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行業要跳槽的我,該如何選擇?

不管是找工作的畢業生還是已工作多年但找不到方向想跳槽的工程人,撲面而來的不知所措。

說實話,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也經歷過很努力準備的面試也只換來“內定別人的官方式走過場”;

也體會過白天轉輾城市多地和HR鬥智鬥勇,晚上還要絞盡腦汁的改簡歷,時不時還要擔心自己下個月住在哪裡;

最關鍵的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好像除了自己本專業外再無任何長處,而本專業要麼是自己不想去的,要麼是自己也只學到皮毛和跨專業就業零基礎的小白一樣,那是不是要跨專業就業?如果要跨專業能去哪裡?

這一連串的問題,我相信你也有,那麼,我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就業難?

根據《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821萬,同比增長3.3%,保守預計2019屆畢業生人數將達到834萬,將產生大量求職需求。

而對比起市場能夠提供的水平相當的職位,畢業生數量供大於求,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每到畢業發佈畢業人數這段時間,整個網絡也變得浮躁許多。

建築工程行業要跳槽的我,該如何選擇?

(來自北森2017-2018年中國企業招聘指數報告)

那麼,就業真的很難嗎?

根據網絡調查我們發現,每年都有各行業各城市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就業缺口,在我們為就業愁眉苦臉的同時企業也天天嚷嚷著“招聘難吶!”

建築工程行業要跳槽的我,該如何選擇?

(以上統計來源於智聯招聘

2019春節後兩週的在線數據分析)

建築工程行業要跳槽的我,該如何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麼崗位缺口這麼多,我還找不到工作?

根據缺口現狀是否可以說:就業其實很容易呢?

不是這樣的, 現實往往是即便存在缺口,我卻仍然填補不上,很難過了。

為什麼呢?原因可大致總結為以下四點:

1

自身條件不足,不符合要求。

找工作過程中會面臨最多的情況是:我知道你這個工作好並且我也很想去,但我本科不是985/211的,我沒獲過獎學金,我不是部長,我不是黨員,我學歷不夠,我……條件不符合,有心無力啊。

另一種情況是:很多崗位會要求要有相應的工作經驗,emm,我大學假期光玩去了,完全沒有經驗怎麼破?我是想跨專業就業的怎麼破?

還有一種情況是:大學生對於未來的期待值太高,一些底層工作不願意去。

總結下來,發現好工作不要你,差工作你不想去,一般崗位人還爆滿。

2

工作本身侷限,加班離家遠。

這一點工程人應該最有體會了,土木專業畢業的我,不想去工地上班天天累還跟團跑離家遠,不想去地產公司天天加班,不想去設計院明爭暗鬥,不想……這樣算下來,我大概是個廢柴了,明知道這些工作對口,卻還是提不起興趣下不定決心。

3

市場滯後性強,信息不對稱。

很容易被忽視卻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有些工作我們符合要求並且也想去,但找工作需求和真實信息發佈總是存在各種滯後,很多崗位的招聘信息只有一部分內部圈層的人才能得知。

4

階層分化明顯,卡在瓶頸期。

讓人扎心的是,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階層分化的社會裡,作為職場小白,上層領導崗位可以不用考慮,中層我也知道好,但被一幫老油條虎視眈眈,我們被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既想找一個好工作,且進不去理想中的好崗位。

至此得出準確結論:找工作很容易,但找一個自己滿意的工作,很難。

站在十字路口,我該何去何從?

找一個對口的工作都這麼難,那我這種還在迷失方向的該怎麼辦?難道我就真的只能畢業就失業?難道我就只能守著一個崗位想跳槽卻不知道向哪兒跳?

值得慶幸的是,情況沒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但也沒想象的那麼糟。

01 工程類行業,你能做這些

不管是畢業生,還是要跳槽的工程人,在選擇工作時,從本行業入口去選擇會簡單很多,而跨專業就業難度會高很多,這是不爭的事實。

那麼,如果我認為自己還是想留在土木行業,我能夠選擇哪些崗位呢?

總體上可分為:土建施工類、設計類、地產類以及行政類。

①土建施工類主要是建築施工相關崗位,無論是平時所見房屋施工、路橋施工或者給排水工程和岩土工程,都可歸為這一類。

具體到崗位,包括項目經理、工程師、造價員、監理、測量員、施工員、資料員及項目招標員等,如果想知道這些具體崗位的分析,可點擊“年後跳槽找工作,這些崗位最有“錢途”!”。

土建類門檻較低,各方面要求低,所以大多數沒有其他“背景”的畢業生會進入這一類崗位。相對而言工資較高,尤其是隨著相關證書的取得。缺點是工地大多數工作都很辛苦,風吹日晒日夜顛倒,長期跟隨施工隊四處跑,脫單會成為大問題。

②設計類主要是與設計相關職業,多在設計院和設計公司工作,細化到崗位大部分是各類型設計師,再細化下去還包括繪圖員、審圖員等。

設計類工資較高,前提是你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設計師,所以設計類對於專業水平要求較高,這個水平不僅與能力相關,還與設計天分相關。

設計類工作沒有施工隊那麼奔波,較穩定,能接觸到各類新鮮事物,但也面臨要拉客戶、經常熬夜加班生活不規律的煩惱。

③地產類主要和房地產行業相關,不論是項目運營還是銷售都是可選擇的方向。

地產類要看你選擇的工作單位,標杆房企工資高待遇好,環境穩定,隨著對產品本身的研究看問題會越來越全面,管理與溝通能力都能得到歷練,但壓力也成正比,且晉升週期會長一點。

在前期策劃類,往往會更看中專業知識與數據分析,而銷售類,則更看重溝通能力和技巧。可能很多人會不好意思從事銷售類工作,但事實也是,銷售類工資會比前期高不少。

你看其實各類工作都有它適合的人,都有它本身的特性,都需要人也都不完美,都有它的優缺點,就看大家對於崗位選擇的“忍受點”。

02 跳槽沒方向?你該這樣做!

