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拖延症 不完美媽媽 焦慮症 抑鬱症 文章 尼莫媽媽日記 2019-09-12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是不是也曾為孩子們的拖延症而感到苦惱,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都改不掉這個拖延的習慣。那我告訴媽媽們,這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喔!善於利用孩子的拖延症,"以拖制拖",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何謂"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孩子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而感到煩惱,一般表現為: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用時過長;即使列了計劃表,也不會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很喜歡放到最後來做,並且用的時間會比其他的科目要長很多,有的孩子會因為想做的完美,而一直重複不斷的做同一件事,卻始終認為還可以更完美,進而耽誤了時間。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會有這種拖延症,就連家長也會有。比如:媽媽出門前的換裝和打扮就是一種常見的拖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是不是也曾為孩子們的拖延症而感到苦惱,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都改不掉這個拖延的習慣。那我告訴媽媽們,這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喔!善於利用孩子的拖延症,"以拖制拖",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何謂"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孩子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而感到煩惱,一般表現為: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用時過長;即使列了計劃表,也不會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很喜歡放到最後來做,並且用的時間會比其他的科目要長很多,有的孩子會因為想做的完美,而一直重複不斷的做同一件事,卻始終認為還可以更完美,進而耽誤了時間。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會有這種拖延症,就連家長也會有。比如:媽媽出門前的換裝和打扮就是一種常見的拖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怎麼治理孩子的"拖延症"?

學會"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很多家長可能不瞭解什麼是"結構性拖延",它其實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療拖延症的方法,也就是"以拖治拖"。那麼在學會這一方法前,我們需要了解,"結構性拖延"的真正意義有哪些?

為了更好的克服拖延症這個社會疾病,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出現在我們視野中,如:

《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其中一本比較特殊的書。它是由美國約翰•佩裡教授書寫,全名為《拖拉一點也無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學高效拖延術(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解決拖延症的書,而是提出了一種叫做"結構性拖延"的新概念。即,為了拖延完成事件A,而去做事件B。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孩子現在做A項作業做累了,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去做B項作業,而B項作業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讓孩子感覺做B項作業比較勞累的時候,家長又可以讓他放下手頭上的作業去聽聽音樂,或者去做一些家務等。

這個"結構性拖延"看似還是在拖延時間,但其實這是一種在孩子快要拖延做事的之前,讓他轉變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的對象,從而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做A項作業時候拖延,家長立刻讓他換去做B作業,那麼孩子做B作業會做得非常快,再回來做A作業的時候,其實孩子的效率就會比之前高很多,那麼這樣看來他的A作業和B作業都是沒有耽誤的。

所以,結構性拖延"是解決拖延症,或者說利用拖延症的一種新方法。

當一件事情被我們人為的標註為首要任務,有拖延症的大腦就會對它產生排斥,就會想方設法通過處理其他事情來逃避處理這個首要任務。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是不是也曾為孩子們的拖延症而感到苦惱,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都改不掉這個拖延的習慣。那我告訴媽媽們,這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喔!善於利用孩子的拖延症,"以拖制拖",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何謂"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孩子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而感到煩惱,一般表現為: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用時過長;即使列了計劃表,也不會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很喜歡放到最後來做,並且用的時間會比其他的科目要長很多,有的孩子會因為想做的完美,而一直重複不斷的做同一件事,卻始終認為還可以更完美,進而耽誤了時間。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會有這種拖延症,就連家長也會有。比如:媽媽出門前的換裝和打扮就是一種常見的拖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怎麼治理孩子的"拖延症"?

學會"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很多家長可能不瞭解什麼是"結構性拖延",它其實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療拖延症的方法,也就是"以拖治拖"。那麼在學會這一方法前,我們需要了解,"結構性拖延"的真正意義有哪些?

