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跳槽那些事兒 心理學 PowerPoint 粥左羅頻道 2019-09-18
"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打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打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呢?

往遠了說,這跟我們祖先有關。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跟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他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更傾向於肯定的答覆,以免遭受排擠,威脅自身安全。

往近了說,跟我們受過的教育有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樂於助人,老奶奶過馬路我們要扶,小明被同學欺負了我們要幫,這種樂於助人的教育幾乎伴隨著我們整個啟蒙教育階段。

所以,拒絕有困難並不是我們今天才有的的個例,而是從古至今,拒絕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而且經常性的拒絕別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俄亥俄大學管理學教授代維·瓦格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在工作中需要經常拒絕別人的人, 更容易有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並且他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裡人的衝突也會更多。

所以,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不善於拒絕,通常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道德綁架讓我們越來越不會拒絕

不善於拒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來自道德綁架的壓力。

這種道德綁架讓你在拒絕對方的時候變得困難重重。

比如:

我們是朋友,我找你幫忙,你就不應該拒絕,不然那你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我曾經幫過你,現在我有困難了,你也應該幫我,不然你就是忘恩負義。

我是你親人,找你幫忙,你也不應該拒絕,不然你就對不起親情。

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這種道德綁架的壓力下,好像只要拒絕對方自己就是罪人。

長此以往,道德綁架的加持讓自己越來越不會拒絕。

02 擔心拒絕後不利於維繫人際關係

不善於拒絕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對人際關係的維護極其在乎。

在拒絕的時候,他們會過多的考慮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不高興。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此而以後跟自己斷絕了來往。

擔心拒絕後,下次自己遇到困難,對方也會拒絕。

所以,過度重視拒絕後果也是我們不善於拒絕的重要因素。

03 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拒絕

心理學表明,為別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對方就等於主動放棄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機會,也就放棄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學校,大家都不會的題只有你會,你可能就會願意幫助其他人。

因為你手裡有權利朋友找你幫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可能硬著頭皮自掏腰包也要幫對方把事辦成。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就是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因輕易拒絕對方的請求。

而有些聰明人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往往會先把對方捧的很高,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有助於提升他們請求幫助的成功率。

所以,自尊心的存在也是我們難以拒絕對方的原因之一。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打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呢?

往遠了說,這跟我們祖先有關。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跟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他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更傾向於肯定的答覆,以免遭受排擠,威脅自身安全。

往近了說,跟我們受過的教育有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樂於助人,老奶奶過馬路我們要扶,小明被同學欺負了我們要幫,這種樂於助人的教育幾乎伴隨著我們整個啟蒙教育階段。

所以,拒絕有困難並不是我們今天才有的的個例,而是從古至今,拒絕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而且經常性的拒絕別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俄亥俄大學管理學教授代維·瓦格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在工作中需要經常拒絕別人的人, 更容易有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並且他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裡人的衝突也會更多。

所以,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不善於拒絕,通常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道德綁架讓我們越來越不會拒絕

不善於拒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來自道德綁架的壓力。

這種道德綁架讓你在拒絕對方的時候變得困難重重。

比如:

我們是朋友,我找你幫忙,你就不應該拒絕,不然那你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我曾經幫過你,現在我有困難了,你也應該幫我,不然你就是忘恩負義。

我是你親人,找你幫忙,你也不應該拒絕,不然你就對不起親情。

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這種道德綁架的壓力下,好像只要拒絕對方自己就是罪人。

長此以往,道德綁架的加持讓自己越來越不會拒絕。

02 擔心拒絕後不利於維繫人際關係

不善於拒絕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對人際關係的維護極其在乎。

在拒絕的時候,他們會過多的考慮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不高興。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此而以後跟自己斷絕了來往。

擔心拒絕後,下次自己遇到困難,對方也會拒絕。

所以,過度重視拒絕後果也是我們不善於拒絕的重要因素。

03 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拒絕

心理學表明,為別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對方就等於主動放棄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機會,也就放棄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學校,大家都不會的題只有你會,你可能就會願意幫助其他人。

因為你手裡有權利朋友找你幫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可能硬著頭皮自掏腰包也要幫對方把事辦成。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就是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因輕易拒絕對方的請求。

而有些聰明人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往往會先把對方捧的很高,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有助於提升他們請求幫助的成功率。

所以,自尊心的存在也是我們難以拒絕對方的原因之一。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2

90%的人都遭遇過

這4個拒絕的誤區

01 拒絕的不夠徹底

拒絕的第一個誤區就是拒絕不徹底,這種不徹底讓對方看到了轉機。

比如,朋友聚餐時你不想喝酒,於是你跟大家說:

今天「不想」喝酒。

這就是典型拒絕的不夠徹底。

因為“不想”是屬於主觀意願上的,而但凡涉及到主觀意願上的都會給人一種可以改變的感覺。

所以,你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你本來能喝,只是不想喝,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拒絕方式。

因為大家知道,多勸你幾句你可能就妥協了。而如果你說:

“今天「不能」喝酒”

這就是一個硬性條件,不是不想喝,是不能喝,這時如果你再加上個理由:

“今天吃了頭孢,醫生囑咐說千萬別喝酒”

這樣的拒絕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這是客觀硬性條件,別人沒有勸阻的機會,“不想”和“不能”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說出來的效果,表達出來的意思則是天差地別。

再比如,朋友來找你借車,你不想借,結果你找的理由是:

“明天車要保養或者明天自己要用車”

這都不是拒絕的最好方法,因為一旦你這樣說了,對方可能就會說:

“那我過兩天再來找你”

等下次對方再來找你借車,你可能就沒有理由可找了。

所以,徹底一點的做法是:

不講理由講原則,因為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尊重別人的原則而不是相信對方的理由。

你可以說:

“車這個東西不能借,這是我的原則,我親爹來借我都沒借”

所以,拒絕的時候要徹底,要用堅定的態度,堅定的立場,否則,猶豫不決的結果往往是妥協。

02 拖延式拒絕

拒絕的第二個誤區是延遲式拒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

延遲給對方表達拒絕的態度。

在實際溝通場景中,我們經常會試圖通過拖延的方法來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方法或許能夠緩解拒絕帶來的後果,但卻無法改變拒絕的事實。

拒絕就是拒絕,早拒絕和晚拒絕結果是一樣的,而且提早拒絕,對方還有充足的時間想替代方案,拖延到一定時間再拒絕,更有可能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影響。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直接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

