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離開浙江台州,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道別'

"

以下這篇文字,是我2014年寫下的。那年,我即將離開臺州回老家。我在臺州路橋打了五六年的工,對臺州這個地方還是很有感情的,諸多不捨和留戀,諸多迷惘和惆悵,全部在這篇文字裡裡。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心頭莫名的惆悵和哀傷起來。我的身旁,雜亂地堆著幾個包裹,妻正忙著往一個碩大的編織袋裡塞衣服。

是的,我就要離開臺州了,明天,或者後天。

"

以下這篇文字,是我2014年寫下的。那年,我即將離開臺州回老家。我在臺州路橋打了五六年的工,對臺州這個地方還是很有感情的,諸多不捨和留戀,諸多迷惘和惆悵,全部在這篇文字裡裡。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心頭莫名的惆悵和哀傷起來。我的身旁,雜亂地堆著幾個包裹,妻正忙著往一個碩大的編織袋裡塞衣服。

是的,我就要離開臺州了,明天,或者後天。

那年離開浙江台州,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道別

剛才兒子問:“我們哪時候回來?”我愕然,然後耐心跟他解釋:“此次回故鄉,有可能以後都不會到台州了。”也難怪,兒子出生在臺州,喝著台州的水長大,他早把那個隨時流動的出租屋當做了家,把台州當做了他的故鄉。

很多東西帶不走,送人的送人,丟棄的丟棄,心裡很多不捨。也許,這跟我是一個戀舊的人有關,儘管很多物件已然破敗,平時裡也很少用到,但就是不忍丟棄,每一樣東西都見證了一段舊時光,讓人充滿溫馨的回味。譬如兒子幼時穿的開襠褲,我每搬到一個地方辦的暫住證,或者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它們都是我一路走來的見證,曾經在我人生的某段旅程立下過“汗馬功勞”,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現在要捨棄,真的是心裡千絲萬縷的不願意,就像是要我忘記掉多年前的往事,或者是某一個人。

"

以下這篇文字,是我2014年寫下的。那年,我即將離開臺州回老家。我在臺州路橋打了五六年的工,對臺州這個地方還是很有感情的,諸多不捨和留戀,諸多迷惘和惆悵,全部在這篇文字裡裡。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心頭莫名的惆悵和哀傷起來。我的身旁,雜亂地堆著幾個包裹,妻正忙著往一個碩大的編織袋裡塞衣服。

是的,我就要離開臺州了,明天,或者後天。

那年離開浙江台州,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道別

剛才兒子問:“我們哪時候回來?”我愕然,然後耐心跟他解釋:“此次回故鄉,有可能以後都不會到台州了。”也難怪,兒子出生在臺州,喝著台州的水長大,他早把那個隨時流動的出租屋當做了家,把台州當做了他的故鄉。

很多東西帶不走,送人的送人,丟棄的丟棄,心裡很多不捨。也許,這跟我是一個戀舊的人有關,儘管很多物件已然破敗,平時裡也很少用到,但就是不忍丟棄,每一樣東西都見證了一段舊時光,讓人充滿溫馨的回味。譬如兒子幼時穿的開襠褲,我每搬到一個地方辦的暫住證,或者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它們都是我一路走來的見證,曾經在我人生的某段旅程立下過“汗馬功勞”,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現在要捨棄,真的是心裡千絲萬縷的不願意,就像是要我忘記掉多年前的往事,或者是某一個人。

那年離開浙江台州,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道別

當年我在昆明清源牧業公司做銷售的時候,壓根想不到會在2007年來到台州這個海濱城市,而且一待就是六年多。當然,我也沒想過,自己會在何年何月,以何種方式離開臺州,但離開是註定的,這樣想,心裡應該釋然,會好過一點的。

靜下來,望著這座從陌生到熟悉的城市,許多往事湊熱鬧般一股腦的湧上來,浮現在眼前。還記得第一次和妻子來到台州,無法適應台州的時差和氣溫,彷徨失措,我的臂膀竟褪了一層皮;還記得為了生活,我蹬著自行車,從一家工廠到另一家工廠,忍辱負重,加班加點,我們的租房也從新橋換到中林,然後是金清,再到現在的椒江農場;還記得在金清的某個小工廠裡,我第一次讓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我做工的老闆為我到居委會打證明領取稿費;還記得我一邊為了生存,在煙塵鬥亂的車間汗流浹背,為了夢想,每個寂靜的夜晚在狹小的出租屋伏案疾書;還記得我先後在金清狹窄的出租屋內,接受了多家報社、電視臺的媒體專訪……