為了更好的克服拖延症這個社會疾病,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出現在我們視野中,如:

《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其中一本比較特殊的書。它是由美國約翰•佩裡教授書寫,全名為《拖拉一點也無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學高效拖延術(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解決拖延症的書,而是提出了一種叫做"結構性拖延"的新概念。即,為了拖延完成事件A,而去做事件B。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孩子現在做A項作業做累了,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去做B項作業,而B項作業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讓孩子感覺做B項作業比較勞累的時候,家長又可以讓他放下手頭上的作業去聽聽音樂,或者去做一些家務等。

這個"結構性拖延"看似還是在拖延時間,但其實這是一種在孩子快要拖延做事的之前,讓他轉變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的對象,從而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做A項作業時候拖延,家長立刻讓他換去做B作業,那麼孩子做B作業會做得非常快,再回來做A作業的時候,其實孩子的效率就會比之前高很多,那麼這樣看來他的A作業和B作業都是沒有耽誤的。

所以,結構性拖延"是解決拖延症,或者說利用拖延症的一種新方法。

當一件事情被我們人為的標註為首要任務,有拖延症的大腦就會對它產生排斥,就會想方設法通過處理其他事情來逃避處理這個首要任務。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如何巧妙利用"結構性拖延"?

  • 制定多種方案:

孩子做事拖拉,家長們便可以提前制定多種不同的方案。

比如孩子在睡前想做的事情和孩子在放學後想做的事情,家長就可以通過商量來和孩子提前決定好各種方案。

一般很小的孩子只會提一種方案,而家長這個時候就要和孩子商量:"那麼除了……你還想做……呢?"用類似的提問來和孩子商量出更多的方案,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其他方案,那麼家長可以給出孩子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樣一來如果孩子在睡覺前或者在放學後不願意做A事情,那麼家長就可以按照之前商定的來換孩子喜歡的B事情去做。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是不是也曾為孩子們的拖延症而感到苦惱,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都改不掉這個拖延的習慣。那我告訴媽媽們,這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喔!善於利用孩子的拖延症,"以拖制拖",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何謂"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孩子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而感到煩惱,一般表現為: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用時過長;即使列了計劃表,也不會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很喜歡放到最後來做,並且用的時間會比其他的科目要長很多,有的孩子會因為想做的完美,而一直重複不斷的做同一件事,卻始終認為還可以更完美,進而耽誤了時間。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會有這種拖延症,就連家長也會有。比如:媽媽出門前的換裝和打扮就是一種常見的拖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怎麼治理孩子的"拖延症"?

學會"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很多家長可能不瞭解什麼是"結構性拖延",它其實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療拖延症的方法,也就是"以拖治拖"。那麼在學會這一方法前,我們需要了解,"結構性拖延"的真正意義有哪些?

為了更好的克服拖延症這個社會疾病,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出現在我們視野中,如:

《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其中一本比較特殊的書。它是由美國約翰•佩裡教授書寫,全名為《拖拉一點也無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學高效拖延術(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解決拖延症的書,而是提出了一種叫做"結構性拖延"的新概念。即,為了拖延完成事件A,而去做事件B。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孩子現在做A項作業做累了,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去做B項作業,而B項作業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讓孩子感覺做B項作業比較勞累的時候,家長又可以讓他放下手頭上的作業去聽聽音樂,或者去做一些家務等。

這個"結構性拖延"看似還是在拖延時間,但其實這是一種在孩子快要拖延做事的之前,讓他轉變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的對象,從而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做A項作業時候拖延,家長立刻讓他換去做B作業,那麼孩子做B作業會做得非常快,再回來做A作業的時候,其實孩子的效率就會比之前高很多,那麼這樣看來他的A作業和B作業都是沒有耽誤的。

所以,結構性拖延"是解決拖延症,或者說利用拖延症的一種新方法。

當一件事情被我們人為的標註為首要任務,有拖延症的大腦就會對它產生排斥,就會想方設法通過處理其他事情來逃避處理這個首要任務。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如何巧妙利用"結構性拖延"?

  • 制定多種方案:

孩子做事拖拉,家長們便可以提前制定多種不同的方案。

比如孩子在睡前想做的事情和孩子在放學後想做的事情,家長就可以通過商量來和孩子提前決定好各種方案。

一般很小的孩子只會提一種方案,而家長這個時候就要和孩子商量:"那麼除了……你還想做……呢?"用類似的提問來和孩子商量出更多的方案,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其他方案,那麼家長可以給出孩子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樣一來如果孩子在睡覺前或者在放學後不願意做A事情,那麼家長就可以按照之前商定的來換孩子喜歡的B事情去做。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逐漸樹立時間觀念

家長在使用完"結構性拖延"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回顧所做的事情和做每件事情所用的時間。從而教會孩子樹良好的時間觀念。

比如孩子在拖延症發作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去做B作業來代替A作業,孩子做完B作業的時候,再讓他回去做A作業,等兩個作業都做完了,家長便要去詢問幼兒你做完兩個作業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兩個作業做完的時間又分別是多少?