——到了第二天,對方又提出來,你說再等等。

——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你說沒時間,再等等。

——第四天,對方已經忍不住在談你的底了,你也你終於跟對方攤牌了說幫不了。

這時候,對方表面不說,心裡已經在咆哮:

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時間。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你直接拒絕對方未必會反感,但是如果你一直拖延拒絕,給對方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

乾脆的拒絕是相互尊重的表現,乾脆的拒絕也能避免很多後續的麻煩。

03 讓步式拒絕

拒絕的第三個誤區就是讓步式拒絕。

在《影響力》這本書中,這一策略被稱為:拒絕後撤術

意思是當你拒絕了對方的大的請求時,如果對方再提出小的請求時,你便容易放鬆警惕,答應對方的請求。

比如,拿借錢這件事,讓步式拒絕更是經常發生。

——朋友:最近手頭緊,想找你借10000塊週轉下。

——你:我現在錢也不太寬裕...

——朋友:那你少借給我點吧,2000塊也行。

這時候你可能就會答應對方的請求,這就是掉進了“拒絕的陷阱”。

這種場景也經常被當成一種攻擊工具,比如你想讓陌生人填3頁紙的調查問卷,對方不願意,而如果你把篇幅縮短到1頁,對方答應你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04 過度解釋式拒絕

拒絕的第四個誤區就是過度解釋。

本質上,當我們收到對方的請求,反饋只有兩種:

1、拒絕

2、接受

雖然結果只有兩種,但出於本能,拒絕對方後,我們往往會試圖通過解釋來讓自己的拒絕顯得更加合理。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

對方想要的只是一個結果,而我們再怎麼解釋,結果也只有一個而且不會改變。

適度解釋是有必要的,但解釋過頭了,往往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讓對方感到惱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拒絕之後會聽到對方拋出一句:

“不行就是不行,解釋那麼多幹嘛,解釋就是掩飾”

所以,過度解釋是拒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誤區,而且還很容易讓對方感覺我們是在掩飾問題。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打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呢?

往遠了說,這跟我們祖先有關。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跟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他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更傾向於肯定的答覆,以免遭受排擠,威脅自身安全。

往近了說,跟我們受過的教育有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樂於助人,老奶奶過馬路我們要扶,小明被同學欺負了我們要幫,這種樂於助人的教育幾乎伴隨著我們整個啟蒙教育階段。

所以,拒絕有困難並不是我們今天才有的的個例,而是從古至今,拒絕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而且經常性的拒絕別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俄亥俄大學管理學教授代維·瓦格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在工作中需要經常拒絕別人的人, 更容易有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並且他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裡人的衝突也會更多。

所以,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不善於拒絕,通常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道德綁架讓我們越來越不會拒絕

不善於拒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來自道德綁架的壓力。

這種道德綁架讓你在拒絕對方的時候變得困難重重。

比如:

我們是朋友,我找你幫忙,你就不應該拒絕,不然那你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我曾經幫過你,現在我有困難了,你也應該幫我,不然你就是忘恩負義。

我是你親人,找你幫忙,你也不應該拒絕,不然你就對不起親情。

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這種道德綁架的壓力下,好像只要拒絕對方自己就是罪人。

長此以往,道德綁架的加持讓自己越來越不會拒絕。

02 擔心拒絕後不利於維繫人際關係

不善於拒絕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對人際關係的維護極其在乎。

在拒絕的時候,他們會過多的考慮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不高興。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此而以後跟自己斷絕了來往。

擔心拒絕後,下次自己遇到困難,對方也會拒絕。

所以,過度重視拒絕後果也是我們不善於拒絕的重要因素。

03 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拒絕

心理學表明,為別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對方就等於主動放棄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機會,也就放棄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學校,大家都不會的題只有你會,你可能就會願意幫助其他人。

因為你手裡有權利朋友找你幫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可能硬著頭皮自掏腰包也要幫對方把事辦成。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就是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因輕易拒絕對方的請求。

而有些聰明人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往往會先把對方捧的很高,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有助於提升他們請求幫助的成功率。

所以,自尊心的存在也是我們難以拒絕對方的原因之一。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2

90%的人都遭遇過

這4個拒絕的誤區

01 拒絕的不夠徹底

拒絕的第一個誤區就是拒絕不徹底,這種不徹底讓對方看到了轉機。

比如,朋友聚餐時你不想喝酒,於是你跟大家說:

今天「不想」喝酒。

這就是典型拒絕的不夠徹底。

因為“不想”是屬於主觀意願上的,而但凡涉及到主觀意願上的都會給人一種可以改變的感覺。

所以,你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你本來能喝,只是不想喝,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拒絕方式。

因為大家知道,多勸你幾句你可能就妥協了。而如果你說:

“今天「不能」喝酒”

這就是一個硬性條件,不是不想喝,是不能喝,這時如果你再加上個理由:

“今天吃了頭孢,醫生囑咐說千萬別喝酒”

這樣的拒絕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這是客觀硬性條件,別人沒有勸阻的機會,“不想”和“不能”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說出來的效果,表達出來的意思則是天差地別。

再比如,朋友來找你借車,你不想借,結果你找的理由是:

“明天車要保養或者明天自己要用車”

這都不是拒絕的最好方法,因為一旦你這樣說了,對方可能就會說:

“那我過兩天再來找你”

等下次對方再來找你借車,你可能就沒有理由可找了。

所以,徹底一點的做法是:

不講理由講原則,因為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尊重別人的原則而不是相信對方的理由。

你可以說:

“車這個東西不能借,這是我的原則,我親爹來借我都沒借”

所以,拒絕的時候要徹底,要用堅定的態度,堅定的立場,否則,猶豫不決的結果往往是妥協。

02 拖延式拒絕

拒絕的第二個誤區是延遲式拒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

延遲給對方表達拒絕的態度。

在實際溝通場景中,我們經常會試圖通過拖延的方法來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方法或許能夠緩解拒絕帶來的後果,但卻無法改變拒絕的事實。

拒絕就是拒絕,早拒絕和晚拒絕結果是一樣的,而且提早拒絕,對方還有充足的時間想替代方案,拖延到一定時間再拒絕,更有可能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影響。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直接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

——到了第二天,對方又提出來,你說再等等。

——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你說沒時間,再等等。

——第四天,對方已經忍不住在談你的底了,你也你終於跟對方攤牌了說幫不了。

這時候,對方表面不說,心裡已經在咆哮:

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時間。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你直接拒絕對方未必會反感,但是如果你一直拖延拒絕,給對方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

乾脆的拒絕是相互尊重的表現,乾脆的拒絕也能避免很多後續的麻煩。

03 讓步式拒絕

拒絕的第三個誤區就是讓步式拒絕。

在《影響力》這本書中,這一策略被稱為:拒絕後撤術

意思是當你拒絕了對方的大的請求時,如果對方再提出小的請求時,你便容易放鬆警惕,答應對方的請求。

比如,拿借錢這件事,讓步式拒絕更是經常發生。

——朋友:最近手頭緊,想找你借10000塊週轉下。

——你:我現在錢也不太寬裕...

