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負能量詩人,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成為千古名言

戰國末年《呂氏春秋·博志》曾記載:“全則必缺,極則必反。”意思是說事物發展到極端,往往會向相反方向轉化,從而走向衰敗。然而這句話的似乎用在我國古代大唐王朝的國運上再合適不過了,初唐經過幾代君王的勵精圖治,到開元年間終於迎來了鼎盛時代。但盛世的華章繁榮卻沒有延續多久,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李唐王朝開始走向沒落。到了中晚唐時期,皇權更是衰微,藩鎮割據局面日益嚴重,使唐王朝的統治權力名存實亡。

帝國的衰落,致使唐初一貫的進取向上的精神和積極的自我調節能力徹底消失,國內外矛盾日益加劇,朝政、科舉腐敗黑暗不堪。作為思想文化的創造者和繼承者,士大夫和眾多知識分子感到無情的絕望,他們渴望輔君王、濟蒼生,建功立業,但面對混亂的政局,只能感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在此情形下,晚唐文人墨客無不懷揣惆悵傷感心理,其詩歌也所表現帶有一種濃郁感傷情緒之美。在這其中就產生了唐朝最負能量詩人,他由於應進士試多次不中,最終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後來卻成為千古名言!

唐朝最負能量詩人,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成為千古名言

此人便是晚唐著名詩人羅隱(原名叫羅橫)。羅隱字昭諫,是唐末錢塘(今杭州)人,生於官宦之家,祖父曾做過縣令。羅隱素有“江東才子”之名,年少時便文名遠播,詩歌和文章都堪稱一流,“詩名於天下,尤長於詠史”,備受人們推崇和讚譽。《唐才子傳》也稱他“少機敏,善詩文,詩筆尤俊拔”。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文學人才,本該順利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可是他卻屢屢受挫落榜,最後負氣之下改名叫羅隱。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羅隱第一次到京師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然而事與願違,連考了七年都榜上無名。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幾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如今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執著,羅隱著實充分發揮了 “科舉虐我千百遍,我待科舉如初戀”的不服輸精神,雖“屢戰屢敗”但入仕求功名的決心與勇氣還是值得稱讚的。

唐朝最負能量詩人,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成為千古名言

不過話又說過來,唐朝考取進士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李白與杜甫雖然都是大詩人,但卻都不是科舉考試的寵兒。詩仙李白是個傳統教育的叛逆者,他不屑於參加科考,而想憑藉詩名進入中央朝廷。後經過玉真公主賀知章的推薦,他終於實現了夢想,成了唐玄宗身邊的近臣,陪侍皇帝左右。

詩聖杜甫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杜甫和羅隱一樣屢試不第,為了就業,他接連給皇上獻上了三大禮賦,最終感動了唐玄宗,賞給杜甫一個九品芝麻官。而大詩人孟郊更勵志,54歲才得中,隨後激動的寫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觀盡長安花”千古佳句。由此可見,在古代考取功名並非是件容易的事。

實話實說,羅隱的才學確實出眾,就連當時的宰相鄭畋和李蔚都對他青睞有加。但由於他自持才高,桀驁不馴,他的試卷裡的諷刺意味太強,考官們對他很是反感。在他的考卷中,議論朝政,諷刺意味強,這不是在考官自己的地盤打他們的臉嗎,就算考官惜才選中他,但這份試卷也是要程給皇帝御覽,如果天子一怒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僅羅隱有過錯,就連考官們都會受牽連。

唐朝最負能量詩人,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成為千古名言

對於屢試不第,羅隱也寫了許多自嘲詩篇,這其中較為出名的就是他那首《贈妓雲英》詩:“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當初以寒士身份赴舉,路過鍾陵縣(今江西進賢縣),結識了當地樂營中一個頗有才思的歌妓雲英,彼此應該印象很深刻。

多少年以後,不知道他第幾次考試落第再度路過鍾陵,又與這個歌姬碰面了。見到雲英仍隸名樂籍,未脫風塵,羅隱不勝感慨。更不料雲英一見面卻驚詫道:“怎麼羅秀才還是布衣?”於是呢,羅隱就寫了這首詩送給了她,道出了心中的無奈。

隨後羅隱對當時考試製度非常失望,對豪門貴族貪得無厭的醜惡本質更是非常厭惡,他便寫下了很多諷喻詩。其中就有諷刺意為極強的七言絕句《金錢花》:“佔得佳名繞樹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貯,應被豪門盡將。”該詩託物寄意的詩,雖然詩題是“金錢花”,但主旨並不是詠花,而是借金錢花戳穿了豪門貴族貪得無厭的醜惡。一針見血,具有很強的諷刺和批判力量。

唐朝最負能量詩人,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成為千古名言

羅隱雖然科舉不中,但他的才華並沒有被埋沒。在京城長安,也是混得風生水起,被達官貴人奉為座上客,甚至受到當時宰相鄭畋和李蔚的賞識。在這裡還有一段趣事,話說宰相鄭畋有個女兒,聰明美麗,愛好文學,在讀了羅隱的詩“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甚是喜歡,少女心性不禁情愫暗生。從此對這位只見其詩不見其人的才子,朝思暮想,輾轉反側。

當宰相女兒知道自己的父親和羅隱交好之時,便央求父親帶著她見這個才子。知女莫如父,女大不中留。鄭畋知道了女兒的心思後,就想順水推舟納羅隱為婿,也可促成一段風流佳話。於是鄭宰相就找時間約羅隱到府中做客,而鄭小姐就在門後看了他一眼,然後便掉頭就走,並且自此放下了心中的愛慕之情。

不僅如此,她還因為羅隱的面貌不佳而討厭起了他的詩歌。《舊五代史·梁書·羅隱傳》就曾記載:“畋女幼有文性,嘗覽隱詩卷,諷誦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隱至第,鄭女垂簾而窺之,自是絕不詠其詩。”

唐朝最負能量詩人,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成為千古名言

人生或總有太多的無奈和遺憾,詩人羅隱由於生活在政治極端腐敗的晚唐社會,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舉進士而不第,便化進取為憤怒,視功名如煙雲,常常以激憤的心情、銳利的筆鋒揭露現實的醜惡,批判唐廷的腐敗,抒發心中的憤懣。後來羅隱就寫出人生中比較有名的佳作《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這首詩可謂是充滿了負能量啊,寫出人生最深沉的無奈和不平,尤其是後兩句更是成為千古名言,流傳至今。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英雄也總有用武之地。羅隱一生不得志,晚年返回老家杭州,沒想到得到了吳越王錢鏐的重用,終於踏入“仕途”。當時羅隱已經55歲高齡,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高官厚祿下羅隱晚年生活的很是富足,一直到77歲才去世,或許這也算是上天對他前半生屢試不第的補償吧!臨終前,吳越王錢鏐更是親自探望,看著病榻上的羅隱,不禁淚眼婆娑說:“黃河信有澄清日,後世再難繼此才”。足見,當時錢鏐對羅隱才華的賞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