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

​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就流傳一個口訣:“高、韓、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這就是天津最早的八大家,即“益德裕高家”、“天成號韓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和“益照臨張家”。


"

​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就流傳一個口訣:“高、韓、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這就是天津最早的八大家,即“益德裕高家”、“天成號韓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和“益照臨張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明清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前卷存根叫“引根”,後卷叫“引紙”,亦即鹽引,交給商人作為特許經營的憑證。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的“行鹽區”賣鹽。鹽商以重金領到鹽引,可以壟斷一地區鹽的銷售,許多鹽商因此而暴富。“八大家”中的益德裕高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益照臨張家都是以經營鹽業而發家的。長源楊家起初是鹽商,後為典當世家,因早年開設長源號銀樓,故稱“長源楊家”。

益照臨張家創業人張錦文曾在大鹽商查家任管事,後在查家的資助下接辦鹽引,幾年之中成為“八大家”之最富者。且張錦文因助官府阻截捻軍襲津有功,被清廷授予一品銜,其子二品銜,其孫授舉人,可謂既富且貴,為“八大家”中少見。


"

​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就流傳一個口訣:“高、韓、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這就是天津最早的八大家,即“益德裕高家”、“天成號韓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和“益照臨張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明清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前卷存根叫“引根”,後卷叫“引紙”,亦即鹽引,交給商人作為特許經營的憑證。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的“行鹽區”賣鹽。鹽商以重金領到鹽引,可以壟斷一地區鹽的銷售,許多鹽商因此而暴富。“八大家”中的益德裕高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益照臨張家都是以經營鹽業而發家的。長源楊家起初是鹽商,後為典當世家,因早年開設長源號銀樓,故稱“長源楊家”。

益照臨張家創業人張錦文曾在大鹽商查家任管事,後在查家的資助下接辦鹽引,幾年之中成為“八大家”之最富者。且張錦文因助官府阻截捻軍襲津有功,被清廷授予一品銜,其子二品銜,其孫授舉人,可謂既富且貴,為“八大家”中少見。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天成號韓家以“天成”為字號,號稱養船99只,海運貨物通往今韓國、日本等國家。楊柳青石家在津西有土地4萬多畝,以土地佃租為財力來源,主要經營糧業。土成劉家原籍靜海,初販賣芝麻渣,後自設油坊,進而開設糧行兼養海船。正興德穆家祖籍浙江,以開設米麵鋪起家,因經營得法,後又開設磨坊、錢鋪、染坊、洋貨鋪等,但只有正興德茶莊和長興染坊延續到解放後。


"

​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就流傳一個口訣:“高、韓、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這就是天津最早的八大家,即“益德裕高家”、“天成號韓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和“益照臨張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明清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前卷存根叫“引根”,後卷叫“引紙”,亦即鹽引,交給商人作為特許經營的憑證。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的“行鹽區”賣鹽。鹽商以重金領到鹽引,可以壟斷一地區鹽的銷售,許多鹽商因此而暴富。“八大家”中的益德裕高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益照臨張家都是以經營鹽業而發家的。長源楊家起初是鹽商,後為典當世家,因早年開設長源號銀樓,故稱“長源楊家”。

益照臨張家創業人張錦文曾在大鹽商查家任管事,後在查家的資助下接辦鹽引,幾年之中成為“八大家”之最富者。且張錦文因助官府阻截捻軍襲津有功,被清廷授予一品銜,其子二品銜,其孫授舉人,可謂既富且貴,為“八大家”中少見。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天成號韓家以“天成”為字號,號稱養船99只,海運貨物通往今韓國、日本等國家。楊柳青石家在津西有土地4萬多畝,以土地佃租為財力來源,主要經營糧業。土成劉家原籍靜海,初販賣芝麻渣,後自設油坊,進而開設糧行兼養海船。正興德穆家祖籍浙江,以開設米麵鋪起家,因經營得法,後又開設磨坊、錢鋪、染坊、洋貨鋪等,但只有正興德茶莊和長興染坊延續到解放後。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正興德創辦於清嘉慶年間,創始人叫穆興永,字遠峰,回族。明洪武年間,其祖先穆重和隨燕王朱棣掃北,曾駐兵直沽小孫莊。永樂二年(1404)永樂二年(1404),穆重和之子穆能、穆太“襲御前帶刀侍衛職”。他們“以護送鑾駕,由水運漕船押運皇糧至通州,後即蒙殊寵,以漕船恩賜”。於是沿北運河順流南返,至小孫莊落戶,遂改稱穆家莊,是天津最早、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村民以經營漕運和趕馬車陸路運輸的人較多。