如果孩子沒有計算時間,那麼家長可以代勞。最後,家長要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性的話語。不管有沒有拖延,孩子的信心都需要家長的鼓勵去維護。

一般家長可以這樣來鼓勵孩子:這次完成A作業和B作業的用時比上次少了,希望下一次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繼續縮短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這次做A作業比B作業做得慢了,那麼家長可以將孩子這次做A作業的時間單獨列出來和B作業所用的時間做個對比。

當然,如果孩子在換了事情做後仍然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之前所需要做的事情。那麼家長就要考慮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

像孩子做完B事情以後,還不是很想做A事情或者繼續做A事情比較拖拉,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嚴厲的批評。但是家長要注意,這種批評也是在和孩子講條件和講道理,並不是指家長去威脅和強迫孩子完成這件事情。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是不是也曾為孩子們的拖延症而感到苦惱,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都改不掉這個拖延的習慣。那我告訴媽媽們,這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喔!善於利用孩子的拖延症,"以拖制拖",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何謂"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孩子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而感到煩惱,一般表現為: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用時過長;即使列了計劃表,也不會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很喜歡放到最後來做,並且用的時間會比其他的科目要長很多,有的孩子會因為想做的完美,而一直重複不斷的做同一件事,卻始終認為還可以更完美,進而耽誤了時間。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會有這種拖延症,就連家長也會有。比如:媽媽出門前的換裝和打扮就是一種常見的拖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怎麼治理孩子的"拖延症"?

學會"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很多家長可能不瞭解什麼是"結構性拖延",它其實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療拖延症的方法,也就是"以拖治拖"。那麼在學會這一方法前,我們需要了解,"結構性拖延"的真正意義有哪些?

為了更好的克服拖延症這個社會疾病,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出現在我們視野中,如:

《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其中一本比較特殊的書。它是由美國約翰•佩裡教授書寫,全名為《拖拉一點也無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學高效拖延術(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解決拖延症的書,而是提出了一種叫做"結構性拖延"的新概念。即,為了拖延完成事件A,而去做事件B。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孩子現在做A項作業做累了,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去做B項作業,而B項作業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讓孩子感覺做B項作業比較勞累的時候,家長又可以讓他放下手頭上的作業去聽聽音樂,或者去做一些家務等。

這個"結構性拖延"看似還是在拖延時間,但其實這是一種在孩子快要拖延做事的之前,讓他轉變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的對象,從而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做A項作業時候拖延,家長立刻讓他換去做B作業,那麼孩子做B作業會做得非常快,再回來做A作業的時候,其實孩子的效率就會比之前高很多,那麼這樣看來他的A作業和B作業都是沒有耽誤的。

所以,結構性拖延"是解決拖延症,或者說利用拖延症的一種新方法。

當一件事情被我們人為的標註為首要任務,有拖延症的大腦就會對它產生排斥,就會想方設法通過處理其他事情來逃避處理這個首要任務。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如何巧妙利用"結構性拖延"?

  • 制定多種方案:

孩子做事拖拉,家長們便可以提前制定多種不同的方案。

比如孩子在睡前想做的事情和孩子在放學後想做的事情,家長就可以通過商量來和孩子提前決定好各種方案。

一般很小的孩子只會提一種方案,而家長這個時候就要和孩子商量:"那麼除了……你還想做……呢?"用類似的提問來和孩子商量出更多的方案,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其他方案,那麼家長可以給出孩子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樣一來如果孩子在睡覺前或者在放學後不願意做A事情,那麼家長就可以按照之前商定的來換孩子喜歡的B事情去做。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逐漸樹立時間觀念

家長在使用完"結構性拖延"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回顧所做的事情和做每件事情所用的時間。從而教會孩子樹良好的時間觀念。

比如孩子在拖延症發作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去做B作業來代替A作業,孩子做完B作業的時候,再讓他回去做A作業,等兩個作業都做完了,家長便要去詢問幼兒你做完兩個作業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兩個作業做完的時間又分別是多少?

