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真是傻人有傻福,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旅行的我接到一個信息,臺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邀請我去臺灣的六個離島走一趟踩線行程。臺灣,我還沒有去過。臺灣六個離島,別說我了,就是土生土長在臺灣幾十年的人也沒有幾個能走完這麼多的離島。這種機會可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有的,行程內有臺灣北部最大的城市臺北以及南部最大的城市高雄,臺灣島最北的城市基隆以及最南的城市墾丁,有距離大陸最近的離島金門島以及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和平島。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回到北京僅僅一天的時間把辦理臺灣通行證和G籤的手續遞交,第二天出發去北海道,10天后從北海道回來取出通行證,直接辦理加急入臺證,一天時間搞定。兩天之後啟程飛往臺北,如此緊急高效的完成所有手續在我20多年的旅行經歷中還是第一次,不為別的,就因為這趟得之不易的旅程。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抵達臺北後搭捷運看101大廈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臺北市中心的路段

臺灣,對我們大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地方,一個與我們在文化、語言、時間上都沒有差異的地方,一個有著無數美景等著我們去探索的地方。當然了,兩岸除了共同之處也有著很多有趣的區別。首先是語言,明明都是以中文書寫用漢語說話,但卻有很多令人發笑的差異。第一個讓我感到意外的就是我這個姓,到了臺灣後所有遇到的臺灣人都叫我MOU(謀)先生,我告訴他們是MU(木)先生,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用手機打字輸入,牟在臺灣打MU愣是打不出來,這個字在臺灣根本就不是多音字,就念MOU。抵達臺北機場問工作人員哪裡去搭出租車,人家一頭霧水,回問了我一句:“計程車嗎?”我們說的垃圾在臺灣發音是樂色,我們說的珠穆朗瑪峰臺灣叫聖母峰,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去餐廳點了一份土豆的話,上來的一定是一份花生,臺灣人管花生叫土豆,那土豆叫什麼呢?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臺北的松江路

如果臺灣人說你口條好,可沒有半點貶義,臺灣的口條指的就是人的舌頭而不像我們指的是豬舌頭。我們的軟件硬件人家叫軟體硬體,我們說橙子人家叫柳丁,我們說包括人家念包刮。在外來語的地名和人名上兩岸差別還要大,我們說老撾人家叫寮國,我們講帕勞人家念帛琉,我們喊的法國俄國,人家唸的都是四聲。人名的區別就更大了,管普京叫普丁,朴槿惠讀成僕槿惠,美國總統的名字自打杜魯門之後只有一個卡特是一樣的。要說兩岸語言中區別最大的要數“窩心”,這個詞的意思在兩岸正好相反,臺灣的窩心就是暖心的意思,當臺灣人衝你說“我看你很窩心”的時候,你應該頂著一臉的微笑回饋人家。臺灣人說話的語氣語調和大陸的差異比人名的差異還要大,臺灣女生說話都嗲嗲的,很得大陸男生青睞,不像大陸女生一個個都爭著搶著標榜自己是女漢子。如此大的差異在所有公共場合的電子語音提示中卻完全相同,甭管是地鐵售票機還是手機導航裡傳出的聲音都一模一樣。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臺北的小巷

經過一夜的高質量睡眠,今天該正式開始我的離島之旅了。第一站是基隆,臺灣最北的城市。在行政劃分上臺灣和大陸以及美國都不一樣,美國是一個縣或郡之下有很多個市,就像洛杉磯郡裡有88個城市,和大陸正好相反,大陸是市比縣大,就像北京市密雲縣。臺灣是市縣比肩存在,給我感覺每個城市或縣在我印象里根本沒有邊界,車開著開著就到新北市了,開著開著又到桃園市了,這不,還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從臺北來到了基隆。這次來基隆的目的是去距離臺灣最近的一個叫和平島的離島,距離有多近呢?之間隔著一座1935年搭建的臺灣第一座跨海橋—和平橋,一般提到跨海橋都得說成是跨海大橋,這次行程的第一天就讓我看到了今生第一座跨海小橋。站在橋頭準備走向百十米外的另一邊,接待方人員善意地提醒我:“馬上就要離開臺灣了,準備好護照哦!”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臺灣第一座跨海橋—和平橋

