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老師的《浩蕩兩千年》。

01

繼公元前81年桑弘羊和群臣關於鹽鐵專營的辯論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朝廷上關於國營化的和專營化的辯論發生在1068年8月份的大宋熙寧元年,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朝廷辯論可謂是一次經典的歷史辯論。而這場歷史性的辯論,對後來宋朝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老師的《浩蕩兩千年》。

01

繼公元前81年桑弘羊和群臣關於鹽鐵專營的辯論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朝廷上關於國營化的和專營化的辯論發生在1068年8月份的大宋熙寧元年,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朝廷辯論可謂是一次經典的歷史辯論。而這場歷史性的辯論,對後來宋朝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這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1068年,京師汴州接連發生地震,冀州一帶出現了黃河決口,河朔也發生了巨大的旱災,真是風不調雨不順。為了救災,政府花了不少錢,宋朝財政吃緊。官員請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禮中不要再頒發賞賜。按照規矩,典禮中皇帝應該給他的大臣們賞賜金帛財物。

於是,宋神宗請王安石和司馬光到朝廷商議此事。司馬光贊同群臣的提議,認為錢不夠用,需要降低稅收並節省開支。王安石卻認為錢不夠用,就應該增加稅收,擴大開支。

司馬光反駁說,認為增加財政收入不過是多收稅,而多收稅不過只是掠奪民間財富而已。但王安石也反駁說,理財並不是要從民間搜刮,而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做到財政充足。

司馬光說,天下財物就這麼多,不在政府手中,就在民間。所謂不剝奪民間財物,依靠理財生錢,只不過是漢代桑弘羊使用過的花招罷了。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個時候,宋神宗出來打了個圓場,宣佈作為個人,他贊成司馬光的提法,但是作為皇帝,姑且按照王安石的意見去做吧。

宋神宗繼位後,將國庫理財放在了最為優先的位置上。最初,他採用司馬光的政策減少稅收壓縮開支,但無法完成任務,恰好王安石出來宣佈他能讓帝國財政起死回生,這樣宋代的改革就進入了王安石時代。

02

宋朝開國100多年,溫和的執政策略讓工商業和經濟得以長期快速發展,但另外一面是財富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貧富差距拉大,權貴和豪強商人控制了大部分土地和國家重要產業,士紳經濟模式不斷演變。歷史再一次進入了:開放-管制-半衰-崩潰的循環往復中。

每當在這種背景下,都需要一位重量級的理財大師。1067年,宋神宗登基,選擇了王安石任副宰相進行變法,王安石(1021-1086年),在初中和小學課本中,經常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名字,他文采極好,包括蘇軾、柳宗元、韓愈等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提出了想要富國強兵,唯一可以的辦法就是採用漢武大帝控制國家重要產業的做法,提出了:摧抑兼併,均濟貧乏的變革策略。其變革分為三個部分。涵蓋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等一條龍產業政策: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至理名言。

"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老師的《浩蕩兩千年》。

01

繼公元前81年桑弘羊和群臣關於鹽鐵專營的辯論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朝廷上關於國營化的和專營化的辯論發生在1068年8月份的大宋熙寧元年,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朝廷辯論可謂是一次經典的歷史辯論。而這場歷史性的辯論,對後來宋朝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這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1068年,京師汴州接連發生地震,冀州一帶出現了黃河決口,河朔也發生了巨大的旱災,真是風不調雨不順。為了救災,政府花了不少錢,宋朝財政吃緊。官員請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禮中不要再頒發賞賜。按照規矩,典禮中皇帝應該給他的大臣們賞賜金帛財物。

於是,宋神宗請王安石和司馬光到朝廷商議此事。司馬光贊同群臣的提議,認為錢不夠用,需要降低稅收並節省開支。王安石卻認為錢不夠用,就應該增加稅收,擴大開支。

司馬光反駁說,認為增加財政收入不過是多收稅,而多收稅不過只是掠奪民間財富而已。但王安石也反駁說,理財並不是要從民間搜刮,而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做到財政充足。

司馬光說,天下財物就這麼多,不在政府手中,就在民間。所謂不剝奪民間財物,依靠理財生錢,只不過是漢代桑弘羊使用過的花招罷了。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個時候,宋神宗出來打了個圓場,宣佈作為個人,他贊成司馬光的提法,但是作為皇帝,姑且按照王安石的意見去做吧。

