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


"


我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有一位很出名老爺爺,晚年的枕邊放著兩本奇書,一本是《金瓶梅》另一本是《笑林廣記》兩本書讀起來都膾炙人口,令人驚奇。

兩本書我都拜讀過,在我眼裡,前一本是商業鉅著,而後一本則是古代版《內涵段子》,因為裡面的葷段子就連我這樣的老司機都頻頻露出瞭然於心的悶騷微笑。所謂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隨便來一段,大家來感受一下古代文化人的飆車速度:

一僧嫖院,以手橫妓前後。忽大叫曰:奇哉奇哉!前面的竟像尼姑,後面的宛似徒弟。——《笑林廣記·卷之八·僧道部》

什麼意思呢,我給你們翻譯一下:說是有一名老和尚第一次去妓院,他前後摸了摸妓女不可描述的部位,突然大聲感嘆道:真奇怪啊!前面的和尼姑一樣,後面的又像徒弟!至於這個“前面的”和“後面的”分別指的是什麼,大家自行體會。

總之,這個段子讓人驚歎,古代老司機言簡意賅的妙論,用現在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我嚴重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如果你看過這部鉅著,在《笑林廣記》中有一個目錄叫,僧道部。裡面全是以和尚道姑的故事作為題材的內涵段子。個人覺得,這大概算是古代版本的制服誘惑吧。光是想像一下都能帶來巨大的快感。所以,平時我總是強調你們多讀點書沒壞處,你看看,你們現在玩的都是老祖宗們玩剩下的。

以這本書為例,我們來看看古代風月產業飆車的奇招。話說在明清時期,各地灰色產業蓬勃發展,各出奇招,全國紅燈區被分為四大門派,那四大門派呢?請看黑板:

1.揚州瘦馬

2.大同婆姨

3.江南蓮娃

4.泰山姑子

尤其是泰山姑子。此派系的從業者穿著打扮、行為舉止均模仿道姑尼姑,住著道觀佛寺,卻行盡風花雪月之事。這是坐落於泰山腳下的一處極具特色的紅燈區。

"


我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有一位很出名老爺爺,晚年的枕邊放著兩本奇書,一本是《金瓶梅》另一本是《笑林廣記》兩本書讀起來都膾炙人口,令人驚奇。

兩本書我都拜讀過,在我眼裡,前一本是商業鉅著,而後一本則是古代版《內涵段子》,因為裡面的葷段子就連我這樣的老司機都頻頻露出瞭然於心的悶騷微笑。所謂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隨便來一段,大家來感受一下古代文化人的飆車速度:

一僧嫖院,以手橫妓前後。忽大叫曰:奇哉奇哉!前面的竟像尼姑,後面的宛似徒弟。——《笑林廣記·卷之八·僧道部》

什麼意思呢,我給你們翻譯一下:說是有一名老和尚第一次去妓院,他前後摸了摸妓女不可描述的部位,突然大聲感嘆道:真奇怪啊!前面的和尼姑一樣,後面的又像徒弟!至於這個“前面的”和“後面的”分別指的是什麼,大家自行體會。

總之,這個段子讓人驚歎,古代老司機言簡意賅的妙論,用現在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我嚴重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如果你看過這部鉅著,在《笑林廣記》中有一個目錄叫,僧道部。裡面全是以和尚道姑的故事作為題材的內涵段子。個人覺得,這大概算是古代版本的制服誘惑吧。光是想像一下都能帶來巨大的快感。所以,平時我總是強調你們多讀點書沒壞處,你看看,你們現在玩的都是老祖宗們玩剩下的。

以這本書為例,我們來看看古代風月產業飆車的奇招。話說在明清時期,各地灰色產業蓬勃發展,各出奇招,全國紅燈區被分為四大門派,那四大門派呢?請看黑板:

1.揚州瘦馬

2.大同婆姨

3.江南蓮娃

4.泰山姑子

尤其是泰山姑子。此派系的從業者穿著打扮、行為舉止均模仿道姑尼姑,住著道觀佛寺,卻行盡風花雪月之事。這是坐落於泰山腳下的一處極具特色的紅燈區。

我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清代掌故遺聞《清稗類鈔》中是這樣描寫這一極具特色的產業:

