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

最近又有朋友問,“存了10萬塊錢,不知該如何分配?”

看她苦惱的表情我差點笑出聲來,“早告訴過你資金要合理分配,可你之前就是不聽,不過還好,你才30歲,一切都來得及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認識到晚的時候,洽洽就是最早的時候。

可理財到底該如何分配呢?

"

最近又有朋友問,“存了10萬塊錢,不知該如何分配?”

看她苦惱的表情我差點笑出聲來,“早告訴過你資金要合理分配,可你之前就是不聽,不過還好,你才30歲,一切都來得及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認識到晚的時候,洽洽就是最早的時候。

可理財到底該如何分配呢?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一、先從自身的消費習慣說起

理財就是理生活,這句話在接觸理財之前,還只是一句口號。

接觸理財之後,我不僅得到了財富的增長,也做到了對生活的回顧與展望,一切都井井有條。

1、理財之前的我

三年前的我,坐在電腦前,逛著某購物網站,突然看見一條喜歡的裙子,嗯,買回家。然後就下單、付款,一氣呵成,毫不眨眼。

經常錢不知所蹤,卻又樂在其中。

直到看見一本書,《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書中的故事讓我意識到目前的消費方式可能會讓我老無所依、晚年飢寒,於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踏上理財之路。

2、理財之後的我

三年後的我,不到30歲,對生活、對資金都有了清晰的規劃。

特別是針對資金方面,我不僅嚴格控制支出,而且廣開財源。

這種開源的方式不是靠體力,而是採用長期投資的辦法。

即用理財方式在前期賺取小額被動收入,後期本金增多時就賺取更多的被動收入,直至實現財務自由。

跟三年前相比,我已有非常好的消費控制能力,該買的買,不該買的直接忽略,這種“消費一刀切”的辦法,在協助控制消費時頗見成效。

3、我是怎麼改變的?

制定消費預算,這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控制消費的辦法。

消費預算有兩個:一是年度消費預算、二是月度消費預算。

年度消費預算:

為了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需要在整體上把控,對年度消費做預算。

粗略的如一年長途旅行幾次;過年給父母包多少紅包;今年缺什麼衣服,每件大概多少錢;今年會不會換手機,大概需要多少錢;份子錢等偶然性支出的暫估金額有多少等等,拿筆一一寫出來貼牆上,有利於整體把握消費進度,這就是年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相對簡單,根據自己平常吃飯的消費水平,精確計算每餐的價格,直接得出每天的餐費預算,乘以三十天就是月餐費金額。

除了吃飯,其他的像交通費、話費、水果零食等,也可根據平常消費水平計算得出,綜合加起來就是月度消費預算。聽著繁瑣,可做一次就管一年。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每月初,根據自己的月度消費預算,將這筆預算金額單獨轉出到某一賬戶,這月就僅從該賬戶對外付錢。

此方法不僅方便,而且不需要每天都記賬,也不用再擔心自己會衝動消費,因為預算是有限的,前期花超了,後期就會餓肚子。

這也是我不會再衝動消費的原因,接著三個月或半年做一次回顧,看看自己是否每月都嚴格執行了,預算金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及時調整,後面合理了也就習慣了。

"

最近又有朋友問,“存了10萬塊錢,不知該如何分配?”

看她苦惱的表情我差點笑出聲來,“早告訴過你資金要合理分配,可你之前就是不聽,不過還好,你才30歲,一切都來得及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認識到晚的時候,洽洽就是最早的時候。

可理財到底該如何分配呢?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一、先從自身的消費習慣說起

理財就是理生活,這句話在接觸理財之前,還只是一句口號。

接觸理財之後,我不僅得到了財富的增長,也做到了對生活的回顧與展望,一切都井井有條。

1、理財之前的我

三年前的我,坐在電腦前,逛著某購物網站,突然看見一條喜歡的裙子,嗯,買回家。然後就下單、付款,一氣呵成,毫不眨眼。

經常錢不知所蹤,卻又樂在其中。

直到看見一本書,《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書中的故事讓我意識到目前的消費方式可能會讓我老無所依、晚年飢寒,於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踏上理財之路。

2、理財之後的我

三年後的我,不到30歲,對生活、對資金都有了清晰的規劃。

特別是針對資金方面,我不僅嚴格控制支出,而且廣開財源。

這種開源的方式不是靠體力,而是採用長期投資的辦法。

即用理財方式在前期賺取小額被動收入,後期本金增多時就賺取更多的被動收入,直至實現財務自由。

跟三年前相比,我已有非常好的消費控制能力,該買的買,不該買的直接忽略,這種“消費一刀切”的辦法,在協助控制消費時頗見成效。

3、我是怎麼改變的?