——朋友:那你少借給我點吧,2000塊也行。

這時候你可能就會答應對方的請求,這就是掉進了“拒絕的陷阱”。

這種場景也經常被當成一種攻擊工具,比如你想讓陌生人填3頁紙的調查問卷,對方不願意,而如果你把篇幅縮短到1頁,對方答應你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04 過度解釋式拒絕

拒絕的第四個誤區就是過度解釋。

本質上,當我們收到對方的請求,反饋只有兩種:

1、拒絕

2、接受

雖然結果只有兩種,但出於本能,拒絕對方後,我們往往會試圖通過解釋來讓自己的拒絕顯得更加合理。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

對方想要的只是一個結果,而我們再怎麼解釋,結果也只有一個而且不會改變。

適度解釋是有必要的,但解釋過頭了,往往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讓對方感到惱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拒絕之後會聽到對方拋出一句:

“不行就是不行,解釋那麼多幹嘛,解釋就是掩飾”

所以,過度解釋是拒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誤區,而且還很容易讓對方感覺我們是在掩飾問題。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3

拒絕的本質

讓對方自我否定

而不是否定對方


當我們拒絕對方時,實質上我們是在改變對於結果的期望。

當對方向我們發出請求時,潛意識裡希望得到的答覆是“yes”。

而我們拒絕對方的答案則是“no”。

否定詞本身就自帶消極效果,在拒絕這件事上,否定詞的影響更大。

所以,我們在拒絕的時候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既要少用否定詞,又要達到好的拒絕效果。

那麼既要拒絕對方,又要少用否定詞如何實現呢?

我們擺出條件,然後讓對方自我否定。

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拒絕,除非是他們自己改變想法了。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要給出一個理由,然後讓對方自己取消自己的請求。

比如對方向你借錢的時候,你通常會怎麼說呢?

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可能直接說:

“借不了,我現在也沒有閒錢”

如果你是通過改變對方想法的角度說,你可能會說:

“最近剛買完房子,每月的工資剛好付房貸”

這就是兩種角度的說法,很顯然,第二種拒絕的說法效果會更好。

因為在對方跟你開口借錢的時候你先把你現在的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看到你的情況後,自己打消借錢的想法。

按照第二種方式來拒絕通常得到的回答是:

“看來你也不容易,我再找找別人吧”

這樣的拒絕效果就會好很多。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別人的想法,所以你要通過把實際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的想法。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打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呢?

往遠了說,這跟我們祖先有關。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跟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他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更傾向於肯定的答覆,以免遭受排擠,威脅自身安全。

往近了說,跟我們受過的教育有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樂於助人,老奶奶過馬路我們要扶,小明被同學欺負了我們要幫,這種樂於助人的教育幾乎伴隨著我們整個啟蒙教育階段。

所以,拒絕有困難並不是我們今天才有的的個例,而是從古至今,拒絕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而且經常性的拒絕別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俄亥俄大學管理學教授代維·瓦格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在工作中需要經常拒絕別人的人, 更容易有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並且他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裡人的衝突也會更多。

所以,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不善於拒絕,通常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道德綁架讓我們越來越不會拒絕

不善於拒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來自道德綁架的壓力。

這種道德綁架讓你在拒絕對方的時候變得困難重重。

比如:

我們是朋友,我找你幫忙,你就不應該拒絕,不然那你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我曾經幫過你,現在我有困難了,你也應該幫我,不然你就是忘恩負義。

我是你親人,找你幫忙,你也不應該拒絕,不然你就對不起親情。

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這種道德綁架的壓力下,好像只要拒絕對方自己就是罪人。

長此以往,道德綁架的加持讓自己越來越不會拒絕。

02 擔心拒絕後不利於維繫人際關係

不善於拒絕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對人際關係的維護極其在乎。

在拒絕的時候,他們會過多的考慮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不高興。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此而以後跟自己斷絕了來往。

擔心拒絕後,下次自己遇到困難,對方也會拒絕。

所以,過度重視拒絕後果也是我們不善於拒絕的重要因素。

03 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拒絕

心理學表明,為別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對方就等於主動放棄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機會,也就放棄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學校,大家都不會的題只有你會,你可能就會願意幫助其他人。

因為你手裡有權利朋友找你幫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可能硬著頭皮自掏腰包也要幫對方把事辦成。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就是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因輕易拒絕對方的請求。

而有些聰明人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往往會先把對方捧的很高,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有助於提升他們請求幫助的成功率。

所以,自尊心的存在也是我們難以拒絕對方的原因之一。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2

90%的人都遭遇過

這4個拒絕的誤區

01 拒絕的不夠徹底

拒絕的第一個誤區就是拒絕不徹底,這種不徹底讓對方看到了轉機。

比如,朋友聚餐時你不想喝酒,於是你跟大家說:

今天「不想」喝酒。

這就是典型拒絕的不夠徹底。

因為“不想”是屬於主觀意願上的,而但凡涉及到主觀意願上的都會給人一種可以改變的感覺。

所以,你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你本來能喝,只是不想喝,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拒絕方式。

因為大家知道,多勸你幾句你可能就妥協了。而如果你說:

“今天「不能」喝酒”

這就是一個硬性條件,不是不想喝,是不能喝,這時如果你再加上個理由:

“今天吃了頭孢,醫生囑咐說千萬別喝酒”

這樣的拒絕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這是客觀硬性條件,別人沒有勸阻的機會,“不想”和“不能”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說出來的效果,表達出來的意思則是天差地別。

