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大事件,縱觀中國與美國本科教育差距'

"

究竟中國與美國本科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

究竟中國與美國本科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華科大事件,縱觀中國與美國本科教育差距

1、價值觀教育

美國

美國大學更強調在本科學院的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核心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全方位實現美國的價值觀教育。教授在授課時並不會對學生強調那學是價值觀哪些不是,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並形成獨立判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基本能夠確立起美國價值觀體系,而且終身難以改變。

中國

思修、品德,這些我們可以如數家珍脫口而出的課程,沒錯,就是中國的大學將價值觀傳授給學生的載體。可是,我們真的理解書中的觀念嗎?大概真正能用心理解的只有極少數的人吧!大部分的人都是“who cares,考試通過,績點達成,其他東西記了也沒用”的這種態度吧……

在中國大學的本科課程中,教師普遍重視知識講授,往往忽視了教學過程中本身蘊含的價值觀因素。中國傳統師道中的“傳道、授業、解惑”只剩下了“授業,而丟掉了最重要的“傳道”和“解惑”。學生只關注老師講了什麼,考試會考什麼。至於這一事實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原理是什麼,前人的分析過程是什麼,你自己的獨立判斷是什麼等等,教師和學生對此均不關心。和價值觀教育相比,他們更關心的是那些具體可見的技術上的進步。原本重合在一起的“讀書”和“做人”的雙重職能被分離了。因而也就造成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大家還是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

"

究竟中國與美國本科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華科大事件,縱觀中國與美國本科教育差距

1、價值觀教育

美國

美國大學更強調在本科學院的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核心課程中潛移默化地全方位實現美國的價值觀教育。教授在授課時並不會對學生強調那學是價值觀哪些不是,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並形成獨立判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基本能夠確立起美國價值觀體系,而且終身難以改變。

中國

思修、品德,這些我們可以如數家珍脫口而出的課程,沒錯,就是中國的大學將價值觀傳授給學生的載體。可是,我們真的理解書中的觀念嗎?大概真正能用心理解的只有極少數的人吧!大部分的人都是“who cares,考試通過,績點達成,其他東西記了也沒用”的這種態度吧……

在中國大學的本科課程中,教師普遍重視知識講授,往往忽視了教學過程中本身蘊含的價值觀因素。中國傳統師道中的“傳道、授業、解惑”只剩下了“授業,而丟掉了最重要的“傳道”和“解惑”。學生只關注老師講了什麼,考試會考什麼。至於這一事實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原理是什麼,前人的分析過程是什麼,你自己的獨立判斷是什麼等等,教師和學生對此均不關心。和價值觀教育相比,他們更關心的是那些具體可見的技術上的進步。原本重合在一起的“讀書”和“做人”的雙重職能被分離了。因而也就造成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大家還是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

華科大事件,縱觀中國與美國本科教育差距

2、重視方式

美國

美國頂尖大學雖然經歷了科研和教學、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的激烈爭論,但一旦確立了本科生教學的核心地位,就再也沒有動搖過。 以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為例,作為全美最頂尖的藝術院校之一,它沒有選擇將學校搬遷到市政府免費提供的風景優美的郊區,而是寧願待在擁擠的市中心。它這麼做顯然是有所考慮的:作為藝術院校,學生必須要接觸真實的藝術世界,他們要通過逛街,隨時瞭解當下的流行趨勢和時尚元素,激發出創作靈感。郊區風景雖美,環境幽靜,也許適合其他大學,但絕對不會符合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的教育教學要求。

再如,加州大學各分校所推出的任何一項政策,都必須由專業團隊評估其對本科生教育的影響——這是一項法律規定。甚至關於是否要給教授提薪這樣看起來和本科生教育風馬牛不相及的政策,也要進行評估後才能做出決定。因為給教授提薪有可能會影響學費標準,進而影響本科生的申請、構成以及他們的財務狀況。

中國

和美國頂尖大學相比,我們重視本科教育教學的方式是比較單一且不公正的。

一是強調教授,特別是院士和大牌教授——給本科生尤其是一年級本科生上課。這幾乎成為各大學展示自己重視本科教學的最重要的例證之一。或許,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多年來,教授們都太忙了,以至於沒有時間去給本科生上課。但這個“進步”卻又顯得何其荒唐!既然被稱為教授,教學自是其工作職責的應有之義,如果不上課,還有必要稱之為教授嗎?

二是給上課的教師發放授課津貼。先不說這種方式在邏輯上的荒謬——教師的工資就是上課的回報,為什麼還要另外發放一份上課津貼呢?那工資本身又算是什麼呢?單就其效果而言,這種物質刺激的方式侷限性很大。目前高校在經費管理上的僵化,導致事實上很難給教師發放高額講課費。因此,和校外演講以及給各種各樣的繼續教育培訓班上課的高收入相比,微薄的授課津貼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它事實上是起不到激勵的作用。

三是在職稱晉升時向上課教師傾斜。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難點在於和科研成果的“硬”顯現度相比,上課記錄幾乎沒有作為標準的價值——它太“軟”了。在高校教師晉升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操作難度極大。

3、對本科招生的重視程度和對培養質量的監控

美國

美國所有的頂尖大學,無不對本科招生工作高度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即使公立大學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大學裡純粹從事招生的工作人員有40~50人,少的也有20多人。這並不包括那些大量對招生感興趣而做義工的教授。

以斯坦福大學為例,它的本科招生辦公室年度預算為400萬美元,工作量巨大,但效率很高。他們根據斯坦福大學的核心價值觀和人才培養需求,研究制定了非常完善的招生制度,千方百計提高生源質量。招生辦公室每年要處理來自全球的36000多份申請材料,每一份申請都經過嚴格審讀,確保最終獲得通過的學生是最適合斯坦福大學培養的學生。

此外,美國頂尖大學對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監控非常嚴格。美國頂尖大學在本科培養過程中的高淘汰率是最為人所熟知的。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的淘汰率居然達到了30%。

中國

相比之下,因為大一統的高考招生制度只能依賴單一的高考成績錄取,中國大學已經逐步蛻化甚至喪失了識別人才的基本能力。各大學的本科招生部門規模很小,一般只有兩三個人,有時還要同時承擔就業工作。院系和教授對本科招生既沒有積極性,參與程度也很低。

何況,中國大學普遍對本科培養質量幾乎就沒有監控。由於高考壓力巨大,加上沒有靈活的轉學制度,學生一旦入學就必須要讓他(她)儘可能順利畢業,否則,退學的剛性成本太高,學生和家長會對學校形成巨大的壓力。

however

無論是從前期大學招生還是後期人才的培養、價值觀的傳遞上,中國大學與美國大學相比,都有較大差距。但近年來,國內一流的大學已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開始嘗試做出改變。先有北京大學開設“小班教學”課程,後有浙江大學千萬元重獎從事本科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等等。

但對於本科人才培養來說,沒有一條輕鬆便宜的道路。真正高質量的本科教育是極為困難的,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中國本科教育領域需要變革的還有很多很多。

在追求進步的道路上,我們鼓勵更多的孩子可以將國外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帶回國內,而拋棄“留學享受”觀和一系列對異國情懷的牴觸。畢竟教育是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摒棄虛榮,真正認識到不足才可以像中國現如今的經濟建設及發展一樣,在謙虛中進步,在努力中實現更高的超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