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的最好時機是反人性的'

投資 人生第一份工作 創業 風投小蝦 2019-08-22
"
"
融資的最好時機是反人性的

最近有個創始人找到我,坦誠說只剩2個月工資了,希望我幫忙快速找一筆融資。另外他們現在融資標準降低了,有沒有產業資源都不要緊,能給錢就行。

當然,我們先聊了下產品,方向還是不錯的,但距離量產還有半年時間。再往後產品獲得認可,可能也就起來了。但重點是,產品量產前的這半年,很可能就撐不過去了。

我問他之前為什麼沒融資,說是不缺錢,也曾有機構主動找上門願投2000萬,不想稀釋股份也就沒拿。今年年初見了幾家,也有一家簽了意向協議,現在卻還沒法到賬。

我心裡挺惋惜的,能感受到創始人託付重望,但卻愛莫能助。而且在交流中處處透露出他把融資這件事看簡單了。

其實融資這件事應當被重視,甚至應該作為一門功課去修煉,畢竟融資能力也是創始人的核心能力之一。

所以你看,融資經驗不足的創始人都會有個誤區,發現公司快沒錢了,才想到出去融資。

沒錢了才想起找融資,是最壞的時機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臨時抱佛腳,時間不對稱

回想當年大學期末前突擊複習的經歷,依然記憶深刻。簡單說,就是用有限的時間(一兩週)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整本書都是重點),那種絕望和痛苦讓人抓狂。

沒錢了才想起融資,也是一樣的,用確定的公司生命倒計時(現金流只能撐2個月)去挑戰不確定的融資週期(3-6個月都有可能,也有可能根本融不到),真的很難。

所以儘量多給自己留些冗餘時間。融資並不是聊聊天、談談心就能拿到錢的,尤其是到資本寒冬的今天,融前的BP準備、DD材料包、Data Package都得準備好,之後都會用到。

而且,股權融資是一個不確定性極大的事情,從見到投資人到最終拿到錢,是個漫長的過程。還會遇到各種需求(提供更多資料或客戶訪談),意料之外的變故(比如負責你項目的投資人突然離職了),謹慎的觀察期(驗證下你所描述的藍圖)等等,都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二,命懸一線,太被動

公司現金流可能只剩支撐2個月了,對創始人來說,2個月不能輸血公司就倒閉了,但投資機構並不是非要在2個月內必須投你。

所以,在有限的倒計時肯定會陷入心急如焚、一切都好談的被動局面。

估值肯定是不用太糾結,還可能會面臨很多苛刻條約,這時候簽署不平等條約如果能拿到投資也能保住公司,但未來副作用遲早會逐漸顯現。如果你時間充足,現金流好一點,還能平等談判,可是命懸一線就沒辦法了。

第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聽過不少資本助力創業的故事,聽得多了可能覺得資本總會幫你,沒錯,但要分時間點。

投資機構從來都不是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在你公司發展好的時候,資本當然願意助力,給你充足的彈藥加速擴張,最好能爆發性成長。

但當公司命懸一線之時,如果是朋友還能幫一把。但此時找投資,找逐利的資本,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則是這筆投下去會不會打水漂了,而不是幫你存活下來,畢竟每年死亡的公司多如牛毛。

馬克思教導過我們,資本只有一個目的,逐利而不是救人。

那什麼時候是最好的融資時機?

我給出的答案是反人性的:應該在公司發展特別好的時期開始,在有錢的時候去融資,尤其在資本寒冬更應如此。

什麼是人性,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就是順從本能的反應。

就如同自然界熱脹冷縮的規律。比如開篇提到的創始人,公司有錢的時候根本不考慮甚至不接受融資,還擔心稀釋股權,分食了自己的利益。只有到真正沒錢的時候才想起融資。

什麼是反人性的操作,在公司發展好、人生得意之時不驕不燥,在不缺錢時未雨綢繆提前補充資本彈藥。

試想一下,在公司發展好的時候,不缺錢,業務蒸蒸日上,誰不會驕傲,作為創始人還願意分一部分利出去?