制定消費預算,這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控制消費的辦法。

消費預算有兩個:一是年度消費預算、二是月度消費預算。

年度消費預算:

為了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需要在整體上把控,對年度消費做預算。

粗略的如一年長途旅行幾次;過年給父母包多少紅包;今年缺什麼衣服,每件大概多少錢;今年會不會換手機,大概需要多少錢;份子錢等偶然性支出的暫估金額有多少等等,拿筆一一寫出來貼牆上,有利於整體把握消費進度,這就是年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相對簡單,根據自己平常吃飯的消費水平,精確計算每餐的價格,直接得出每天的餐費預算,乘以三十天就是月餐費金額。

除了吃飯,其他的像交通費、話費、水果零食等,也可根據平常消費水平計算得出,綜合加起來就是月度消費預算。聽著繁瑣,可做一次就管一年。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每月初,根據自己的月度消費預算,將這筆預算金額單獨轉出到某一賬戶,這月就僅從該賬戶對外付錢。

此方法不僅方便,而且不需要每天都記賬,也不用再擔心自己會衝動消費,因為預算是有限的,前期花超了,後期就會餓肚子。

這也是我不會再衝動消費的原因,接著三個月或半年做一次回顧,看看自己是否每月都嚴格執行了,預算金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及時調整,後面合理了也就習慣了。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二、再說資金如何分配

好的習慣受益一生,存完錢了就要守住錢財,並且儘可能讓錢流動起來,以錢生錢。

毫不誇張地說,當我存夠10萬元時,我的銀行卡里沒放一分錢,全在能“錢生錢”的賬戶中。

1、先說“流動性資金”

按流動性資金的分配比例,一般保持月收入的3~6倍資金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即可。

有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可預留3個月收入總額,無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建議預留6個月收入總額,單獨放在一個賬戶裡,謹防突發的疾病或事件需要用錢。

而支付寶就是比較方便的存放備用金和零花錢的賬戶。

我會拿出3~4個月的工資總額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放入餘額寶中,每日順便賺取一點收益。

零花錢指月度消費預算金額,即根據上述方法做出的月度消費預算。

每月初直接從“餘額寶”裡轉出一部分到支付寶的“賬戶餘額”中,然後當月只從“賬戶餘額”付款,方便又省時省力。

預算花完了,想多付也沒有,時間長了,連垃圾食品都吃的少了,一舉兩得。

2、再說“防禦性資金”

以前介紹過,防禦性資金就是指保險,謹防未來不確定的疾病或意外讓自己承受大額資金損失,是花小錢保大錢。

這都9012年了,大家該不必“談保險色變”了,特別是外出打拼之人,都應讓自己先解決“大額資金支出”的後顧之憂,再拼盡全力工作。

我按照不超過自己年收入的10%買了四種保險,分別是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壽險和重疾險都買了50萬保額、30年期限還款的,可能年齡也不大,兩者一共花了三千多一點。

醫療險和意外險都是消費型,買一年保一年,兩者加一起不到三百,也很便宜。

整套保險加一起共花了三千五左右,也解決了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大額支出風險”,還是很有意義的。

動幾下手指,買好了保險,解決了後方隱患,接著就可以穩穩工作賺錢,穩穩用錢賺收益了。

"

最近又有朋友問,“存了10萬塊錢,不知該如何分配?”