如果孩子沒有計算時間,那麼家長可以代勞。最後,家長要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性的話語。不管有沒有拖延,孩子的信心都需要家長的鼓勵去維護。

一般家長可以這樣來鼓勵孩子:這次完成A作業和B作業的用時比上次少了,希望下一次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繼續縮短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這次做A作業比B作業做得慢了,那麼家長可以將孩子這次做A作業的時間單獨列出來和B作業所用的時間做個對比。

當然,如果孩子在換了事情做後仍然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之前所需要做的事情。那麼家長就要考慮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

像孩子做完B事情以後,還不是很想做A事情或者繼續做A事情比較拖拉,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嚴厲的批評。但是家長要注意,這種批評也是在和孩子講條件和講道理,並不是指家長去威脅和強迫孩子完成這件事情。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學會自己承擔後果

"結構性拖延"這種方法只是一種緩和拖延症的方法,他並不能根治孩子有拖延症。想要根治孩子的拖延症,孩子得靠孩子自己。

家長在運用"結構性拖延"的方法後,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做回之前的事情。那麼,家長就無需再和孩子進行爭吵或者講道理,可以直接採用自然後果法,讓孩子自己去認識到錯誤和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孩子在未完成作業的時候,第二天回到學校,老師就會對孩子進行責罵和批評,如果孩子回來對家長進行傾訴,那麼家長便可以在這個時機選擇和孩子講述這種結果是因為孩子自己做事拖拉而導致的,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讓孩子體驗拖延造成的後果,不要總是去提醒他們,這也是治療孩子拖延症的好方法。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是不是也曾為孩子們的拖延症而感到苦惱,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都改不掉這個拖延的習慣。那我告訴媽媽們,這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喔!善於利用孩子的拖延症,"以拖制拖",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何謂"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孩子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而感到煩惱,一般表現為: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用時過長;即使列了計劃表,也不會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很喜歡放到最後來做,並且用的時間會比其他的科目要長很多,有的孩子會因為想做的完美,而一直重複不斷的做同一件事,卻始終認為還可以更完美,進而耽誤了時間。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會有這種拖延症,就連家長也會有。比如:媽媽出門前的換裝和打扮就是一種常見的拖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怎麼治理孩子的"拖延症"?

學會"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很多家長可能不瞭解什麼是"結構性拖延",它其實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療拖延症的方法,也就是"以拖治拖"。那麼在學會這一方法前,我們需要了解,"結構性拖延"的真正意義有哪些?

為了更好的克服拖延症這個社會疾病,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出現在我們視野中,如:

《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其中一本比較特殊的書。它是由美國約翰•佩裡教授書寫,全名為《拖拉一點也無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學高效拖延術(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解決拖延症的書,而是提出了一種叫做"結構性拖延"的新概念。即,為了拖延完成事件A,而去做事件B。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孩子現在做A項作業做累了,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去做B項作業,而B項作業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讓孩子感覺做B項作業比較勞累的時候,家長又可以讓他放下手頭上的作業去聽聽音樂,或者去做一些家務等。

這個"結構性拖延"看似還是在拖延時間,但其實這是一種在孩子快要拖延做事的之前,讓他轉變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的對象,從而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做A項作業時候拖延,家長立刻讓他換去做B作業,那麼孩子做B作業會做得非常快,再回來做A作業的時候,其實孩子的效率就會比之前高很多,那麼這樣看來他的A作業和B作業都是沒有耽誤的。

所以,結構性拖延"是解決拖延症,或者說利用拖延症的一種新方法。

當一件事情被我們人為的標註為首要任務,有拖延症的大腦就會對它產生排斥,就會想方設法通過處理其他事情來逃避處理這個首要任務。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如何巧妙利用"結構性拖延"?

