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段永平:關於價值投資的思考

所謂的價值指的就是其內在價值。馬克思說得“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裡的價值指的也是內在價值。價值投資其實不應該在乎別人短期內是否感興趣,長期看你覺得便宜就可以了。任何時候,你不懂的公司你都不應該買。

危機大概5-8年來一次,希望下一次來的時候你記得來這裡看一眼,然後擦擦冷汗,然後把能投進去的錢全投進去。千萬別借錢哦,因為沒有人知道市場瘋起來有多瘋狂。

當有人非要把金子按銅的價錢賣給你的時候,你是不需要勇氣的,你只要確認那真的是金就行了(有可能其實是鍍金的鐵塊或石頭)。買網易時我覺得有點孤獨,好像這個世界就我一個人再買。買GE時我很平淡,略微有點興奮。我想可能是我有進步了。GE買到底部的就是運氣!如果再掉多些我會買得更多。這世界沒人知道底在哪,抄底就是投機。

如果一個人對不想買的股票或價格賣puts的話,那他可能會很慘的。我賣的puts很簡單:比如,我正在15塊買進yahoo,那賣個半年後15塊的puts,先收1.5能有何錯?

賣puts有點像賣保險,不懂的東西的保險千萬別賣。任何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現金準備的話,不可以賣puts。次貸就有點像puts。很多銀行做了之後沒有足夠的現金準備,最後就崩潰了。Buffett也賣不少puts!這些年Buffett賣puts的典型例子就是bni和標準普爾指數15-20年的puts。賣puts最壞的結果就是少賺而已,如果不用margin的話。芒格反對的原因可能是早期他用過很多margin吧?不想在這裡再多談option(期權)了,對大多數人不適用。

買puts的人一般是空頭或避險,所以賣的人相當於保險公司賣保險。這麼賣保險很危險。如果人們在Nasdaq 5000點時來你這買保險的話,你可能就真的要去餐廳洗盤子了。

賣puts不同的是,賣什麼完全由自己控制,不懂的股票不賣puts,所以挺安全的。賣call還是賣put和股票價格有很大關係。我如果覺得有點便宜又不是那麼便宜時會賣些puts降低成本。當股價接近或超過合理估值時我會賣些call。總而言之,多數人還是不要用option的好,尤其不能去買option(我記得不管我怎麼說,多數人還是要去買option,想賺快錢,結果總是虧啊。)

我不是很經常看財報(所以說沒有巴菲特用功。)比較在意的數字是幾個:負債、淨現金、現金流、開銷合理性、真實利潤、扣除商譽的淨資產,好像沒了。我看財報主要用於排除公司,也就是說如果看完財報就不喜歡或看不懂的話,就不看了。決定投進去的原因往往是其他的因素,uhal是個例外。也有沒看過財報就投的,比如BRKA。去年買了些BRKA並且做成了certificate,就為了讓Buffett籤個名,呵呵,結果到現在為止,已經賺了幾頓飯錢了。很少參加股東大會,但基本每年都去Omaha(去年由於流感沒去)。

這些年犯得錯誤就那幾個:做了自己其實不懂的東西,借過錢,做過空。所有的錯誤都和這些有關。以後不會再做空和借錢,但可能還會有機會做以為自己懂了其實還是沒搞懂的東西。所以犯錯率大幅度下降了。最難的就是什麼都不做。當手裡有很多現金的時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這麼說。Buffett說他最容易犯錯的時候就是手裡有很多現金的時候。

從來沒說過不喜歡企業創新!!!但不喜歡企業盲目創新。很難有企業不靠創新可以生存下來的,但創新是指在用戶導向前提下的創新,而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的創新。我們公司把這叫差異化,也就是滿足用戶需要而別人還沒有提供的東西。當然,用戶需要而大家已經提供的東西我們絕對不能少。盲目創新是危險的,而消費者導向前提下的創新是企業生存的一個重要基礎。

我認為Buffett花錢買BNI(印尼國家銀行)好過把錢放在長期國債上。BNI有很好的現金流及一定的成長和大片的地產,長期而言年回報應該能超過8%。

我從來不考慮匯率風險。如果我認為我的投資可能連匯率風險都cover不了的話,我會選擇不投。

關於投資,巴菲特該說的都用大白話說了,我一開始看他的東西的時候,看的很高興,以為看懂了,其實那隻不過明白他在說什麼而已,不是真正的“理解”,中間的那道檻,不用真金白銀交點學費是很難跨過去的,他的東西實際上是很難“理解”的,也就是難以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只能是自己犯了一次錯,然後想起,啊,原來巴老不是早就說過這事不能幹的嗎,罵一下自己,然後不再犯同樣的過錯,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有實際的企業經營經驗的人應該更容易理解點,不過我也見過企業經營很成功的人在股市裡完全是把股票當籌碼在賭博,就象我見過買幾塊錢東西都要討價還價的人買起股票來完全不把錢當錢。

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一部分,不懂的東西不要做,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只在相對於內在價值大幅打折的時候才買進,投資要有耐心有紀律,聽起來多簡單啊,小學生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做起來多難啊,simple but not easy!(簡單但不容易)。

如果不考慮手續費的話,投資什麼和你有多少錢沒關係。沒關係!!!不過和精力有關係,也就是說如果錢太多時可能沒有足夠多時間找到足夠多好股票。錢太少又沒有足夠開銷去研究企業(比方說拜訪公司,走訪市場,瞭解產品(包括對手)等等。想長期拿得住一隻股票必須全面瞭解所持公司)。

很多人覺得沒法學巴菲特是因為巴菲特有太多的錢,可我基本肯定這麼說的人是不懂巴菲特的。我甚至覺得即使像謝國忠這種我挺欣賞的經濟評論家也不是真懂巴菲特,至少不是骨子裡懂。我不是和謝國忠過不去啊。像郎鹹平這種經濟學家我就不提了,總覺得他是陰謀論和宋祖德的綜合體,不過即使是郎鹹平,也是有很多觀點是對的。其實這兩人的東西我都看,所以我覺得他們還是不錯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