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跨江海鑽山谷,主持設計50餘座特大橋,最愛是武漢這座橋'

"


"


他跨江海鑽山谷,主持設計50餘座特大橋,最愛是武漢這座橋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副總工程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徐恭義。 記者 任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0日訊 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蹟,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橋樑設計師徐恭義入選。

日前,徐恭義擔任總設計師的4座超級大橋在雲南、湖北和江蘇同時施工,他馬不停蹄地奔走於多個城市,就像他的偶像阿甘一樣。

《阿甘正傳》是徐恭義最喜歡的電影,他自比阿甘,不比別人聰明,所以要一直跑,才能跑到別人前面去。

像阿甘一樣不停地奔跑

1984年,徐恭義從西南交大畢業,進入中鐵大橋院工作。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叫《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歌中唱到偉大的祖國天也新、地也新,“創造這奇蹟要靠誰?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徐恭義回憶,這首歌深深感染了剛參加工作的他。早年住房狹小,他養成了去辦公室加班、學習的習慣,每晚直到門衛拉閘鎖門才離開。這個習慣一堅持就是15年,同事說,他就是這樣“熬”出來的專家。

“應該說,正是那段艱苦的歲月磨礪了我潛心科研的意志和決心。”上世紀90年代,恰逢我國改革開放和交通基礎建設的迅猛發展期,當很多年輕人還在鶯歌燕舞時,徐恭義開始埋頭研究設計懸索橋。

上世紀90年代初,徐恭義擔任汕頭海灣大橋設計負責人,成為了我國現代懸索橋技術開先河的骨幹成員。考慮颱風安全風險和當時鋼樑製造直接經驗相對欠缺的實情,採用全預應力混凝土加勁樑懸索橋設計,他具體負責加勁樑的設計和探索技術方法,在世界上開創先例,由他撰寫的設計方法被美國出版專業書籍作為經典案例收錄。

用25年走過別人100年技術歷程


"


他跨江海鑽山谷,主持設計50餘座特大橋,最愛是武漢這座橋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副總工程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徐恭義。 記者 任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0日訊 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蹟,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橋樑設計師徐恭義入選。

日前,徐恭義擔任總設計師的4座超級大橋在雲南、湖北和江蘇同時施工,他馬不停蹄地奔走於多個城市,就像他的偶像阿甘一樣。

《阿甘正傳》是徐恭義最喜歡的電影,他自比阿甘,不比別人聰明,所以要一直跑,才能跑到別人前面去。

像阿甘一樣不停地奔跑

1984年,徐恭義從西南交大畢業,進入中鐵大橋院工作。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叫《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歌中唱到偉大的祖國天也新、地也新,“創造這奇蹟要靠誰?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徐恭義回憶,這首歌深深感染了剛參加工作的他。早年住房狹小,他養成了去辦公室加班、學習的習慣,每晚直到門衛拉閘鎖門才離開。這個習慣一堅持就是15年,同事說,他就是這樣“熬”出來的專家。

“應該說,正是那段艱苦的歲月磨礪了我潛心科研的意志和決心。”上世紀90年代,恰逢我國改革開放和交通基礎建設的迅猛發展期,當很多年輕人還在鶯歌燕舞時,徐恭義開始埋頭研究設計懸索橋。

上世紀90年代初,徐恭義擔任汕頭海灣大橋設計負責人,成為了我國現代懸索橋技術開先河的骨幹成員。考慮颱風安全風險和當時鋼樑製造直接經驗相對欠缺的實情,採用全預應力混凝土加勁樑懸索橋設計,他具體負責加勁樑的設計和探索技術方法,在世界上開創先例,由他撰寫的設計方法被美國出版專業書籍作為經典案例收錄。

用25年走過別人100年技術歷程


他跨江海鑽山谷,主持設計50餘座特大橋,最愛是武漢這座橋


徐恭義在楊泗港長江大橋建設現場。徐恭義本人提供

徐恭義參與設計的西陵長江大橋,是國內第二座現代懸索橋,他與團隊一起研究設計全焊接鋼箱梁懸索橋,首次實現公路橋樑一跨過江,為三峽大壩按期截流提供了運輸保證。

他獨立主持設計的澳門新地標澳門西灣大橋,集輕軌鐵路和高速公路於一身,是國際首創的全混凝土箱梁雙層行車斜拉橋。

西部山區建橋,環境艱險經濟條件差,他獨創混凝土板式加勁樑懸索橋設計方法,使得山區橋樑施工更簡便,造價更經濟,被貴州山區連續5座橋樑應用。

他主持設計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鎮江五峰山長江大橋,首次使鐵路橋樑實現一跨越過長江天塹,這一高鐵重載懸索橋技術世界領先,全面超越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工程技術範疇。

不論是跨江、跨海,還是跨越山區險峻峽谷,歷年來,徐恭義主持設計的50餘座不同技術類型的特大型橋樑,都力求安全、適用、經濟、美觀。中國的現代懸索橋技術,也從徐恭義所在的中鐵大橋設計院起步,歷經落後追趕,直至超越引領,用25年時間,走過別人100年的技術歷程。

去年,徐恭義赴美領回橋樑工程界最高個人成就獎——美國約翰·羅布林終身成就獎。

“終身成就獎授給一個55歲的人,這是極其少見的,一般獲獎者都在70歲以上。國外同行都羨慕不已,說你們總是能造‘世界第一’的橋。”