先不能急著過橋,橋左側的風景生生把我的視線從對岸的和平島拉了回來。橋頭這個地方是正濱漁港,這個小小的漁港在日本佔據時期可是臺灣最大的漁港,是早期帶動基隆漁港商貿的功臣。21世紀的今天,正濱漁港的規模早就被無數的港口超過,從港口的功用性來說,它是應該享受“退休生活”的時候了。但正濱漁港好像並不甘被歷史所淹沒,彷彿鳳凰涅槃一般在21世紀的今天以另一幅面貌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沒錯,今天的正濱漁港被人們改稱為彩色小鎮。面對著這個由9種色彩搭建出來的夢幻小鎮安靜地趴在港口的平臺之上,平臺下則整齊地排列著從海上歸來的疲倦漁船。水面上的漁船向遊人訴說著漁港的歷史,岸上的彩屋向世人展現著青春的魅力。湛藍色的海水不甘寂寞,無私地將彩屋的魅力倒影在水面的波紋之中,讓眼前的美景頓時以乘以二的方式衝擊著遊客的視網膜。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正濱漁港的彩色小鎮

全世界知名的十大彩色小鎮我個人覺得排名有點欠妥,西班牙馬加拉的藍紅,希臘聖托裡尼伊亞小鎮的藍白,墨西哥的黃色小鎮,印度拉賈斯坦邦的藍色小鎮,從視覺感受來說的確是很震撼,但從色彩多樣性來說還是略顯平淡。我個人認為彩色小鎮一定要有海的襯托,海濱的彩色小鎮會讓眼前的色彩更為靈動,好像給每種色彩都賦予了生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個人最喜歡是智利的瓦爾帕萊索,一個多彩的豔麗海濱小鎮,一個讓色彩肆意渲染的小鎮。今天在正濱漁港看到的彩色小鎮,同樣的多彩衝擊著您的視覺,同樣安靜地讓海水倒影著,同樣讓遊客安坐在海邊靜靜地欣賞眼前的景色。與多彩的衝擊力相反的是這裡的安詳寧靜,景緻安然地呈現在眼前,固定畫面中海面的波紋讓遊客不會陷入沉醉在風景的大片中的幻覺,極為清晰地提醒著遊客:“沒錯,您不是在欣賞獲獎風景照片,您看到的都是活生生的景色。”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海面被彩色小鎮漆成了調色板

欣賞完彩色小鎮就該過橋去和平島了吧?錯!橋的這邊可不只有彩色小鎮,另一個景點比彩色小鎮還要知名,甚至都把好萊塢大片《美國隊長》的外景地都定在了這裡。這就是阿根納造船廠,一個被稱為廢墟祕境的地方,一個用水泥做成鋼構結構的地方。在日本佔據的時期,這裡是礦砂裝船廠,每天一船船的礦產資源就是從這裡被運往日本的。1967年和美國遊輪製造商阿根納合作在此建造遊艇,後經營不善倒閉,如今剩下的只有殘垣斷壁。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今天荒寂的廢墟卻得到了遊人的追捧,這裡除了拍攝電影還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甚至還有攝影師從廢墟頂部失足落下的慘劇發生。不過說句實話,這裡的氛圍如果在晚間或陰鬱的天氣裡,有種特別的神祕感,利用光線和暗影完全能拍出攝影佳作,如果拍黑白片更是氛圍濃郁,那種淒涼、神祕、頹廢、陰森不用加以特殊的修飾就能凸顯出來,剝落的磚塊和裸露的框架處處留有歲月流逝帶來的斑駁痕跡,攝影愛好者來基隆一定不要錯過這個景點,獲獎大片很有可能就在阿根納廢墟里誕生。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站在和平橋上看阿根納造船廠

走過短短的和平橋,我們正式離開了臺灣島的土地,開始了此次臺灣離島遊的第一個離島旅程。和平島原名社寮島,現在島上有兩座通往基隆的橋,分別叫和平橋和社寮橋。和平島上原有不少軍事設施,屬於不對遊人開放的地域,但現在這裡已經改為和平濱海公園,甚至把原來的一個雷達站直接改為了咖啡廳。小島的面積並不大,其實僅用雙腳就可以把整個島嶼丈量一次,挑一個舒適的季節在島上安靜地住上幾天,絕對是一個騰空自己的好地方。清晨可以遙看天顯宮飄起的縷縷青煙,上午可以在正濱漁港陪著老者聊天垂釣,下午在和平島的人工海水泳池中泡個半天,晚上穿著大背心、大褲衩、人字拖,走街串巷尋找當地海鮮美食配著臺灣啤酒大快朵頤。這種在小島上的愜意生活不就是城市中精英白領族所追求所向往的生活嗎?安逸、恬靜、舒爽的小島生活可不只有市井小記的平靜生活,想要看到驚豔的世界級美景?沒問題,和平島照樣能滿足您苛刻的要求。2014年美國評出世界最佳日出觀測點19個,第一名在英格蘭,第二名在瑞士,咱們和平島就是第三名。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和平濱海公園內的現代雕塑