宋神宗繼位後,將國庫理財放在了最為優先的位置上。最初,他採用司馬光的政策減少稅收壓縮開支,但無法完成任務,恰好王安石出來宣佈他能讓帝國財政起死回生,這樣宋代的改革就進入了王安石時代。

02

宋朝開國100多年,溫和的執政策略讓工商業和經濟得以長期快速發展,但另外一面是財富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貧富差距拉大,權貴和豪強商人控制了大部分土地和國家重要產業,士紳經濟模式不斷演變。歷史再一次進入了:開放-管制-半衰-崩潰的循環往復中。

每當在這種背景下,都需要一位重量級的理財大師。1067年,宋神宗登基,選擇了王安石任副宰相進行變法,王安石(1021-1086年),在初中和小學課本中,經常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名字,他文采極好,包括蘇軾、柳宗元、韓愈等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提出了想要富國強兵,唯一可以的辦法就是採用漢武大帝控制國家重要產業的做法,提出了:摧抑兼併,均濟貧乏的變革策略。其變革分為三個部分。涵蓋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等一條龍產業政策: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至理名言。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03

均輸發

漢武大帝時期的桑弘羊也推出了均輸法,就是促進商品的均衡流通,控制物流和價格波動。而王安石的主要目的是讓政府控制重要商品的流通權,並設立的專門的運吏衙門。

市易法

在均輸法推出2年後,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就是政府全面壟斷城市的商品零售,在各地設立市易司,負責平價購買,均價銷售。這樣便打造了從採購、運輸、定價、銷售一整套國營壟斷體系。

青苗法

是王安石的獨創之舉,具體辦法就是每年夏秋兩季,農民可以到當地政府借貸現錢或者糧食,補助耕作,每筆貸款的利息是20%,一年可貸款兩次。

通過這三項變法,宋朝中央政府壟斷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生產兩大領域。短期內實現了政府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但是從長遠來看傷害的商人和農民階層的利益。

"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老師的《浩蕩兩千年》。

01

繼公元前81年桑弘羊和群臣關於鹽鐵專營的辯論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朝廷上關於國營化的和專營化的辯論發生在1068年8月份的大宋熙寧元年,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朝廷辯論可謂是一次經典的歷史辯論。而這場歷史性的辯論,對後來宋朝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這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1068年,京師汴州接連發生地震,冀州一帶出現了黃河決口,河朔也發生了巨大的旱災,真是風不調雨不順。為了救災,政府花了不少錢,宋朝財政吃緊。官員請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禮中不要再頒發賞賜。按照規矩,典禮中皇帝應該給他的大臣們賞賜金帛財物。

於是,宋神宗請王安石和司馬光到朝廷商議此事。司馬光贊同群臣的提議,認為錢不夠用,需要降低稅收並節省開支。王安石卻認為錢不夠用,就應該增加稅收,擴大開支。

司馬光反駁說,認為增加財政收入不過是多收稅,而多收稅不過只是掠奪民間財富而已。但王安石也反駁說,理財並不是要從民間搜刮,而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做到財政充足。

司馬光說,天下財物就這麼多,不在政府手中,就在民間。所謂不剝奪民間財物,依靠理財生錢,只不過是漢代桑弘羊使用過的花招罷了。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個時候,宋神宗出來打了個圓場,宣佈作為個人,他贊成司馬光的提法,但是作為皇帝,姑且按照王安石的意見去做吧。

宋神宗繼位後,將國庫理財放在了最為優先的位置上。最初,他採用司馬光的政策減少稅收壓縮開支,但無法完成任務,恰好王安石出來宣佈他能讓帝國財政起死回生,這樣宋代的改革就進入了王安石時代。

02

宋朝開國100多年,溫和的執政策略讓工商業和經濟得以長期快速發展,但另外一面是財富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貧富差距拉大,權貴和豪強商人控制了大部分土地和國家重要產業,士紳經濟模式不斷演變。歷史再一次進入了:開放-管制-半衰-崩潰的循環往復中。

每當在這種背景下,都需要一位重量級的理財大師。1067年,宋神宗登基,選擇了王安石任副宰相進行變法,王安石(1021-1086年),在初中和小學課本中,經常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名字,他文采極好,包括蘇軾、柳宗元、韓愈等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提出了想要富國強兵,唯一可以的辦法就是採用漢武大帝控制國家重要產業的做法,提出了:摧抑兼併,均濟貧乏的變革策略。其變革分為三個部分。涵蓋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等一條龍產業政策: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至理名言。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03