看她苦惱的表情我差點笑出聲來,“早告訴過你資金要合理分配,可你之前就是不聽,不過還好,你才30歲,一切都來得及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認識到晚的時候,洽洽就是最早的時候。

可理財到底該如何分配呢?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一、先從自身的消費習慣說起

理財就是理生活,這句話在接觸理財之前,還只是一句口號。

接觸理財之後,我不僅得到了財富的增長,也做到了對生活的回顧與展望,一切都井井有條。

1、理財之前的我

三年前的我,坐在電腦前,逛著某購物網站,突然看見一條喜歡的裙子,嗯,買回家。然後就下單、付款,一氣呵成,毫不眨眼。

經常錢不知所蹤,卻又樂在其中。

直到看見一本書,《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書中的故事讓我意識到目前的消費方式可能會讓我老無所依、晚年飢寒,於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踏上理財之路。

2、理財之後的我

三年後的我,不到30歲,對生活、對資金都有了清晰的規劃。

特別是針對資金方面,我不僅嚴格控制支出,而且廣開財源。

這種開源的方式不是靠體力,而是採用長期投資的辦法。

即用理財方式在前期賺取小額被動收入,後期本金增多時就賺取更多的被動收入,直至實現財務自由。

跟三年前相比,我已有非常好的消費控制能力,該買的買,不該買的直接忽略,這種“消費一刀切”的辦法,在協助控制消費時頗見成效。

3、我是怎麼改變的?

制定消費預算,這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控制消費的辦法。

消費預算有兩個:一是年度消費預算、二是月度消費預算。

年度消費預算:

為了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需要在整體上把控,對年度消費做預算。

粗略的如一年長途旅行幾次;過年給父母包多少紅包;今年缺什麼衣服,每件大概多少錢;今年會不會換手機,大概需要多少錢;份子錢等偶然性支出的暫估金額有多少等等,拿筆一一寫出來貼牆上,有利於整體把握消費進度,這就是年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相對簡單,根據自己平常吃飯的消費水平,精確計算每餐的價格,直接得出每天的餐費預算,乘以三十天就是月餐費金額。

除了吃飯,其他的像交通費、話費、水果零食等,也可根據平常消費水平計算得出,綜合加起來就是月度消費預算。聽著繁瑣,可做一次就管一年。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每月初,根據自己的月度消費預算,將這筆預算金額單獨轉出到某一賬戶,這月就僅從該賬戶對外付錢。

此方法不僅方便,而且不需要每天都記賬,也不用再擔心自己會衝動消費,因為預算是有限的,前期花超了,後期就會餓肚子。

這也是我不會再衝動消費的原因,接著三個月或半年做一次回顧,看看自己是否每月都嚴格執行了,預算金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及時調整,後面合理了也就習慣了。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二、再說資金如何分配

好的習慣受益一生,存完錢了就要守住錢財,並且儘可能讓錢流動起來,以錢生錢。

毫不誇張地說,當我存夠10萬元時,我的銀行卡里沒放一分錢,全在能“錢生錢”的賬戶中。

1、先說“流動性資金”

按流動性資金的分配比例,一般保持月收入的3~6倍資金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即可。

有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可預留3個月收入總額,無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建議預留6個月收入總額,單獨放在一個賬戶裡,謹防突發的疾病或事件需要用錢。

而支付寶就是比較方便的存放備用金和零花錢的賬戶。

我會拿出3~4個月的工資總額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放入餘額寶中,每日順便賺取一點收益。

零花錢指月度消費預算金額,即根據上述方法做出的月度消費預算。

每月初直接從“餘額寶”裡轉出一部分到支付寶的“賬戶餘額”中,然後當月只從“賬戶餘額”付款,方便又省時省力。

預算花完了,想多付也沒有,時間長了,連垃圾食品都吃的少了,一舉兩得。

2、再說“防禦性資金”

以前介紹過,防禦性資金就是指保險,謹防未來不確定的疾病或意外讓自己承受大額資金損失,是花小錢保大錢。

這都9012年了,大家該不必“談保險色變”了,特別是外出打拼之人,都應讓自己先解決“大額資金支出”的後顧之憂,再拼盡全力工作。

我按照不超過自己年收入的10%買了四種保險,分別是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壽險和重疾險都買了50萬保額、30年期限還款的,可能年齡也不大,兩者一共花了三千多一點。

醫療險和意外險都是消費型,買一年保一年,兩者加一起不到三百,也很便宜。

整套保險加一起共花了三千五左右,也解決了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大額支出風險”,還是很有意義的。