再比如,朋友來找你借車,你不想借,結果你找的理由是:

“明天車要保養或者明天自己要用車”

這都不是拒絕的最好方法,因為一旦你這樣說了,對方可能就會說:

“那我過兩天再來找你”

等下次對方再來找你借車,你可能就沒有理由可找了。

所以,徹底一點的做法是:

不講理由講原則,因為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尊重別人的原則而不是相信對方的理由。

你可以說:

“車這個東西不能借,這是我的原則,我親爹來借我都沒借”

所以,拒絕的時候要徹底,要用堅定的態度,堅定的立場,否則,猶豫不決的結果往往是妥協。

02 拖延式拒絕

拒絕的第二個誤區是延遲式拒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

延遲給對方表達拒絕的態度。

在實際溝通場景中,我們經常會試圖通過拖延的方法來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方法或許能夠緩解拒絕帶來的後果,但卻無法改變拒絕的事實。

拒絕就是拒絕,早拒絕和晚拒絕結果是一樣的,而且提早拒絕,對方還有充足的時間想替代方案,拖延到一定時間再拒絕,更有可能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影響。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直接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

——到了第二天,對方又提出來,你說再等等。

——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你說沒時間,再等等。

——第四天,對方已經忍不住在談你的底了,你也你終於跟對方攤牌了說幫不了。

這時候,對方表面不說,心裡已經在咆哮:

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時間。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你直接拒絕對方未必會反感,但是如果你一直拖延拒絕,給對方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

乾脆的拒絕是相互尊重的表現,乾脆的拒絕也能避免很多後續的麻煩。

03 讓步式拒絕

拒絕的第三個誤區就是讓步式拒絕。

在《影響力》這本書中,這一策略被稱為:拒絕後撤術

意思是當你拒絕了對方的大的請求時,如果對方再提出小的請求時,你便容易放鬆警惕,答應對方的請求。

比如,拿借錢這件事,讓步式拒絕更是經常發生。

——朋友:最近手頭緊,想找你借10000塊週轉下。

——你:我現在錢也不太寬裕...

——朋友:那你少借給我點吧,2000塊也行。

這時候你可能就會答應對方的請求,這就是掉進了“拒絕的陷阱”。

這種場景也經常被當成一種攻擊工具,比如你想讓陌生人填3頁紙的調查問卷,對方不願意,而如果你把篇幅縮短到1頁,對方答應你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04 過度解釋式拒絕

拒絕的第四個誤區就是過度解釋。

本質上,當我們收到對方的請求,反饋只有兩種:

1、拒絕

2、接受

雖然結果只有兩種,但出於本能,拒絕對方後,我們往往會試圖通過解釋來讓自己的拒絕顯得更加合理。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

對方想要的只是一個結果,而我們再怎麼解釋,結果也只有一個而且不會改變。

適度解釋是有必要的,但解釋過頭了,往往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讓對方感到惱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拒絕之後會聽到對方拋出一句:

“不行就是不行,解釋那麼多幹嘛,解釋就是掩飾”

所以,過度解釋是拒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誤區,而且還很容易讓對方感覺我們是在掩飾問題。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3

拒絕的本質

讓對方自我否定

而不是否定對方


當我們拒絕對方時,實質上我們是在改變對於結果的期望。

當對方向我們發出請求時,潛意識裡希望得到的答覆是“yes”。

而我們拒絕對方的答案則是“no”。

否定詞本身就自帶消極效果,在拒絕這件事上,否定詞的影響更大。

所以,我們在拒絕的時候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既要少用否定詞,又要達到好的拒絕效果。

那麼既要拒絕對方,又要少用否定詞如何實現呢?

我們擺出條件,然後讓對方自我否定。

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拒絕,除非是他們自己改變想法了。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要給出一個理由,然後讓對方自己取消自己的請求。

比如對方向你借錢的時候,你通常會怎麼說呢?

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可能直接說:

“借不了,我現在也沒有閒錢”

如果你是通過改變對方想法的角度說,你可能會說:

“最近剛買完房子,每月的工資剛好付房貸”

這就是兩種角度的說法,很顯然,第二種拒絕的說法效果會更好。

因為在對方跟你開口借錢的時候你先把你現在的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看到你的情況後,自己打消借錢的想法。

按照第二種方式來拒絕通常得到的回答是:

“看來你也不容易,我再找找別人吧”

這樣的拒絕效果就會好很多。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別人的想法,所以你要通過把實際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的想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4

有效的拒絕

要靠換位思考

01 拒絕的時候提出理由

最好的拒絕方法就是在拒絕的時候給出理由,最好通過這個理由能夠讓對方理解你的拒絕。

在一期節目中,張傑問起李健多年前邀歌被拒的事,李健的拒絕方式也被很多人稱讚。

李健是這樣說的:

”我以前要給你寫歌就委屈你了,但是我覺得你聲音還會更高,所以我再等等。”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打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呢?

往遠了說,這跟我們祖先有關。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跟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他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更傾向於肯定的答覆,以免遭受排擠,威脅自身安全。

往近了說,跟我們受過的教育有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樂於助人,老奶奶過馬路我們要扶,小明被同學欺負了我們要幫,這種樂於助人的教育幾乎伴隨著我們整個啟蒙教育階段。

所以,拒絕有困難並不是我們今天才有的的個例,而是從古至今,拒絕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而且經常性的拒絕別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俄亥俄大學管理學教授代維·瓦格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在工作中需要經常拒絕別人的人, 更容易有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並且他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裡人的衝突也會更多。

所以,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不善於拒絕,通常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道德綁架讓我們越來越不會拒絕

不善於拒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來自道德綁架的壓力。

這種道德綁架讓你在拒絕對方的時候變得困難重重。

比如:

我們是朋友,我找你幫忙,你就不應該拒絕,不然那你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我曾經幫過你,現在我有困難了,你也應該幫我,不然你就是忘恩負義。

我是你親人,找你幫忙,你也不應該拒絕,不然你就對不起親情。

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這種道德綁架的壓力下,好像只要拒絕對方自己就是罪人。

長此以往,道德綁架的加持讓自己越來越不會拒絕。

02 擔心拒絕後不利於維繫人際關係

不善於拒絕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對人際關係的維護極其在乎。

在拒絕的時候,他們會過多的考慮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不高興。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此而以後跟自己斷絕了來往。

