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與匈奴的作戰中,騎兵這一兵種大量增加,漢武帝養的戰馬數量已經高達 40 萬匹。這段時期保護騎兵的鎧甲已經出現。騎兵的鎧甲多為重型鎧甲,除了傳統的扎甲,還有魚鱗甲、兩檔鎧、明光鎧等。

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此甲得名自胸前兩塊護板,經打磨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謂之明光。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與匈奴的作戰中,騎兵這一兵種大量增加,漢武帝養的戰馬數量已經高達 40 萬匹。這段時期保護騎兵的鎧甲已經出現。騎兵的鎧甲多為重型鎧甲,除了傳統的扎甲,還有魚鱗甲、兩檔鎧、明光鎧等。

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此甲得名自胸前兩塊護板,經打磨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謂之明光。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維基百科

而且不僅騎兵有鎧甲,戰馬也有鎧甲。馬匹的鎧甲,除了眼、鼻、四肢和馬尾,其餘部分都在鎧甲的保護範圍。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與匈奴的作戰中,騎兵這一兵種大量增加,漢武帝養的戰馬數量已經高達 40 萬匹。這段時期保護騎兵的鎧甲已經出現。騎兵的鎧甲多為重型鎧甲,除了傳統的扎甲,還有魚鱗甲、兩檔鎧、明光鎧等。

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此甲得名自胸前兩塊護板,經打磨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謂之明光。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維基百科

而且不僅騎兵有鎧甲,戰馬也有鎧甲。馬匹的鎧甲,除了眼、鼻、四肢和馬尾,其餘部分都在鎧甲的保護範圍。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這樣看似高配置的裝備,和宋代女真族的“鐵浮屠”還是沒法比。南宋時期,北方女真族人馬具甲的“鐵浮屠”,就像今天的坦克,在戰場上和輕型、中型騎兵的“柺子馬”配合作戰,威力巨大。

但畢竟笨重、機動能力差,岳飛等宋朝將領,正是抓住了金軍這一特點,命令士兵用麻扎刀專砍馬腿,鎧甲過重的戰馬難以再站起來,因此得以多次成功截擊鐵浮屠。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與匈奴的作戰中,騎兵這一兵種大量增加,漢武帝養的戰馬數量已經高達 40 萬匹。這段時期保護騎兵的鎧甲已經出現。騎兵的鎧甲多為重型鎧甲,除了傳統的扎甲,還有魚鱗甲、兩檔鎧、明光鎧等。

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此甲得名自胸前兩塊護板,經打磨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謂之明光。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維基百科

而且不僅騎兵有鎧甲,戰馬也有鎧甲。馬匹的鎧甲,除了眼、鼻、四肢和馬尾,其餘部分都在鎧甲的保護範圍。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這樣看似高配置的裝備,和宋代女真族的“鐵浮屠”還是沒法比。南宋時期,北方女真族人馬具甲的“鐵浮屠”,就像今天的坦克,在戰場上和輕型、中型騎兵的“柺子馬”配合作戰,威力巨大。

但畢竟笨重、機動能力差,岳飛等宋朝將領,正是抓住了金軍這一特點,命令士兵用麻扎刀專砍馬腿,鎧甲過重的戰馬難以再站起來,因此得以多次成功截擊鐵浮屠。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插畫復原圖

從唐朝開始,盔甲就開始變輕了。唐初的戰爭中,漢人將領多次以鐵馬輕騎遠程作戰。唐朝名將李靖曾以三千輕騎兵成功夜襲當時東突厥國,被唐太宗盛讚,並封其為代國公。

唐朝末年還出現了紙甲,紙甲和紙衣可不一樣,甚至在南北朝時就已經開始使用,一直到清代都在用。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與匈奴的作戰中,騎兵這一兵種大量增加,漢武帝養的戰馬數量已經高達 40 萬匹。這段時期保護騎兵的鎧甲已經出現。騎兵的鎧甲多為重型鎧甲,除了傳統的扎甲,還有魚鱗甲、兩檔鎧、明光鎧等。

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此甲得名自胸前兩塊護板,經打磨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謂之明光。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維基百科