穆興永生於清乾隆17年(1752),年輕時做米麵生意,常與一家姓常的面鋪往來業務,常家見他為人忠誠、勤勞、樸實、守信,就留他在面鋪裡當鋪夥,後來還把獨生女兒許配給他。穆興永雖識字不多,但頭腦靈活、肯於吃苦、用心鑽研,逐漸摸索出一套獨到的生意經,使面鋪生意越做越紅火,不久就在天津的糧行裡小有名氣。婚後,兩夫妻育有四子,長子文傑、次子文俊、三子文英、四子文偉,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生意經,長大後隨父親一起創業。


"

​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就流傳一個口訣:“高、韓、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這就是天津最早的八大家,即“益德裕高家”、“天成號韓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和“益照臨張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明清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前卷存根叫“引根”,後卷叫“引紙”,亦即鹽引,交給商人作為特許經營的憑證。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的“行鹽區”賣鹽。鹽商以重金領到鹽引,可以壟斷一地區鹽的銷售,許多鹽商因此而暴富。“八大家”中的益德裕高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益照臨張家都是以經營鹽業而發家的。長源楊家起初是鹽商,後為典當世家,因早年開設長源號銀樓,故稱“長源楊家”。

益照臨張家創業人張錦文曾在大鹽商查家任管事,後在查家的資助下接辦鹽引,幾年之中成為“八大家”之最富者。且張錦文因助官府阻截捻軍襲津有功,被清廷授予一品銜,其子二品銜,其孫授舉人,可謂既富且貴,為“八大家”中少見。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天成號韓家以“天成”為字號,號稱養船99只,海運貨物通往今韓國、日本等國家。楊柳青石家在津西有土地4萬多畝,以土地佃租為財力來源,主要經營糧業。土成劉家原籍靜海,初販賣芝麻渣,後自設油坊,進而開設糧行兼養海船。正興德穆家祖籍浙江,以開設米麵鋪起家,因經營得法,後又開設磨坊、錢鋪、染坊、洋貨鋪等,但只有正興德茶莊和長興染坊延續到解放後。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正興德創辦於清嘉慶年間,創始人叫穆興永,字遠峰,回族。明洪武年間,其祖先穆重和隨燕王朱棣掃北,曾駐兵直沽小孫莊。永樂二年(1404)永樂二年(1404),穆重和之子穆能、穆太“襲御前帶刀侍衛職”。他們“以護送鑾駕,由水運漕船押運皇糧至通州,後即蒙殊寵,以漕船恩賜”。於是沿北運河順流南返,至小孫莊落戶,遂改稱穆家莊,是天津最早、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村民以經營漕運和趕馬車陸路運輸的人較多。