反人性意味著很難做到。

回想打德州的經歷,每次都逃脫不了人性的控制。總是籌碼深的時候打得鬆,忽略概率只靠感覺;在籌碼淺的時候方能打得緊,遇到好的手牌才出手。

作為創始人,一方面你逆週期操作(在有錢的時候融資),另一方面你還願意給資本分一杯羹(發展好的時候稀釋一部分股權),這不是很多人願意的。

但如果目光放長遠些,短期的反人性操作,則意味著長期的利益最大化。

從短期看,股權被稀釋意味著分出了一些利益。但長遠來看,卻也是符合利益的。有錢的時候融資,彈藥更加充足,能打勝仗,很有機會實現贏家通吃的局面。長期只要做大蛋糕,未來能收穫更大的利益,就能獲得雙贏的局面。

換位思考,也應當在公司上升期去融資

如果公司的發展是一條波動向上的曲線,那麼最好的融資時點,就應該在每個階段快速上升期A點,而不應該拖到現金流緊張、發展有所放緩的B點。(如下圖所示)

"
融資的最好時機是反人性的

最近有個創始人找到我,坦誠說只剩2個月工資了,希望我幫忙快速找一筆融資。另外他們現在融資標準降低了,有沒有產業資源都不要緊,能給錢就行。

當然,我們先聊了下產品,方向還是不錯的,但距離量產還有半年時間。再往後產品獲得認可,可能也就起來了。但重點是,產品量產前的這半年,很可能就撐不過去了。

我問他之前為什麼沒融資,說是不缺錢,也曾有機構主動找上門願投2000萬,不想稀釋股份也就沒拿。今年年初見了幾家,也有一家簽了意向協議,現在卻還沒法到賬。

我心裡挺惋惜的,能感受到創始人託付重望,但卻愛莫能助。而且在交流中處處透露出他把融資這件事看簡單了。

其實融資這件事應當被重視,甚至應該作為一門功課去修煉,畢竟融資能力也是創始人的核心能力之一。

所以你看,融資經驗不足的創始人都會有個誤區,發現公司快沒錢了,才想到出去融資。

沒錢了才想起找融資,是最壞的時機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臨時抱佛腳,時間不對稱

回想當年大學期末前突擊複習的經歷,依然記憶深刻。簡單說,就是用有限的時間(一兩週)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整本書都是重點),那種絕望和痛苦讓人抓狂。

沒錢了才想起融資,也是一樣的,用確定的公司生命倒計時(現金流只能撐2個月)去挑戰不確定的融資週期(3-6個月都有可能,也有可能根本融不到),真的很難。

所以儘量多給自己留些冗餘時間。融資並不是聊聊天、談談心就能拿到錢的,尤其是到資本寒冬的今天,融前的BP準備、DD材料包、Data Package都得準備好,之後都會用到。

而且,股權融資是一個不確定性極大的事情,從見到投資人到最終拿到錢,是個漫長的過程。還會遇到各種需求(提供更多資料或客戶訪談),意料之外的變故(比如負責你項目的投資人突然離職了),謹慎的觀察期(驗證下你所描述的藍圖)等等,都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二,命懸一線,太被動

公司現金流可能只剩支撐2個月了,對創始人來說,2個月不能輸血公司就倒閉了,但投資機構並不是非要在2個月內必須投你。

所以,在有限的倒計時肯定會陷入心急如焚、一切都好談的被動局面。

估值肯定是不用太糾結,還可能會面臨很多苛刻條約,這時候簽署不平等條約如果能拿到投資也能保住公司,但未來副作用遲早會逐漸顯現。如果你時間充足,現金流好一點,還能平等談判,可是命懸一線就沒辦法了。

第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聽過不少資本助力創業的故事,聽得多了可能覺得資本總會幫你,沒錯,但要分時間點。

投資機構從來都不是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在你公司發展好的時候,資本當然願意助力,給你充足的彈藥加速擴張,最好能爆發性成長。

但當公司命懸一線之時,如果是朋友還能幫一把。但此時找投資,找逐利的資本,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則是這筆投下去會不會打水漂了,而不是幫你存活下來,畢竟每年死亡的公司多如牛毛。

馬克思教導過我們,資本只有一個目的,逐利而不是救人。

那什麼時候是最好的融資時機?

