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上週五和今日內房大跌,原因之一是美國的縮表和週日的利空政策,導致外資投行的做空,不排除南下資金搶在外資之前做空,兩者應該是空方構成,對內房進行了強力拋售。我知道港股的波動一向劇烈,能漲上天,也能跌入十八層地獄。其實週五想過拋掉內房,但感覺依然很低估,再加上我的遲鈍,就沒有拋,想著跌下來再賣A股銀行,去補好了,跌吧,跌得越多越好,好讓我再次抄到底。

我的反應一向遲鈍,做不來短線,我也自認為自己沒有財運,因為賣飛的股票太多了。我的每一次調倉,基本上都是錯的,調倉不如不調。為了在股市生存,所以我選擇做夾頭,少交易,減少摩擦成本。

我是銀粉,買過很多銀行股,從來沒讓我虧過,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目前我持有的興業銀行佔總倉位的43%,建設銀行佔6%,寧波銀行佔3.6%,重慶農商行3.6%,民生銀行A+H佔1.1%,整個銀行佔總倉位的57%以上。尤其是興業銀行,是類債券股,基本是隻買不賣。大家也知道,興業股性有多呆滯,可是我一直忍了這麼多年,從來沒做過高拋低吸,因為我知道我做不來,但是我也知道,我的興業使我嚐到了做夾頭的甜頭。說到這裡有必要交代一下我的投資經歷。

我從97年開始投入股市,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數輪牛熊,沉沉浮浮,到08年仍然是虧損。後來便不再關注股市,但戶頭裡一直有興業銀行。2013年四季度,我才重新關注股市,有錢了就存銀行股,一直買到2014年10月底,從11開始買興業,一直買到9.29,交通銀行從4.2買到3.78,9.8買入浦發銀行。為什麼一直買銀行?因為我在銀行工作,因為那時候銀行股價在淨資產以下,因為PE在5左右,我知道銀行的ROE在20%以上,每年淨資產可以漲20%,知道淨資產會推著股價往上走,我把這個道理一直不停地灌輸給夫人,所以才有了大規模投資銀行股的經歷,到2014年底,銀行股漲了70%,我的股票市值達到45萬,當年盈利20萬,一舉彌補了以前年度的虧損,炒股淨盈利將近14.7萬。興業銀行在系統顯示的成本是1.12,盈利是9.2萬。可以說是興業銀行使我在股市實現鹹魚翻身。 2016年1月,我開始涉足港股市場,第一筆是2.94買的農業銀行,第二筆是4.92買的建設銀行,後來在5月份以2.7和4.5補倉這兩個股,在2017年3月以3.66和6.44賣出。可以說,我在股市裡有一多半的錢是銀行股掙的。

也是在2016年,我真正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擇股最喜歡編程浪子 的雙五股票,R15股票也非常喜歡,不過一般估值都高的無法下手,所以持倉一直是興業銀行第一重倉,建設銀行自4.6建倉後一直增持, 格力電器和長安汽車 因為市盈率個位數近兩年倉位緊隨其後,另外就是2016年初開始建倉四倍市盈率左右的港股的農行建行和重農商及破淨的中國太平,包括後來五六折的合景泰富東風集團綠城中國雅居樂。建倉不是一次買完,而是在極度低估的情況下越跌越買,這個過程是動態的,會不停地將估值最高的賣出換入更低估的股票,基本永遠滿倉,基本不做T。使自己的持倉永遠在低估值水平。

投資體系反思。最大的優點是安全,很難長期被套賠錢,回撤小。最大的缺點是市值增長緩慢,經常錯失主升行情。比如今年3月底30.54賣出格力,當時是為了湊房款,只留下了極度低估的興業和長安,後來決定不買房,就買了原本倉位就不輕的興業,結果趕上銀監會金融去槓桿,興業大跌。為了躲避人民幣貶值去年10月換港幣買入長安B,目前仍然被套。長安汽車持有快兩年了依然原地踏步。我在這想說的是在底部持倉磨底是很痛苦的,你要忍受兩三年不漲而錯失的時間成本和其他股票踏空的痛苦,踏空的感覺其實比賠錢還難受,比如最近一直想在賣出價附近買回格力,每天眼瞅著人家漲確實很難受,可是賣掉低估追高估違反了我的投資體系,所以必須要反思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現在我想明白了,好股票是用來收藏的,什麼時候賣出都有可能再也買不回來。就像閒來一坐話投資說的,只買好股票,即使第一年不掙錢來消化高估值,那以後這麼多年他會一直為你高速掙錢。

所以我現在的思路:一是買低估值,比如目前4PE的民生H、5PE的信達;二是買ROE大於30%的好股票收藏,比如格力和華夏幸福;三是買基本面反轉,近兩年釋放業績的前景確定的股票,比如內房股。

根據自己的性格去投資,建立投資體系。我只掙企業的錢,市場的錢不掙好了。所以我還是適合買高ROE的股票,銀行股ROE只能是中等偏上,但目前的估值太有吸引力,所以仍然是首選,其他的高ROE股票會用新增資金去定投,必定長期投資的收益基本與企業的ROE接近。(作者:駱駝投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