穆興永生於清乾隆17年(1752),年輕時做米麵生意,常與一家姓常的面鋪往來業務,常家見他為人忠誠、勤勞、樸實、守信,就留他在面鋪裡當鋪夥,後來還把獨生女兒許配給他。穆興永雖識字不多,但頭腦靈活、肯於吃苦、用心鑽研,逐漸摸索出一套獨到的生意經,使面鋪生意越做越紅火,不久就在天津的糧行裡小有名氣。婚後,兩夫妻育有四子,長子文傑、次子文俊、三子文英、四子文偉,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生意經,長大後隨父親一起創業。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為了把兒子也培養成材,繼承家業併發揚光大,他把他們兄弟四人都留在米麵鋪裡幹活。他言傳身教,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為使孩子們掌握糧行業務,並將所有采購、運輸、加工等工作交給他們辦理,以培養、鍛鍊他們的經商能力。在穆興永的帶領下,孩子們和父親一起苦心經營,使穆家收入和積累不斷增加。隨後,他們在小夥巷牛圈街增設磨房一處,在店鋪對面購地一塊供存放車馬之用,在門面東胡同建碾米廠兩處,並建有倉庫。而後又在店鋪附近購得住房,生活愈加寬裕,但穆家並未因富有而奢侈浮華,而是把眼光瞄在發展上,把資金投入到事業中。如婦女購買針線之需,本用不了幾個錢,穆興永也要她們自己養雞獲得用款。平日裡,家中伙食十分簡單,雖自己開有米麵鋪,但吃的還是以玉米麵為主,很少吃雞鴨魚肉之類,依然保持著勤勞簡樸的家風。


"

​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就流傳一個口訣:“高、韓、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這就是天津最早的八大家,即“益德裕高家”、“天成號韓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和“益照臨張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明清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前卷存根叫“引根”,後卷叫“引紙”,亦即鹽引,交給商人作為特許經營的憑證。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的“行鹽區”賣鹽。鹽商以重金領到鹽引,可以壟斷一地區鹽的銷售,許多鹽商因此而暴富。“八大家”中的益德裕高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益照臨張家都是以經營鹽業而發家的。長源楊家起初是鹽商,後為典當世家,因早年開設長源號銀樓,故稱“長源楊家”。

益照臨張家創業人張錦文曾在大鹽商查家任管事,後在查家的資助下接辦鹽引,幾年之中成為“八大家”之最富者。且張錦文因助官府阻截捻軍襲津有功,被清廷授予一品銜,其子二品銜,其孫授舉人,可謂既富且貴,為“八大家”中少見。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天成號韓家以“天成”為字號,號稱養船99只,海運貨物通往今韓國、日本等國家。楊柳青石家在津西有土地4萬多畝,以土地佃租為財力來源,主要經營糧業。土成劉家原籍靜海,初販賣芝麻渣,後自設油坊,進而開設糧行兼養海船。正興德穆家祖籍浙江,以開設米麵鋪起家,因經營得法,後又開設磨坊、錢鋪、染坊、洋貨鋪等,但只有正興德茶莊和長興染坊延續到解放後。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正興德創辦於清嘉慶年間,創始人叫穆興永,字遠峰,回族。明洪武年間,其祖先穆重和隨燕王朱棣掃北,曾駐兵直沽小孫莊。永樂二年(1404)永樂二年(1404),穆重和之子穆能、穆太“襲御前帶刀侍衛職”。他們“以護送鑾駕,由水運漕船押運皇糧至通州,後即蒙殊寵,以漕船恩賜”。於是沿北運河順流南返,至小孫莊落戶,遂改稱穆家莊,是天津最早、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村民以經營漕運和趕馬車陸路運輸的人較多。