擔心拒絕後,下次自己遇到困難,對方也會拒絕。

所以,過度重視拒絕後果也是我們不善於拒絕的重要因素。

03 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拒絕

心理學表明,為別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對方就等於主動放棄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機會,也就放棄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學校,大家都不會的題只有你會,你可能就會願意幫助其他人。

因為你手裡有權利朋友找你幫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可能硬著頭皮自掏腰包也要幫對方把事辦成。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就是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因輕易拒絕對方的請求。

而有些聰明人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往往會先把對方捧的很高,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有助於提升他們請求幫助的成功率。

所以,自尊心的存在也是我們難以拒絕對方的原因之一。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2

90%的人都遭遇過

這4個拒絕的誤區

01 拒絕的不夠徹底

拒絕的第一個誤區就是拒絕不徹底,這種不徹底讓對方看到了轉機。

比如,朋友聚餐時你不想喝酒,於是你跟大家說:

今天「不想」喝酒。

這就是典型拒絕的不夠徹底。

因為“不想”是屬於主觀意願上的,而但凡涉及到主觀意願上的都會給人一種可以改變的感覺。

所以,你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你本來能喝,只是不想喝,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拒絕方式。

因為大家知道,多勸你幾句你可能就妥協了。而如果你說:

“今天「不能」喝酒”

這就是一個硬性條件,不是不想喝,是不能喝,這時如果你再加上個理由:

“今天吃了頭孢,醫生囑咐說千萬別喝酒”

這樣的拒絕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這是客觀硬性條件,別人沒有勸阻的機會,“不想”和“不能”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說出來的效果,表達出來的意思則是天差地別。

再比如,朋友來找你借車,你不想借,結果你找的理由是:

“明天車要保養或者明天自己要用車”

這都不是拒絕的最好方法,因為一旦你這樣說了,對方可能就會說:

“那我過兩天再來找你”

等下次對方再來找你借車,你可能就沒有理由可找了。

所以,徹底一點的做法是:

不講理由講原則,因為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尊重別人的原則而不是相信對方的理由。

你可以說:

“車這個東西不能借,這是我的原則,我親爹來借我都沒借”

所以,拒絕的時候要徹底,要用堅定的態度,堅定的立場,否則,猶豫不決的結果往往是妥協。

02 拖延式拒絕

拒絕的第二個誤區是延遲式拒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

延遲給對方表達拒絕的態度。

在實際溝通場景中,我們經常會試圖通過拖延的方法來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方法或許能夠緩解拒絕帶來的後果,但卻無法改變拒絕的事實。

拒絕就是拒絕,早拒絕和晚拒絕結果是一樣的,而且提早拒絕,對方還有充足的時間想替代方案,拖延到一定時間再拒絕,更有可能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影響。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直接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

——到了第二天,對方又提出來,你說再等等。

——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你說沒時間,再等等。

——第四天,對方已經忍不住在談你的底了,你也你終於跟對方攤牌了說幫不了。

這時候,對方表面不說,心裡已經在咆哮:

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時間。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你直接拒絕對方未必會反感,但是如果你一直拖延拒絕,給對方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

乾脆的拒絕是相互尊重的表現,乾脆的拒絕也能避免很多後續的麻煩。

03 讓步式拒絕

拒絕的第三個誤區就是讓步式拒絕。

在《影響力》這本書中,這一策略被稱為:拒絕後撤術

意思是當你拒絕了對方的大的請求時,如果對方再提出小的請求時,你便容易放鬆警惕,答應對方的請求。

比如,拿借錢這件事,讓步式拒絕更是經常發生。

——朋友:最近手頭緊,想找你借10000塊週轉下。

——你:我現在錢也不太寬裕...

——朋友:那你少借給我點吧,2000塊也行。

這時候你可能就會答應對方的請求,這就是掉進了“拒絕的陷阱”。

這種場景也經常被當成一種攻擊工具,比如你想讓陌生人填3頁紙的調查問卷,對方不願意,而如果你把篇幅縮短到1頁,對方答應你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04 過度解釋式拒絕

拒絕的第四個誤區就是過度解釋。

本質上,當我們收到對方的請求,反饋只有兩種:

1、拒絕

2、接受

雖然結果只有兩種,但出於本能,拒絕對方後,我們往往會試圖通過解釋來讓自己的拒絕顯得更加合理。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

對方想要的只是一個結果,而我們再怎麼解釋,結果也只有一個而且不會改變。

適度解釋是有必要的,但解釋過頭了,往往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讓對方感到惱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拒絕之後會聽到對方拋出一句:

“不行就是不行,解釋那麼多幹嘛,解釋就是掩飾”

所以,過度解釋是拒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誤區,而且還很容易讓對方感覺我們是在掩飾問題。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3

拒絕的本質

讓對方自我否定

而不是否定對方


當我們拒絕對方時,實質上我們是在改變對於結果的期望。

當對方向我們發出請求時,潛意識裡希望得到的答覆是“yes”。

而我們拒絕對方的答案則是“no”。

否定詞本身就自帶消極效果,在拒絕這件事上,否定詞的影響更大。

所以,我們在拒絕的時候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既要少用否定詞,又要達到好的拒絕效果。

那麼既要拒絕對方,又要少用否定詞如何實現呢?

我們擺出條件,然後讓對方自我否定。

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拒絕,除非是他們自己改變想法了。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要給出一個理由,然後讓對方自己取消自己的請求。

比如對方向你借錢的時候,你通常會怎麼說呢?

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可能直接說:

“借不了,我現在也沒有閒錢”

如果你是通過改變對方想法的角度說,你可能會說:

“最近剛買完房子,每月的工資剛好付房貸”

這就是兩種角度的說法,很顯然,第二種拒絕的說法效果會更好。

因為在對方跟你開口借錢的時候你先把你現在的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看到你的情況後,自己打消借錢的想法。

按照第二種方式來拒絕通常得到的回答是:

“看來你也不容易,我再找找別人吧”

這樣的拒絕效果就會好很多。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別人的想法,所以你要通過把實際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的想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4

有效的拒絕

要靠換位思考

01 拒絕的時候提出理由

最好的拒絕方法就是在拒絕的時候給出理由,最好通過這個理由能夠讓對方理解你的拒絕。

在一期節目中,張傑問起李健多年前邀歌被拒的事,李健的拒絕方式也被很多人稱讚。

李健是這樣說的:

”我以前要給你寫歌就委屈你了,但是我覺得你聲音還會更高,所以我再等等。”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李健的拒絕非常巧妙,找到了一個拒絕的理由,而這個理由的作用一方面捧了張傑的唱功,化解了尷尬,同時通過“再等等”巧妙地把話題結束了。

所以,在拒絕的時候給一個理由能大大提升拒絕的效果,同時也顧及了對方的顏面。

02 拒絕的時候給出建設性建議

高效拒絕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在拒絕的時候給對方提出建設性意見。

為什麼說一定要是建設性意見?