均輸發

漢武大帝時期的桑弘羊也推出了均輸法,就是促進商品的均衡流通,控制物流和價格波動。而王安石的主要目的是讓政府控制重要商品的流通權,並設立的專門的運吏衙門。

市易法

在均輸法推出2年後,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就是政府全面壟斷城市的商品零售,在各地設立市易司,負責平價購買,均價銷售。這樣便打造了從採購、運輸、定價、銷售一整套國營壟斷體系。

青苗法

是王安石的獨創之舉,具體辦法就是每年夏秋兩季,農民可以到當地政府借貸現錢或者糧食,補助耕作,每筆貸款的利息是20%,一年可貸款兩次。

通過這三項變法,宋朝中央政府壟斷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生產兩大領域。短期內實現了政府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但是從長遠來看傷害的商人和農民階層的利益。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04

除了產業變革外,還對政治體制進行了配套變革,設立了戶部司、鹽鐵司、度支司等來掌控宏觀經濟、國營企業和處理財稅事務。並設立了獨立的新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將中央政權力重新歸於一人。

變法初期很快效果顯現,中央財政稅收迅速增加,農業產量也大幅提升,但是也同時其弊端也很快顯現,政府權力空前巨大,導致了政府性公司,到處與民爭利和與商爭利。王安石治理下的宋朝,又進入了一個極端的年代,變法的力度過於凶猛,甚至在當時的首都開封,蘋果等水果都要政府統一供銷,變法對民眾的財富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同時也讓商人階層在財富積累上也缺乏安全感。在變法持續了17年,司馬光被下放洛陽15年,成就了著名的經典《資治通鑑》。

"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老師的《浩蕩兩千年》。

01

繼公元前81年桑弘羊和群臣關於鹽鐵專營的辯論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朝廷上關於國營化的和專營化的辯論發生在1068年8月份的大宋熙寧元年,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朝廷辯論可謂是一次經典的歷史辯論。而這場歷史性的辯論,對後來宋朝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這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1068年,京師汴州接連發生地震,冀州一帶出現了黃河決口,河朔也發生了巨大的旱災,真是風不調雨不順。為了救災,政府花了不少錢,宋朝財政吃緊。官員請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禮中不要再頒發賞賜。按照規矩,典禮中皇帝應該給他的大臣們賞賜金帛財物。

於是,宋神宗請王安石和司馬光到朝廷商議此事。司馬光贊同群臣的提議,認為錢不夠用,需要降低稅收並節省開支。王安石卻認為錢不夠用,就應該增加稅收,擴大開支。

司馬光反駁說,認為增加財政收入不過是多收稅,而多收稅不過只是掠奪民間財富而已。但王安石也反駁說,理財並不是要從民間搜刮,而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做到財政充足。

司馬光說,天下財物就這麼多,不在政府手中,就在民間。所謂不剝奪民間財物,依靠理財生錢,只不過是漢代桑弘羊使用過的花招罷了。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個時候,宋神宗出來打了個圓場,宣佈作為個人,他贊成司馬光的提法,但是作為皇帝,姑且按照王安石的意見去做吧。

宋神宗繼位後,將國庫理財放在了最為優先的位置上。最初,他採用司馬光的政策減少稅收壓縮開支,但無法完成任務,恰好王安石出來宣佈他能讓帝國財政起死回生,這樣宋代的改革就進入了王安石時代。

02

宋朝開國100多年,溫和的執政策略讓工商業和經濟得以長期快速發展,但另外一面是財富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貧富差距拉大,權貴和豪強商人控制了大部分土地和國家重要產業,士紳經濟模式不斷演變。歷史再一次進入了:開放-管制-半衰-崩潰的循環往復中。

每當在這種背景下,都需要一位重量級的理財大師。1067年,宋神宗登基,選擇了王安石任副宰相進行變法,王安石(1021-1086年),在初中和小學課本中,經常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名字,他文采極好,包括蘇軾、柳宗元、韓愈等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提出了想要富國強兵,唯一可以的辦法就是採用漢武大帝控制國家重要產業的做法,提出了:摧抑兼併,均濟貧乏的變革策略。其變革分為三個部分。涵蓋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等一條龍產業政策: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至理名言。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03

均輸發

漢武大帝時期的桑弘羊也推出了均輸法,就是促進商品的均衡流通,控制物流和價格波動。而王安石的主要目的是讓政府控制重要商品的流通權,並設立的專門的運吏衙門。

市易法

在均輸法推出2年後,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就是政府全面壟斷城市的商品零售,在各地設立市易司,負責平價購買,均價銷售。這樣便打造了從採購、運輸、定價、銷售一整套國營壟斷體系。