泰山姑子,著稱於同、光間,姑子者,尼也,亦天足,而好自修飾,冶遊者爭趨之。頂禮泰山之人,下山時亦必一往,謂之“開葷”。蓋朝時皆持齋,至此則享山珍海錯之奉。客至,主庵之老尼先出,妙齡者以次入侍。酒闌,亦可擇一以下榻。

讓老司機來翻譯一下這段這難懂的古文:

說是在光緒年間,泰山姑子就很出名了。這些女道女尼們不修佛法道法,也不清心寡慾,只愛每天打扮自己,招攬客人。所以來泰山遊玩的人,都一定去這些泰山姑子處走一遭,稱之為開葷。這些尼姑們白天吃齋唸佛,一到夜晚,道觀就變成了豪華夜總會,不僅提供山珍海味,還有老尼姑媽媽們帶著打扮好的妙齡小尼姑入席陪侍香客,等到酒會散了,香客就可以點一個喜歡的姑子,到庵中提供的豪華VIP大床房盡情享用。

怎麼樣?方向盤都脫手了吧?這哪裡是開車,簡直就是漂移嘛。就這樣,這些寺廟道觀明裡暗裡建造起一個高級紅燈區,做起了表裡不一的皮肉生意。尼姑庵提供的服務刺激又獨特,吸引眾多尋歡的香客一擲千金。

泰山姑子從此聲名遠揚。當然,除了泰山姑子,這種特色紅燈區在江浙一帶也風靡一時。模仿懂否?這一套古人玩的更溜。

因為江南水鄉多出美女,江浙的尼姑自然不輸北方。這邊的尼姑大都是妙齡少女,風姿楚楚,她們不僅不剃髮,還纏足梳髻。穿著改造版道服,看似仙風道骨,實則風騷撩人。再加上明清時期,江南經濟領先全國,這裡的尼姑生活可以用“奢華至極”來形容也不為過。

吃得是山珍海味,住得是山景套房,雅緻奢華,看似是青燈古佛,實則是“低調的王者”。尼庵院宇深邃,陳設華麗,加上尼姑們貌美才高,“皆以能詩善畫聞”,又酬應周至、通曉人情,這些尼姑庵成為了當時名流雅集的高級沙龍。

能攜尼出遊,甚至被視作一種潮流。由此可見,在明清時期,道教佛法早已不再是清心寡慾的神聖哲學。

而泰山姑子的繁盛其實也是時代的縮影,清朝中期以後,社會崇利風氣盛行,朝政腐敗黑暗,一部分僧侶也開始攀附權貴,追逐財利,漸漸沉溺於紅塵的各種誘惑,佛道也走向歪門邪道。

當然,這些並不能代表全部的佛道之人,依舊還是有真正能放下塵世,一心向佛向道的真正六根清淨之人。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走向世俗化的佛道文化也算是一種順應現世的進化和發展,這大概也是佛道文化能一直生存傳承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洗洗睡吧,晚安。


"


我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有一位很出名老爺爺,晚年的枕邊放著兩本奇書,一本是《金瓶梅》另一本是《笑林廣記》兩本書讀起來都膾炙人口,令人驚奇。

兩本書我都拜讀過,在我眼裡,前一本是商業鉅著,而後一本則是古代版《內涵段子》,因為裡面的葷段子就連我這樣的老司機都頻頻露出瞭然於心的悶騷微笑。所謂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隨便來一段,大家來感受一下古代文化人的飆車速度:

一僧嫖院,以手橫妓前後。忽大叫曰:奇哉奇哉!前面的竟像尼姑,後面的宛似徒弟。——《笑林廣記·卷之八·僧道部》

什麼意思呢,我給你們翻譯一下:說是有一名老和尚第一次去妓院,他前後摸了摸妓女不可描述的部位,突然大聲感嘆道:真奇怪啊!前面的和尼姑一樣,後面的又像徒弟!至於這個“前面的”和“後面的”分別指的是什麼,大家自行體會。