  • 制定多種方案:

孩子做事拖拉,家長們便可以提前制定多種不同的方案。

比如孩子在睡前想做的事情和孩子在放學後想做的事情,家長就可以通過商量來和孩子提前決定好各種方案。

一般很小的孩子只會提一種方案,而家長這個時候就要和孩子商量:"那麼除了……你還想做……呢?"用類似的提問來和孩子商量出更多的方案,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其他方案,那麼家長可以給出孩子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樣一來如果孩子在睡覺前或者在放學後不願意做A事情,那麼家長就可以按照之前商定的來換孩子喜歡的B事情去做。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逐漸樹立時間觀念

家長在使用完"結構性拖延"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回顧所做的事情和做每件事情所用的時間。從而教會孩子樹良好的時間觀念。

比如孩子在拖延症發作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去做B作業來代替A作業,孩子做完B作業的時候,再讓他回去做A作業,等兩個作業都做完了,家長便要去詢問幼兒你做完兩個作業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兩個作業做完的時間又分別是多少?

如果孩子沒有計算時間,那麼家長可以代勞。最後,家長要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性的話語。不管有沒有拖延,孩子的信心都需要家長的鼓勵去維護。

一般家長可以這樣來鼓勵孩子:這次完成A作業和B作業的用時比上次少了,希望下一次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繼續縮短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這次做A作業比B作業做得慢了,那麼家長可以將孩子這次做A作業的時間單獨列出來和B作業所用的時間做個對比。

當然,如果孩子在換了事情做後仍然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之前所需要做的事情。那麼家長就要考慮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

像孩子做完B事情以後,還不是很想做A事情或者繼續做A事情比較拖拉,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嚴厲的批評。但是家長要注意,這種批評也是在和孩子講條件和講道理,並不是指家長去威脅和強迫孩子完成這件事情。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學會自己承擔後果

"結構性拖延"這種方法只是一種緩和拖延症的方法,他並不能根治孩子有拖延症。想要根治孩子的拖延症,孩子得靠孩子自己。

家長在運用"結構性拖延"的方法後,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做回之前的事情。那麼,家長就無需再和孩子進行爭吵或者講道理,可以直接採用自然後果法,讓孩子自己去認識到錯誤和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孩子在未完成作業的時候,第二天回到學校,老師就會對孩子進行責罵和批評,如果孩子回來對家長進行傾訴,那麼家長便可以在這個時機選擇和孩子講述這種結果是因為孩子自己做事拖拉而導致的,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讓孩子體驗拖延造成的後果,不要總是去提醒他們,這也是治療孩子拖延症的好方法。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避免外界環境干擾

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如果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杜絕一切外界環境的誘惑因素。

如果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外面看電視,就會很容易引起孩子做作業的拖拉,因為他受到了外界的干擾,注意力不集中。而這個時候家長不管怎麼利用"結構性拖延"也是無濟於事的,孩子不管做哪件事情他都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從而分散他做事的注意力。

所以,家長要注意這個重要的問題,在孩子認真做事的時候,"陪伴"也許是個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不錯的選擇。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長們是不是也曾為孩子們的拖延症而感到苦惱,覺得不管用什麼方法孩子都改不掉這個拖延的習慣。那我告訴媽媽們,這可能只是因為沒有用對方法喔!善於利用孩子的拖延症,"以拖制拖",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何謂"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孩子如果一旦出現這種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帶孩子及時就醫!

但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為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而感到煩惱,一般表現為: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用時過長;即使列了計劃表,也不會按照計劃表中的時間去完成任務。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目,很喜歡放到最後來做,並且用的時間會比其他的科目要長很多,有的孩子會因為想做的完美,而一直重複不斷的做同一件事,卻始終認為還可以更完美,進而耽誤了時間。

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孩子會有這種拖延症,就連家長也會有。比如:媽媽出門前的換裝和打扮就是一種常見的拖延,在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怎麼治理孩子的"拖延症"?

學會"結構性拖延","以拖治拖"!

很多家長可能不瞭解什麼是"結構性拖延",它其實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治療拖延症的方法,也就是"以拖治拖"。那麼在學會這一方法前,我們需要了解,"結構性拖延"的真正意義有哪些?

