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後來對此律進行了修改,認為從效果看,賞與罰的作用並不等同,賞比罰更加有力。並補充說明,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單純練習,不充分導致進步,要把練習和練習的結果和反饋聯結起來,才能進步。

試誤說裡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機械論和簡單化,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如同現在的題海戰術一般用多了,慢慢就失靈了!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後來對此律進行了修改,認為從效果看,賞與罰的作用並不等同,賞比罰更加有力。並補充說明,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單純練習,不充分導致進步,要把練習和練習的結果和反饋聯結起來,才能進步。

試誤說裡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機械論和簡單化,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如同現在的題海戰術一般用多了,慢慢就失靈了!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為什麼允許孩子犯錯很重要?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早晚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分開以後,需要有勇氣面對挫折,而孩子在不斷犯錯的成長中長大,那麼孩子就更有勇氣去面對挫折的中的錯,更有解決錯誤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會犯無數次錯,那是由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發展。此時,孩子願意自己不斷地摸索,從而做的更好。

所以允許孩子犯錯的很有必要的,允許孩子犯錯無形中就是在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勇敢的嘗試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說過:“不曾犯過錯誤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後來對此律進行了修改,認為從效果看,賞與罰的作用並不等同,賞比罰更加有力。並補充說明,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單純練習,不充分導致進步,要把練習和練習的結果和反饋聯結起來,才能進步。

試誤說裡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機械論和簡單化,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如同現在的題海戰術一般用多了,慢慢就失靈了!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為什麼允許孩子犯錯很重要?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早晚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分開以後,需要有勇氣面對挫折,而孩子在不斷犯錯的成長中長大,那麼孩子就更有勇氣去面對挫折的中的錯,更有解決錯誤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會犯無數次錯,那是由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發展。此時,孩子願意自己不斷地摸索,從而做的更好。

所以允許孩子犯錯的很有必要的,允許孩子犯錯無形中就是在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勇敢的嘗試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說過:“不曾犯過錯誤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自身應該怎麼做?

1.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總是說:“又做錯了,你怎麼這麼笨?”“說了多少次這樣做,卻還是做錯?”

“給你說的都聽不見嗎?又做錯?“等等批評的話語,這樣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壓力,害怕犯錯。

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學會接納,並對孩子孩子進行安撫和指導,這樣孩子才會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更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錯誤,尋找解決的辦法。

2.孩子犯錯後不打擊,不急著糾正

當孩子犯錯,父母就想急著糾正,希望孩子能在短期內快速改正,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經驗什麼也許不足,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不容易快速找到解決的辦法,而家長急著糾正,會讓孩子提心吊膽,容易讓孩子思前想後,優柔寡斷。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後來對此律進行了修改,認為從效果看,賞與罰的作用並不等同,賞比罰更加有力。並補充說明,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單純練習,不充分導致進步,要把練習和練習的結果和反饋聯結起來,才能進步。

試誤說裡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機械論和簡單化,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如同現在的題海戰術一般用多了,慢慢就失靈了!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為什麼允許孩子犯錯很重要?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早晚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分開以後,需要有勇氣面對挫折,而孩子在不斷犯錯的成長中長大,那麼孩子就更有勇氣去面對挫折的中的錯,更有解決錯誤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會犯無數次錯,那是由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發展。此時,孩子願意自己不斷地摸索,從而做的更好。

所以允許孩子犯錯的很有必要的,允許孩子犯錯無形中就是在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勇敢的嘗試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說過:“不曾犯過錯誤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自身應該怎麼做?

1.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總是說:“又做錯了,你怎麼這麼笨?”“說了多少次這樣做,卻還是做錯?”

“給你說的都聽不見嗎?又做錯?“等等批評的話語,這樣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壓力,害怕犯錯。

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學會接納,並對孩子孩子進行安撫和指導,這樣孩子才會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更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錯誤,尋找解決的辦法。

2.孩子犯錯後不打擊,不急著糾正

當孩子犯錯,父母就想急著糾正,希望孩子能在短期內快速改正,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經驗什麼也許不足,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不容易快速找到解決的辦法,而家長急著糾正,會讓孩子提心吊膽,容易讓孩子思前想後,優柔寡斷。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父母需要不急著批評打擊孩子,不急著糾錯,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當然我們也可以先給孩子方法,若孩子做錯了,不用幹涉,讓孩子多嘗試幾次,從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3.孩子至少會犯21次的錯誤