因為建設性意見更具有指導意義,也就是說雖然你不能提供直接幫助,但你至少可以讓對方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也能體現出你的誠意。

比如你英語口語非常好,於是有人想讓你給指導指導。

如果這時你剛好比較忙,你就可以通過提建設性意見來委婉的拒絕。

你可以這樣說:

我現在比較忙,我先推薦給你幾個英文電臺和幾個公眾號,你每天多聽多看,這種方法對我挺管用的,你也可以試試。

不管這種建議可行性與否,你至少讓對方感受到了你在為對方考慮而不是在敷衍。

而且給對方建設性意見的同時,也是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很多時候拒絕之所以造成嚴重的後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的為對方考慮,拒絕後讓對方很沒有面子。

03 打破信息不對等

高效拒絕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打破信息不對等。

因為對方在對你發起請求時,往往自己也不清楚你是否能幫到他們,在他們眼裡:

你是程序員,你就應該懂所有編程語言。

你是做IT的,你就應該會修電腦。

有個老家的朋友知道我在做自媒體,於是想讓我幫忙給他們的快手號寫視頻腳本,可寫文章和寫視頻腳本是兩碼事,況且我連快手都沒用過怎麼可能寫得出腳本。

所以,通過打破信息的不對等,讓對方清楚的意識到你的究竟是做什麼的,以及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比如,你的職業翻譯,於是就有朋友找到你說:

“我記得你的工作是翻譯吧,幫我翻譯一篇文章啊”

這時你可以告訴對方:

“我做的工作是翻譯,但我是負責的是口語翻譯,沒做過文字稿的翻譯,這兩個是有區別的,所以沒法幫你”

再比如,你的職業是視頻編導,於是有朋友找你說:

“聽說你是做視頻編導的啊,能幫我做個鬼畜型的視頻嗎”

這時,你也可以告訴對方:

“我是為企業做宣傳片的,做不了鬼畜類的視頻”

通過這樣的拒絕,對方就能夠意識到提的需求和你的工作內容其實是不匹配的,所以他們自然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會被你拒絕。

04 讓對方知道你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

對方找你幫忙,很可能是以為你提供幫助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實際上,任何一個幫忙都是有成本的,要麼付出時間,要麼付出精力。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你要跟對方講清楚,讓對方意識到你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是資深的營銷顧問,全國到處飛去給企業講課,一天的講課費至少5萬,經常會有粉絲聯繫他想要跟他見面聊,然而對於這種大咖,最缺的就是時間。

所以,他也經常會拒絕對方的請求,而且拒絕的方式也很簡單有效:

直接把自己付費諮詢通道發給對方,如果要見面可以通過付費渠道約時間。

通過這種方式,拒絕的效果自然而然就達成了,因為對方一看就明白了,“原來他一天的時間值5萬啊”,然後就打消了見面諮詢的念頭。

有時候別人找我們幫忙,並非他們真的有強需求,只是剛好有一點需求,在他們眼裡,你又剛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完成他們的需求。

所以,委婉拒絕對方的第四招就是展示你幫忙的代價,讓對方知道,你的付出是成本很高的,最終讓對方自己拒絕自己。

05 明確不拒絕的後果

對於有車的朋友來說,借車應該不是一個陌生的事。

很多時候,自己剛買的新車,新鮮勁還沒過呢就被借走了,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心裡肯定還是有些難受的。

所以,這裡也需要通過“明確不拒絕後果”有技巧的拒絕對方。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關於借車的段子。

為了防止別人借車自己又不好拒絕,他只發了一條朋友圈,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朋友圈是這樣說的:

“剛買的車保險公司不給上保險,剮蹭全部自負,根據之前血淚經驗,一對大燈10w,一個輪胎2w”

這就是很高明的拒絕手段,沒有正面說明,甚至沒有一對一溝通,直接告訴你如果我同意借車可能產生的代價有多大。

06 使用yes...but..句式

yes..but...句式本來是用在溝通中反駁對方的場景中,在拒絕對方的時候也同樣採取這個句式。

比如,同事找你幫忙做PPT,直接拒絕你可能覺得太生硬,於是你就可以用yes...but...句式。

你可以這樣說:

“我挺想幫你(yes),但是(but)我現在真沒時間,所以,真的非常抱歉”

通過這種先認可再拒絕的方式可以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拒絕之難,難在了既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又要達到拒絕的效果。

學會拒絕,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在滿足自己和取悅他人的博弈中脫穎而出。

學會拒絕,是一種自我保護,讓我們不再因為其他因素而想對方妥協。

學會拒絕,是一種人格的昇華,生而為人,讓我們活得更像自己。


"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作者 l 石廣慶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大家好,我是石廣慶。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這裡的拒絕,是指拒絕對方。

和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你可能會覺得,拒絕很簡單,直接說“不”即可。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拒絕太乾脆了,可能影響彼此的關係。

拒絕太委婉了,也達不到拒絕的效果。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所以,拒絕對方時,我們也不應該有沉重的包袱。

學會拒絕,也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01 為什麼拒絕總是很困難

02 拒絕的誤區

03 拒絕的本質

04 如何高效的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打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善於拒絕呢?