動幾下手指,買好了保險,解決了後方隱患,接著就可以穩穩工作賺錢,穩穩用錢賺收益了。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3、最後說“收益性資金”

這大概是所有想理財的人最關心的問題了,一說起理財,首先就想到投資。

而其實,投資只是理財的其中一環,並且是在流動性資金和防禦性資金都做好之後的最後一環。

投資其實不難,難的是風險控制。

正因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所以我們更需要先做好防禦性資金和流動性資金安排,再全力去研究投資收益。

三者的重要性自己把握吧,接下來說說資金的具體分配方法。

從投資產品的選擇方面來說,不同產品的風險水平不同,但高風險同時一般伴隨高收益。

從投資者角度來說,不同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一般越年輕風險承受能力越高,因為就算失敗了還有機會重新開始;而年齡大了就需要謹慎一些,因為如果失敗了重來的時間也變少了。

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

最近又有朋友問,“存了10萬塊錢,不知該如何分配?”

看她苦惱的表情我差點笑出聲來,“早告訴過你資金要合理分配,可你之前就是不聽,不過還好,你才30歲,一切都來得及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認識到晚的時候,洽洽就是最早的時候。

可理財到底該如何分配呢?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一、先從自身的消費習慣說起

理財就是理生活,這句話在接觸理財之前,還只是一句口號。

接觸理財之後,我不僅得到了財富的增長,也做到了對生活的回顧與展望,一切都井井有條。

1、理財之前的我

三年前的我,坐在電腦前,逛著某購物網站,突然看見一條喜歡的裙子,嗯,買回家。然後就下單、付款,一氣呵成,毫不眨眼。

經常錢不知所蹤,卻又樂在其中。

直到看見一本書,《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書中的故事讓我意識到目前的消費方式可能會讓我老無所依、晚年飢寒,於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踏上理財之路。

2、理財之後的我

三年後的我,不到30歲,對生活、對資金都有了清晰的規劃。

特別是針對資金方面,我不僅嚴格控制支出,而且廣開財源。

這種開源的方式不是靠體力,而是採用長期投資的辦法。

即用理財方式在前期賺取小額被動收入,後期本金增多時就賺取更多的被動收入,直至實現財務自由。

跟三年前相比,我已有非常好的消費控制能力,該買的買,不該買的直接忽略,這種“消費一刀切”的辦法,在協助控制消費時頗見成效。

3、我是怎麼改變的?

制定消費預算,這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控制消費的辦法。

消費預算有兩個:一是年度消費預算、二是月度消費預算。

年度消費預算:

為了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需要在整體上把控,對年度消費做預算。

粗略的如一年長途旅行幾次;過年給父母包多少紅包;今年缺什麼衣服,每件大概多少錢;今年會不會換手機,大概需要多少錢;份子錢等偶然性支出的暫估金額有多少等等,拿筆一一寫出來貼牆上,有利於整體把握消費進度,這就是年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相對簡單,根據自己平常吃飯的消費水平,精確計算每餐的價格,直接得出每天的餐費預算,乘以三十天就是月餐費金額。

除了吃飯,其他的像交通費、話費、水果零食等,也可根據平常消費水平計算得出,綜合加起來就是月度消費預算。聽著繁瑣,可做一次就管一年。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每月初,根據自己的月度消費預算,將這筆預算金額單獨轉出到某一賬戶,這月就僅從該賬戶對外付錢。

此方法不僅方便,而且不需要每天都記賬,也不用再擔心自己會衝動消費,因為預算是有限的,前期花超了,後期就會餓肚子。

這也是我不會再衝動消費的原因,接著三個月或半年做一次回顧,看看自己是否每月都嚴格執行了,預算金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及時調整,後面合理了也就習慣了。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二、再說資金如何分配

好的習慣受益一生,存完錢了就要守住錢財,並且儘可能讓錢流動起來,以錢生錢。

毫不誇張地說,當我存夠10萬元時,我的銀行卡里沒放一分錢,全在能“錢生錢”的賬戶中。

1、先說“流動性資金”

按流動性資金的分配比例,一般保持月收入的3~6倍資金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即可。