而且不僅騎兵有鎧甲,戰馬也有鎧甲。馬匹的鎧甲,除了眼、鼻、四肢和馬尾,其餘部分都在鎧甲的保護範圍。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這樣看似高配置的裝備,和宋代女真族的“鐵浮屠”還是沒法比。南宋時期,北方女真族人馬具甲的“鐵浮屠”,就像今天的坦克,在戰場上和輕型、中型騎兵的“柺子馬”配合作戰,威力巨大。

但畢竟笨重、機動能力差,岳飛等宋朝將領,正是抓住了金軍這一特點,命令士兵用麻扎刀專砍馬腿,鎧甲過重的戰馬難以再站起來,因此得以多次成功截擊鐵浮屠。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插畫復原圖

從唐朝開始,盔甲就開始變輕了。唐初的戰爭中,漢人將領多次以鐵馬輕騎遠程作戰。唐朝名將李靖曾以三千輕騎兵成功夜襲當時東突厥國,被唐太宗盛讚,並封其為代國公。

唐朝末年還出現了紙甲,紙甲和紙衣可不一樣,甚至在南北朝時就已經開始使用,一直到清代都在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紙甲的甲片是反覆捶打的多層紙張組成,雖然沒有鐵片堅硬,但由於紙張具有柔韌性,多次捶打後能夠形成高密度的纖維網絡,對外界的捶打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主要還是比鐵甲更為輕便。

盛唐時期由於國力強盛,戰亂平定,鎧甲有了禮儀性的功能。由絲綢、皮料等材料製成的鎧甲開始出現。而且還會在紙甲、布甲上繪製各種裝飾圖案,用於重要的非軍事場合。宋朝還出現了華麗的“五色介冑”,專門穿在儀仗隊身上。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與匈奴的作戰中,騎兵這一兵種大量增加,漢武帝養的戰馬數量已經高達 40 萬匹。這段時期保護騎兵的鎧甲已經出現。騎兵的鎧甲多為重型鎧甲,除了傳統的扎甲,還有魚鱗甲、兩檔鎧、明光鎧等。

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此甲得名自胸前兩塊護板,經打磨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謂之明光。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維基百科

而且不僅騎兵有鎧甲,戰馬也有鎧甲。馬匹的鎧甲,除了眼、鼻、四肢和馬尾,其餘部分都在鎧甲的保護範圍。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這樣看似高配置的裝備,和宋代女真族的“鐵浮屠”還是沒法比。南宋時期,北方女真族人馬具甲的“鐵浮屠”,就像今天的坦克,在戰場上和輕型、中型騎兵的“柺子馬”配合作戰,威力巨大。

但畢竟笨重、機動能力差,岳飛等宋朝將領,正是抓住了金軍這一特點,命令士兵用麻扎刀專砍馬腿,鎧甲過重的戰馬難以再站起來,因此得以多次成功截擊鐵浮屠。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插畫復原圖

從唐朝開始,盔甲就開始變輕了。唐初的戰爭中,漢人將領多次以鐵馬輕騎遠程作戰。唐朝名將李靖曾以三千輕騎兵成功夜襲當時東突厥國,被唐太宗盛讚,並封其為代國公。

唐朝末年還出現了紙甲,紙甲和紙衣可不一樣,甚至在南北朝時就已經開始使用,一直到清代都在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紙甲的甲片是反覆捶打的多層紙張組成,雖然沒有鐵片堅硬,但由於紙張具有柔韌性,多次捶打後能夠形成高密度的纖維網絡,對外界的捶打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主要還是比鐵甲更為輕便。

盛唐時期由於國力強盛,戰亂平定,鎧甲有了禮儀性的功能。由絲綢、皮料等材料製成的鎧甲開始出現。而且還會在紙甲、布甲上繪製各種裝飾圖案,用於重要的非軍事場合。宋朝還出現了華麗的“五色介冑”,專門穿在儀仗隊身上。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Giuseppe Castiglione

清朝中後期,火器的使用逐漸增加,鎧甲演化為了代表身份的裝飾性服飾。它主要以棉甲為主,它以緞布為表面,顏色眾多,早期以八旗的紅、白、橘、黃、藍為其服色,在很多清宮劇中,也能多見到。

"

