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曠視科技赴港IPO,52億超高虧損+高估值=上市破發?


曠視科技最終還是選擇了赴港上市。

創始人股權高度稀釋

8月25日晚間,曠視科技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披露招股說明書,公司擬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聯席保薦人為高盛、摩根大通、花旗。

此次採用VIE架構,用合約安排的方式,將資產收益放在海外公司內,以海外主體上市。這也正是今年5月時,北京曠視進行股權變更的原因。

曠視科技也是最早一批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創業公司之一,與商湯、依圖、雲從並稱為AI視覺四大獨角獸公司。

從股權架構來看,曠視科技三位創始人共計持有16.83%股份,其中印奇持股比例為8.21%,唐文斌持比例為5.9%,楊沐持股比例為2.72%。

阿里巴巴通過淘寶中國間接合共持有曠視科技已發行股份的14.33%;螞蟻金服通過全資子公司API間接持有已發行股份的15.1%。

據此計算,阿里系在曠視科技的股權佔比已達到29.43%。

曠視科技成立8年,先後融資逾12億美元,D輪融資後,曠視科技估值已達40億美元:

· 2012年8月,天使輪,由聯想之星和聯想創投參與,融資數百萬元;

· 2013年7月,A輪,由創新工場參與,融資數百萬美元;

· 2015年1月,B輪,由創新工場、啟明創投參與,4700萬美元;

· 2017年10月,C輪,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聯合領投,中俄戰略投資基金、陽光保險集團、SK集團等參投,融資4.6億美元;

· 2019年5月,D輪,由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資局 (ADIA) 旗下全資子公司、麥格理集團以及工銀資管(全球)有限公司參與,融資7.5億美元。

由於此前幾次融資,創始人股權被高度稀釋,與阿里系更是深度捆綁在一起。

但同股不同權的形式,創始人即便在持股較少的情況下,也可繼續控制公司。曠視科技創始人團隊擁有66.2%的投票權。

上半年虧52億元 商業化落地難

業績方面,曠視的招股書顯示,其收入和虧損都在大幅度增加。

2016年-2018年,曠視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同期虧損3.42億元、7.59億元、33.52億元。

而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營業收入為9.49億元,同期虧損更是高達52億元。

曠視科技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造成。由於財務準則帶來的報表損益,不是真實的業務情況。

剔除此類非經營原因,曠視科技2018年的經調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9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為327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2018年確認政府補貼為9200萬元。

研發方面,2016年-2018年,曠視科技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15.3%、65.6%、43.0%。

曠視科技稱“Face++”曾是曠視的第一代產品,目前已將業務拓展到了深度學習領域和AI技術領域。

人臉識別在現階段是曠視科技的主要營收來源,其主要以Face ID按調用量計費的方式向客戶收費。

阿里系的螞蟻金服首先為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提供應用場景,代表其技術正式落地。

目前,曠視科技的商業落地場景主要包括三個領域:安防、金融、移動。螞蟻金服、小米、OPPO、vivo等公司的人臉識別和智能拍照技術均使用曠視科技的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在曠視科技的收入中佔比最大。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該收入為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

客戶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銀行、智能手機公司、第三方系統集成商、政府機構、物業管理者、物流公司等。

招股書中,曠視科技也提到了AI企業存在的困境,包括落地、客戶、研發等方面,市場對於AI以何種模式進行大規模商業運營也抱有遲疑態度。

“曠視始終認為,只有商業應用的成功,才能為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後備動力。”印奇曾在內部信中提到。

曠視科技預計融資超85億港幣,用來儘快實現技術的商業化落地。

科創板錯失CV四小龍?

上交所?港交所?紐交所、納斯達克?

最終,曠視科技選擇了港交所。

受貿易戰影響,有安防業務的中國公司很難在美股上市。

對於為何沒有選擇科創板,曠視科技表示,因處於緘默期,目前無法對此迴應。

當然,業內人分析稱,曠視科技很有可能在觀望,科創板剛開啟,頭部的AI公司更加謹慎。

另一方面,科創板對於公司財務信息的透明公開有一定的要求,AI公司的盈利能力現情況下尚未透明,若財務數據不夠好,輿論和資本市場都會為公司帶來不小壓力。

目前,CV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和AI芯片領域的寒武紀正打算謀求科創板上市。

相對海外,對於企業而言,登陸A股的好處便是市值最大化。

縱觀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和雲從四家企業,雖然都已逐步清晰各自未來的主要發展路徑,但不容否認的是,四者最大營收領域均為安防。

對於曠視科技而言,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明確造血路徑、維持變現能力,均是很實際的問題。

2019年以來,港股破發顯現愈發嚴重,一級市場估值過高和基石投資者的機制造成了港股破發率偏高。

曠視科技自身估值在業內也存在過高的爭議,在虧損及盈利能力不明的情況下,競爭和博弈都無法避免,如何打動投資人,實現市值最大化,更加值得思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