我給出的答案是反人性的:應該在公司發展特別好的時期開始,在有錢的時候去融資,尤其在資本寒冬更應如此。

什麼是人性,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就是順從本能的反應。

就如同自然界熱脹冷縮的規律。比如開篇提到的創始人,公司有錢的時候根本不考慮甚至不接受融資,還擔心稀釋股權,分食了自己的利益。只有到真正沒錢的時候才想起融資。

什麼是反人性的操作,在公司發展好、人生得意之時不驕不燥,在不缺錢時未雨綢繆提前補充資本彈藥。

試想一下,在公司發展好的時候,不缺錢,業務蒸蒸日上,誰不會驕傲,作為創始人還願意分一部分利出去?

反人性意味著很難做到。

回想打德州的經歷,每次都逃脫不了人性的控制。總是籌碼深的時候打得鬆,忽略概率只靠感覺;在籌碼淺的時候方能打得緊,遇到好的手牌才出手。

作為創始人,一方面你逆週期操作(在有錢的時候融資),另一方面你還願意給資本分一杯羹(發展好的時候稀釋一部分股權),這不是很多人願意的。

但如果目光放長遠些,短期的反人性操作,則意味著長期的利益最大化。

從短期看,股權被稀釋意味著分出了一些利益。但長遠來看,卻也是符合利益的。有錢的時候融資,彈藥更加充足,能打勝仗,很有機會實現贏家通吃的局面。長期只要做大蛋糕,未來能收穫更大的利益,就能獲得雙贏的局面。

換位思考,也應當在公司上升期去融資

如果公司的發展是一條波動向上的曲線,那麼最好的融資時點,就應該在每個階段快速上升期A點,而不應該拖到現金流緊張、發展有所放緩的B點。(如下圖所示)

融資的最好時機是反人性的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肯定是想投資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以便未來取得豐厚的回報,投資人亦是如此。但我們只能獲取截至今天的歷史數據,然後據此預測未來的發展,所以可以借用這條思路。

假如每次都在A點去融資,展現給外界的公司發展增速,自然就是A點的斜率,陡峭地指向右上方,我想在那個時點按慣性很容易能得出一個樂觀的預期,這時談一筆融資肯定輕鬆不少。

相對地,如果在B點融資,展現給投資人的就是一條指向右下方、不斷下滑的發展趨勢,我想此時除了有關係或兄弟情誼,一般也不會願意投進去。

回到現實案例,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每次都是創業公司最近有了新的進展或突破,比如技術得到實質性突破、產品實現規模量產、簽了大單、營收增速大漲等等,經常都會伴隨著一筆融資到賬。資本就是這麼喜歡錦上添花。

考慮到近期資本寒冬的狀況,融資更應該早日籌劃,在A點來臨之前就應該開始準備。

同時,創業公司也應當掌握好融資節奏,最近不少公司都是上一輪融資的錢到賬,就開始考慮新一輪融資了。

對資本保持敬畏

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祕籍,練得好便能武功蓋世、威震武林,但練不好就容易走火入魔,或半瘋半魔,或是落下終身殘疾。

資本就像這本武功祕籍,駕馭得住就能借力互相成就,駕馭不住,也會被拋棄、被反噬。

融資是為了藉助資本的力量,將公司做大做強。融資之後有時間可以想想,究竟是你借力資本,還是資本選了你。

資本的力量很強大,遇到風口,就如同開火箭,一飛沖天。比如之前的共享單車、網約車大戰,新能源車賽道,以及再往前的O2O百團大戰,都是幾百上千億的資本燃燒的主戰場,捧出了一批明星創業公司。

但如果對資本的認知不夠、駕馭能力不足,很容易被反噬、被拋棄。共享單車的例子比較近,ofo已經實質破產,摩拜也已賣身美團。

就像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所說,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雖然現在看來摩拜被收對創始團隊來說結果不算差,提前套現走人。畢竟共享單車依然深陷盈利困難的泥潭,只能被資本巨頭用作培養支付習慣的工具。

但核心在於,真的有機會去選擇嗎?