青苗法

是王安石的獨創之舉,具體辦法就是每年夏秋兩季,農民可以到當地政府借貸現錢或者糧食,補助耕作,每筆貸款的利息是20%,一年可貸款兩次。

通過這三項變法,宋朝中央政府壟斷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生產兩大領域。短期內實現了政府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但是從長遠來看傷害的商人和農民階層的利益。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04

除了產業變革外,還對政治體制進行了配套變革,設立了戶部司、鹽鐵司、度支司等來掌控宏觀經濟、國營企業和處理財稅事務。並設立了獨立的新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將中央政權力重新歸於一人。

變法初期很快效果顯現,中央財政稅收迅速增加,農業產量也大幅提升,但是也同時其弊端也很快顯現,政府權力空前巨大,導致了政府性公司,到處與民爭利和與商爭利。王安石治理下的宋朝,又進入了一個極端的年代,變法的力度過於凶猛,甚至在當時的首都開封,蘋果等水果都要政府統一供銷,變法對民眾的財富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同時也讓商人階層在財富積累上也缺乏安全感。在變法持續了17年,司馬光被下放洛陽15年,成就了著名的經典《資治通鑑》。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1085年,宋神宗駕崩,哲宗繼位,司馬光執政,廢除新法,王安石於次年鬱鬱而終,而後4個月,司馬光也相繼去世。

05

在王安石變法後50多年裡,其女婿蔡京延續了其國有專營制度。而這幾十年正是北宋帝國由盛轉衰的57年,1127年,北宋的金軍攻破首都,擄走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難”。

王安石變革是自漢武大帝以來的最重要的一次經濟變革,甚至之後800年裡,都沒有任何變革與之相提並論,歷史對王安石的爭議頗多,他具有極強的意志力,在巨大的爭議面前也絲毫沒有動搖其變革的決心和意志。

"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分享吳曉波老師的《浩蕩兩千年》。

01

繼公元前81年桑弘羊和群臣關於鹽鐵專營的辯論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在朝廷上關於國營化的和專營化的辯論發生在1068年8月份的大宋熙寧元年,司馬光和王安石的朝廷辯論可謂是一次經典的歷史辯論。而這場歷史性的辯論,對後來宋朝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到底是什麼回事呢?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這個過程大概是這樣的,1068年,京師汴州接連發生地震,冀州一帶出現了黃河決口,河朔也發生了巨大的旱災,真是風不調雨不順。為了救災,政府花了不少錢,宋朝財政吃緊。官員請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禮中不要再頒發賞賜。按照規矩,典禮中皇帝應該給他的大臣們賞賜金帛財物。

於是,宋神宗請王安石和司馬光到朝廷商議此事。司馬光贊同群臣的提議,認為錢不夠用,需要降低稅收並節省開支。王安石卻認為錢不夠用,就應該增加稅收,擴大開支。

司馬光反駁說,認為增加財政收入不過是多收稅,而多收稅不過只是掠奪民間財富而已。但王安石也反駁說,理財並不是要從民間搜刮,而是要增加財政收入,做到財政充足。

司馬光說,天下財物就這麼多,不在政府手中,就在民間。所謂不剝奪民間財物,依靠理財生錢,只不過是漢代桑弘羊使用過的花招罷了。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這個時候,宋神宗出來打了個圓場,宣佈作為個人,他贊成司馬光的提法,但是作為皇帝,姑且按照王安石的意見去做吧。

宋神宗繼位後,將國庫理財放在了最為優先的位置上。最初,他採用司馬光的政策減少稅收壓縮開支,但無法完成任務,恰好王安石出來宣佈他能讓帝國財政起死回生,這樣宋代的改革就進入了王安石時代。

02

宋朝開國100多年,溫和的執政策略讓工商業和經濟得以長期快速發展,但另外一面是財富的集中程度越來越高,貧富差距拉大,權貴和豪強商人控制了大部分土地和國家重要產業,士紳經濟模式不斷演變。歷史再一次進入了:開放-管制-半衰-崩潰的循環往復中。

每當在這種背景下,都需要一位重量級的理財大師。1067年,宋神宗登基,選擇了王安石任副宰相進行變法,王安石(1021-1086年),在初中和小學課本中,經常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名字,他文采極好,包括蘇軾、柳宗元、韓愈等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提出了想要富國強兵,唯一可以的辦法就是採用漢武大帝控制國家重要產業的做法,提出了:摧抑兼併,均濟貧乏的變革策略。其變革分為三個部分。涵蓋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等一條龍產業政策:均輸法、市易法、青苗法。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至理名言。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03