往遠了說,這跟我們祖先有關。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跟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他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更傾向於肯定的答覆,以免遭受排擠,威脅自身安全。

往近了說,跟我們受過的教育有關。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樂於助人,老奶奶過馬路我們要扶,小明被同學欺負了我們要幫,這種樂於助人的教育幾乎伴隨著我們整個啟蒙教育階段。

所以,拒絕有困難並不是我們今天才有的的個例,而是從古至今,拒絕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而且經常性的拒絕別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俄亥俄大學管理學教授代維·瓦格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在工作中需要經常拒絕別人的人, 更容易有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並且他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裡人的衝突也會更多。

所以,拒絕別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之所以不善於拒絕,通常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道德綁架讓我們越來越不會拒絕

不善於拒絕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來自道德綁架的壓力。

這種道德綁架讓你在拒絕對方的時候變得困難重重。

比如:

我們是朋友,我找你幫忙,你就不應該拒絕,不然那你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我曾經幫過你,現在我有困難了,你也應該幫我,不然你就是忘恩負義。

我是你親人,找你幫忙,你也不應該拒絕,不然你就對不起親情。

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這種道德綁架的壓力下,好像只要拒絕對方自己就是罪人。

長此以往,道德綁架的加持讓自己越來越不會拒絕。

02 擔心拒絕後不利於維繫人際關係

不善於拒絕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對人際關係的維護極其在乎。

在拒絕的時候,他們會過多的考慮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為自己的拒絕而不高興。

擔心拒絕後對方會因此而以後跟自己斷絕了來往。

擔心拒絕後,下次自己遇到困難,對方也會拒絕。

所以,過度重視拒絕後果也是我們不善於拒絕的重要因素。

03 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拒絕

心理學表明,為別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對方就等於主動放棄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機會,也就放棄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學校,大家都不會的題只有你會,你可能就會願意幫助其他人。

因為你手裡有權利朋友找你幫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可能硬著頭皮自掏腰包也要幫對方把事辦成。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就是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因輕易拒絕對方的請求。

而有些聰明人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往往會先把對方捧的很高,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有助於提升他們請求幫助的成功率。

所以,自尊心的存在也是我們難以拒絕對方的原因之一。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2

90%的人都遭遇過

這4個拒絕的誤區

01 拒絕的不夠徹底

拒絕的第一個誤區就是拒絕不徹底,這種不徹底讓對方看到了轉機。

比如,朋友聚餐時你不想喝酒,於是你跟大家說:

今天「不想」喝酒。

這就是典型拒絕的不夠徹底。

因為“不想”是屬於主觀意願上的,而但凡涉及到主觀意願上的都會給人一種可以改變的感覺。

所以,你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你本來能喝,只是不想喝,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拒絕方式。

因為大家知道,多勸你幾句你可能就妥協了。而如果你說:

“今天「不能」喝酒”

這就是一個硬性條件,不是不想喝,是不能喝,這時如果你再加上個理由:

“今天吃了頭孢,醫生囑咐說千萬別喝酒”

這樣的拒絕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這是客觀硬性條件,別人沒有勸阻的機會,“不想”和“不能”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說出來的效果,表達出來的意思則是天差地別。

再比如,朋友來找你借車,你不想借,結果你找的理由是:

“明天車要保養或者明天自己要用車”

這都不是拒絕的最好方法,因為一旦你這樣說了,對方可能就會說:

“那我過兩天再來找你”

等下次對方再來找你借車,你可能就沒有理由可找了。

所以,徹底一點的做法是:

不講理由講原則,因為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尊重別人的原則而不是相信對方的理由。

你可以說:

“車這個東西不能借,這是我的原則,我親爹來借我都沒借”

所以,拒絕的時候要徹底,要用堅定的態度,堅定的立場,否則,猶豫不決的結果往往是妥協。

02 拖延式拒絕

拒絕的第二個誤區是延遲式拒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

延遲給對方表達拒絕的態度。

在實際溝通場景中,我們經常會試圖通過拖延的方法來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方法或許能夠緩解拒絕帶來的後果,但卻無法改變拒絕的事實。

拒絕就是拒絕,早拒絕和晚拒絕結果是一樣的,而且提早拒絕,對方還有充足的時間想替代方案,拖延到一定時間再拒絕,更有可能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影響。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直接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

——到了第二天,對方又提出來,你說再等等。

——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你說沒時間,再等等。

——第四天,對方已經忍不住在談你的底了,你也你終於跟對方攤牌了說幫不了。

這時候,對方表面不說,心裡已經在咆哮:

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時間。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你直接拒絕對方未必會反感,但是如果你一直拖延拒絕,給對方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

乾脆的拒絕是相互尊重的表現,乾脆的拒絕也能避免很多後續的麻煩。

03 讓步式拒絕

拒絕的第三個誤區就是讓步式拒絕。

在《影響力》這本書中,這一策略被稱為:拒絕後撤術

意思是當你拒絕了對方的大的請求時,如果對方再提出小的請求時,你便容易放鬆警惕,答應對方的請求。

比如,拿借錢這件事,讓步式拒絕更是經常發生。

——朋友:最近手頭緊,想找你借10000塊週轉下。

——你:我現在錢也不太寬裕...

——朋友:那你少借給我點吧,2000塊也行。

這時候你可能就會答應對方的請求,這就是掉進了“拒絕的陷阱”。

這種場景也經常被當成一種攻擊工具,比如你想讓陌生人填3頁紙的調查問卷,對方不願意,而如果你把篇幅縮短到1頁,對方答應你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04 過度解釋式拒絕

拒絕的第四個誤區就是過度解釋。

本質上,當我們收到對方的請求,反饋只有兩種:

1、拒絕

2、接受

雖然結果只有兩種,但出於本能,拒絕對方後,我們往往會試圖通過解釋來讓自己的拒絕顯得更加合理。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

對方想要的只是一個結果,而我們再怎麼解釋,結果也只有一個而且不會改變。

適度解釋是有必要的,但解釋過頭了,往往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讓對方感到惱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拒絕之後會聽到對方拋出一句:

“不行就是不行,解釋那麼多幹嘛,解釋就是掩飾”

所以,過度解釋是拒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誤區,而且還很容易讓對方感覺我們是在掩飾問題。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3

拒絕的本質

讓對方自我否定

而不是否定對方


當我們拒絕對方時,實質上我們是在改變對於結果的期望。

當對方向我們發出請求時,潛意識裡希望得到的答覆是“yes”。

而我們拒絕對方的答案則是“no”。

否定詞本身就自帶消極效果,在拒絕這件事上,否定詞的影響更大。

所以,我們在拒絕的時候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既要少用否定詞,又要達到好的拒絕效果。

那麼既要拒絕對方,又要少用否定詞如何實現呢?

