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那樣殘忍地對待天主教,這恰恰與對天主教無比虔誠的鄰國韓國形成巨大對比。2014年,韓國30%的人口信仰天主教,天主教已成為韓國第一大宗教。

棄教吧,棄教吧!主啊,救救他們吧!不要把這些留給我們面對!——遠藤周作《沉默》

「到那個迷人的國度去」


天主教傳入日本要從兩個人的相遇講起。此二人,一個是天主教歷史上最著名的聖人之一,西班牙人方濟各·沙勿略,一個是日本逃犯彌次郎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


彌次郎生活在薩摩藩,因犯下命案出逃。途中,彌次郎輾轉來到馬六甲,遇到了正在東方傳教的沙勿略。在沙勿略的感染下,彌次郎決定追隨沙勿略,與他一起回到當時耶穌會在亞洲的大本營——印度果阿。在那裡,彌次郎進一步學習葡萄牙語和天主教教義,並受洗成為「聖信保羅」,成了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日本天主教徒。

而這次相遇對沙勿略的震撼,恐怕遠遠大於對彌次郎的。儘管葡萄牙商人早就開始接觸日本,但這位飽讀經書的傳教士未曾聽說世界上還存在這樣一個迷人的國度。

按照沙勿略記述的彌次郎的說法,日本由一個「國王」統治,秩序井然,法度森嚴,文明昌盛。人們知書達理,信奉「宗教」,定期去「教堂」和「教士」交流。日本人的宗教像天主教一樣,膜拜一個創世之神。創教者和耶穌基督情況類似,也是由神託夢而生,長大成人後四處傳教,勸人拋棄舊神,改信新宗。千百年來,不但令本國人改變信仰,而且成功讓中國人改宗,新教就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另外這位創教者還說,唯一的創世神訂立了五條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姦淫,不執著於不可救贖之事,寬恕傷害)——沙勿略記載這話時,大概會覺得和摩西十誡有幾分相近。他顯然不清楚,彌次郎所說的那個神國近在眼前,就是他所在的印度。

彌次郎還對沙勿略許諾,日本人崇尚理性、一心向化,不出6個月必能全數受洗。就這樣,沙勿略決定前往那個迷人的國都,完成他的使命。得到許可後,沙勿略攜彌次郎及另兩位耶穌會士和兩位僕從動身,於1549年8月登陸鹿兒島,開始了在日本的傳教。

「翻書式的翻臉」


在沙勿略的有效傳教策略下,許多百姓甚至大名(封建領主)接受洗禮,成為「吉利支丹」(天主教徒)。1563年,九州大名大村純忠受洗,成為第一位「吉利支丹大名」。1570年,他將轄下的一個叫長崎的地方奉獻給教會,從此長崎開港,耶穌會士和其他歐洲人有了在日本的根據地,長崎也成為日歐貿易最重要的口岸。及至16世紀後半段,日本吉利支丹信眾達數十萬。

然而,當權者豐臣秀吉的翻臉讓日本天主教的境遇急轉直下。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豐臣秀吉


1587年7月,剛剛統一九州的豐臣秀吉來到博多,在一艘葡萄牙商船上會見了耶穌會日本教區負責人科埃略神父。賓主相談甚歡,秀吉允諾在博多城賜給耶穌會一塊土地。

半夜,科埃略突然被秀吉的信使叫起來,要他立刻回答幾個咄咄逼人的問題:你們為什麼要強迫他人改宗?為什麼要搗毀佛教和神道寺院?為什麼以馬、牛這樣有益的牲畜為食?為什麼葡萄牙人要把日本人賣到海外為奴?

科埃略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地迴應說,傳教士從不用暴力手段強迫日本人信教,除了偶爾吃牛肉外從不吃馬,以後可以連牛肉也不吃。他還把搗毀佛神之事歸咎於天主教大名,並說耶穌會不支持葡萄牙商人的奴隸買賣。這些迴應顯然沒什麼用,秀吉壓根不是質詢,而是斥責(引自宋念申《發現東亞》)。

第二天,豐臣秀吉下達了著名的《伴天連追放令》(伴天連即神父)。這份驅逐令起始便說,日本乃神國,而天主教則為邪教,命所有傳教士在20天內離境。但命令同時又說,葡萄牙人仍可以來日本貿易。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豐臣秀吉下發的《伴天連追放令》


豐臣秀吉為何突然翻臉?斥佛神、吃牛肉、販奴當然不是主因。據說那天夜裡,親信施藥院全宗提醒他:天主教勢力日漸擴大,又有像高山右近等實力大名擁護,早晚會成為威脅。

秀吉對天主教的不信早已有之。與織田信長一樣,豐臣秀吉對戰國時代日本佛院勢力介入政治十分敏感,他不希望天主教最後發展成新的政治宗派。在權力逐漸重新集中之時,統一者格外提防禍起蕭牆。