長期的穩定和平年代,也只是後冷戰時代才有的。在這之前,古老的中國經歷了太多朝代的更迭和戰亂。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用來防禦的鎧甲便應運而生。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遠古的人們赤身裸體地走在陸地上的時候,他們會用動物骨頭、獸皮和木材等簡易的材料來保護自己,這就是鎧甲最初的模樣。春秋戰國時期,青銅製品較多,那個時候也就出現了用青銅製作的單件胸甲。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出現青銅胸甲,並不意味著這是所有士兵的標配。青銅在當時並不便宜,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更多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能穿上這一塊又硬又重的銅板的,那都是貴族。

真正有大批士兵穿上鎧甲,還得到秦朝。在秦始皇兵馬俑裡發現了大量穿有鎧甲的兵馬俑。 從這些兵馬俑的鎧甲中,可以發現,秦朝的鎧甲已經進步了很多,也變得更加實用。甲片已經全部採用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不比銅板一塊那樣笨重,而且甲衣也能保護身體更多的區域。當然不同的兵種,盔甲的樣式也有差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當然秦朝穿鎧甲的士兵多,並不意味著是個兵就能配得上,沒有鎧甲的小兵卒,上了戰場也只能以肉身相搏。直到漢代,鎧甲才成了軍隊裡的標配。這主要是因為漢代時,鐵器普遍使用,而鐵又比銅便宜了許多,此外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頻繁的戰爭,也使得玄甲大量使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與匈奴的作戰中,騎兵這一兵種大量增加,漢武帝養的戰馬數量已經高達 40 萬匹。這段時期保護騎兵的鎧甲已經出現。騎兵的鎧甲多為重型鎧甲,除了傳統的扎甲,還有魚鱗甲、兩檔鎧、明光鎧等。

明光鎧,是南北朝至唐時期流行的胸前有兩片板狀護胸的鎧甲。此甲得名自胸前兩塊護板,經打磨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謂之明光。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維基百科

而且不僅騎兵有鎧甲,戰馬也有鎧甲。馬匹的鎧甲,除了眼、鼻、四肢和馬尾,其餘部分都在鎧甲的保護範圍。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這樣看似高配置的裝備,和宋代女真族的“鐵浮屠”還是沒法比。南宋時期,北方女真族人馬具甲的“鐵浮屠”,就像今天的坦克,在戰場上和輕型、中型騎兵的“柺子馬”配合作戰,威力巨大。

但畢竟笨重、機動能力差,岳飛等宋朝將領,正是抓住了金軍這一特點,命令士兵用麻扎刀專砍馬腿,鎧甲過重的戰馬難以再站起來,因此得以多次成功截擊鐵浮屠。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插畫復原圖

從唐朝開始,盔甲就開始變輕了。唐初的戰爭中,漢人將領多次以鐵馬輕騎遠程作戰。唐朝名將李靖曾以三千輕騎兵成功夜襲當時東突厥國,被唐太宗盛讚,並封其為代國公。

唐朝末年還出現了紙甲,紙甲和紙衣可不一樣,甚至在南北朝時就已經開始使用,一直到清代都在用。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紙甲的甲片是反覆捶打的多層紙張組成,雖然沒有鐵片堅硬,但由於紙張具有柔韌性,多次捶打後能夠形成高密度的纖維網絡,對外界的捶打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主要還是比鐵甲更為輕便。

盛唐時期由於國力強盛,戰亂平定,鎧甲有了禮儀性的功能。由絲綢、皮料等材料製成的鎧甲開始出現。而且還會在紙甲、布甲上繪製各種裝飾圖案,用於重要的非軍事場合。宋朝還出現了華麗的“五色介冑”,專門穿在儀仗隊身上。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Giuseppe Castiglione

清朝中後期,火器的使用逐漸增加,鎧甲演化為了代表身份的裝飾性服飾。它主要以棉甲為主,它以緞布為表面,顏色眾多,早期以八旗的紅、白、橘、黃、藍為其服色,在很多清宮劇中,也能多見到。

關於鐵馬輕騎的冷知識,都藏在鎧甲裡

圖/網絡

冷兵器時代已經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不論是作為身份的象徵,還是用於戰場上的防禦,鎧甲都不再被需要,但這些鎧甲見證了中國古代戰爭的變化,讓我們能從這些冰冷的鎧甲中,感受到那些冰與火的戰亂,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文/逸驍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