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瓷器

陶瓷 康熙 瓷器 清朝 收藏一點通 收藏一點通 2017-09-13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瓷器

清康熙 郎窯紅釉折沿碗

(1)郎窯紅:郎窯紅的兩種類型;一種是單色層釉;另一種為雙層釉。以釉質、釉色而論,單層釉施釉較薄,釉面光亮,開有細片紋,釉色有濃豔和淺淡之分。由於施釉較薄,琢器器口邊沿處的釉面在高溫熔融下往往垂流,使器口顯露胎骨,並使器物上半部為淺紅色或淡色,釉色不及下半部勻淨。釉面接近露胎處一般呈現白色或米黃色,後仿郎窯紅單層釉器,更易出現釉面色調不勻的弊病,有的上半部分極淡或出現白色星點(真品偶有此現象),而下半部分則積釉色濃,色調對比鮮明。郎窯雙層釉的器物,均釉汁凝厚,釉面勻淨,無垂流現象,多開有較深紋路的片紋。釉色深淺濃淡不一,深色紅豔,濃者泛黑,間有黑色小星點與漬久形成的醬色汙垢的斑點和紋路;淺色粉紅如桃花;暗淡混濁色的釉表,常有似霧氣般的朦朧現象。所有郎窯紅器的胎質都潔白堅硬,器足露胎處泛火石紅色。北京翰海秋拍藏品海選:壹捌捌伍陸玖叄壹壹壹叄。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瓷器

清康熙 郎窯紅釉刻乾隆御題詩膽瓶

無論單層釉器或雙層釉器,都有其獨特的製作特點。一般琢器裡釉為白色,或米黃色,或微泛青色,開有片紋,大多器身無釉呈黑褐色,並且不過底足旋削線,俗稱“郎不流”之說並不盡然,也有少數垂流過而經人工稍加打磨修整的,但與後來那種須人工修磨底足的窯變釉的嚴重垂流現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區別。筆者曾統計過所見的郎窯器,其釉質垂流的約佔百分之十五。郎窯紅器的口和足邊,也有與明代宣德紅釉相似的那種“燈草邊”;不過,宣德時為自然形成的白口,而康熙時則是人為塗施的一層厚而含粉質的白釉或槳白釉。同時,器物裡口釉及足底的釉色常與器身紅釉不相一致,有的為開細小片紋的白釉,有些為淡蘋葉青釉,還有的為微黃的米湯釉。有些裡口為蘋葉青色的器物,足底也為蘋果青或青白色,並顯露出紅釉的斑暈。器足的處理不一,圈足的足際平面呈滾圓式、平切式或裡收外斜削的二層臺式。大多數底部無款,偶有書寫青花篆書“福”、“壽”二字或花形圖記的;極少數米黃色底寫“宣德年制”款識。過去稱作“宣紅”、“萬霽”的器物,實際上許多是康熙仿製的郎窯紅釉器。

郎窯紅是典型代表器型,有觀音樽、油槌瓶、貫耳瓶、爆竹瓶、膽瓶、花觚、爐、洗、盒、高足碗、墩式碗、盤等。小件器多為文具類。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瓷器

清 康熙 綠郎窯釉小梅瓶

(2)綠郎窯:又稱“綠哥瓷。它是和紅釉並存的品種,與郎窯紅的同類器相比,在胎、型、足等方面基本一致,只是裡外釉面均為青綠色,因而通常稱其為綠郎窯。常見有天球瓶、膽式瓶、橄欖瓶、缸、杯、盂及四方、八方、菊辨、葵口的盤、碗等。這些器物裡外釉面均為蘋果青綠釉,器身開有細小片紋,口部或施白釉或施醬黃釉,器足露胎處常泛火石紅色。其中的橄欖式小瓶,釉面凝厚,玻璃質感很強,光亮瑩澈,釉色較深,開有細碎的斜片紋,並映出五彩光澤,俗稱其為“蒼蠅翅”;此屬綠郎窯中的上乘者。另一種釉面,因銅紅釉的氧化還原程度不一,形成器裡釉為紅色,器外釉為淺綠色,類似綠郎窯的現象,此類被稱為“反郎窯”。器型有水盛、渣鬥等小型器皿。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瓷器

清康熙 綠郎窯觀音瓶

至於在郎窯紅釉與綠郎窯器上加繪的五彩裝飾,則多是因釉色有缺陷而作的遮掩。綠郎窯加彩的,又稱“綠哥瓷加彩”,多是彩色不鮮亮的黑綠彩,它減低了郎窯以釉色取勝的美感,弄巧成拙。郎窯紅釉器加彩器,後世仿品較多,但多施粉彩,尤應注意。

康熙時期的郎窯紅瓷器

清康熙 綠郎窯太白尊

民國初年,綠郎窯與郎窯紅一樣受國內外的珍重,尤其是法國人常不惜重金搜求,因而仿製康熙郎窯各色釉之風甚為流行。後世仿製雍正或乾隆之後的哥釉器,施罩綠釉或再加彩,以充作綠郎窯的。如一些綠哥釉大小瓶、罐之類,其胎體、器型有的完全同於雍正哥釉器。尚忽視器型、易於被誤認為是康熙綠郎窯,近代景德鎮也有仿燒的黃口綠郎窯器,但釉面光亮,色調過於濃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