能給你高光時刻,也能讓你離場。

最後

融資是為公司輸血,拿到一筆融資,意味著你獲得一個機會能快速跑起來。但在資本寒冬,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股權融資獲得的資本,從來都不是看起來那樣免費的,反而可能是最貴的。資本的能量很強,不要太過依賴,也需保持敬畏。

"
融資的最好時機是反人性的

最近有個創始人找到我,坦誠說只剩2個月工資了,希望我幫忙快速找一筆融資。另外他們現在融資標準降低了,有沒有產業資源都不要緊,能給錢就行。

當然,我們先聊了下產品,方向還是不錯的,但距離量產還有半年時間。再往後產品獲得認可,可能也就起來了。但重點是,產品量產前的這半年,很可能就撐不過去了。

我問他之前為什麼沒融資,說是不缺錢,也曾有機構主動找上門願投2000萬,不想稀釋股份也就沒拿。今年年初見了幾家,也有一家簽了意向協議,現在卻還沒法到賬。

我心裡挺惋惜的,能感受到創始人託付重望,但卻愛莫能助。而且在交流中處處透露出他把融資這件事看簡單了。

其實融資這件事應當被重視,甚至應該作為一門功課去修煉,畢竟融資能力也是創始人的核心能力之一。

所以你看,融資經驗不足的創始人都會有個誤區,發現公司快沒錢了,才想到出去融資。

沒錢了才想起找融資,是最壞的時機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臨時抱佛腳,時間不對稱

回想當年大學期末前突擊複習的經歷,依然記憶深刻。簡單說,就是用有限的時間(一兩週)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整本書都是重點),那種絕望和痛苦讓人抓狂。

沒錢了才想起融資,也是一樣的,用確定的公司生命倒計時(現金流只能撐2個月)去挑戰不確定的融資週期(3-6個月都有可能,也有可能根本融不到),真的很難。

所以儘量多給自己留些冗餘時間。融資並不是聊聊天、談談心就能拿到錢的,尤其是到資本寒冬的今天,融前的BP準備、DD材料包、Data Package都得準備好,之後都會用到。

而且,股權融資是一個不確定性極大的事情,從見到投資人到最終拿到錢,是個漫長的過程。還會遇到各種需求(提供更多資料或客戶訪談),意料之外的變故(比如負責你項目的投資人突然離職了),謹慎的觀察期(驗證下你所描述的藍圖)等等,都需要更多的時間。

第二,命懸一線,太被動

公司現金流可能只剩支撐2個月了,對創始人來說,2個月不能輸血公司就倒閉了,但投資機構並不是非要在2個月內必須投你。

所以,在有限的倒計時肯定會陷入心急如焚、一切都好談的被動局面。

估值肯定是不用太糾結,還可能會面臨很多苛刻條約,這時候簽署不平等條約如果能拿到投資也能保住公司,但未來副作用遲早會逐漸顯現。如果你時間充足,現金流好一點,還能平等談判,可是命懸一線就沒辦法了。

第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聽過不少資本助力創業的故事,聽得多了可能覺得資本總會幫你,沒錯,但要分時間點。

投資機構從來都不是雪中送炭,只會錦上添花。在你公司發展好的時候,資本當然願意助力,給你充足的彈藥加速擴張,最好能爆發性成長。

但當公司命懸一線之時,如果是朋友還能幫一把。但此時找投資,找逐利的資本,投資人首要考慮的則是這筆投下去會不會打水漂了,而不是幫你存活下來,畢竟每年死亡的公司多如牛毛。

馬克思教導過我們,資本只有一個目的,逐利而不是救人。

那什麼時候是最好的融資時機?