有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可預留3個月收入總額,無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建議預留6個月收入總額,單獨放在一個賬戶裡,謹防突發的疾病或事件需要用錢。

而支付寶就是比較方便的存放備用金和零花錢的賬戶。

我會拿出3~4個月的工資總額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放入餘額寶中,每日順便賺取一點收益。

零花錢指月度消費預算金額,即根據上述方法做出的月度消費預算。

每月初直接從“餘額寶”裡轉出一部分到支付寶的“賬戶餘額”中,然後當月只從“賬戶餘額”付款,方便又省時省力。

預算花完了,想多付也沒有,時間長了,連垃圾食品都吃的少了,一舉兩得。

2、再說“防禦性資金”

以前介紹過,防禦性資金就是指保險,謹防未來不確定的疾病或意外讓自己承受大額資金損失,是花小錢保大錢。

這都9012年了,大家該不必“談保險色變”了,特別是外出打拼之人,都應讓自己先解決“大額資金支出”的後顧之憂,再拼盡全力工作。

我按照不超過自己年收入的10%買了四種保險,分別是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壽險和重疾險都買了50萬保額、30年期限還款的,可能年齡也不大,兩者一共花了三千多一點。

醫療險和意外險都是消費型,買一年保一年,兩者加一起不到三百,也很便宜。

整套保險加一起共花了三千五左右,也解決了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大額支出風險”,還是很有意義的。

動幾下手指,買好了保險,解決了後方隱患,接著就可以穩穩工作賺錢,穩穩用錢賺收益了。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3、最後說“收益性資金”

這大概是所有想理財的人最關心的問題了,一說起理財,首先就想到投資。

而其實,投資只是理財的其中一環,並且是在流動性資金和防禦性資金都做好之後的最後一環。

投資其實不難,難的是風險控制。

正因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所以我們更需要先做好防禦性資金和流動性資金安排,再全力去研究投資收益。

三者的重要性自己把握吧,接下來說說資金的具體分配方法。

從投資產品的選擇方面來說,不同產品的風險水平不同,但高風險同時一般伴隨高收益。

從投資者角度來說,不同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一般越年輕風險承受能力越高,因為就算失敗了還有機會重新開始;而年齡大了就需要謹慎一些,因為如果失敗了重來的時間也變少了。

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10萬元的資金分配實例如下:

我原本有10萬塊錢本金,在買了保險(防禦性資金)和提取出備用金(流動性資金)之後,還剩8萬元可以投資。

8萬塊錢我選了三個投資產品,分別是基金定投5萬元、股票2萬元和除餘額寶之外的另一隻貨幣基金1萬元。

三者的分配比例是62.5%、25%、12.5%,屬於穩健型的投資者。

基金定投的5萬元

基金定投的賬戶並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在10萬塊錢的存儲過程中分批一次次投入進去的,也就是每週定投三百元,一個月投資1200元,長期三年來看,大概可投資5萬元左右。

基金定投的預期投入時間理論上需要三五年,而實際投資中經常並不一定能用到三年。

我的這一輪定投總共用時一年零四個月,本金投入還不到2萬元,整體收益率就到達15%,摺合成年化收益率是大於10%,於是我選擇贖回,定投收益2000多元,收益還不錯。

股票賬戶的2萬元

股票賬戶的2萬元,一開始是當做學習股票投資使用的,自己並不專業。

一開始買賣股票,在接下來的5個工作日內誤打誤撞地賺到11%的收益率,當時還以為自己是個天才,賺了一千多元的收益。

而後來就沒那麼幸運了,買入的不漲,賣了的就漲,賺賺虧虧,最後的結果是基本平出,還好沒虧錢,也體會到了股票市場的風雲變幻。

貨幣基金的1萬元

最後的一隻貨幣基金,是一隻收益率稍高於餘額寶的貨幣基金。

買入持有也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另一方面是為了把雞蛋分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一萬塊錢一年的收益有三百多塊錢,就當是賺個冰棍錢了。

投資總結:

從上述三個投資工具來看,基金定投是最穩妥且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式,適合外行投資者和懶人投資者,因為長期風險很小且操作步驟簡單;

股票的話,不建議外行投資者輕易嘗試,因為虧錢概率極大;

貨幣基金是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可以在資產配置中加入一些,當做流動性資金的補充。

"

最近又有朋友問,“存了10萬塊錢,不知該如何分配?”

