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知名APP的第一批用戶都是怎麼來的?

任何一個成功的APP都有一個從0到1的過程,正是因為它能成功的實現零的突破,才有後面那千千萬萬的用戶裂變。而那些成功的APP是如何實現用戶從0到1的突破,又是如何獲取到他們的第一批用戶呢?

1、騰訊系

QQ作為國內最老的軟件、企鵝帝國兩大社交支柱之一,有人曾評價其說:"騰訊的上半場靠QQ,下半場靠微信。"可見QQ對騰訊帝國的作用性毋庸置疑。正是QQ的巨大成功,才有後面一系列的騰訊產品靠著QQ龐大的用戶數"輕而易舉"的就獲得了自己的第一批用戶,並"發光發熱"。而作為騰訊曾經的"用戶輸出基地",QQ的第一批用戶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關於QQ如何獲得第一批用戶的,有網友分享說:97年以前,成氣候的IM通訊軟件只有以色列的ICQ,當時上網的人幾乎都有一個ICQ號碼,日常大部分溝通也在ICQ上;99年左右的時候,internet逐漸在國內普及,大量公司、個人及組織紛紛推出即時通訊類軟件,但始終無法撼動已經建立用戶間強關係鏈的ICQ。但1999年國慶時候,Yahoo、ICQ等服務器在國外的紛紛被牆,OICQ本身還算和ICQ相似,且又是原生中文界面,於是趁勢而起。

騰訊家族產品眾多,以QQ為土壤,QQ空間、騰訊微博、QQ郵箱等產品,在最開始發展用戶的時候,都利用了用戶不得不看的王牌產品,強制推送鏈接,引導用戶使用。這種運營手法已經非常成熟,不僅有直接的流量導入,互相推薦,還有QQ殺手級的"升級加速"和"點亮圖標"推廣手法。這一手法在QQ產品的推廣中屢試不爽,迅速提高了市場佔有率。

那些知名APP的第一批用戶都是怎麼來的?

2、百度

百度最開始是給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做搜索服務的,2000年互聯網泡沫爆發時,各大科技公司"哀鴻遍野",紛紛減少各項不必要的支出,其中就包括網站內搜索服務。後來百度出來自己獨立做搜索時,早已體驗過的搜狐、新浪用戶自然有一部分就跟過來了。

3、淘寶

阿里巴巴最早的業務是推廣網絡黃頁,最早的一批用戶便是通過電話黃頁和上門拜訪一個一個談出來的,這應該算是互聯網最早的"電話營銷"了,當然這也為阿里鍛煉出了一支能打硬戰、勝戰的"中供鐵軍"。

淘寶最初的一批用戶是靠當時和各大中小站長合作,各大中小網站給淘寶導流導出來的。

4、來往

雖然阿里巴巴財大氣粗,但其推出的來往仍就在苦苦找尋微信陰影下的發展路線,特別是來往積攢第一批用戶的故事,讓人看到就算是巨頭也不是做什麼都那麼容易(世界還是公平的)。2013年10月一天,馬雲在公司內網中就來往就公開表態,呼籲阿里巴巴員工成為來往產品推廣員的文章,並把來往挑戰微信比喻為一場"戰爭",他下達了死命令——阿里人11月底前不到100個公司外面的來往用戶,視同放棄紅包。"當然有100+未必有紅包,沒有100個是肯定沒有紅包。"

在這種量級的鞭策下,這兩天,阿里員工們在微博、QQ、微信和朋友圈裡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攬客"的群眾運動。

那些知名APP的第一批用戶都是怎麼來的?

5、知乎

先向專業人士發邀請碼,"全封閉"後再開放註冊。

知乎創始人周源最開始採用的是"殺熟"策略,發郵件邀請好友。2010年上線的前兩個星期,他們就邀請到大約200位用戶,多數是創始團隊的朋友或同事,幾乎全部來自IT創業圈,其中有不少媒體人或行業評論員,這個小圈子開始"互問互答"。但外界很難拿到邀請碼,它在初始階段幾乎是全封閉的。

當知乎一點點開放註冊,直到用戶數量達到2000人的時候,便出現了雷軍、李開復等IT名人,他們貢獻了各種高質量的回答;他們也因為社區的純潔性,首選知乎作為發聲平臺。知乎在發展頭兩年,一直用邀請註冊的方式維護社區的專業性,由此形成了第一批種子用戶。直到2013年3月開放註冊後,知乎才在更廣的話題領域有了較大發展。

那些知名APP的第一批用戶都是怎麼來的?