1596年10月,一艘從馬尼拉駛往墨西哥的商船被風暴吹到日本土佐。豐臣秀吉派人查扣商船進行訊問。結果大嘴的船長在回答訊問時,誇耀西班牙在全球的殖民業績,並且透露說傳教士總是充當著征服的先導。這下讓豐臣秀吉更加認定了天主教的殖民野心。他下令在京都和大阪逮捕26名教士和信徒,並在翌年以違背禁教令為名將其公開處死。此次長崎26人殉教事件揭開了日本大規模清洗、迫害天主教的序幕。

「卸磨殺驢的德川幕府」


1603年,統一日本的德川家康在江戶開設幕府。此時距離沙勿略來日本傳教已有50多年。期間,日本天主教徒陡增至70~75萬,相傳就連家康的貼身侍女中也不乏虔誠的天主教徒。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德川家康


作為封建統治者和佛教淨土宗教徒,家康在個人情感上對天主教並無好感,尤其對天主教宣揚的上帝高於生死和俗世義理的教義嗤之以鼻。不過家康一開始並未嚴厲禁教,反而為其提供了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一來可以避免基督教徒與殘餘的豐臣勢力聯合組成反幕府勢力。二來西、葡兩國常常將貿易和傳教“捆綁銷售”,要想從中獲利,必須巧妙權衡。

經歷了短暫的春天后,1616年德川家康逝世,留給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天主教問題並不如家康在位時那樣複雜。

隨著幕藩體制的確立,幕府能夠最大限度地掌控大名、徵收大米,挺直腰板的幕府不再需要容忍天主教,以換取貿易利益。與此同時,新教國家荷蘭和英國的崛起為日本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1609年和1613年,荷、英兩國分別在平戶開設商館,西葡兩國貿易份額逐漸流失,傳教士和教徒在日本越來越不受待見。幕府尚未正式鎮壓天主教之前,政治嗅覺敏銳的各地大名便察覺出了幕府的意圖,自行組織排教活動。

1614年至1635年間,28萬名日本天主教徒被處刑。1622年,藏在西班牙商船偷渡到日本的兩名傳教士及各派基督徒55人遭火炙或斬首,史稱「元和大殉教」。在九州有馬地區,領主鬆倉重政尤為殘忍。他首先在教徒的額頭和臉頰上用烙鐵烙上「天」、「主」、「教」三個字,然後穴吊、沉海、將人捆在柱子上置於海中、用沸騰的溫泉水澆身,或直接扔進溫泉中。在肥前島原地區,城主鬆倉重政會把蓑衣穿在天主教徒身上,用火燒死。人在蓑衣中被燒得滿地打滾的樣子,被戲稱為「蓑衣舞」。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穴吊:將犯人全身捆綁倒掛起來,頭部埋入挖好的洞中,在耳後割一傷口,讓犯人慢慢失血致死。


到了這一時期,天主教已從日本東北地區擴張至蝦夷地,並在沒落的地方豪族、貧農、礦工之間深根發芽。一開始,民眾和天主教大名一樣,只是出於利益在表面信奉天主教而已。但是到了此時,這種信仰與反權力意識相結合,成了民眾反抗封建統治的武器。

相比接連棄教的大名,民眾的信仰尤為堅定。在殘酷的鎮壓下,民眾建立互助會,全村死守信仰,在「若抵抗被殺,則不會沐浴在殉教的榮光中」的信條下,恪守不抵抗原則,任由斬殺。

1637年,橫徵苛斂和宗教壓迫終於引發了民眾暴亂「島原之亂」。民眾奉天草四郎為「降臨的上帝」,呼籲連年歉收、困窘無助的農民發動起義。

據說起義軍達到2萬5千人。他們佔據荒廢的原城,期待著只有天主教徒才能獲得拯救的末日,與12萬幕府軍英勇戰鬥,鮮有生還。(引自北島正元《江戶時代》)。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原城遺址中的天草四郎雕像


這次大規模叛亂徹底地斷絕了天主教和幕府之間任何緩和的餘地。島原之亂讓幕府再次認識到了天主教的威脅,幕府的禁教措施更為決絕。然而幕府沒有意識到,島原之亂實際上是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戰爭。反倒是遠在天邊的羅馬教皇看清了事情的本質,拒絕將起義中被殺害的日本教徒列入殉教者之列。

至此,由彌次郎和沙勿略帶來的日本“天主教世紀”正式結束。不過,內心仍不願棄教的教徒轉入地下,在與天主教世界隔絕的兩個多世紀內,祕密傳遞著先輩的信仰。

▍參考書目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江戶時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後一個時代,是為當今日本留下很多遺產的時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時代。這是一段可歌可泣、風起雲湧的歷史。翻開它時,是芸芸眾生之像。合上它時,是天地悠悠之感。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歷史上的江戶時代是什麼樣子呢?當時的武士階層和庶民階層過著怎樣的生活,做著怎樣的營生?幕府又是怎麼管理那個社會?本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為您揭開江戶時代日本人最真實的生活!

歷史上的日本對天主教有多殘忍?

為什麼我們對一水之隔的日韓,總有一種似曾相識,而又觸不可及之感?我們身處其中,並自以為熟悉的東亞世界,其實充滿了神話與偏見,有待重新發現和認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