均輸發

漢武大帝時期的桑弘羊也推出了均輸法,就是促進商品的均衡流通,控制物流和價格波動。而王安石的主要目的是讓政府控制重要商品的流通權,並設立的專門的運吏衙門。

市易法

在均輸法推出2年後,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就是政府全面壟斷城市的商品零售,在各地設立市易司,負責平價購買,均價銷售。這樣便打造了從採購、運輸、定價、銷售一整套國營壟斷體系。

青苗法

是王安石的獨創之舉,具體辦法就是每年夏秋兩季,農民可以到當地政府借貸現錢或者糧食,補助耕作,每筆貸款的利息是20%,一年可貸款兩次。

通過這三項變法,宋朝中央政府壟斷了商品流通和農業生產兩大領域。短期內實現了政府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但是從長遠來看傷害的商人和農民階層的利益。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04

除了產業變革外,還對政治體制進行了配套變革,設立了戶部司、鹽鐵司、度支司等來掌控宏觀經濟、國營企業和處理財稅事務。並設立了獨立的新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將中央政權力重新歸於一人。

變法初期很快效果顯現,中央財政稅收迅速增加,農業產量也大幅提升,但是也同時其弊端也很快顯現,政府權力空前巨大,導致了政府性公司,到處與民爭利和與商爭利。王安石治理下的宋朝,又進入了一個極端的年代,變法的力度過於凶猛,甚至在當時的首都開封,蘋果等水果都要政府統一供銷,變法對民眾的財富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同時也讓商人階層在財富積累上也缺乏安全感。在變法持續了17年,司馬光被下放洛陽15年,成就了著名的經典《資治通鑑》。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1085年,宋神宗駕崩,哲宗繼位,司馬光執政,廢除新法,王安石於次年鬱鬱而終,而後4個月,司馬光也相繼去世。

05

在王安石變法後50多年裡,其女婿蔡京延續了其國有專營制度。而這幾十年正是北宋帝國由盛轉衰的57年,1127年,北宋的金軍攻破首都,擄走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難”。

王安石變革是自漢武大帝以來的最重要的一次經濟變革,甚至之後800年裡,都沒有任何變革與之相提並論,歷史對王安石的爭議頗多,他具有極強的意志力,在巨大的爭議面前也絲毫沒有動搖其變革的決心和意志。

1068年,王安石和司馬光進行了一場歷史性辯論,他們到底辯什麼?

王安石變法和管仲、商鞅、桑弘羊、王莽、劉晏變法一脈相承,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經濟變革,王安石的變革激進程度和王莽頗為相近,他們前後相隔千年,但從創新能力上,王安石變法要高於前一次。在中國歷史上的變革,中央集權、大統一的帝國模式並非一朝一夕,比較成功的包括漢武大帝和桑弘羊的一次變法。歷史上的變革在制度建設上不斷探索和優化,從秦朝的軍爵、郡縣制度,到漢初的獨尊儒術,到隋唐的科舉制度,到了宋代制度上越來越精細,也出現了很多工商業形態,包括產權分離和股份制企業的雛形等。

06

歷經1000多年,中國始終沒有找到大統一的並與中央集權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和模式。王安石的這次從變法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和探索,其改革涵蓋了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是一次比較完整的配套改革。而與此同時,我們放眼全球,遙遠的西方也正在發生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自由城市和自由大學相繼出現。

1085年,宋神宗駕崩,同年的意大利出現了第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城市比薩城,這正是自由城市誕生的標誌。但與宋朝的多達百萬人口的大城市相比,歐洲的城市規模還比較小,一般都是數千人,最多也是十幾萬人而已。1209年,英國創建了歷史上第一所大學:劍橋大學。

在宋代我們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人口最多,商業也最繁榮的城市群體,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要領先於歐洲。但歐洲在社會制度建設上要早於我們,包括自由民主,民主城市,私人財產的合法性原則,對君主權力的限制等法權思想上要領先於當時的東方。這讓東西方的社會發展走向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北宋滅亡之後,南宋又勉強堅持了100多年,這一期間儘管工商業和社會經濟上有所恢復,同時在意識形態上,南宋時期出現的程朱理學,提倡“存天理、滅人性”,它與科舉制度相呼應,把人們的思想創新徹底納入專制統治的體系之內,最終使得知識階層挑戰集權制度的能力大大減弱。對後世也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者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