穆興永生於清乾隆17年(1752),年輕時做米麵生意,常與一家姓常的面鋪往來業務,常家見他為人忠誠、勤勞、樸實、守信,就留他在面鋪裡當鋪夥,後來還把獨生女兒許配給他。穆興永雖識字不多,但頭腦靈活、肯於吃苦、用心鑽研,逐漸摸索出一套獨到的生意經,使面鋪生意越做越紅火,不久就在天津的糧行裡小有名氣。婚後,兩夫妻育有四子,長子文傑、次子文俊、三子文英、四子文偉,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生意經,長大後隨父親一起創業。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為了把兒子也培養成材,繼承家業併發揚光大,他把他們兄弟四人都留在米麵鋪裡幹活。他言傳身教,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為使孩子們掌握糧行業務,並將所有采購、運輸、加工等工作交給他們辦理,以培養、鍛鍊他們的經商能力。在穆興永的帶領下,孩子們和父親一起苦心經營,使穆家收入和積累不斷增加。隨後,他們在小夥巷牛圈街增設磨房一處,在店鋪對面購地一塊供存放車馬之用,在門面東胡同建碾米廠兩處,並建有倉庫。而後又在店鋪附近購得住房,生活愈加寬裕,但穆家並未因富有而奢侈浮華,而是把眼光瞄在發展上,把資金投入到事業中。如婦女購買針線之需,本用不了幾個錢,穆興永也要她們自己養雞獲得用款。平日裡,家中伙食十分簡單,雖自己開有米麵鋪,但吃的還是以玉米麵為主,很少吃雞鴨魚肉之類,依然保持著勤勞簡樸的家風。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穆家的生意就越做越大,涉及到米鋪、錢鋪、染坊、茶葉店、洋貨店等多個行業,逐漸成為天津家喻戶曉的八大家之一。穆家經營範圍極廣,種類繁多。其他天津七大家經營過的行業,穆家也都從事過。其中尤以正興德茶莊做得最為成功,其名聲享譽華北、西北、東北等地。清嘉慶年間,天津僅有幾家徽幫茶店。穆興永看到茶葉市場的良好前景,收兌了一個倒閉的茶葉鋪,起名叫正興號茶鋪。在創辦之初,正興德的門市並不大,僅僱用幾個夥計,在天津就地買賣湖南、湖北素茶和安徽六安大葉茶,另兼賣聞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鼻菸兒。經營有了起色後,又派人到茶葉產地河南周口寨(商水)設香茶薰制廠,採買六安茶、大香片運津銷售,銷路很好,頗受歡迎。進而又在福州、杭州、黃山、六安、大方等產茶區建廠多處,採購、加工茶葉,批量銷售。在杭州建有總廠,設分廠12處,還在北京設分店1處,保定2處,滄縣、泊鎮各1處。為了儲運方便和供銷及時,還在天津設立機器制罐部1處,倉庫6處,從業人員達500餘人。咸豐七年(1857),正興號更名為正興德茶莊。


"

​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就流傳一個口訣:“高、韓、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這就是天津最早的八大家,即“益德裕高家”、“天成號韓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和“益照臨張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明清時期,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商人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每引一號,分前後兩卷,蓋印後從中間分成兩份,前卷存根叫“引根”,後卷叫“引紙”,亦即鹽引,交給商人作為特許經營的憑證。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的“行鹽區”賣鹽。鹽商以重金領到鹽引,可以壟斷一地區鹽的銷售,許多鹽商因此而暴富。“八大家”中的益德裕高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益照臨張家都是以經營鹽業而發家的。長源楊家起初是鹽商,後為典當世家,因早年開設長源號銀樓,故稱“長源楊家”。

益照臨張家創業人張錦文曾在大鹽商查家任管事,後在查家的資助下接辦鹽引,幾年之中成為“八大家”之最富者。且張錦文因助官府阻截捻軍襲津有功,被清廷授予一品銜,其子二品銜,其孫授舉人,可謂既富且貴,為“八大家”中少見。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天成號韓家以“天成”為字號,號稱養船99只,海運貨物通往今韓國、日本等國家。楊柳青石家在津西有土地4萬多畝,以土地佃租為財力來源,主要經營糧業。土成劉家原籍靜海,初販賣芝麻渣,後自設油坊,進而開設糧行兼養海船。正興德穆家祖籍浙江,以開設米麵鋪起家,因經營得法,後又開設磨坊、錢鋪、染坊、洋貨鋪等,但只有正興德茶莊和長興染坊延續到解放後。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正興德創辦於清嘉慶年間,創始人叫穆興永,字遠峰,回族。明洪武年間,其祖先穆重和隨燕王朱棣掃北,曾駐兵直沽小孫莊。永樂二年(1404)永樂二年(1404),穆重和之子穆能、穆太“襲御前帶刀侍衛職”。他們“以護送鑾駕,由水運漕船押運皇糧至通州,後即蒙殊寵,以漕船恩賜”。於是沿北運河順流南返,至小孫莊落戶,遂改稱穆家莊,是天津最早、最大的回族聚居區,村民以經營漕運和趕馬車陸路運輸的人較多。

