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編者按:關於中國傳統頭盔,冷兵器研究所已經通過《秦始皇時興盛,唐太宗時復活,他才是中國古代頭盔裡的最炫民族風!》一文,介紹了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札甲盔。而本文將繼續介紹另一款中國古代頭盔——丸盔。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很多有關唐朝的軍事類文章,都會引用一個壁畫圖,裡面幾個唐朝兵士身穿鎧甲,頭上帶著一種用長鐵條拼接,形如球形的一種奇怪頭盔。由於就像許多鎧甲在國內都沒有確切的命名,因此筆者就姑且將其稱之為“丸盔”。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長樂公主墓中的軍士壁畫,實並所佩戴的就是非常奇特的丸盔

長樂公主墓中的這副壁畫,可以說是相當的著名。其精緻寫實的畫風,可以說給我們一探唐代軍事,創造了一扇大門。同時,這幅壁畫中的頭盔,也是對“丸盔”的一種極好體現。從壁畫中的造型來看,丸盔的特點,在於其是用長鐵條拼接而成,而且就像一些古老的漢代頭盔一樣,對側臉和腦後都進行了防禦,因此看起來就彷彿把整個腦袋包成了一個“西瓜”。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丸盔的造型結構誕生已久

不過就像中國很多種類的盔甲一樣,丸盔的起源尚不明確。從目前的考古結果來看,在商代到西周早期的北方地區,就已經發現了一些可能是丸盔前身的青銅頭盔。考慮到幾乎同時期的在今天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也發現有造型類似的斯基泰青銅盔,因此究竟是中原地區受到斯基泰人的影響,還是斯基泰人收到了中原的影響,這一點就很難說清了。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背景地區出土的西周早期頭盔,其特點和丸盔一樣,都有對側臉的防禦,不過卻沒有對腦後的防禦

伴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這種青銅一體盔,受到技術發展的限制,因此很快讓步與拼接式的鐵盔。不過在技術發展較為落後的草原地區,匈奴人為首的遊牧民族,依然大量使用古老的青銅盔。這種早期青銅丸盔,伴隨著匈奴對於西域和中亞的影響,也對當時中亞的一些半遊牧半定居的希臘化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後來大月氏人和受其影響的貴霜帝國。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西漢時期的匈奴青銅丸盔

不過這些希臘化民族,本身也極大的保留了他們所受的希臘化影響。這也表現在了他們的頭盔之上。相對於中原地區發現的早期青銅丸盔,在草原地區發現的丸盔,將面部開口製作成了帶有尖角的“M”形,並且在後期因為受到了中原地區皮質丸盔的影響,增加了對腦後的防禦。中亞和貴霜帝國,再次基礎上,繼續對其進行改進。雖然當時制鐵工藝還無法制作出完整的一體盔,但是通過鉚接的方式,用鐵條製造出了最早的鐵質丸盔。同時在匈奴的青銅丸盔基礎上,加大了正面的尖角,並且在開口兩邊增加兩塊鐵板,以此來對額頭和臉頰進行防護。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現代復原的貴霜武士

到了東漢時期,伴隨著中原王朝和控制中亞地區的貴霜帝國之間戰爭和交流。丸盔和鐵盆領一樣,再次轉手傳回了中原地區。不過從現在發現的東漢時期壁畫上的形象來看,東漢對於中亞丸盔的學習,更多的只是對其不同於中原地區的豎列拼接方式的借鑑。丸盔的造型,則更多的還是採用傳統的皮質圓盔和遊牧地區頭盔的特點,因此外形看起來有些類似後來尖盔的造型,而非是貴霜人所使用的圓潤球形結構。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東漢壁畫中的騎兵,無論是丸盔、鐵盆領,還是馬屁股上的寄生,都是受到貴霜人影響。

這種新式丸盔,並沒有立刻淘汰掉傳統的拼接式頭盔——札甲盔。甚至兩者之間的共存關係,一直持續到了唐代中後期,拼接式頭盔才最終退出主流裝備,以一種邊緣武備的身份,低調存在於中國的鎧甲發展歷史中。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不過除了傳統的拼接式頭盔外,其實丸盔也還有一個很強的競爭對手,那就是南北朝時期,傳入到中原地區的圓盔。有關圓盔的發展,其實也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其很有可能最早誕生自遊牧民族。在當時的北方政權,從出土陶俑來看的鎧甲裝備來看,一度有取代丸盔和拼接式頭盔的趨勢。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隋朝具裝騎兵俑,其佩戴的就是比較經典的圓盔

圓盔和丸盔,兩者可以說是互有所長。在造型上,丸盔自然防護的面積更大,但是相應的,丸盔造價也自然更高。其對側臉的覆蓋,也會在作戰時,影響到騎兵的聽力,因此對作戰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圓盔雖然沒有丸盔的這些缺點,但同樣的,較小的防護面積,卻也成了這種頭盔的硬傷。也因此到了隋末,南北軍事發展迎來了一場空前的融合,因此戰場複雜度極具提高,讓防護面積更大的丸盔,在短時期內完成崛起,迎來了新的輝煌時代。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唐初具裝騎兵俑,他所佩戴的就是丸盔

與此前以及之後的丸盔相比,唐代的丸盔,至少在外形設計上還是相當成功。其球狀的外形,雖然看起來多少有些滑稽,但是確可以讓整個頭部除面部外,都在頭盔的弧形結構保護之下。因此其在抗擊打能力上,可以說相當可觀。不過這種變化可能建立在當時的審美基礎上,在唐代中期開始,由於受到來自中亞尖盔的影響,丸盔也開始逐漸增加高度,並且在此基礎上,保護頭部兩側的結構也開始縮短,以配和當時的審美變化。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唐代中期開始,唐初圓潤的“西瓜”狀丸盔被類似尖盔的丸盔取代

對側臉防護面積的減小,使得丸盔必須更加依賴護頸增加保護。同時唐末五代時期,伴隨著鳳翅盔的風尚在中原地區的風行,作為丸盔的變種,鳳翅盔開始大行其道。不過宋代的鳳翅盔雖然在兩邊增加了炫酷的翅膀,但總體上在頭盔外形上,仍然沒有脫離唐朝和五代時期丸盔的基本構架。而在西夏、大理,以及高麗等這些受到中原文化影響較大,或者仍然保持唐代武備風格的國家政權,也有大量的丸盔存在。

盔甲界也有出口轉內銷?解密大唐軍隊為何都是“丸子頭”

▲作為丸盔的分支,鳳翅盔開始流行起來

到了元代開始,伴隨著蒙古人從西亞引進了更加豐富的鎧甲和頭盔類型,因此古老的丸盔,在中國頭盔界的地位遭受了極大的衝擊。此後,一直到清末,鎧甲在中國退出歷史舞臺前,丸盔雖然和拼接式頭盔一樣,依然也存在在元明清三代的裝備序列中,但卻也不過只是存在而已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