大國重器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


他跨江海鑽山谷,主持設計50餘座特大橋,最愛是武漢這座橋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副總工程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徐恭義。 記者 任勇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0日訊 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蹟,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橋樑設計師徐恭義入選。

日前,徐恭義擔任總設計師的4座超級大橋在雲南、湖北和江蘇同時施工,他馬不停蹄地奔走於多個城市,就像他的偶像阿甘一樣。

《阿甘正傳》是徐恭義最喜歡的電影,他自比阿甘,不比別人聰明,所以要一直跑,才能跑到別人前面去。

像阿甘一樣不停地奔跑

1984年,徐恭義從西南交大畢業,進入中鐵大橋院工作。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叫《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歌中唱到偉大的祖國天也新、地也新,“創造這奇蹟要靠誰?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徐恭義回憶,這首歌深深感染了剛參加工作的他。早年住房狹小,他養成了去辦公室加班、學習的習慣,每晚直到門衛拉閘鎖門才離開。這個習慣一堅持就是15年,同事說,他就是這樣“熬”出來的專家。

“應該說,正是那段艱苦的歲月磨礪了我潛心科研的意志和決心。”上世紀90年代,恰逢我國改革開放和交通基礎建設的迅猛發展期,當很多年輕人還在鶯歌燕舞時,徐恭義開始埋頭研究設計懸索橋。

上世紀90年代初,徐恭義擔任汕頭海灣大橋設計負責人,成為了我國現代懸索橋技術開先河的骨幹成員。考慮颱風安全風險和當時鋼樑製造直接經驗相對欠缺的實情,採用全預應力混凝土加勁樑懸索橋設計,他具體負責加勁樑的設計和探索技術方法,在世界上開創先例,由他撰寫的設計方法被美國出版專業書籍作為經典案例收錄。

用25年走過別人100年技術歷程


他跨江海鑽山谷,主持設計50餘座特大橋,最愛是武漢這座橋


徐恭義在楊泗港長江大橋建設現場。徐恭義本人提供

徐恭義參與設計的西陵長江大橋,是國內第二座現代懸索橋,他與團隊一起研究設計全焊接鋼箱梁懸索橋,首次實現公路橋樑一跨過江,為三峽大壩按期截流提供了運輸保證。

他獨立主持設計的澳門新地標澳門西灣大橋,集輕軌鐵路和高速公路於一身,是國際首創的全混凝土箱梁雙層行車斜拉橋。

西部山區建橋,環境艱險經濟條件差,他獨創混凝土板式加勁樑懸索橋設計方法,使得山區橋樑施工更簡便,造價更經濟,被貴州山區連續5座橋樑應用。

他主持設計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鎮江五峰山長江大橋,首次使鐵路橋樑實現一跨越過長江天塹,這一高鐵重載懸索橋技術世界領先,全面超越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工程技術範疇。

不論是跨江、跨海,還是跨越山區險峻峽谷,歷年來,徐恭義主持設計的50餘座不同技術類型的特大型橋樑,都力求安全、適用、經濟、美觀。中國的現代懸索橋技術,也從徐恭義所在的中鐵大橋設計院起步,歷經落後追趕,直至超越引領,用25年時間,走過別人100年的技術歷程。

去年,徐恭義赴美領回橋樑工程界最高個人成就獎——美國約翰·羅布林終身成就獎。

“終身成就獎授給一個55歲的人,這是極其少見的,一般獲獎者都在70歲以上。國外同行都羨慕不已,說你們總是能造‘世界第一’的橋。”

大國重器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跨江海鑽山谷,主持設計50餘座特大橋,最愛是武漢這座橋


徐恭義細緻察看懸索橋索股製造。徐恭義本人提供。

近段時間,徐恭義的朋友圈,發的最多的是建設中的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的照片。

這是徐恭義的得意之作、心血之作。考慮到不影響通航,最大限度釋放長江經濟帶的活力,他設計了“1700米一跨過江”;考慮到在一個橋位上將資源用足,他將之設計成世界上功能最全的大橋——上下兩層12條車道,2條雙向非動車道、4條人行觀光道。

這樣一座超級懸索橋,最主要的受力依靠主纜。一根主纜由2萬多根高強鋼絲組成,而這一核心部件的原創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我國橋樑此前使用的高品質高強鋼絲原材料長期依賴進口。

徐恭義說,當修建楊泗港大橋的消息公諸於世時,韓國某企業旋即派5名專家到他辦公室商談合作,“楊泗港大橋荷載需要使用1960兆帕以上的高強鋼絲,相當於一根主纜的拉力能吊起一艘航母,當時韓國人說能生產2100兆帕的,而我們才剛開始試製1860兆帕的鋼絲。”

徐恭義心中篤定:“大國重器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要依靠我們自己的企業來研發,讓這座中國橋用上世界上最高品質的國產鋼絲。”在他的引導和鼓勵下,青島特鋼的技術人員潛心研究、反覆試製,生產出“爭氣鋼絲”的國產盤條,經過試驗檢測,最終國產鋼絲被用在了這一超級工程上,首次實現最高品質高強鋼絲完全國產。

徐恭義說,刷新一個世界紀錄的同時,讓行業的方方面面都提升,實現全產業鏈躍升,是他身為橋樑設計師的使命和追求。(記者韓瑋 王慧純 通訊員 嚴浩 王虎)

【編輯:朱曦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