曾經有一個調查顯示,孩子要做好一件事,至少需要犯21次錯誤。

他們對3000多個孩子經過長達10餘年的訓練,發現了21次理論。因為孩子的一項新知識大到注意力訓練、自信心培養小到上課舉手發言、做題準確等,至少需要21次練習,也就是21次錯誤的遞減。

所以孩子犯錯會產生錯誤遞減,父母不斷鼓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驅動力在一次又一次錯誤後嘗試下一個環節,最終做好一件事。

孩子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父母老是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在逃避錯誤中無法得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很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鼓勵,讓孩子能勇敢面對挫折,勇於犯錯,樂於改正。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後來對此律進行了修改,認為從效果看,賞與罰的作用並不等同,賞比罰更加有力。並補充說明,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單純練習,不充分導致進步,要把練習和練習的結果和反饋聯結起來,才能進步。

試誤說裡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機械論和簡單化,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如同現在的題海戰術一般用多了,慢慢就失靈了!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為什麼允許孩子犯錯很重要?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早晚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分開以後,需要有勇氣面對挫折,而孩子在不斷犯錯的成長中長大,那麼孩子就更有勇氣去面對挫折的中的錯,更有解決錯誤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會犯無數次錯,那是由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發展。此時,孩子願意自己不斷地摸索,從而做的更好。

所以允許孩子犯錯的很有必要的,允許孩子犯錯無形中就是在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勇敢的嘗試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說過:“不曾犯過錯誤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自身應該怎麼做?

1.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總是說:“又做錯了,你怎麼這麼笨?”“說了多少次這樣做,卻還是做錯?”

“給你說的都聽不見嗎?又做錯?“等等批評的話語,這樣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壓力,害怕犯錯。

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學會接納,並對孩子孩子進行安撫和指導,這樣孩子才會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更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錯誤,尋找解決的辦法。

2.孩子犯錯後不打擊,不急著糾正

當孩子犯錯,父母就想急著糾正,希望孩子能在短期內快速改正,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經驗什麼也許不足,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不容易快速找到解決的辦法,而家長急著糾正,會讓孩子提心吊膽,容易讓孩子思前想後,優柔寡斷。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父母需要不急著批評打擊孩子,不急著糾錯,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當然我們也可以先給孩子方法,若孩子做錯了,不用幹涉,讓孩子多嘗試幾次,從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3.孩子至少會犯21次的錯誤

曾經有一個調查顯示,孩子要做好一件事,至少需要犯21次錯誤。

他們對3000多個孩子經過長達10餘年的訓練,發現了21次理論。因為孩子的一項新知識大到注意力訓練、自信心培養小到上課舉手發言、做題準確等,至少需要21次練習,也就是21次錯誤的遞減。

所以孩子犯錯會產生錯誤遞減,父母不斷鼓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驅動力在一次又一次錯誤後嘗試下一個環節,最終做好一件事。

孩子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父母老是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在逃避錯誤中無法得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很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鼓勵,讓孩子能勇敢面對挫折,勇於犯錯,樂於改正。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對孩子怎麼做?

1. 準備律(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

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例如,我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應提前預習。

眾所周知今年廣西高考理科狀元730分的楊晨煜創下了廣西高考成績的記錄,理科卷面分和總分都是廣西第一。這是自從廣西恢復高考以來,總分最高的一個狀元。

楊晨煜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小嚴於律己,每一堂新課前都做好預習準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驕人的成績。

2. 練習律(總結,鞏固,反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古人把經常複習當作是一種樂趣,能達到這種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複習在學習中起到了鞏固、強化的作用,是將知識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學習中,只有把學過的知識經常的複習,才能牢記在心中。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後來對此律進行了修改,認為從效果看,賞與罰的作用並不等同,賞比罰更加有力。並補充說明,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單純練習,不充分導致進步,要把練習和練習的結果和反饋聯結起來,才能進步。

試誤說裡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機械論和簡單化,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如同現在的題海戰術一般用多了,慢慢就失靈了!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為什麼允許孩子犯錯很重要?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早晚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分開以後,需要有勇氣面對挫折,而孩子在不斷犯錯的成長中長大,那麼孩子就更有勇氣去面對挫折的中的錯,更有解決錯誤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會犯無數次錯,那是由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發展。此時,孩子願意自己不斷地摸索,從而做的更好。

所以允許孩子犯錯的很有必要的,允許孩子犯錯無形中就是在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勇敢的嘗試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說過:“不曾犯過錯誤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自身應該怎麼做?

1.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總是說:“又做錯了,你怎麼這麼笨?”“說了多少次這樣做,卻還是做錯?”