日出的景色必須依靠搭配,一般都是在山峰、大海、沙漠、雲彩、天空的襯托下,展現出來的壯麗的景色。而和平島與眾不同的是,上天賜予這個小島無數的奇巖異石,有了這樣恩賜,太陽每天清晨在爬出海面時會顯得格外自信,在將冷紅色的光芒穿透天際之時,霞光順道還將大海、天空、雲彩一起染紅,天空、雲彩、大海都被紅色包裹,在整個紅色天海的映襯下,那些矗立於岸邊的奇巖異石頓時像注入了新鮮血液一般彷彿有了生命,數以萬年的風化岩石徹底在這一刻新顏煥發,排名世界第三的壯麗日出景色就這麼日復一日地出現在和平島的天地之間。想象一下這個畫面?畫面中的天際線、海平面、奇巖異石都安然地躺在您的視網膜中,浪花、雲彩、海風、島嶼、青草的聲音和味道衝擊著您的視覺、聽覺、嗅覺。再想象一下,讓自己的靈魂出竅,遠離身體向著天際飄去,那麼這幅壯觀的景色之中所有自然景色的奇觀中您居於正中,瞬間讓自己成為大自然壯麗畫卷中的主角,這種感受、這種體驗、這種視野可真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但在和平島,真就可以如此輕鬆地擁有。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海天一線的景色中奇巖異石成為主角

進入和平濱海公園,有個小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欄杆上的提示牌寫著“不塑之客”,欄杆下的海面上漂浮著很多塑料垃圾。這些畫面是公園的刻意而為之舉,目的就是讓每一個遊客親眼看到白色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危害,就是要讓每一個遊客為這樣的畫面感到觸目驚心。別人不知道,反正我是被這個創意徹底打動,真的是要為地球做一點事兒了。我曾坐遊輪去過日本,在進入日本海之前,甭管是渤海還是黃海,無處不在的白色垃圾時時在你眼前漂盪,甭管什麼時間來到甲板上,都能看到海面上漂浮著的白色垃圾。海面上的垃圾和陸地上的不一樣,清潔工每日按時打掃就可以讓地面保持乾淨。海面島上誰來打掃?就是派出1000艘清潔船,扔到海里面可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即使能派出一萬艘清潔船又能怎麼樣呢?大海里的白色垃圾一旦形成,想要清理乾淨?我是看不到今天的世界能想出什麼好的辦法。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和平濱海公園

我真是比較幸運,如果早幾年來到和平島這裡還是軍事管制區,遊人是別想進入這片禁區的。現在的濱海公園還保留了許多當年的軍事設施遺蹟,經過商業化的轉換,反倒成為公園內不得不來的打卡點。我去的是雷達站咖啡廳,和平島雷達站過去一直是軍事基地,10多年前部隊遷移,在市府接手管理後進行整修,直到2017年才由北觀處交由宏嶽公司進行改造,將這過去一般人無法進入的軍用空間,打造成富有軍事色彩卻融合愜意氛圍的海景咖啡廳。雷達站咖啡廳屬於和平島的制高點,因此在咖啡廳可以享受270度的無敵海景,讓遊客一邊欣賞和平島景色,一邊享用美食。多彩的咖啡廳一改軍事雷達站時的嚴肅面孔,在綠色的山頂呈現出可愛的卡通色系,與之相對的是對面山頭上依然作為軍事設施的站點好像依然還在工作中。這裡是俯瞰整個和平島的最佳觀測點,在這裡點上一杯咖啡、一盤甜點,吹著海風、聞著花香,靜靜地欣賞有著岩溶地貌的海灘,遙望著距離很近的基隆嶼,看著山下公園入口處不遠的那讓人不可思議的島中島。

咖啡廳後面還有個平臺,想要欣賞壯闊的海景這裡可千萬不要錯過。放眼望去,公園內奇巖異石林立,海蝕平臺、豆腐巖、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萬人堆、千迭敷、海蝕洞、蕈狀巖、獅頭巖、熊頭巖等奇特的海蝕地形景觀逐一衝擊著您的視網膜。海蝕地形是和平島的特色之一,成因是海浪不停掏刷臨海的崖壁,海崖逐漸後退,崖前形成一片與海平面幾乎相等高度的平坦地形面,通稱為海蝕平臺。低潮時裸露出來的面積相當廣闊,在每天二次的漲退潮間形成寬闊的潮間帶,有各式各樣的海濱生物,吸引鳥類來覓食,這裡不僅可一探海蝕棚的奧妙,更是觀看濱海生物的優良地點。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和平島雷達站