我們擺出條件,然後讓對方自我否定。

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拒絕,除非是他們自己改變想法了。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要給出一個理由,然後讓對方自己取消自己的請求。

比如對方向你借錢的時候,你通常會怎麼說呢?

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可能直接說:

“借不了,我現在也沒有閒錢”

如果你是通過改變對方想法的角度說,你可能會說:

“最近剛買完房子,每月的工資剛好付房貸”

這就是兩種角度的說法,很顯然,第二種拒絕的說法效果會更好。

因為在對方跟你開口借錢的時候你先把你現在的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看到你的情況後,自己打消借錢的想法。

按照第二種方式來拒絕通常得到的回答是:

“看來你也不容易,我再找找別人吧”

這樣的拒絕效果就會好很多。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別人的想法,所以你要通過把實際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的想法。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04

有效的拒絕

要靠換位思考

01 拒絕的時候提出理由

最好的拒絕方法就是在拒絕的時候給出理由,最好通過這個理由能夠讓對方理解你的拒絕。

在一期節目中,張傑問起李健多年前邀歌被拒的事,李健的拒絕方式也被很多人稱讚。

李健是這樣說的:

”我以前要給你寫歌就委屈你了,但是我覺得你聲音還會更高,所以我再等等。”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李健的拒絕非常巧妙,找到了一個拒絕的理由,而這個理由的作用一方面捧了張傑的唱功,化解了尷尬,同時通過“再等等”巧妙地把話題結束了。

所以,在拒絕的時候給一個理由能大大提升拒絕的效果,同時也顧及了對方的顏面。

02 拒絕的時候給出建設性建議

高效拒絕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在拒絕的時候給對方提出建設性意見。

為什麼說一定要是建設性意見?

因為建設性意見更具有指導意義,也就是說雖然你不能提供直接幫助,但你至少可以讓對方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也能體現出你的誠意。

比如你英語口語非常好,於是有人想讓你給指導指導。

如果這時你剛好比較忙,你就可以通過提建設性意見來委婉的拒絕。

你可以這樣說:

我現在比較忙,我先推薦給你幾個英文電臺和幾個公眾號,你每天多聽多看,這種方法對我挺管用的,你也可以試試。

不管這種建議可行性與否,你至少讓對方感受到了你在為對方考慮而不是在敷衍。

而且給對方建設性意見的同時,也是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很多時候拒絕之所以造成嚴重的後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的為對方考慮,拒絕後讓對方很沒有面子。

03 打破信息不對等

高效拒絕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打破信息不對等。

因為對方在對你發起請求時,往往自己也不清楚你是否能幫到他們,在他們眼裡:

你是程序員,你就應該懂所有編程語言。

你是做IT的,你就應該會修電腦。

有個老家的朋友知道我在做自媒體,於是想讓我幫忙給他們的快手號寫視頻腳本,可寫文章和寫視頻腳本是兩碼事,況且我連快手都沒用過怎麼可能寫得出腳本。

所以,通過打破信息的不對等,讓對方清楚的意識到你的究竟是做什麼的,以及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比如,你的職業翻譯,於是就有朋友找到你說:

“我記得你的工作是翻譯吧,幫我翻譯一篇文章啊”

這時你可以告訴對方:

“我做的工作是翻譯,但我是負責的是口語翻譯,沒做過文字稿的翻譯,這兩個是有區別的,所以沒法幫你”

再比如,你的職業是視頻編導,於是有朋友找你說:

“聽說你是做視頻編導的啊,能幫我做個鬼畜型的視頻嗎”

這時,你也可以告訴對方:

“我是為企業做宣傳片的,做不了鬼畜類的視頻”

通過這樣的拒絕,對方就能夠意識到提的需求和你的工作內容其實是不匹配的,所以他們自然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會被你拒絕。

04 讓對方知道你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

對方找你幫忙,很可能是以為你提供幫助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實際上,任何一個幫忙都是有成本的,要麼付出時間,要麼付出精力。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你要跟對方講清楚,讓對方意識到你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是資深的營銷顧問,全國到處飛去給企業講課,一天的講課費至少5萬,經常會有粉絲聯繫他想要跟他見面聊,然而對於這種大咖,最缺的就是時間。

所以,他也經常會拒絕對方的請求,而且拒絕的方式也很簡單有效:

直接把自己付費諮詢通道發給對方,如果要見面可以通過付費渠道約時間。

通過這種方式,拒絕的效果自然而然就達成了,因為對方一看就明白了,“原來他一天的時間值5萬啊”,然後就打消了見面諮詢的念頭。

有時候別人找我們幫忙,並非他們真的有強需求,只是剛好有一點需求,在他們眼裡,你又剛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完成他們的需求。

所以,委婉拒絕對方的第四招就是展示你幫忙的代價,讓對方知道,你的付出是成本很高的,最終讓對方自己拒絕自己。

05 明確不拒絕的後果

對於有車的朋友來說,借車應該不是一個陌生的事。

很多時候,自己剛買的新車,新鮮勁還沒過呢就被借走了,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心裡肯定還是有些難受的。

所以,這裡也需要通過“明確不拒絕後果”有技巧的拒絕對方。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關於借車的段子。

為了防止別人借車自己又不好拒絕,他只發了一條朋友圈,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朋友圈是這樣說的:

“剛買的車保險公司不給上保險,剮蹭全部自負,根據之前血淚經驗,一對大燈10w,一個輪胎2w”

這就是很高明的拒絕手段,沒有正面說明,甚至沒有一對一溝通,直接告訴你如果我同意借車可能產生的代價有多大。

06 使用yes...but..句式

yes..but...句式本來是用在溝通中反駁對方的場景中,在拒絕對方的時候也同樣採取這個句式。

比如,同事找你幫忙做PPT,直接拒絕你可能覺得太生硬,於是你就可以用yes...but...句式。

你可以這樣說:

“我挺想幫你(yes),但是(but)我現在真沒時間,所以,真的非常抱歉”

通過這種先認可再拒絕的方式可以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拒絕之難,難在了既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又要達到拒絕的效果。

學會拒絕,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在滿足自己和取悅他人的博弈中脫穎而出。

學會拒絕,是一種自我保護,讓我們不再因為其他因素而想對方妥協。

學會拒絕,是一種人格的昇華,生而為人,讓我們活得更像自己。


不懂拒絕,我活得好難!如何體面說不,擺脫“老好人”的標籤?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石廣慶。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