“給你說的都聽不見嗎?又做錯?“等等批評的話語,這樣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壓力,害怕犯錯。

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學會接納,並對孩子孩子進行安撫和指導,這樣孩子才會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更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錯誤,尋找解決的辦法。

2.孩子犯錯後不打擊,不急著糾正

當孩子犯錯,父母就想急著糾正,希望孩子能在短期內快速改正,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經驗什麼也許不足,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不容易快速找到解決的辦法,而家長急著糾正,會讓孩子提心吊膽,容易讓孩子思前想後,優柔寡斷。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父母需要不急著批評打擊孩子,不急著糾錯,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當然我們也可以先給孩子方法,若孩子做錯了,不用幹涉,讓孩子多嘗試幾次,從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3.孩子至少會犯21次的錯誤

曾經有一個調查顯示,孩子要做好一件事,至少需要犯21次錯誤。

他們對3000多個孩子經過長達10餘年的訓練,發現了21次理論。因為孩子的一項新知識大到注意力訓練、自信心培養小到上課舉手發言、做題準確等,至少需要21次練習,也就是21次錯誤的遞減。

所以孩子犯錯會產生錯誤遞減,父母不斷鼓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驅動力在一次又一次錯誤後嘗試下一個環節,最終做好一件事。

孩子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父母老是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在逃避錯誤中無法得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很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鼓勵,讓孩子能勇敢面對挫折,勇於犯錯,樂於改正。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對孩子怎麼做?

1. 準備律(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

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例如,我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應提前預習。

眾所周知今年廣西高考理科狀元730分的楊晨煜創下了廣西高考成績的記錄,理科卷面分和總分都是廣西第一。這是自從廣西恢復高考以來,總分最高的一個狀元。

楊晨煜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小嚴於律己,每一堂新課前都做好預習準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驕人的成績。

2. 練習律(總結,鞏固,反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古人把經常複習當作是一種樂趣,能達到這種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複習在學習中起到了鞏固、強化的作用,是將知識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學習中,只有把學過的知識經常的複習,才能牢記在心中。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記得有專家計算過:人的初次記憶,只能在腦海中停留1~2天,再次記憶,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的經常性去看,去記,才能牢牢地把知識記在腦海中。

所以要把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掌握,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複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3. 效果律(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也就是說,實驗中如果那隻貓當它跑出了籠門,還沒等它吃到魚,我們就把它扔回了籠子裡,重複幾次之後,這隻貓還會努力的從籠子中掙扎出去,這就是告訴教育者一定要學生做完題對答案。

效果律告訴老師:對希望保留的行為給予獎勵以維持聯結,獎勵不僅限於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給予反饋。

學生的每一個動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饋。無論是教師對學生的反饋,還是學生所得到的結果自身的反饋,都對學生本身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生的學習結果,老師一定要及時給予評價,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女兒剛上學時,由於口算的速度不快,用手比劃著對我說:“她對語文的興趣有大象那麼大,對數學的興趣只有西瓜那麼大。”有一天,她回來後眉飛色舞的對我說:“媽媽,今天丁老師讓我當第一大組的數學委員了!”

我問:“為什麼?”她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上課認真吧。”我趕緊說:“數學學習委員可一定要數學學得好才行。”她緊張地問我:“那丁老師知不知道我速算不是太好,對數學興趣不是很大。”

我說:“沒關係,媽媽會一直默默的支持幫助你,通過努力一定沒問題。”她說:“那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把數學學好”在我們和老師的鼓勵下,在她默默的努力中,數學有了起色,而且興趣也越來越濃。

有時,做對一些動腦筋的數學題時,就開心地說:“媽媽,原來,這樣的題我總做不對,可是現在一下就對了,我覺得數學原來也挺有意思的。”現在他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對學習數學有了自信心,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孩子受挫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幫助,同時也會在自己不斷地努力和嘗試中,不斷吸取經驗,不斷前進向上。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什麼是試誤說?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 , 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並用以解釋學習的實質與機制。其中,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學習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

桑代克用木條釘成的箱子裡,有一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門開啟後,貓即可逃出箱子,並能得到箱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一開始,餓貓進入箱子中時,只是無目的地亂咬、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箱門,逃出箱子,得到了食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箱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箱中即能打開箱門。

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

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試誤說得出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基本學習方式是試誤學習,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 他從動物學習研究中,試圖揭示普遍適用於動物和人類學習的規律。根據實驗的結果,桑代克提出了眾多的學習律,其中桑代克認為試誤學習成功的條件主要有三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2)準備律

這個規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a.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干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

b.當一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不得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c.當一個傳導單位未準備傳導時,強行傳導就會引起煩惱之感。