可不要小看這種難得的景觀,不說別的,基隆八景之一的“社寮銀瀾”就是從這裡的蕃子洞望向波濤洶湧的大海所看到的景緻。蕃字洞的洞長有20多米,傳說是鄭成功攻退荷蘭人時,荷蘭人的最後據點,蕃字洞內石壁還留有古荷蘭文字,如今已成為基隆的古蹟之一。洞旁邊就是千疊敷,這裡奇怪的地質構造是岩石受壓力推擠時,形成兩組相互截交的裂縫——共軛節理。節理形成後,高潮時海水激起的浪花越過海蝕平臺的高度,落下的碎浪順著石縫沖刷,形成名為豆腐巖的地貌。當豆腐巖頂部被海浪作用進一步侵蝕而成為圓緩狀時,就變成饅頭石。由於和平島有兩塊露出地層符合上述的條件,故形成了兩大片完整的豆腐巖而名聞全省。千疊敷這裡的豆腐巖地形是一塊塊方形的岩石,遠望活像一片片梯田林立散佈,蔚為奇觀。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和平島上的雕塑

和平島上最為吸引人的是萬人堆景觀,萬人堆位於和平島北端的巖岸,因常年受海蝕風化而形成許多奇石,貌似浴池、花瓣、梳妝檯等。分佈散落四周的石頭,又如同人頭一般,因此稱為萬人堆,景觀特異。景觀的確是很別緻,不過說實在的,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最好還是放棄這個景點,不然渾身上下起一層雞皮疙瘩的滋味得承受得了。不想看萬人堆可以把目光放遠,遠處的人工海水泳池吸引了不少遊人,在大海里游泳的感覺可不是游泳池裡能比得了的,但在海里游泳對個人的游泳技術要求過高,“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這句名言可不是隨便說出來的,我在大連的金石灘就曾經親眼見過被海浪捲入大海之中的遊客。但在和平島,放心進入大海中,這裡的人工泳池絕對能讓你暢遊大海而不需承擔任何風險。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和平島的海面上波濤洶湧

和平島上不只有濱海公園這樣的自然景觀,人文的景觀也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兩個宗教的殿堂——天顯宮和天后宮。天顯宮在名氣上好像更大一些,大到什麼程度?就連臺灣包括蔡英文這樣的高官都來到這裡拜謁。這座有著近兩百年曆史的寺廟供奉的主神是伍顯大帝,傳說中在商末周初成道的五位神明的統稱,在不同朝代轉化人間救世。像林鎮夷上將還是五顯大帝中那個二大帝的弟子,臺防長馮世寬也是五顯大帝的弟子。天顯宮名氣很大,但真要從建築來說明顯比天后宮低了一頭,天顯宮讓人能產生震撼的是宮殿外面整齊排列的五百座羅漢石雕像,一個個的都是栩栩如生,全部雕像都來自大陸,每座都有兩米高,還沒進天顯宮,光在門口欣賞這些雕像就得不少時間。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天顯宮門口的雕像

天后宮和天顯宮風格明顯不同,首先它的位置居然在人口密集的小巷之中,就連停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但等到真走到天后宮的面前時,讓人不禁感嘆,整體建築真可謂是雕龍畫鳳,而且院落一套一套,建築一層一層很有進深感。這裡讓人叫絕的是建築雕刻藝術,每一棟建築的屋簷都是讓人眼花繚亂,各式的雕像紛繁複雜,有人、有神、有龍。不光是建築外表的雕塑,建築內的雕塑更是讓人拍案叫絕,院子裡的石雕,以及牆上和柱子上的石材雕刻,精細到讓人歎為觀止的程度,真讓我明顯感覺到了臺灣和大陸廟宇在雕刻藝術質量上的巨大差異。還有一間屋內的整個天花板都讓階梯式的精緻木雕鋪滿,不得不感嘆臺灣人對宗教的虔誠。曾經在一個倒垃圾的地方看到牆上寫著一句話,大致意思是:“不要亂倒垃圾,佛在看。”沒有謾罵,沒有詛咒,只有勸導,宗教在臺灣深植人心可見一斑。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天后宮建築上的雕塑

和平島的行程結束了,回到了臺灣島上的基隆,下午在基隆政府裡開會,宣傳推廣臺灣離島遊這條線路。這次由臺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組織的踩線行程剛走完第一個離島,對我這個第一次來臺灣的遊客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精彩行程的開始,第一天就讓我在自然及人文的景緻中享受了暢快淋漓的一天,而且這還是最小的一個離島,未來幾天還要走馬祖、金門、澎湖、綠島、藍嶼這些有著更高知名度的離島。傳說中的綠島有《綠島小夜曲》的浪漫嗎?去澎湖能看到拄著杖的外婆和那個老船長嗎?金門高粱酒為什麼能在國際上擊敗茅臺?馬祖和媽祖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藍嶼的火山岩地貌是不是猶如海上的桂林?此時此刻的我比大家還要急迫地想知道答案,彆著急,跟著我,跟著臺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我們一起深入臺灣的離島,一起展開臺灣離島的神祕畫卷。

跨過這座橋就離開了臺灣,距離臺灣最近的離島

在基隆市政府開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