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如何和大陸比氣長?這真的合理嗎?

臺灣 經濟 日本 美國 華夏經緯網 2017-06-07

由於臺灣無法出席今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所以“衛生部長”陳時中所率的代表團,在日內瓦的會場之外舉行了多場交流活動。這原本是極不得已的做法,應該從關鍵性的兩岸關係切入,以謀改善,他卻宣稱要和大陸“比氣長”。令人不知所云。

過去八年,臺灣基於兩岸“九二共識”而和大陸溝通,達成以中華臺北名義出席WHA,今年因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兩岸無法溝通,以致被拒於WHA門外,只好進行場外活動。未來欲尋突破,唯有回到兩岸原來的軌道才行得通。但是,蔡當局顯然不思此路。蔡英文接見了返臺的陳時中,對之讃賞有加。陳時中也自滿地說,欲入WHA,“是長期抗戰。要和大陸比誰的氣長,不是比誰的力氣大”。莫非臺灣要永遠站在WHA門外,長長地嘆氣嗎?

客觀的國際現實是,世界各國都認同一箇中國。和臺灣有“邦交”的國家,也是基於一箇中國而維持對臺“邦交”。因此,唯有與大陸共同妥善處理一箇中國,才能找到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鑰匙。原國民黨執政時期就是如此,臺灣才能出席WHA。蔡當局意圖讓各國在兩岸之間選邊站的做法,根本不可行。無論各國再怎麼為臺灣發聲,都達不到讓臺灣進入WHA的實質目的。

大陸隨其綜合實力快速增強,國際影響力也持續提升。這是沒有什麼好忌言的事實,對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只會使臺灣的處境愈趨不利。蔡英文初任陸委會主委的2000年,大陸GDP僅及美國的11.72%;蔡掌大位的2016年,大陸已追至美國的63%。同一期間,大陸GDP從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多,成長到日本的二點七五倍。近年大陸倡導的涵蓋六十多個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五十多國響應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都在改變全球經濟版圖。

約在二十年前,未來學專家大前研一提醒臺灣說,不必再有和大陸比經濟力的想法,而應謀求和大陸的經濟區塊競爭。如今,毋須提大陸的經濟區塊,僅僅廣東、江蘇、山東三個省的GDP,分別都是臺灣的兩倍以上。大陸已有五個省超越臺灣,今年四川省將會追上,明年很可能另外四個省會超過臺灣。

面對此一形勢,臺灣的執政者必須制訂務實的兩岸政策,以促成兩岸和解對話。蔡英文也應該改變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的 “從世界走向中國”,而認真思考調整她所反對的“從中國走向世界”;WHA問題即為其中一例。強大又強勢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其質疑一箇中國政策的“氣”,不過才維持了三個月就斷了,而WHA一年才開一次會,蔡當局又如何和大陸比氣長?這合理嗎?符合臺灣利益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