看她苦惱的表情我差點笑出聲來,“早告訴過你資金要合理分配,可你之前就是不聽,不過還好,你才30歲,一切都來得及啊。”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認識到晚的時候,洽洽就是最早的時候。

可理財到底該如何分配呢?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一、先從自身的消費習慣說起

理財就是理生活,這句話在接觸理財之前,還只是一句口號。

接觸理財之後,我不僅得到了財富的增長,也做到了對生活的回顧與展望,一切都井井有條。

1、理財之前的我

三年前的我,坐在電腦前,逛著某購物網站,突然看見一條喜歡的裙子,嗯,買回家。然後就下單、付款,一氣呵成,毫不眨眼。

經常錢不知所蹤,卻又樂在其中。

直到看見一本書,《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書中的故事讓我意識到目前的消費方式可能會讓我老無所依、晚年飢寒,於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踏上理財之路。

2、理財之後的我

三年後的我,不到30歲,對生活、對資金都有了清晰的規劃。

特別是針對資金方面,我不僅嚴格控制支出,而且廣開財源。

這種開源的方式不是靠體力,而是採用長期投資的辦法。

即用理財方式在前期賺取小額被動收入,後期本金增多時就賺取更多的被動收入,直至實現財務自由。

跟三年前相比,我已有非常好的消費控制能力,該買的買,不該買的直接忽略,這種“消費一刀切”的辦法,在協助控制消費時頗見成效。

3、我是怎麼改變的?

制定消費預算,這是最簡單、最實用的控制消費的辦法。

消費預算有兩個:一是年度消費預算、二是月度消費預算。

年度消費預算:

為了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需要在整體上把控,對年度消費做預算。

粗略的如一年長途旅行幾次;過年給父母包多少紅包;今年缺什麼衣服,每件大概多少錢;今年會不會換手機,大概需要多少錢;份子錢等偶然性支出的暫估金額有多少等等,拿筆一一寫出來貼牆上,有利於整體把握消費進度,這就是年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

月度消費預算相對簡單,根據自己平常吃飯的消費水平,精確計算每餐的價格,直接得出每天的餐費預算,乘以三十天就是月餐費金額。

除了吃飯,其他的像交通費、話費、水果零食等,也可根據平常消費水平計算得出,綜合加起來就是月度消費預算。聽著繁瑣,可做一次就管一年。

這麼做的好處很明顯,每月初,根據自己的月度消費預算,將這筆預算金額單獨轉出到某一賬戶,這月就僅從該賬戶對外付錢。

此方法不僅方便,而且不需要每天都記賬,也不用再擔心自己會衝動消費,因為預算是有限的,前期花超了,後期就會餓肚子。

這也是我不會再衝動消費的原因,接著三個月或半年做一次回顧,看看自己是否每月都嚴格執行了,預算金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及時調整,後面合理了也就習慣了。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二、再說資金如何分配

好的習慣受益一生,存完錢了就要守住錢財,並且儘可能讓錢流動起來,以錢生錢。

毫不誇張地說,當我存夠10萬元時,我的銀行卡里沒放一分錢,全在能“錢生錢”的賬戶中。

1、先說“流動性資金”

按流動性資金的分配比例,一般保持月收入的3~6倍資金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即可。

有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可預留3個月收入總額,無穩定工作收入的話建議預留6個月收入總額,單獨放在一個賬戶裡,謹防突發的疾病或事件需要用錢。

而支付寶就是比較方便的存放備用金和零花錢的賬戶。

我會拿出3~4個月的工資總額作為備用的流動性資金,放入餘額寶中,每日順便賺取一點收益。

零花錢指月度消費預算金額,即根據上述方法做出的月度消費預算。

每月初直接從“餘額寶”裡轉出一部分到支付寶的“賬戶餘額”中,然後當月只從“賬戶餘額”付款,方便又省時省力。

預算花完了,想多付也沒有,時間長了,連垃圾食品都吃的少了,一舉兩得。

2、再說“防禦性資金”

