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讓我每年至少檢查兩次糖化血紅蛋白,我總覺得沒必要查,看完這篇文章我後悔了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在就診過程中,醫生會讓您查一下“糖化”,糖化是糖化血紅蛋白的簡稱,化驗單上顯示的是英文HbA1c,反映最近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凡是到醫院診治的糖尿病患者,無一例外地要查“糖化”,而且隔段時間,就要查一次,有的患者不理解,我天天查血糖,還有必要查“糖化”嗎?

是的,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告訴您糖尿病患者必需定期查“糖化”的4個理由。

醫生讓我每年至少檢查兩次糖化血紅蛋白,我總覺得沒必要查,看完這篇文章我後悔了

1.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人體的血液中,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多種成分,紅細胞中有一種物質稱為血紅蛋白,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糖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相遇並結合的產物,叫糖化血紅蛋白。

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得越多,說明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所以,一般來說,血糖越高,“糖化”越高;血糖越低,“糖化”越低。

糖化血紅蛋白幾乎不受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的影響,一旦形成,不易分解,非常穩定,也相當可靠,能夠真實反映患者檢測前平均2-3個月的血糖水平,所以,被國際譽為糖尿病監控的“金標準”。

2.糖化血紅蛋白與併發症密切相關

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4%-6%。如果糖化血紅蛋白長期控制不穩定,則會改變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並引起血脂和血液黏稠度的增高,加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還會引起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誘發糖尿病腎病;如果眼睛的晶體被糖化,就可能引發白內障。

所以,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與糖尿病併發症密切相關

糖化血紅蛋白升高,還是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一般來說,糖化血紅蛋白每增加1%,男性患者的死亡危險性就增加24%,女性則增加28%。

一旦糖化血紅蛋白超過7%,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就增加50%以上。

所以,醫生為您查“糖化”,就是了解“糖化”的高低,調整治療方案,降低“糖化”水平,防止併發症的發生。

3.血糖不能代替糖化

儘管經常查血糖甚至每天查血糖,但血糖並不能代替“糖化”。血糖與“糖化”的關係,如同秒針與時針的關係,血糖只是反映瞬間的血糖水平,特別是有的患者血糖波動較大時,無法真實反映患者較長時間的實際血糖水平。

“糖化”是成千上萬個瞬間的血糖平均值,所以,必須將血糖與“糖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才能瞭解患者真正的血糖水平。

4.血糖+糖化,真實反映病情

根據血糖和“糖化”結果進行分析,大體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如果血糖和糖化都高,說明患者此前這段時間的血糖確實控制不理想。

第二種:“糖化”不高,而這次血糖高,說明此前血糖控制得比較理想,只是這次飲食不當或忘記服藥等原因導致偶然一次血糖升高。

第三種:單次血糖正常,“糖化”卻很高,說明之前一段時間血糖控制非常差,只是近日或當日特別注意飲食等,所造成的暫時血糖正常的假象。

如何檢查糖化血紅蛋白

美國糖尿病學會和我國2型糖尿病指南均建議:糖化血紅蛋白降至7.0%以下。

  • 對於病程比較短,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預期壽命長且無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更嚴格,要求小於6.5%,控制在正常值更好。
  • 對於病程比較長,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短,有顯著的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有嚴重的合併症等患者,此時,為安全起見,“糖化”不必控制得那麼嚴格,可以放寬至8.0%以下。

新發現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穩定,使用胰島素治療或需要調整治療方案者,每3個月查一次。

如果患者經過治療,血糖已經控制良好,且穩定的患者,可以每半年檢測1次。

為什麼要降糖化血紅蛋白

英國曾經做過一項大型的研究,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就降低21%,心肌梗死發生率降低14%,心力衰竭發生率降低16%,腦卒中發生率降低12%,白內障摘除術下降19%,微血管病變發生率降低37%,周圍血管疾病導致的截肢和死亡率下降43%。

由此可見,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有多重要。

然而調查顯示:只有30%的患者能夠做到定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你做到了嗎?

作者:胡新林,青大附院內分泌代謝疾病科副主任護師,糖尿病教育專家,臨床工作三十餘年,獲得國家級糖尿病教育者證書,主編《糖尿病居家調養全典》《醫療專家+護理專家教您戰勝糖尿病》《痛風居家調養全典》等著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