6.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發展初期通過媒體關係拉攏到了大批意見領袖、知名人士尤其是娛樂圈明星開通博客撰寫博文,甚至開出高價稿酬,其它門戶紛紛效仿。而這一幕在微博時代又重演了。

7、虎嗅

虎嗅最開始創辦時與現在有所不同,每天只發布一篇精品文章(附帶少量其他文章),並精簡關鍵信息,條目化發佈到微博上。一開始虎嗅的用戶為受邀前來的媒體圈人士,在內容受到好評和轉發之後,虎嗅逐步積累了第一批讀者和作者投稿。

8、小米手機

小米手機對"米粉"的運營一直被各大互聯網公司模仿和學習。

第一批小米手機的"米粉"其實是從MIUI論壇裡面發展過來的。當時做手機系統(MIUI)的時候,黎萬強幾乎每天都泡在論壇上灌水討論,並且要求手下的工程師每天要回復150個帖子,每個帖子後面會有一個相應的狀態來顯示這個解決問題工程師的ID和建議被採納的程度。

此外除了老闆和員工的"親力親為",小米還會時不時做一些"米粉同城會"的線下活動,邀請一些用戶到現場來與工程師當面交流,參與了MIUI的設計、研發、反饋等。

這些極大的增加了用戶的參與感和粘性,所以當第一代小米手機M1發佈時,從MIUI"聞風而來的"米粉將M1一搶而空,並形成用戶裂變。

那些知名APP的第一批用戶都是怎麼來的?

9、陌陌

社交軟件的核心和稀缺資源是女性用戶,尤其是優質的女性用戶。陌陌在發展的時候就選擇了新浪微博和QQ空間兩個投放渠道,通過一些列專題文案推廣,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戶。

此外陌陌還專門砸錢去"拉攏"了一批空姐、模特、淘女郎、校花等優質女性用戶為其產品站臺,就這樣"修得梧桐樹,自有鳳凰棲。"

10、小紅書

小紅書的第一批用戶來自於微信公眾號的導流。當時他們在公眾號上發了一些爆款文章,然後在公眾號設置回覆機制,關注公眾號回覆xxx即可獲取某某某攻略等,此外小紅書還在當時的出入境管理局和排隊的女人們一對一的"閒聊推薦",用購物攻略來吸引這些目標用戶們關注公眾號。

到了2013年9月和10月,小紅書的PC版和APP上線後,直接將公眾號上的小紅書粉絲導入APP,這就是小紅書第一批用戶的來源。

那些知名APP的第一批用戶都是怎麼來的?

其他

愛彼迎:地推住不上酒店的外地參會者;

滴滴打車:B端地推出租車師傅,C端線上燒錢做活動;

課程格子:獲取課程信息,深入校園進行地推;

今日頭條:手機預裝、手機應用商店推薦;

臉萌:應用商店推薦位,鼓勵分享得到口碑傳播;

……

總結

在做產品之前,首先就應該要對自己的產品用戶有一個基本的認知,比如我這個產品定位是什麼?準備解決哪些痛點和需求?目標用戶是哪些?這群用戶的特點是什麼?一般在哪裡經常出現?有了這個最基本的認知,我們獲取第一批用戶的時候才不會出現偏差,而獲取第一批用戶的方法大致如下:

線上:媒體及新媒體推廣(公眾號、微博、抖音、論壇),綜合性或互補類app合作,電話營銷等、手機預裝、應用商店推薦、競爭產品截流等。代表產品如小紅書、淘寶、微信、陌陌等。

線下:上門拜訪、一對一下載指引、地推、宣傳單海報、置換資源等。代表產品如愛彼迎、滴滴打車、課程格子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