穆興永生於清乾隆17年(1752),年輕時做米麵生意,常與一家姓常的面鋪往來業務,常家見他為人忠誠、勤勞、樸實、守信,就留他在面鋪裡當鋪夥,後來還把獨生女兒許配給他。穆興永雖識字不多,但頭腦靈活、肯於吃苦、用心鑽研,逐漸摸索出一套獨到的生意經,使面鋪生意越做越紅火,不久就在天津的糧行裡小有名氣。婚後,兩夫妻育有四子,長子文傑、次子文俊、三子文英、四子文偉,自幼跟隨父親學習生意經,長大後隨父親一起創業。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為了把兒子也培養成材,繼承家業併發揚光大,他把他們兄弟四人都留在米麵鋪裡幹活。他言傳身教,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為使孩子們掌握糧行業務,並將所有采購、運輸、加工等工作交給他們辦理,以培養、鍛鍊他們的經商能力。在穆興永的帶領下,孩子們和父親一起苦心經營,使穆家收入和積累不斷增加。隨後,他們在小夥巷牛圈街增設磨房一處,在店鋪對面購地一塊供存放車馬之用,在門面東胡同建碾米廠兩處,並建有倉庫。而後又在店鋪附近購得住房,生活愈加寬裕,但穆家並未因富有而奢侈浮華,而是把眼光瞄在發展上,把資金投入到事業中。如婦女購買針線之需,本用不了幾個錢,穆興永也要她們自己養雞獲得用款。平日裡,家中伙食十分簡單,雖自己開有米麵鋪,但吃的還是以玉米麵為主,很少吃雞鴨魚肉之類,依然保持著勤勞簡樸的家風。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穆家的生意就越做越大,涉及到米鋪、錢鋪、染坊、茶葉店、洋貨店等多個行業,逐漸成為天津家喻戶曉的八大家之一。穆家經營範圍極廣,種類繁多。其他天津七大家經營過的行業,穆家也都從事過。其中尤以正興德茶莊做得最為成功,其名聲享譽華北、西北、東北等地。清嘉慶年間,天津僅有幾家徽幫茶店。穆興永看到茶葉市場的良好前景,收兌了一個倒閉的茶葉鋪,起名叫正興號茶鋪。在創辦之初,正興德的門市並不大,僅僱用幾個夥計,在天津就地買賣湖南、湖北素茶和安徽六安大葉茶,另兼賣聞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鼻菸兒。經營有了起色後,又派人到茶葉產地河南周口寨(商水)設香茶薰制廠,採買六安茶、大香片運津銷售,銷路很好,頗受歡迎。進而又在福州、杭州、黃山、六安、大方等產茶區建廠多處,採購、加工茶葉,批量銷售。在杭州建有總廠,設分廠12處,還在北京設分店1處,保定2處,滄縣、泊鎮各1處。為了儲運方便和供銷及時,還在天津設立機器制罐部1處,倉庫6處,從業人員達500餘人。咸豐七年(1857),正興號更名為正興德茶莊。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正興德穆家(上)


穆興永率四個兒子起早貪晚地幹,生意越做越大。先後開設了“盛德號米鋪”、“穆家經營範圍極廣,種類繁多。凡天津各大家經營過的行業,穆家都從事過。正興號錢鋪”、“長興染坊”、“正興德茶葉店”、“大興號洋貨店”等,並陸續在小夥巷街、針市街、竹竿巷、估衣街、河東等地購置鋪面、住房四十餘處,用於出租。其資金達到百萬兩以上,在天津糧行中名氣大振,正興德茶莊日後也成為天津著名的老字號。天津解放後該店實行公私合營,這一品牌沿用至今,仍為人們所信賴、稱道。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經營策略,建立了完善的經營制度,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為穆家世代經營打下雄厚的基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