國屬民,將從哪裡進入江漢平原呢?他們的探索又將會是怎樣的歷程呢?

我們下節繼續解讀。

-END-

本文為寒山噴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公眾號 寒山噴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