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3)效果律

是指"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滿意之感的動作,就會和那一情境發生聯繫,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時,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易於重現。

反之,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內引起不適之感的動作,就會與那一情境發生分裂,其結果當這種情境再現,這一動作就會比以前更難於再現。"

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桑代克後來對此律進行了修改,認為從效果看,賞與罰的作用並不等同,賞比罰更加有力。並補充說明,準備律、練習律以及效果律,只靠單純練習,不充分導致進步,要把練習和練習的結果和反饋聯結起來,才能進步。

試誤說裡的學習聯結說以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統的學習理論。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機械論和簡單化,抹殺了人類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也把複雜的學習過程簡單化,如同現在的題海戰術一般用多了,慢慢就失靈了!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為什麼允許孩子犯錯很重要?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孩子早晚要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所以當孩子和父母分開以後,需要有勇氣面對挫折,而孩子在不斷犯錯的成長中長大,那麼孩子就更有勇氣去面對挫折的中的錯,更有解決錯誤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會犯無數次錯,那是由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在快速發展。此時,孩子願意自己不斷地摸索,從而做的更好。

所以允許孩子犯錯的很有必要的,允許孩子犯錯無形中就是在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勇敢的嘗試新鮮事物

愛因斯坦說過:“不曾犯過錯誤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自身應該怎麼做?

1.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總是說:“又做錯了,你怎麼這麼笨?”“說了多少次這樣做,卻還是做錯?”

“給你說的都聽不見嗎?又做錯?“等等批評的話語,這樣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壓力,害怕犯錯。

孩子犯錯了,父母應該學會接納,並對孩子孩子進行安撫和指導,這樣孩子才會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改正,更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錯誤,尋找解決的辦法。

2.孩子犯錯後不打擊,不急著糾正

當孩子犯錯,父母就想急著糾正,希望孩子能在短期內快速改正,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經驗什麼也許不足,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少,不容易快速找到解決的辦法,而家長急著糾正,會讓孩子提心吊膽,容易讓孩子思前想後,優柔寡斷。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父母需要不急著批評打擊孩子,不急著糾錯,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當然我們也可以先給孩子方法,若孩子做錯了,不用幹涉,讓孩子多嘗試幾次,從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3.孩子至少會犯21次的錯誤

曾經有一個調查顯示,孩子要做好一件事,至少需要犯21次錯誤。

他們對3000多個孩子經過長達10餘年的訓練,發現了21次理論。因為孩子的一項新知識大到注意力訓練、自信心培養小到上課舉手發言、做題準確等,至少需要21次練習,也就是21次錯誤的遞減。

所以孩子犯錯會產生錯誤遞減,父母不斷鼓勵孩子,會讓孩子產生驅動力在一次又一次錯誤後嘗試下一個環節,最終做好一件事。

孩子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如果父母老是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在逃避錯誤中無法得到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很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鼓勵,讓孩子能勇敢面對挫折,勇於犯錯,樂於改正。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對孩子怎麼做?

1. 準備律(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

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例如,我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應提前預習。

眾所周知今年廣西高考理科狀元730分的楊晨煜創下了廣西高考成績的記錄,理科卷面分和總分都是廣西第一。這是自從廣西恢復高考以來,總分最高的一個狀元。

楊晨煜能夠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和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小嚴於律己,每一堂新課前都做好預習準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驕人的成績。

2. 練習律(總結,鞏固,反覆)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古人把經常複習當作是一種樂趣,能達到這種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複習在學習中起到了鞏固、強化的作用,是將知識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要落後。”學習中,只有把學過的知識經常的複習,才能牢記在心中。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記得有專家計算過:人的初次記憶,只能在腦海中停留1~2天,再次記憶,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的經常性去看,去記,才能牢牢地把知識記在腦海中。

所以要把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掌握,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複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3. 效果律(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快樂)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也就是說,實驗中如果那隻貓當它跑出了籠門,還沒等它吃到魚,我們就把它扔回了籠子裡,重複幾次之後,這隻貓還會努力的從籠子中掙扎出去,這就是告訴教育者一定要學生做完題對答案。

效果律告訴老師:對希望保留的行為給予獎勵以維持聯結,獎勵不僅限於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給予反饋。

學生的每一個動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饋。無論是教師對學生的反饋,還是學生所得到的結果自身的反饋,都對學生本身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生的學習結果,老師一定要及時給予評價,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孩子犯錯不要再責罵了,“試誤說”告訴你孩子犯錯很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見,自我教育在人的成長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幫助孩子開啟自我教育的能力。

總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禮貌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恆課題。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