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成上市公司“故事庫”

投資 龍元建設 能源 基金 北京商報 2017-05-25

PPP成上市公司“故事庫”

自2014年5月25日財政部成立PPP工作領導小組起,新一輪PPP改革浪潮席捲全國。恰逢改革三週年之際,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雖然年僅3週歲的改革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炒概念的“故事庫”,能為部分公司帶來訂單與利潤,但“偽PPP”不絕、政府履約信用存險、企業退出渠道不健全等依然是改革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業界指出,目前能源、交通等PPP主流領域內的項目投資回報率平均在6%-7%之間,僅能薄利運營且仍有下降趨勢,這也成為了PPP諸多問題的根源所在。

標籤

三年來,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PPP當做了“炒概念”的故事庫。A股上市公司愛炒概念人盡皆知,相對於那些短暫的不具有持久性的概念,很多上市公司更喜歡那種具有長久性和持續性的概念和標籤。其中PPP概念就是其中的一種,從最開始政府推出PPP這個經營模式到現在,每過一段時間,PPP板塊上的個股就會有一些出現集體上漲。但實際上這些公司主營業務沒變,部分上市公司業績也沒有上漲。

近期,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上市公司宣佈公司又新增了PPP項目,比如5月18日,龍元建設就發佈公告稱,公司中標了天柱縣鑑江小流域綜合治理PPP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4.91億元。公司表示,該PPP項目的中標有利於公司在PPP領域進一步積累項目經驗,提升PPP業務市場競爭力,有利於進一步抓住市場機遇開拓PPP項目,推動公司業務的戰略升級,對公司起到積極作用。

龍元建設只是A股眾多PPP概念公司中的一家,但是它代表了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PPP模式。不過對於龍元建設來說,披露這種中標PPP項目的公告已經夠不上利好。因為長期概念和短期概念的區別就在於,短期概念只借助消息炒作一波,長期概念隔段時間就會炒作一波,並且炒作時間點難以把握。

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PPP概念的上市公司有129家,大到總市值近3000億元的中國建築,小到市值不到30億元的曉程科技。就目前來看,PPP概念於上市公司而言更多的是貼了一個標籤。對於上市公司來說,PPP的模式不會改變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只是拓展了公司主營業務的市場需求。這其中很多公司的確受益了PPP模式新增的市場需求,比如龍元建設。當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雖然參與了PPP項目,但是實際並沒有產生利潤。

對於為何這些行業上市公司都愛貼上PPP標籤,政策利好是主要原因。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表示,“看好PPP主題的主要邏輯是,政策將繼續大力支持,2017年仍是基建大年,面對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和財政收支的約束,仍然需要大力推動PPP拉動民間投資,業績上,PPP項目從訂單轉化為利潤的兌現也是利好”。

亂象

三年前的5月25日,財政部成立PPP工作領導小組,次日下午,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研究PPP管理機構設立方案,討論完善PPP工作。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祕書長賴陽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雖然我國上世紀末就有PPP、BOT或特許經營項目,但管理一直較為鬆散,不成體系,在本世紀初還曾“銷聲匿跡”過一段時間,但自從2014年PPP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開始,PPP的基礎性地位首次被明確,組織機構第一次正式落地,相關政策隨後開始密集出臺,PPP項目數量與投資額都開始大幅增長,由此回望,三年前的節點可以說是新一輪PPP改革浪潮的起點。

三年來PPP成為了不少上市公司的“故事庫”,隨著PPP熱潮而來的還有各種亂象。去年12月底,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坦言,目前有地方假借PPP搞變相融資,政府回購、明股實債、固定回報等問題突出,這既影響了PPP模式的規範推廣,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和隱患。但半年過去,問題仍未得到根治。

就在上週,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態,要將促進發展與防治風險並重,堅決制止“偽PPP”。此外,財政部在去年底提出要開展完善PPP模式專項督查調研,5個督導小組分赴10個省份,督促PPP項目規範實施、加快落地,但督查結果至今仍未公佈。

除了偽PPP之外,政府履約信用難保障也是近年來PPP項目中較常出現的問題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指出,今年,我國要落實和完善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要帶頭講誠信,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賴陽表示,我國在部分地區確實出現了因政府違約而導致PPP項目無法落地的情況。

回報

業界指出,雖然從表面上看,PPP項目面臨明股實債、政府違約等多重問題,但從本質上來說,上述問題正是由於PPP項目平均投資回報率不高,政府希望推廣PPP項目卻難以吸引社會資本,不得不給予保底承諾或無法兌現的優惠政策而導致的。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4月,財政部印發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但大嶽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透露,目前地方財政用於PPP的資金逐步接近於10%的支出上限。業界分析,這意味著今後地方財政能給予PPP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可能稍有放緩,在目前社會資本盈利能力仍然不高的基礎上,如何保證PPP項目的收益迫在眉睫。

專家建議,針對PPP項目利潤率下滑的問題,我國可以在部分重點省份與重點領域內設置基準利潤率,民營企業能夠大致瞭解自身可能獲得的回報,積極性將有所提高。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開展重大市政工程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創新工作的通知》提出,我國將率先在部分省份的個別行業中完善費價機制,設置平均行業基準利潤率,給民間資本投資明確的市場預期,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此外,針對PPP項目退出機制、政府履約信用風險等問題,近期業內紛紛傳言,PPP領域的國家層面頂層設計方案即將出臺,或對上述情況進行約束與規範。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也指出,要抓緊辦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引入社會資本條例》,年內由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共同開始起草。

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林子 彭夢飛/文 代小杰/製表

近期我國部分PPP政策一覽

2016年7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要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在交通等領域採取多種形式,擴大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

2016年10月

財政部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管理暫行辦法》,提出對於納入PPP項目開發目錄的項目,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審核結果完善項目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核。

2016年12月

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優先鼓勵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PPP項目開展資產證券化。

2017年3月

財政部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諮詢機構庫管理暫行辦法》,提出要建立PPP中心,負責機構庫的建立、維護和管理,並通過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等指定渠道發佈機構庫信息。

2017年4月

財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提出,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等方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