為了更好的克服拖延症這個社會疾病,很多這方面的書籍出現在我們視野中,如:

《拖拉一點也無妨》就是其中一本比較特殊的書。它是由美國約翰•佩裡教授書寫,全名為《拖拉一點也無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學高效拖延術(拖延症患者也能高效工作)》。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解決拖延症的書,而是提出了一種叫做"結構性拖延"的新概念。即,為了拖延完成事件A,而去做事件B。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孩子現在做A項作業做累了,那麼家長可以讓孩子先去做B項作業,而B項作業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讓孩子感覺做B項作業比較勞累的時候,家長又可以讓他放下手頭上的作業去聽聽音樂,或者去做一些家務等。

這個"結構性拖延"看似還是在拖延時間,但其實這是一種在孩子快要拖延做事的之前,讓他轉變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的對象,從而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做A項作業時候拖延,家長立刻讓他換去做B作業,那麼孩子做B作業會做得非常快,再回來做A作業的時候,其實孩子的效率就會比之前高很多,那麼這樣看來他的A作業和B作業都是沒有耽誤的。

所以,結構性拖延"是解決拖延症,或者說利用拖延症的一種新方法。

當一件事情被我們人為的標註為首要任務,有拖延症的大腦就會對它產生排斥,就會想方設法通過處理其他事情來逃避處理這個首要任務。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如何巧妙利用"結構性拖延"?

  • 制定多種方案:

孩子做事拖拉,家長們便可以提前制定多種不同的方案。

比如孩子在睡前想做的事情和孩子在放學後想做的事情,家長就可以通過商量來和孩子提前決定好各種方案。

一般很小的孩子只會提一種方案,而家長這個時候就要和孩子商量:"那麼除了……你還想做……呢?"用類似的提問來和孩子商量出更多的方案,如果孩子實在想不出其他方案,那麼家長可以給出孩子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樣一來如果孩子在睡覺前或者在放學後不願意做A事情,那麼家長就可以按照之前商定的來換孩子喜歡的B事情去做。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逐漸樹立時間觀念

家長在使用完"結構性拖延"的時候,也要讓孩子回顧所做的事情和做每件事情所用的時間。從而教會孩子樹良好的時間觀念。

比如孩子在拖延症發作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去做B作業來代替A作業,孩子做完B作業的時候,再讓他回去做A作業,等兩個作業都做完了,家長便要去詢問幼兒你做完兩個作業一共花了多少時間?兩個作業做完的時間又分別是多少?

如果孩子沒有計算時間,那麼家長可以代勞。最後,家長要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性的話語。不管有沒有拖延,孩子的信心都需要家長的鼓勵去維護。

一般家長可以這樣來鼓勵孩子:這次完成A作業和B作業的用時比上次少了,希望下一次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繼續縮短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孩子這次做A作業比B作業做得慢了,那麼家長可以將孩子這次做A作業的時間單獨列出來和B作業所用的時間做個對比。

當然,如果孩子在換了事情做後仍然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之前所需要做的事情。那麼家長就要考慮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

像孩子做完B事情以後,還不是很想做A事情或者繼續做A事情比較拖拉,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嚴厲的批評。但是家長要注意,這種批評也是在和孩子講條件和講道理,並不是指家長去威脅和強迫孩子完成這件事情。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學會自己承擔後果

"結構性拖延"這種方法只是一種緩和拖延症的方法,他並不能根治孩子有拖延症。想要根治孩子的拖延症,孩子得靠孩子自己。

家長在運用"結構性拖延"的方法後,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做回之前的事情。那麼,家長就無需再和孩子進行爭吵或者講道理,可以直接採用自然後果法,讓孩子自己去認識到錯誤和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孩子在未完成作業的時候,第二天回到學校,老師就會對孩子進行責罵和批評,如果孩子回來對家長進行傾訴,那麼家長便可以在這個時機選擇和孩子講述這種結果是因為孩子自己做事拖拉而導致的,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讓孩子體驗拖延造成的後果,不要總是去提醒他們,這也是治療孩子拖延症的好方法。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 避免外界環境干擾

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如果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杜絕一切外界環境的誘惑因素。

如果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在外面看電視,就會很容易引起孩子做作業的拖拉,因為他受到了外界的干擾,注意力不集中。而這個時候家長不管怎麼利用"結構性拖延"也是無濟於事的,孩子不管做哪件事情他都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從而分散他做事的注意力。

所以,家長要注意這個重要的問題,在孩子認真做事的時候,"陪伴"也許是個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的不錯的選擇。

孩子拖延症“晚期”怎麼辦?沒關係!巧妙利用“拖延”,以拖治拖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