總之,這個段子讓人驚歎,古代老司機言簡意賅的妙論,用現在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我嚴重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如果你看過這部鉅著,在《笑林廣記》中有一個目錄叫,僧道部。裡面全是以和尚道姑的故事作為題材的內涵段子。個人覺得,這大概算是古代版本的制服誘惑吧。光是想像一下都能帶來巨大的快感。所以,平時我總是強調你們多讀點書沒壞處,你看看,你們現在玩的都是老祖宗們玩剩下的。

以這本書為例,我們來看看古代風月產業飆車的奇招。話說在明清時期,各地灰色產業蓬勃發展,各出奇招,全國紅燈區被分為四大門派,那四大門派呢?請看黑板:

1.揚州瘦馬

2.大同婆姨

3.江南蓮娃

4.泰山姑子

尤其是泰山姑子。此派系的從業者穿著打扮、行為舉止均模仿道姑尼姑,住著道觀佛寺,卻行盡風花雪月之事。這是坐落於泰山腳下的一處極具特色的紅燈區。

我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清代掌故遺聞《清稗類鈔》中是這樣描寫這一極具特色的產業:

泰山姑子,著稱於同、光間,姑子者,尼也,亦天足,而好自修飾,冶遊者爭趨之。頂禮泰山之人,下山時亦必一往,謂之“開葷”。蓋朝時皆持齋,至此則享山珍海錯之奉。客至,主庵之老尼先出,妙齡者以次入侍。酒闌,亦可擇一以下榻。

讓老司機來翻譯一下這段這難懂的古文:

說是在光緒年間,泰山姑子就很出名了。這些女道女尼們不修佛法道法,也不清心寡慾,只愛每天打扮自己,招攬客人。所以來泰山遊玩的人,都一定去這些泰山姑子處走一遭,稱之為開葷。這些尼姑們白天吃齋唸佛,一到夜晚,道觀就變成了豪華夜總會,不僅提供山珍海味,還有老尼姑媽媽們帶著打扮好的妙齡小尼姑入席陪侍香客,等到酒會散了,香客就可以點一個喜歡的姑子,到庵中提供的豪華VIP大床房盡情享用。

怎麼樣?方向盤都脫手了吧?這哪裡是開車,簡直就是漂移嘛。就這樣,這些寺廟道觀明裡暗裡建造起一個高級紅燈區,做起了表裡不一的皮肉生意。尼姑庵提供的服務刺激又獨特,吸引眾多尋歡的香客一擲千金。

泰山姑子從此聲名遠揚。當然,除了泰山姑子,這種特色紅燈區在江浙一帶也風靡一時。模仿懂否?這一套古人玩的更溜。

因為江南水鄉多出美女,江浙的尼姑自然不輸北方。這邊的尼姑大都是妙齡少女,風姿楚楚,她們不僅不剃髮,還纏足梳髻。穿著改造版道服,看似仙風道骨,實則風騷撩人。再加上明清時期,江南經濟領先全國,這裡的尼姑生活可以用“奢華至極”來形容也不為過。

吃得是山珍海味,住得是山景套房,雅緻奢華,看似是青燈古佛,實則是“低調的王者”。尼庵院宇深邃,陳設華麗,加上尼姑們貌美才高,“皆以能詩善畫聞”,又酬應周至、通曉人情,這些尼姑庵成為了當時名流雅集的高級沙龍。

能攜尼出遊,甚至被視作一種潮流。由此可見,在明清時期,道教佛法早已不再是清心寡慾的神聖哲學。

而泰山姑子的繁盛其實也是時代的縮影,清朝中期以後,社會崇利風氣盛行,朝政腐敗黑暗,一部分僧侶也開始攀附權貴,追逐財利,漸漸沉溺於紅塵的各種誘惑,佛道也走向歪門邪道。

當然,這些並不能代表全部的佛道之人,依舊還是有真正能放下塵世,一心向佛向道的真正六根清淨之人。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走向世俗化的佛道文化也算是一種順應現世的進化和發展,這大概也是佛道文化能一直生存傳承至今的原因之一吧。

洗洗睡吧,晚安。


我懷疑你在開車,但苦於沒有證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