我給出的答案是反人性的:應該在公司發展特別好的時期開始,在有錢的時候去融資,尤其在資本寒冬更應如此。

什麼是人性,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就是順從本能的反應。

就如同自然界熱脹冷縮的規律。比如開篇提到的創始人,公司有錢的時候根本不考慮甚至不接受融資,還擔心稀釋股權,分食了自己的利益。只有到真正沒錢的時候才想起融資。

什麼是反人性的操作,在公司發展好、人生得意之時不驕不燥,在不缺錢時未雨綢繆提前補充資本彈藥。

試想一下,在公司發展好的時候,不缺錢,業務蒸蒸日上,誰不會驕傲,作為創始人還願意分一部分利出去?

反人性意味著很難做到。

回想打德州的經歷,每次都逃脫不了人性的控制。總是籌碼深的時候打得鬆,忽略概率只靠感覺;在籌碼淺的時候方能打得緊,遇到好的手牌才出手。

作為創始人,一方面你逆週期操作(在有錢的時候融資),另一方面你還願意給資本分一杯羹(發展好的時候稀釋一部分股權),這不是很多人願意的。

但如果目光放長遠些,短期的反人性操作,則意味著長期的利益最大化。

從短期看,股權被稀釋意味著分出了一些利益。但長遠來看,卻也是符合利益的。有錢的時候融資,彈藥更加充足,能打勝仗,很有機會實現贏家通吃的局面。長期只要做大蛋糕,未來能收穫更大的利益,就能獲得雙贏的局面。

換位思考,也應當在公司上升期去融資

如果公司的發展是一條波動向上的曲線,那麼最好的融資時點,就應該在每個階段快速上升期A點,而不應該拖到現金流緊張、發展有所放緩的B點。(如下圖所示)

融資的最好時機是反人性的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肯定是想投資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以便未來取得豐厚的回報,投資人亦是如此。但我們只能獲取截至今天的歷史數據,然後據此預測未來的發展,所以可以借用這條思路。

假如每次都在A點去融資,展現給外界的公司發展增速,自然就是A點的斜率,陡峭地指向右上方,我想在那個時點按慣性很容易能得出一個樂觀的預期,這時談一筆融資肯定輕鬆不少。

相對地,如果在B點融資,展現給投資人的就是一條指向右下方、不斷下滑的發展趨勢,我想此時除了有關係或兄弟情誼,一般也不會願意投進去。

回到現實案例,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每次都是創業公司最近有了新的進展或突破,比如技術得到實質性突破、產品實現規模量產、簽了大單、營收增速大漲等等,經常都會伴隨著一筆融資到賬。資本就是這麼喜歡錦上添花。

考慮到近期資本寒冬的狀況,融資更應該早日籌劃,在A點來臨之前就應該開始準備。

同時,創業公司也應當掌握好融資節奏,最近不少公司都是上一輪融資的錢到賬,就開始考慮新一輪融資了。

對資本保持敬畏

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武功祕籍,練得好便能武功蓋世、威震武林,但練不好就容易走火入魔,或半瘋半魔,或是落下終身殘疾。

資本就像這本武功祕籍,駕馭得住就能借力互相成就,駕馭不住,也會被拋棄、被反噬。

融資是為了藉助資本的力量,將公司做大做強。融資之後有時間可以想想,究竟是你借力資本,還是資本選了你。

資本的力量很強大,遇到風口,就如同開火箭,一飛沖天。比如之前的共享單車、網約車大戰,新能源車賽道,以及再往前的O2O百團大戰,都是幾百上千億的資本燃燒的主戰場,捧出了一批明星創業公司。

但如果對資本的認知不夠、駕馭能力不足,很容易被反噬、被拋棄。共享單車的例子比較近,ofo已經實質破產,摩拜也已賣身美團。

就像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所說,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雖然現在看來摩拜被收對創始團隊來說結果不算差,提前套現走人。畢竟共享單車依然深陷盈利困難的泥潭,只能被資本巨頭用作培養支付習慣的工具。

但核心在於,真的有機會去選擇嗎?

能給你高光時刻,也能讓你離場。

最後

融資是為公司輸血,拿到一筆融資,意味著你獲得一個機會能快速跑起來。但在資本寒冬,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股權融資獲得的資本,從來都不是看起來那樣免費的,反而可能是最貴的。資本的能量很強,不要太過依賴,也需保持敬畏。

融資的最好時機是反人性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