可能有的工程人會問了:我就是在工程行業呆煩了,就是想跨專業就業或者轉行,我該腫麼辦?

在之前的留言中回答過這個問題,但很多人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現在我把我的做法一步步細化分解給大家看,相信看完行動起來,你也會知道你的答案是什麼。

首先,我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分析

①我必須要找工作

②我不想從事工程行業

那麼,到這一步,你就可以把工程行業所有的工作排除,因為選擇了你不想從事也不會去,就不要浪費時間了(前提是:你真的十分確定你不想從事工程類工作)。

第二,我去各大招聘網站及校招看,我對哪幾類工作相對來說接受度比較大。這一過程可以結合你的興趣

什麼?你說你不知道你的興趣是什麼?我……

那還有一種思路,你去回想一下在你成長過程中,有哪一件事是你做成功過並且給你帶來過滿足感,圍繞這件事去找對應的行業。比如,你發現自己的文章獲過獎並且還讓你覺得很有成就感,那麼與寫文相關的文案策劃、編輯、新媒體行業等。

這一步,做到定下大致的行業方向。

第三,去看這些感興趣的崗位對應的招聘公司及對應的招聘要求,排除那些有硬性規定而你又不符合的崗位。

比如,有些公司規定要新傳專業的,或者是985/211畢業的,那這些崗位就可以排除。

這一步,就把你感興趣並且你能去的公司定下來了。

第四,取其中上,再次選擇公司,在自己還有選擇餘地的時候,多做一些準備工作,不要太著急,你要相信,工作是肯定能找到的。

那麼,怎麼選擇公司並且取其中上呢?

①把收集到的所有公司信息先進行粗略排除,比如:除去那些你不想去的城市的工作。

②對剩下的公司進行詳細分析,不要怕辛苦,再堅持一下下。詳細分析的指標由你自己的情況去確定,比如:公司本身實力、工資及各方面待遇、工作內容、工作培養方案是否明確、前景是什麼、五險一金是否有保障、崗位與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的契合度。

③對著分析結果,去選擇綜合下來選中上的公司。

這一步,做到把自己較為心儀的公司定下來。

第五,準備好簡歷,進行面試。這裡特別要注意的是:簡歷一定要寫一定要改!你會選擇好的公司,同樣,別的公司也會選擇你,既然對這些公司感興趣,那就好好準備一下。

改簡歷的時候可以去看看這個公司有沒有自己的要求,多看網上有用的經驗,當然,如果有胖友覺得網上不知道如何篩選,想要土木君去整理,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如果人數較多,我們會出相應的教程。

第六,根據面試結果,做出最終選擇。面試完以後,有些公司會選擇你,也有些公司會拒絕你,不要灰心,比起什麼準備工作都沒做,這裡留下的公司都是比較合適你的,所以,在選擇了你的公司進行決定就行。

什麼?做最後決定的時候又糾結了,該怎麼辦?

藉助之前土木君學到的一個邏輯學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我一直都對文字感興趣,找到的比較滿意的公司是一個策劃公司,文字策劃工作,平時比較輕鬆,但是晉升空間較小,可能做了很長時間也還是文案編輯。

另一個工作是新媒體行業的視頻剪輯類,福利待遇比策劃好,但是工作強度大,我對視頻的興趣沒有那麼大,但是感覺現在做視頻這一類發展前景較好。

土木君你覺得我該如何選擇?

①列出影響你做決定的詳細指標:

在這個例子中是:興趣、工作輕鬆度、福利待遇、發展前景。

②對這兩個方向滿足指標的程度進行打分:

在打分是儘量收集全面客觀的信息,而不要僅憑自身判斷,要不然可能最後你還是會糾結,每個人的打分都會不同,這裡舉個例子(設滿分為10分):

文案:興趣(9分)、工作輕鬆度(8分)、福利待遇(5分)、發展前景(3分)

視頻:興趣(6分)、工作輕鬆度(3分)、福利待遇(8分)、發展前景(8分)

③對這些詳細指標進行賦權重:

什麼意思呢?就是根據客觀信息以及這項指標在自己心中的重要程度去分配各指標在100%中所佔的比重,每個人賦值都會不一樣。

還是回到例子本身:

興趣25%+工作輕鬆度10%+福利待遇30%+發展前景35%=100%

④最後,結合打分和權重做出最後決定:

文案:9×25%+8×10%+5×30%+3×35%=5.6

視頻:6×25%+3×10%+8×30%+8×35%=7

好啦,做出決定,你選擇新媒體視頻的那個公司吧。

這裡只是給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可能你的打分和權重賦值不同也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關鍵是,你要客觀合理的去做這個分析

轉行業,必然會面對一次很疼痛的蛻變,甚至會讓自己懷疑自己的決定,但是不管結果是怎樣、將要面對什麼,只要你是真的是自己實際出發去分析,懂得自己要什麼,那麼,你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到這裡,跨專業就業或者轉行選方向的方法就給大家講完了,並不是鼓勵大家轉行,只是如果你真的在一個行業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甚至自己每天在這個行業都活的很痛苦,那選擇新的工作方式,嘗試不同的生活,有何不可?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直糾結要怎樣才能讓大家都找到滿意的工作、要怎樣才能讓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真的盡力去讓每一步都詳細詳細再詳細,可能這其中會存在一些主觀因素,但我相信做過這樣的準備之後,你會對今後認知更加清晰。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能帶給你啟示,就轉發或點“在看”把它分享給更多人吧!

社會很難,但世界很美。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