這幾年,我竟然陸續發表了不少作品,樣刊和文友們的贈書塞滿了我的小書架。如今要走了,這些書讓我頭疼,路途遙遠,書本厚重,實在是不便攜帶,況且數量還不少,我必須要“忍痛割愛”掉一部分,所以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整理這些書。樣刊和樣報,上面刊發有我的文章,自然是不能扔;文朋詩友贈送的詩集文本,多是簽名版,不僅都是好書,還蘊含著濃濃的朋友之情,這些書也不捨扔;某些雜誌社贈閱的樣刊也都讓我那麼喜愛,書上的每一個文字,都是一顆珍珠,這些書籍我也狠不下心扔。結果挑來選去,一本也沒丟,用紙箱整齊的裝了進去,足足兩大箱。

"

以下這篇文字,是我2014年寫下的。那年,我即將離開臺州回老家。我在臺州路橋打了五六年的工,對臺州這個地方還是很有感情的,諸多不捨和留戀,諸多迷惘和惆悵,全部在這篇文字裡裡。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心頭莫名的惆悵和哀傷起來。我的身旁,雜亂地堆著幾個包裹,妻正忙著往一個碩大的編織袋裡塞衣服。

是的,我就要離開臺州了,明天,或者後天。

那年離開浙江台州,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道別

剛才兒子問:“我們哪時候回來?”我愕然,然後耐心跟他解釋:“此次回故鄉,有可能以後都不會到台州了。”也難怪,兒子出生在臺州,喝著台州的水長大,他早把那個隨時流動的出租屋當做了家,把台州當做了他的故鄉。

很多東西帶不走,送人的送人,丟棄的丟棄,心裡很多不捨。也許,這跟我是一個戀舊的人有關,儘管很多物件已然破敗,平時裡也很少用到,但就是不忍丟棄,每一樣東西都見證了一段舊時光,讓人充滿溫馨的回味。譬如兒子幼時穿的開襠褲,我每搬到一個地方辦的暫住證,或者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它們都是我一路走來的見證,曾經在我人生的某段旅程立下過“汗馬功勞”,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現在要捨棄,真的是心裡千絲萬縷的不願意,就像是要我忘記掉多年前的往事,或者是某一個人。

那年離開浙江台州,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道別

當年我在昆明清源牧業公司做銷售的時候,壓根想不到會在2007年來到台州這個海濱城市,而且一待就是六年多。當然,我也沒想過,自己會在何年何月,以何種方式離開臺州,但離開是註定的,這樣想,心裡應該釋然,會好過一點的。

靜下來,望著這座從陌生到熟悉的城市,許多往事湊熱鬧般一股腦的湧上來,浮現在眼前。還記得第一次和妻子來到台州,無法適應台州的時差和氣溫,彷徨失措,我的臂膀竟褪了一層皮;還記得為了生活,我蹬著自行車,從一家工廠到另一家工廠,忍辱負重,加班加點,我們的租房也從新橋換到中林,然後是金清,再到現在的椒江農場;還記得在金清的某個小工廠裡,我第一次讓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我做工的老闆為我到居委會打證明領取稿費;還記得我一邊為了生存,在煙塵鬥亂的車間汗流浹背,為了夢想,每個寂靜的夜晚在狹小的出租屋伏案疾書;還記得我先後在金清狹窄的出租屋內,接受了多家報社、電視臺的媒體專訪……

這幾年,我竟然陸續發表了不少作品,樣刊和文友們的贈書塞滿了我的小書架。如今要走了,這些書讓我頭疼,路途遙遠,書本厚重,實在是不便攜帶,況且數量還不少,我必須要“忍痛割愛”掉一部分,所以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整理這些書。樣刊和樣報,上面刊發有我的文章,自然是不能扔;文朋詩友贈送的詩集文本,多是簽名版,不僅都是好書,還蘊含著濃濃的朋友之情,這些書也不捨扔;某些雜誌社贈閱的樣刊也都讓我那麼喜愛,書上的每一個文字,都是一顆珍珠,這些書籍我也狠不下心扔。結果挑來選去,一本也沒丟,用紙箱整齊的裝了進去,足足兩大箱。

那年離開浙江台州,我寫下這樣的文字來道別

兒子自幼不喜吃喝,倒是對玩具情有獨鍾,從飛機坦克槍支彈藥到刀劍臉譜金箍棒,應有盡有,都是這些年陸續購買的,大小各異,價格也是參差不齊。兒子玩玩具頗為愛護,玩過後的玩具都裝好放下來了,所以積攢了三四箱,這次回鄉,自然不能全部帶回去的,必須要丟掉一部分。看著兒子念念不捨心痛的表情,我的心裡也挺不是滋味。

別了,台州。

如今,我離開臺州已經五年有餘,回到故鄉後,我開過麵館,開過傳媒公司,做過媒體記者,編導過影視作品,如今,在故鄉昭通,這個素有秋城之稱的城市,買了車,買了房,算是給妻兒一個安居之所。而我,依舊心懷一顆漂泊的心,依舊跌跌撞撞,依舊彷徨迷惘。(作者:吳慶鈞,(泉龍),雲南巧家人。打工詩人,媒體人,影視編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