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繪本《一個部落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看成長中自我定位的重要

童書繪本 動物 水母 山羊 黃衣心理 2017-05-07

好繪本絕不僅僅是提供孩子閱讀的認知工具,它更應該呈現和揭示某些規律,尤其是體現兒童成長的特點並圍繞其展開故事情節的,《一個部落的孩子》就是這樣一本優秀的繪本書。每看一遍都會被它感動!

讀繪本《一個部落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看成長中自我定位的重要

這本書是兩屆凱迪克獎得主萊恩·史密斯最新作品,大麥譯,全書內容共39頁。畫面以淡淡的藍、綠色為主要色調,通篇濃濃的自然風,使讀者心靈歸屬,小主人公身著樹葉做成的衣服,簡單又悅目。

挨個模仿

當我拿到這本書,和小鳥同學一起開啟我們的閱讀,我們發現小主人公模仿猩猩、水母、企鵝、猴子等動物,模仿一朵花,模仿一塊石頭,各種模仿。他生活在大自然中,有多種多樣的模仿對象,玩耍的自由自在,這一點讓小鳥同學羨慕不已,他甚至並沒有發現小主人公是缺少歸屬感的、渴望被接納的孩子。

我倆一起觀察畫面的內容,討論這個小朋友在模仿哪種動物,如何模仿的,模仿的象不象。小鳥同學一邊興高采烈的討論,一邊手舞足蹈的學小朋友去模仿動物的動作,玩的開心得意。然後我們發現,居然有一個部落的孩子,整整一個部落的孩子!

這些孩子也是各自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真好玩。小鳥同學數了一共有多少個孩子,他還想模仿每個孩子在做什麼的樣子,我們開心地遊戲了很長時間。

讀繪本《一個部落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看成長中自我定位的重要

發現故事

第二遍閱讀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順序。也就是說,每一頁的內容和下一頁的內容是連續性的,有因果關係的。於是乎,小鳥同學更加興奮了!

小朋友和一群小山羊在一起,他學小山羊的樣子在風雪中站著,學的很像。後來,小山羊們爬上了陡坡,小朋友爬不上去,於是他離開山坡,遇到了一隻小企鵝。小企鵝們在冰面上跳舞,小朋友學得不亦樂乎。當小企鵝們一個個地跳下水,小朋友所站的冰面裂開了,所以他掉下水。小朋友掉下水遇到小水母,小水母時而張開時而合攏,小朋友也學習它們的樣子,卻不小心搞丟了自己的衣服。

讀繪本《一個部落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看成長中自我定位的重要

一隻大鯨魚出現,托起小朋友找到衣服,卻被鯨魚的水柱噴上了天。這時烏鴉叼住了半空中的小朋友,把他丟在了一片石林中……(故事實在太精彩,小鳥同學講來更有趣味。)有連成一片的星星,就像一家人(小鳥同學感動哭了)……有一整夜的夢,吃貨小鳥堅持說,自己就做了一整夜的夢,在夢中,他的身邊是非常多的好吃的!

整整一個部落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樣子,每個孩子都願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是自由的,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好可愛!

反思撫養和成長的關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說:人生每一個階段的首要任務都是自我的定位。那麼我們說: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要尋找自己的身份。只有明確這個身份,清楚自己承擔的責任,才能夠有效地落實與身份相符的行為,呈現出該有的狀態。這個自我定位的過程,貫穿成長的始終。如果我們直接對孩子說:你不可以模仿那些動物、植物甚至石頭,你需要直接做一個人,做一個小孩子,同時限制他們去模仿。那麼,他所有的經驗就來自於你給到的知識,他就缺少了成長的體驗,以及在招貓逗狗、沸反盈天的過程中對自身行為的思考,也就無法實實在在的定位自己的身份(形象)。

讀繪本《一個部落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看成長中自我定位的重要

所謂乖孩子,他對自己的定位侷限於大人的要求裡,並不存在於個體內在的建構中。所以他早晚要去落實這個自我定位的過程。這個討人嫌的、自己也不喜歡的,可是卻不能缺失的體驗過程,只有通過這些,才能夠對自己更好的定位。

所以做為家長來說,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把一棵正在成長中的小樹夾上板子以防長歪,而是要看著它隨春風搖擺,適時引導他積極向上的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