以前介紹過,防禦性資金就是指保險,謹防未來不確定的疾病或意外讓自己承受大額資金損失,是花小錢保大錢。

這都9012年了,大家該不必“談保險色變”了,特別是外出打拼之人,都應讓自己先解決“大額資金支出”的後顧之憂,再拼盡全力工作。

我按照不超過自己年收入的10%買了四種保險,分別是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

壽險和重疾險都買了50萬保額、30年期限還款的,可能年齡也不大,兩者一共花了三千多一點。

醫療險和意外險都是消費型,買一年保一年,兩者加一起不到三百,也很便宜。

整套保險加一起共花了三千五左右,也解決了未來可能會面臨的“大額支出風險”,還是很有意義的。

動幾下手指,買好了保險,解決了後方隱患,接著就可以穩穩工作賺錢,穩穩用錢賺收益了。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3、最後說“收益性資金”

這大概是所有想理財的人最關心的問題了,一說起理財,首先就想到投資。

而其實,投資只是理財的其中一環,並且是在流動性資金和防禦性資金都做好之後的最後一環。

投資其實不難,難的是風險控制。

正因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所以我們更需要先做好防禦性資金和流動性資金安排,再全力去研究投資收益。

三者的重要性自己把握吧,接下來說說資金的具體分配方法。

從投資產品的選擇方面來說,不同產品的風險水平不同,但高風險同時一般伴隨高收益。

從投資者角度來說,不同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同,一般越年輕風險承受能力越高,因為就算失敗了還有機會重新開始;而年齡大了就需要謹慎一些,因為如果失敗了重來的時間也變少了。

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10萬元的資金分配實例如下:

我原本有10萬塊錢本金,在買了保險(防禦性資金)和提取出備用金(流動性資金)之後,還剩8萬元可以投資。

8萬塊錢我選了三個投資產品,分別是基金定投5萬元、股票2萬元和除餘額寶之外的另一隻貨幣基金1萬元。

三者的分配比例是62.5%、25%、12.5%,屬於穩健型的投資者。

基金定投的5萬元

基金定投的賬戶並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在10萬塊錢的存儲過程中分批一次次投入進去的,也就是每週定投三百元,一個月投資1200元,長期三年來看,大概可投資5萬元左右。

基金定投的預期投入時間理論上需要三五年,而實際投資中經常並不一定能用到三年。

我的這一輪定投總共用時一年零四個月,本金投入還不到2萬元,整體收益率就到達15%,摺合成年化收益率是大於10%,於是我選擇贖回,定投收益2000多元,收益還不錯。

股票賬戶的2萬元

股票賬戶的2萬元,一開始是當做學習股票投資使用的,自己並不專業。

一開始買賣股票,在接下來的5個工作日內誤打誤撞地賺到11%的收益率,當時還以為自己是個天才,賺了一千多元的收益。

而後來就沒那麼幸運了,買入的不漲,賣了的就漲,賺賺虧虧,最後的結果是基本平出,還好沒虧錢,也體會到了股票市場的風雲變幻。

貨幣基金的1萬元

最後的一隻貨幣基金,是一隻收益率稍高於餘額寶的貨幣基金。

買入持有也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另一方面是為了把雞蛋分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一萬塊錢一年的收益有三百多塊錢,就當是賺個冰棍錢了。

投資總結:

從上述三個投資工具來看,基金定投是最穩妥且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式,適合外行投資者和懶人投資者,因為長期風險很小且操作步驟簡單;

股票的話,不建議外行投資者輕易嘗試,因為虧錢概率極大;

貨幣基金是低風險低收益的投資,可以在資產配置中加入一些,當做流動性資金的補充。

10萬元理財如何讓收益最大化?一個例子告訴你

綜上,就是理財對我的生活的改變,以及10萬元的理財資金分配的真實案例。

10萬塊錢的本金雖不多,不過也需要慎重對待,進行合理規劃。

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把合適的錢放到合適的位置,讓資金在流動中賺取被動收入,我們也可早日擺脫被動工作及早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朋友聽完這些,緊皺的眉頭也慢慢舒展開了,相信下一次見面,生活狀態會有所不同吧。

喜歡記得點個贊哦~

後續會繼續分享關於資金分配和理財規劃的小文章,感興趣的話歡迎繼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